春明梦余录 四八
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此东一路之大略也。
乾清宫后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向南则养心殿,西南则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嘉靖中玄修之所。月华门之西南者曰隆道阁,原名道心阁,下曰仁德堂,东曰忠义室。曰仁荡门,曰义平门,西南则慈宁宫矣。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向南者曰毓德宫,原名长乐宫,后又改永寿宫,则西二长街也。北首曰百子门,南首螽斯门。西曰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内二石坊,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盖兴献帝所生之地也。再西曰嘉德右门,曰隆德殿,祀三清诸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左曰春仁,右曰秋义。再西北曰英华殿,有菩提树二株,北则北角井。再西则咸安宫。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兴福门相对者曰广和门,向南者曰翊坤宫,西宫贵妃所居。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后改长春
宫。广和右门
[之北,向东]与基化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
西曰咸福宫,又后则乾西之房五所。此西一路之大略也。
坤宁宫,所谓中宫也。宫后则为后苑,钦安殿在焉。曰天一门、万春亭、千秋亭、对育轩、清望阁、金香亭、玉翠亭、乐志斋、曲流馆、四神祠。有假山曰堆绣山,山亭曰御景。池亭二:东曰浮碧,西曰澄瑞,万历十一年修。东南曰琼苑左门,西南曰琼
顺德门更顺德右门牌
膳厨门更遵义门牌 广安门更咸和右门扁
广生门更广生右门扁 大成门更大成右门扁
丽景门更长宁右门牌 隆德门更琼苑西门牌
已上七门,嘉靖十四年十月初九日更名,各添悬扁额。
螽斯门牌 百子门牌
长乐宫更毓德宫牌 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更永寿宫。永寿门牌
未央宫更启祥宫牌 启祥门牌
已上二宫,嘉靖十四年五月初十日更名,各添悬扁额。
牌 楼
贞源茂始更圣本肇初庆泽无终更元德永衍
已上二牌楼,嘉靖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添额名,四十四年九月十五日更。
万安宫更翊坤宫牌 翊坤门牌
卷之六 五九
广生右门之西相对为崇禧门,中间南向者曰翊坤门,门内为翊坤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顺治十二年重建翊坤宫,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懿恭婉顺。后殿额曰懋端壸教。联曰:德茂椒涂绵福履;教敷兰掖集嘉祥。皆御书。
大成右门之西相对为长泰门,中间南向者曰储秀门,门内为储秀宫。国朝宫史〔臣等谨按〕顺治十二年重建储秀宫,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茂修内治。
储秀宫之西为西二长街,南则螽斯门,北则百子门也。街西与纯佑门相对者曰嘉祉门,再西为启祥门,中间南向者亦曰启祥门,内为启祥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康熙二十二年重建启祥宫,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勤襄内政。
崇禧门相对者曰敷华门,再西为绥祉门,中间南向者曰长春门,门内为长春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康熙二十二年重建长春宫,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敬修内则,后殿额曰德协坤元,西室额曰德洽六宫。皆御书。
长春门相对者曰咸宁门,再西为永庆门,中间南向者曰咸福门,门内为咸福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康熙二十二年重建咸福宫。前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内职钦承,联曰:敬顺禔躬吉;温恭受福宜。后殿额曰滋德含嘉。联曰:天倪超万象;神气领三无。东室额曰琴德簃,西室额曰画禅室,皆御书。
道自生。流光入窗际,忆昔此经横。右赋得月霁风清
〔臣等谨按〕以上二诗为御制潄芳斋东室联语之什,今恭录卷内。
潄芳斋东次室曰静憩轩,后为金昭玉粹,东室曰随安室。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静憩轩门上联曰:由旧典时式,其永无愆;思庶政惟和,不敢自逸。西室联二,一曰:写诚敬之心,礼章乐亮;绘恬熙之象,日丽风和。一曰:绿绮琴弹白雪引;乌丝绢写黄庭经。殿后穿堂额曰稽古右文。联曰:恭己奉三无;澄心待万几。堂后东向额曰金昭玉粹。联曰:瑞景琼楼开锦绣;欢声珠阁奏云韶。
乾隆七年御制戏题静憩轩旧时读书舍也。 舍是读书舍,人非静憩人。禽鸣如话旧,花舞解怀新。艺圃有余乐,琴斋无点尘。拈题清兴永,欲去重逡巡。
〔臣等谨按〕静憩轩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启祥宫之西南向为延庆门,门内为延庆殿,殿后为广德门,门内为抚辰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抚辰殿内额曰敛福宜民。联曰:生机对物观其妙;义府因心获所宁。
抚辰殿后为建福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建福宫乾隆五年建。恭悬御书额曰不为物先。东室联曰:交泰三阳肇羲象;敛时五福协箕畴。西室联曰:香蔼绮疏,蕙圃敷荣滋湛露;风清扣砌,芝房擢
荡门,先名会极。曰义平门,先名归极。西南则慈宁宫矣。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先名广安。南者曰毓德宫,原名安乐宫,后又改永寿宫,则西二长街也。北首曰百子门,南首螽斯门,西曰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内一石坊,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先曰贞源茂始,庆泽无终。盖兴献帝所生之地。再西曰嘉德右门,先名景福。曰隆德殿,即元极宝殿。祀三清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殿左曰春仁,右曰秋义。再西北曰英华殿,先名隆禧。有菩提树二株,北则北角井,再西则咸安宫。先名咸熙。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兴福门相对者曰广和门,南向者曰翊坤宫,先名万安。西宫贵妃所居。西二长街之西曰长春宫,更永宁,后仍改长春宫。广和右门与基化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秀宫,先名寿昌。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先名寿安。又后则乾西之房五所。此西路之大略也。坤宁宫所谓中宫也,宫后则为后苑,钦安殿在焉,曰天一之门,万春亭、千秋亭、对育轩、更名玉芳轩。清望阁、金香亭、玉翠亭、乐志斋、曲流馆、四神祠,有假山曰堆绣山,山上亭曰御景亭。东西二池有亭,东曰浮碧,西曰澄瑞。万历十一年,毁观化殿垒此。东南曰琼苑左门,一名嘉福。西南曰琼苑右门,一名隆德。钦安殿后曰顺贞门,即坤宁门也。此外则玄武门矣。皇极门之东曰会极门,门东曰文华殿,有精一堂、恭默室、九五斋,殿之后曰玉食馆,北曰省愆居,殿之口曰崇本门,殿之后曰刻漏房,铜壶验时之所。再后则徽音门,曰麟趾门,其内则慈庆殿,又
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世庙炼丹药之所也。月华门西南岿然者,隆道阁也。同上
原嘉靖四十一年九月,改乾清宫右小阁名曰道心,旁左门曰仁荡,右门曰义平。明世宗实录
原隆庆四年二月,命工部于道心阁、精一堂、临保室旧址重建阁曰隆道,堂曰仁德,室曰忠义。明穆宗实录
原长乐宫更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又更名永寿宫。未央宫更名启祥宫。明宫殿额名
〔臣等谨按〕万历十八年正月,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于毓德宫。见明史本纪。
补嘉靖十四年五月,建启祥宫。侍讲学士廖道南作颂以献,上优诏答之。宫为献皇帝诞降之地。嘉隆闻见录
原启祥宫,神庙自两宫灾后,遂居于此。芜史
〔臣等谨按〕万历三十年召大学士沈一贯于启祥宫,命罢矿税。见明史本纪。
原嘉德右门南向为隆德殿,供三清、玄武诸神,神庙时灾,天启七年重修。芜史
原隆德殿即元极宝殿,隆庆元年更名,崇祯六年更中正殿。左有容轩,右无逸斋,俱扁。左配殿曰春仁,右配殿曰秋义。明宫殿额名
〔臣等谨按〕嘉靖十七年,大享上帝于元极宝殿,奉睿宗配。十八年二月,祈谷于元极宝殿。见明史本纪。
许后,贵而能抑。不忘寒微,车服是饬。日朝长乐,用修妇职。懿彼芳型,永为后式。延禧宫曹后重农图 御制赞曰:稼穑惟宝,王政所崇。袯襫耒耜,必亲必躬。维宋
曹后,播种于宫。彷彿亲蚕,献茧效功。克勷内治,聿着芳踪。嗤彼雕镂,何事伤农。
永和宫樊姬谏猎图 御制赞曰:先民有训,聿戒禽荒。卓彼樊姬,感悟楚庄。有肉
弗御,乃止王欲。一语进贤,霸功以卜。不谓妇人,克相其君。邈矣邑姜,十乱称臣。景阳宫马后练衣图 御制赞曰:十岁持户,侯家整肃。母仪天下,六宫钦服。练裙
澣衣,以率戚族。俭德之共,绥将福禄。车水马云,明训在牍。岂伊辉汉,作则椒屋。
永寿宫班姬辞辇图 御制赞曰:王者求贤,爰载后车。左右前后,正士与俱。景仰
休风,三代之隆。何逮汉季,嬖媵辇从。一言称善,如圜斯转。永鉴班姬,远彼婉娈。翊坤宫昭容评诗图 御制赞曰:玉秤降天,乃生女子。衡才汝耶,孩笑而唯。昆明
赋诗,彩楼落纸。辞华哲匠,月旦自彼。千载骚坛,一时牛耳。展如之人,文亦可喜。储秀宫西陵教蚕图 御制赞曰:在昔轩辕,正妃嫘祖。孕虞毓唐,发汤启武。得姓
十二,如千子乳。创制蚕织,窳陵为辅。衣被天下,功垂万古。后世文胜,乃崇黻黼。启祥宫姜后脱簪图 御制赞曰:黄裳六五,以顺为正。子有几谏,妻宁无诤。卓哉
姜后,宫闱之镜。金镮进退,瓜瓞衍庆。彤史攸司,慎仪宜令。鸡鸣朝盈,脱珥待命。
卷之八典礼四
一四七
祥门。门内为启祥宫。前殿御笔匾曰:"勤襄内政"。与崇禧门相对者曰敷华门。再西为绥祉门。中间南向者曰长春门,门内为长春宫。前殿御笔匾曰:"敬修内则",后殿匾曰:"德协坤元",西室匾曰:"德洽六宫"。与长泰门相对者曰咸熙门。再西为永庆门。中间南向者曰咸福门。门内为咸福宫。前殿御笔匾曰:"内职钦承",联曰:"敬顺禔躬吉,温恭受福宜。"后殿匾曰:"滋德含嘉",联曰:"天倪超万象,神气领三无。"东室匾曰: "琴德簃",西室匾曰:"画禅室"。以上三宫,俱康熙二十二年重建。此西六宫之叙置也。百子门之北向为干西五所。近东者今为重华宫,皇上龙潜时旧邸也。宫之前曰重华门,门内为崇敬殿。殿内匾曰:"乐善堂",皇上潜邸时书也。联曰:"圣训光昭,敬诚常自勗;天伦敦叙,忠孝在躬行。"张廷玉奉命书也。
御制乐善堂记 昔乐善堂集中,有所谓乐善堂记者,盖用此堂之名,以名圆明园赐
居桃花坞之堂,而记亦记彼处之胜,与宫中此堂无涉也。然彼时之乐善,祇数典汉东平王以为亟。今斯堂则为重华宫之前殿,不可以桃花坞堂之记概之。因思东平之乐善,原数典于大舜,所谓乐取于人以为善也。兹适为重华宫之前殿,则今之乐善,祇宜景仰大舜之为,而不必更囿于东平之迹矣。夫大舜之取诸耕稼陶渔之善,世远固不可征,而询岳咨牧,载在虞书者,彰彰可考。无非舍己从人,与人为善。而地平天成,庶绩咸熙,
卷之十三宫殿三
二三三
偏清。"西次室匾曰:"澄心观道妙"。重华宫之东为漱芳斋,斋内匾曰:"正谊明道"。
御制赋得正谊明道诗壬午 天人三策对,帝命相江都。爰致卒然问,惟陈卓尔谟。道明功岂计,谊正利休图。试譬鲁谘柳,堪知粤伐吴。羞称五伯诈,较识一仁无。终得骄王革,何妨谀相诬。政经真法训,汉室最醇儒。诠义书屏扆,将为出治模。
东室匾二,一曰:"庄敬日强",一曰:"高云情",联二,一曰:"清燕凝神,天和闲
处养;从容守正,元化静中涵。"一曰:"花香鸟语群生乐,月霁风清造物心。"东次室门
上联曰:"由旧典时式,其永无愆;思庶政惟和,不敢自逸。"门内匾曰:"静憩轩"。
御制题静憩轩诗丙寅 室是旧书斋,一向此习静。明道有至训,动定静亦定。万几值清暇,讵无堪适兴。义府有余乐,琴轩致虚(。玉版顷闲搨,吟几仍晚凭。会心皆可参,玩物斯为病。明窗驹影过,谁识流阴兢。昔以忘天倪,今以观物性。
西室联二,一曰:"写诚敬之心,礼章乐亮;会恬熙之象,日丽风和。"一曰:"绿绮琴弹白雪引,乌丝绢写黄庭经。"殿后穿堂匾曰:"稽古佩文",联曰:"恭己奉三无,澄心待万几。"堂后西向匾曰:"金昭玉粹",联曰:"瑞景琼楼开锦绣,欢声珠阁奏云韶。"东室匾曰:"随安室"。
启祥宫之西南向者为延庆门,门内为延庆殿。殿后为广德门,门内为抚辰殿。匾
卷之十三 宫殿三 二四一
内左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啓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
内右门
首领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啓闭关防,稽查茶膳房人等出入,衆太监等出入。每晚起更时候,宫内等处报
"无事"毕,具单呈送敬事房,并洒扫、坐更等事。
景仁宫 永寿宫 承干宫 翊坤宫 锺粹宫 储秀宫 延禧宫 启祥宫 永和宫 长春宫 景阳宫 咸福宫
以上十二宫首领各二名 俱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
卷之二十一官制二 四五五
日精门长街之南向东为仁祥门。内为斋宫,凡大祀致斋于此,有东西暖阁、后殿及东西室。
西室为寝宫。
再东为阳曜门。斋宫之东为毓庆宫。南为敦本殿,诸皇子所居。
考按:斋宫、毓庆宫为明宏孝、神霄二殿所改。
月华门西为西一长街,有永寿宫,前为永寿门;翊坤宫,前为翊坤门;储秀宫,前为储秀门。
长元按:翊坤宫明为西宫贵妃所居。
储秀宫之西为西二长街,有启祥宫,前为启祥门;长春宫,前为长春门;咸福宫,前为咸福门;俱南向。
西二长街之北为百子门。门之北有殿宇五,所谓乾西五所也。近东者今为重华宫,皇上龙潜旧邸也。前为崇敬殿,御书乐善堂。东西暖阁俱供佛像。后为重华宫,有世宗暨皇上御书,每岁新正赐内廷词臣茶宴于此。
沈德潜恭和御制正月十日小宴重华宫示大学士内廷诸臣元韵诗:重来瑶席从羣仙,瑞雪初消景物鲜。歌诵唐虞真幸矣,班联风雅亦欣然。鱼旟牧梦占丰岁,松鹤天书赐老年。林壑已安仍恋主,潞河归棹敢云遄。日丽风和是令辰,赐来珍馔命重申。宸章纪盛高唐律,乐府联吟见汉人。时演柏梁联句故事。十叶蓂还开旧荚,一枝梅已绽新春。银花火树逢元夕,又听千门笑语频。
东庑为葆中殿,额曰古香斋。西庑为浴德殿,额曰抑斋。后为翠云馆。浴德殿东室额曰养云,西
室额曰长春书屋。
重华宫之东为漱芳斋,东次室曰静憩轩,后为金昭玉粹,东室曰随安室。
长元按:抑斋有御制记,取卫武公抑诗,他如宁寿宫、圆明园、热河避暑山庄,凡燕息之所,
皆题此额,仰见圣敬日跻也。又随安室额亦是处有之。
启祥宫之西南向为延庆殿,后为抚辰殿,为建福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轩后为慧曜楼。楼西为吉云楼,又西为敬胜斋,斋垣西为碧琳馆。馆南为妙莲华室,南为凝晖堂,又南为三友轩。凝晖堂前为延春阁。其右室有楼,前迭石为山,上有积翠亭。山有奇石,西曰飞来,东曰玉玲珑。穿石洞而南,有静室曰玉壶冰。洞口题曰鹫峯。
长元按:建福宫以下,所谓西花园也。
月华门之西为遵义门。中南向者为养心殿,为皇上宵旰寝兴之所,召对引见,视乾清宫。
张英元日养心殿侍宴诗:暖日和风漾凤城,履端清燕在承明。楼前晴雪消金掌,玑上春星转玉衡。三殿班联同恺乐,万方歌舞颂升平。欣瞻元日恩晖早,听奏钧天第一声。
高士奇元日养心殿侍宴诗:青阳淑景满乾坤,楼阁祥云捧至尊。鸳鹭两行依绣幄,笙箫一派引金樽。臣心愿比春冰洁,天语真同化日温。称祝华封歌既醉,还将斑管纪殊恩。
养心殿东暖阁内有随安室,西室为三希堂。西暖阁后有轩三楹,东为无倦斋,西为长春书屋。
沈德潜奉敕恭赋三希堂歌:江左风流数王氏,司徒以后多闻人。羲献父子树清节,法护文学超
并,百官惮之,念得言己于上者惟彬与李贤,故百计中彬,讦受石亨、曹钦贿凡数十事,上不悦曰:"彬倚故人恩负我。虽然,法当行,还我一活袁彬足矣,他任治之。"达退执彬酷拷,彬不胜苦,具诬服。长安中有男子杨坟者,善漆工,奋然击登闻鼓,上书言:"驾留北廷,保护圣躬,惟彬一人,今卒然付狱,拷掠备至,谁为辨此枉者?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并下达治,达恚,笞之百余,曰:"此必有人碁汝。"坟知达意在贤,谬曰:"小人有阴事且告公。"达喜曰:"前、前。"坟曰:"某小人何辨此,此李学士草耳。"达益喜,出汤沐坟,醪肉之,奏请三法司会鞫午门外。坟至午门,怀其余肉大呼曰:"天乎!冤哉!小人何从见李阁老!门指挥醪肉小人,令引阁老,肉今尚在!"且言即有馈彬者恒倍馈达,历指数之,彬得不死。
岁寒老人曰:坟有如此才胆,实能生彬,天所以报彬翼卫之功也。
朱恭靖公希忠 附弟锦衣公希孝
希忠,字贞卿。以勋封,世居京师,嘉靖丙申,袭封成国公。己亥,上御启祥宫,召诸大臣见,皇太子命公扶掖以行,因指示太子曰:"此汝将来师保也。"公以忠慎自结于上三十年,迨事穆宗及神宗,小心翼翼,始终一节。与其弟看孝友爱笃至,与士大夫处,贵而能降、久而弥敬。饮酒至数十斗,终不失一言。国家典故明习,晚年诸大典礼
朱恭靖希忠
朱希忠,字贞卿,以勋封世居京师。嘉靖丙申,年甫二十一,袭封成国公。器宇凝重,至性夙成,受知世宗,恩口无异比。己亥正月,世宗御启祥宫,召诸大臣,见皇太子命王扶掖以行,因指示太子曰:"此汝将来师保也!"世宗在位久,以威严御下,虽素所亲任辅旧,往往被谴斥,唯王以忠慎自结于上,独被隆眷,三十年无丝髪不当上意。及事穆宗及神宗,小心翼翼,始终一节。与其弟左都督掌锦衣卫事希孝友爱笃至,朝夕过从,怡怡如也。与士大夫处,贵而能降,久而弥敬,饮酒至数十斗,终不失一语。练于国家典故,而口呐呐若无所知。每廷议大事,常逊居后,不敢发端,然一有言,辄中肯覈。世宗晚年诸大典礼,即辅臣有不及知者,常命问王,以王少在左右,明习故事也。然不问即终不言,其周慎如此。万历癸酉九月,以疾薨,追封定襄王,谥恭靖。
朱金吾希孝
朱希孝,字纯卿,成国公能七世孙。初授锦衣勋卫,累迁左都督。戊午,加太子太保。庚戌,加岁禄十二石。辛酉,召人内直。壬戌,加少保。癸亥,加太保。甲子,赐肩舆,加岁禄三十石。其事世宗也,内掌羽林攸飞之士,周庐宿卫,外持节察举京兆诸
雪,翟车止门外不即入,又不令传免。久之,袁淑妃车至,即传入相见,且故为好语谢之去。于是始传妃车入坐朝之,朝已遽下无他言,妃大恨,向上泣诉。上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仆地。上寻悔,令贵妃省愆,退居启祥宫,三月不召。既而后在永和门看花,请召妃,上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按:《日下旧闻》引《悫书》,坤宁宫皇后所居,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是永和乃田妃之宫,景和乃周后召妃看花之门也。永和门"永"字当作"景"。
[二] 《国朝宫史》:"乾隆元年上谕:朕闻前有皇太后之弟谢恩,竟进苍震门内,尔等查
明。嗣又奉谕,苍震门亦系宫闱之地,未奉旨意,岂可擅将外人领入门内,将来移居慈宁宫,若如此轻易带领,成何事体"。
校勘记:
① 大成左门之东 大成,原误为"出咸"。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引《国朝宫史》改。
② 门中向南为天穹门 此句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引《国朝宫史》增补。
① 千婴门之北有殿宇五所"所"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五引《国朝宫史》补。
日精门长街之南,向东为仁祥门,又东相对为阳曜门,正中为斋宫,[凡]大祀致斋于此。再东为毓庆宫,乾隆六十年,仁宗受封皇太子后,自撷华殿移居此宫。德宗登极后,几暇读书于此。东室西向者为继德堂,东大[次]室为味余书室,①再东为知不足斋。宫前为祥旭门,再南为前星门,祥旭门内为惇本殿。
由月华门而西为西一长街,南即内右门,中为近光右门,北为长宁右门,又北而西即琼苑西门。由近光右门而北,东向门凡三:曰咸和右门、广生右门、大成右门。咸右门之西,相对为纯佑门,中间南向者为永寿门,门内为永寿宫。广生右门之西,相对为崇禧门,中间南向者为翊坤门,门内为翊坤宫,[一]大成右门之西,相对为长泰门,中间南向者为储秀门,[二]门内为储秀宫。[三]三宫之西为西二长街,南为螽斯门,北为百子门。街西与纯佑门相对为嘉祉门,再西为启祥门。中间南向者亦曰启祥门,门内为启祥宫。[四]
注:
[一] 《故宫考》:"翊坤门内,原为万安宫,嘉靖十四年五月更为翊坤宫,为西宫妃
嫔所居,清因之。慈禧太后为贵妃时亦居此。相传同治即生于此。壁刻梁耀枢、陆润庠书《万寿无疆赋》。东厢为延洪殿,亦名云斋。西厢为元和殿,亦名道德堂"。
[二] 《故宫考》:"翊坤宫后为体和殿,凡五楹,旧为储秀门址。翊坤、储秀二宫合并后,即址建改此殿。东为大成右门,西为长泰门,东西厢为平康室、益寿斋"。
[三] 《故宫考》:"体和殿后为储秀宫,清因明名,宣统未出宫时,其后居此。东为卧
室,西为浴室,东厢为养和殿,西厢为绥福殿"。
[四] 《故宫考》:"太极殿,五楹,在启祥门内,即启祥宫。原为未央宫,嘉靖十四年五
月,更名启祥宫,明兴献帝诞生之所。兴献帝者,成化之子,嘉靖之父也。前时为同治瑜太妃所居,中有宝座"。
校勘记:
① 东次室为味余书屋"次",原作"大"。今据《光绪顺天府志·京师志》改。
与崇禧门相对为敷华门,再西为绥祉门,中间南向者为长春门,[一]门内为长春宫。[二]与长春门相对为咸宁宫,再西为永庆门,中间南向者为咸福门,门内为咸福宫。百子门之北,有殿宇五所,所谓乾西五所也。
注:
[一] 《故宫考》:"体元殿在太极宫后,为长春门旧址。长春、启祥二宫既合并,以其址
建此殿,东西两厢为怡性殿、乐道堂"。
[二] 《故宫考》:"体元殿后为长春宫,其东为敷华门,通西二长街。其西为绥祉门,通建
福宫等处。明嘉靖十四年五月,更名为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六月,复改为长春。天启妃李氏居之。四围走廊绘《红楼梦图》。宫五楹,中宝座。宣统妃居之,西一间为卧室,西二间为书房,东间为浴室。其西厢为承禧殿,设有至圣先师神位,宣统妃读书处也。东厢为绥寿殿,后殿额曰"怡情书史",中置后妃册宝,东西厢曰益寿斋、乐志轩"。
近东者为重华宫,[一][二]清高宗旧邸,[宫]前曰重华门,门内为崇敬殿,殿额曰乐善堂。[三]宫之东庑为葆中殿,殿额曰古香斋,十种书籍名取此。西庑为浴德殿。
酌中志卷之十六 三十八
宫内教书 选二十四衙门多读书、善楷书、有德行、无势力者任之。三四员、五六员不拘。穿■■。不妨原衙门原职衔,而随御司房或管柜子关赏,亦洊升玉带骑马,仍命一秉笔提督之。所教宫女读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女训、女诫、内则、诗、大学、中庸、论语等书,学规最严。能通者升女秀才,升女史,或升宫正司六局掌印。凡圣母及后妃礼仪等事,则女秀才为引礼赞礼官也〔三九〕。凡宫人有罪者,发落责处墪锁,或罚提铃等名色以苦之。提铃者,每日申时正一刻并天晚宫门下锁时,及每夜起更至二更、三更、四更之交,五更则自乾清宫门里提至日精门,回至月华殿门,仍至乾清宫门里,其声方止。提者徐行正步,大风大雨不敢避,而铃声若四字一句天下太平云云。神庙御居启祥宫时,则自咸和右门提至嘉德门,仍回原处止焉〔四〇〕。
凡替宫人造办食物、衣服、首饰者,便有一种无骨气、贪脂粉内官,名曰菜户,甘心为之驱使供给,即有父母兄弟亦不暇供养,而沉迷于酒肉财色,至死方已。其次雇倩驱使者,亦是内官,每月三五两工食不等,为之执炊、扫除、浆洗,无事不做。凡此类之人,衣上有油,穿窄袖衣,背菜筐,人贬之曰旋匠,言其洗涤盆盌,搏转精熟,可笑可鄙。然不过饥寒所逼,苟图衣食而已,可谅也。强如累臣以虚名召妒而致实祸也。
宝和等店 经管各处商客贩来杂货,一年所征之银,约数万两。除正额进御前外,余者皆提督内臣公用,不系祖宗额设内府衙门之数也。店有六:曰宝和,曰和远,曰顺宁,曰福德,曰福吉,曰宝延。而提督太监之厅廨,则在宝和店也。俱坐落戎政府街。凡奉旨提督者,亦无勅书。传云:起自嘉靖年间,裕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二
墨笔标日月,在京各官体自应尔,惟永贞独用朱笔焉。可乎?原案在库,后人见之不知何如冷笑也。此永贞之所以为永贞也。阁之西南,过义平门,则慈庆宫矣。万历时,慈圣李老娘娘所居。泰昌元年八月,皇贵妃郑娘娘亦曾居之。光庙圣孝,凡朝谒尊礼,一如神庙时见仁圣陈老娘娘、慈圣李老娘娘故事,中外毫无间言,从来疑端讹语,一时冰释。王太监安调剂力也。先帝登极,复迁郑老娘娘于一号殿之仁寿宫,请神庙东宫昭妃刘老娘娘于慈宁宫居住。天启七年八月后,熹庙皇贵妃范娘娘亦共居此宫,非制也。此王体乾之误也。月华门往北,曰顺德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和右门,卽广安门。向南者曰毓德宫,卽长乐宫。万历四十四年冬,更曰永寿宫。逆贤曾以此为蹴踘处。其西则西二长街也。南首曰螽斯门,北首曰百子门。螽斯门西,曰启祥宫,神庙自两宫灾,初移居于毓德宫,后复移此。万历三十年春,圣体不豫,召辅臣沈一贯至此宫。此乃献皇帝发祥之所,原名未央宫,世庙入继大统,至十四年夏,更曰启祥宫。宫门内石坊向北,扁石青地,金字四,曰贞源茂始,后更曰圣本肇初。向南四字曰庆泽无终,后更曰元德永衍。凡旧隶兴邸钱粮,至今曰未央宫,改进乾清宫也。再西则嘉德右门,卽景福门也。其两旛竿插云向南建者,隆德殿也。旧名立极宝殿,隆庆元年改今名,供安三清上帝诸尊神。万历四十四年冬被灾,天启七年三月修盖。崇祯五年九月内,将诸像移送朝天等宫安藏。六年四月十五日,更名中正殿。东配殿曰春仁,西配殿曰秋义。东顺山曰有容轩,西顺山曰无逸斋。再西北,曰英华殿,卽降禧殿,供安西番佛像。殿前有菩提树二株,婆娑可爱,结子堪作念珠。又有古松翠柏,幽静如山林。十三年秋,殿复供安圣像如前,盖体祖宗以来神道设教
酌中志卷之十七 十六
旨发抄,亦必由此处。会极门里,向东南入,曰内阁,辅臣票本清禁处也。宣庙赐有文渊阁印一颗,玉筯篆文,凡封进票本、揭帖、圣谕、勅稿用此印钤封〔三六〕。万历十四年五月廿二日,不知何人开内阁锁,将印盗去。六月朔,神庙准补铸赐之。出会极门之东■■下,曰佑国殿,供安玄帝圣像,签最灵。像金铸者,曾经盗去镕化,惟像首屡销不化,盗藏之肚兜,日夜随身,由此发露正法。至如宝善门、思善门、干清门、仁德门、平台之西室及皇城各门皆供有关圣像也〔三七〕。佑国殿之东,则内承运库,银两表里等钱粮贮藏之所也。两库之间有槐一株,自徽音门南望,枝干扶疎,翠茂可爱。有井一,甘冽可用。再东,过小石桥,曰香库,乃内府供用库答应钱粮之所。又稍北,有库一连,坐东向西,有石牌曰古今通集库,系印绶监所掌。古今君臣画像符券典籍贮此,每年六月初六日晒晾,如皇史宬例。再北曰东华门。门内有石桥,桥北有树二株,曰马缨花。再北,曰马神庙,御马监该班官及良马十余匹在此。有飞龙二大字,太监萧敬笔也。会极门东向南者,文华殿也。后殿匾曰:学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经大法。乃慈圣老娘娘御书,后人以为神庙御书也。分六行,每行二字。前殿匾曰:绳愆纠谬。亦慈圣因世庙时建有省愆居,是以特命小臣杜诗写此四字为扁,以垂戒万世。殿内围屏,中数扇画舆地图,左数扇贴文官职名,右数扇贴武官职名,遇升迁则易之,此系万历初年辅臣张文忠公居正所创造者。至二十四年后,神庙御居启祥宫,复另置一小围屏,高二尺余,中左右亦如之,于启祥宫前殿安设。凡文华殿前后柱上对联,亦张文忠进献,王庭策等所书写。其文曰:念终始,典于学,期迈殷宗;于缉熙,殚厥心,若稽周后。又曰:披皇图,考帝文,九宇化成于几席;游礼阙、翔艺圃,六经道显于羹墙。又曰:四海升平,翠
酌中志卷之二十二 十
凡内臣姓朱者皆改姓诸,礼"公族无刑人"之义也。诸升字晋父,号镇南,浙江绍兴人。嘉靖四十一年选入。于王太监安为同官。按外廷所称同官者,谓职掌名位相同也,内府所称同官者,不过同支派项下已耳。犹前后同门之义,非指同僚而言,不可不知也。升曾任御用监,武英殿掌房,自万历十年降发南海子净军〔二四〕。后在长安右门之外受水塘住。多读博识,通篆籀六书之学,乐与士绅交游。泰昌元年秋,复原秩。天启五年夏,沐浴正冠而逝,寿几九十。今之山会会馆,其故宅也。升性豪侠,善书札,达大体,奢于交接,积书、名人字画、古帖颇多,曾视累臣为小友云。
毛成,号似鹤,北直玉田县人。万历六年选入,历升甲字库佥书。甘贫笃志,潜心濂洛之学,薛文清、王文成诸君子之书。更留心音韵六书之理,雅服郑樵之《六书畧》,杨桓之《六书统》,赵撝谦之《本义》,吴元满之总要。晚年得昆山魏庄渠先生所著《六书精藴》,玩索自娱,举世俗之好,无能夺也。成性刚介,菲饮食,敝衣履,通禅学,蓄书甚多,足未尝至显要之门,于累臣有师谊焉。寿七十余卒,葬于玉泉山麓。生时,自题其墓碣曰:于呼蓝田耕夫之墓。神庙初年先习赵孟俯字,外小臣中,有杜诗号鲤廷、王廷策号哈仙及中书杨大纶、刘彩等备员笔墨之役。其后圣性笃好章草。戊申春,曾召累臣至启祥宫前殿,差宫人龚朝女出帘〔二五〕,问累臣兄弟之名,令写真草八分篆字诗,累臣俯伏阶下次第奏对如谕写入。其后又令写章草,累臣对曰:原不曾写。未写而止。此时累臣二十五岁矣,亦最奇之遇也。是日,观者如堵,盖因有人将累臣卖得虚名大了。及应对写诗入后,闻皇贵妃郑娘娘欲讨做司房近侍,神庙以为先监矩甫亡,已派与常云名下,何可用,遂未许,而或有妬者阻之也。是时,开雍顾老师尚在京,闻
体元殿后为长春宫,宣统淑妃居此。宫五楹,中设宝座,西一间为卧房,再西为书室。东一间为 浴室,再东一间有大厨二。四围走廊壁上,分绘红楼梦全图。宫之东厢曰绥寿殿,杂置帐垫等物。西曰承禧殿,陈设皆西式,南间有书案、风琴等物,复有至圣先师牌位,中悬地图,皆淑妃读书处也。
翊坤门内翊坤宫,名位虽殊体亦崇。瞻仰丰容威厉处,果然巾帼有英雄。
翊坤宫原名万安宫,为西宫妃嫔所居。慈禧为贵妃时,亦居此,相传同治帝生于宫之西间。两廊 有砖刻梁耀枢、陆润痒两状元书万寿无疆赋。东西两间,分供慈禧、隆裕神像。
共扶幼主御朝廷,听政无须避尹邢。何物宫监薰焰甚,蔚蓝天亦暴雷霆。
建福宫屋瓦均蓝色,原为守制时所居,后未果。中设宝座,东阁祀孝贞后神位,另有画像一,蓝 袍便装,幽秀娴静,与孝钦威望不同。惟其诏除安德海事,实为孝钦所不及。
艳史何堪说未央,启祥宫亦不迎祥。伤心泪菊枯还在,莫责当年勿耐霜。
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又名太极殿,宣统未出宫时,为同治瑜太妃所居。陈列亦甚富丽,几案上尚 有枯菊数本,可想见当日之仓皇出走也。
听罢笙歌宴罢筵,重华春梦冷于烟。前因尚许留鸿爪,玉钮朱文印色鲜。
重华宫为乾隆为皇子时所居。每年新正,宴太后及赐宴廷臣,联句唱和,以为常例。宴于阗回长 漠洎帕尔,宴平台湾诸将,亦在此。后为同治瑨太妃所居。其东有戏台,即所谓重华宫戏台。
台
(崇祯宫词注)苏州织造局进女乐,帝颇惑之。田贵妃疏谏曰:「当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乐之 秋。」批答曰:「久不见卿,学问大进。但先朝有之,既非朕始,卿何虑焉。」(又)刘文烈理顺为御 史时,上赐以宫花补子,精致异常。云出自田贵妃手。
袅袅缃钩落地轻,凌波稳称绣初成。猫头竟应旄头谶,不道禳灾又召兵。
(崇祯宫词注)五六年间,宫眷每绣兽头于鞋上,以辟不样,呼为「猫头鞋」。识者谓猫,旄也,兵 象也。
尽日瞻天不见天,承华望幸几经年。宫门未听銮舆过,夜夜红灯照例悬。
(崇祯宫词注)每日暮,各宫门挂红纱笼灯二。圣驾幸临某宫,则宫门之灯先卸。东西巡街者即传 各宫,俱卸灯寝息。承华宫在徽音门内,陈妃居之。数年之间,止一幸焉。(又)钱守俊初给事承 华宫,见陈妃愁坐,曰:「娘娘何不快乎?」陈曰:「人生天也不见,有何快。」守俊曰「举头便见。」陈笑曰:「騃子。」
掌珠新殒圣心伤,忽报妖氛陷洛阳。白发宫娥谈旧事,福王可似悼灵王。
(彤史拾遗)当妃居启祥宫时,皇五子有疾。雨河催饷者日三至。武清侯孽子李国正讦其兄国瑞藏 禁物,自庄房土地外,精镠环宝累万万。上召见国瑞,谕以输饷,辞不能。上怒责之。既而国瑞 死,皇五子疾剧,有凭之为言者曰:「吾九莲菩萨也。上待吾家薄,吾逝将去。此皇五子慧,随 我行。」先是神庙时,孝事慈圣皇太后。有言慈圣为九莲化身,遂以慈圣像装九莲菩萨祀之。武清 侯即慈圣家也。至是宫中祷九莲,彻三昼夜,而皇五子终不起。谥曰悼灵王。后上至妃宫,思悼 灵,哀之。值寇乱甚,河南诸王多被害,怆念骨肉,呼老宫婢能言宫中往事者,使言之。因言福 王之国时,神庙钟爱王,出宫门召还者三,且约三岁当入朝。当大渐时,犹顾视贵妃,以河南为 念,今何如矣。上唏嘘而起。
懿安宫外驻銮舆,向晚朝正问起居。四拜礼完还四拜,至尊珍重托皇储。
(明史•懿安皇后传)熹宗大渐,后折逆奄谋,力与大臣传遗命,定迎立事。愍帝立,上尊号曰懿 安,居慈宁宫。(崇祯宫词注)田贵妃所遗二子,托懿安抚养。十六年元旦,帝朝懿安于仁寿殿, 行四拜礼,毕,复四拜,谢抚皇子也。
国祚相延漫卜年,中元水殿信先传。磌然掷地声惊座,空外飞来十七砖。
(崇祯宫词注)中元,帝同后妃幸后苑湖中,置酒水殿。内侍僧道雨班作法事,施食放灯。忽于空 中飞大砖至殿前,司礼大珰亲至其处验之,连飞至十七块而止。
偶像纷纷出禁城,先期佛己去乾清。中宫欲代君王忏,内苑新添梵呗声。
(崇祯宫词注)内玉皇殿,永乐时建,有旨撤像,内侍启钥而入,大声陡发,震倒像前供桌,飞尘满 室。内侍相顾骇愣,莫敢执奏。像重甚不可摇动,遂用巨絙曳之下座。时内殿诸像并毁斥,盖起 于礼部尚书徐光启之疏。光启奉泰西氏教以辟佛老,而帝听之也。既而后知撤像时灵异,言于 帝,帝深悔。而宫眷之持斋礼诵,较盛于前矣。(又)乾清宫梁拱之间遍雕佛像,以累百计。一夜 殿中忽闻乐声锵鸣,自内出,望西而去。三日后奉旨撤像,置于外之寺院。
宵旰忧劳逐日添,寇如蔓草总难芟。何人自号盐梅将,空使君王梦傅岩。
(崇祯宫词注)十一月某日,帝语辅臣曰「朕夕梦故辅杨嗣昌稽颡庭下,曰: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诸臣不公不平,连章见诋,故归诉于皇上。」语毕,天颜惨恻久之。前嗣昌在蜀,于顺庆 公署题扁自旌,曰:「盐梅大将」。
连日天厨敕断荤,今朝解菜为亲恩。传来瀛国夫人梦,未食先教陨泪痕。
(彤史拾遗)上念寇祸,茹蔬断庖割,后见上体瘁,具酒肴,为上解。菜上,接瀛国夫人奏。瀛国 夫人者,孝纯太后母也。瀛国夜梦孝纯归语上瘁而哭,言动举止如平时。又云:「翼日有为解菜 者,上勿却也。」
问到西山感露霜,几回遣使奠椒浆。乾清画像新迎入,宫婢相看泣影堂。
(明史)孝纯刘太后,光宗妃,庄烈帝生母也。葬于西山。天启中,庄烈帝居勖勤宫,问近侍曰: 「西山有申懿王坟乎?」曰:「有。」「旁有刘娘娘坟乎?」曰:「有。」每密付金钱往祭。及即位,迁葬庆 陵。帝五岁失太后,问左右遗像,莫能得。傅懿妃自称习太后,言:「宫人中状貌有相类者,命太 后母瀛国太夫人徐氏指示画工,可意得也。」图成,由正阳门具法驾迎入。帝跪迓,于午门悬之, 宫中呼老宫婢视之。或言似,或曰否。帝为雨泣,六宫亦泣。按(彤史拾遗)作悬像乾清宫。
史康集库萃芸香,乙览先呈游艺堂。薇省郎官方夜直,黄门承问下回廊。
(日下旧闻)嘉靖十三年建皇史康于重华殿西,藏太祖以来御笔实录。又古今通集库以贮古今君臣
画像、符券、典籍。(又)崇祯中上设游艺堂,为涉览文史地,有所疑,下之武英殿掌殿中官,中 官以问供事中书。
被谴应知怙宠非,退居三月冷鸳帏。景和春到花争笑,似感昭阳召贵妃。
(彤史拾遗)田妃见后稍倨,后每抑之以礼。会岁旦朝正,妃当诣坤宁宫朝。适天寒雨雪,翟车止 门外,不即入,又不令传免。久之,袁淑妃车至,即传入相见,且故为好语谢之去。于是始传妃 车入,坐朝之。朝已遽下,无他言。妃大恨,向上泣诉。上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扑地。上 寻悔,令贵妃省愆,退居启祥宫,三月不召。既而后在永和门看花,请召妃,上不应,后遽令以 车迎之,乃相见如初。按(日下旧闻)引(殷书),坤宁宫,皇后所居。左曰景和门,右曰隆福门。 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永和宫。是永和乃田妃之宫,景和乃周后召妃看花之门也。永 和门永字当作景。
凤阁晨开贺岁初,特宣命妇拜丹除。中宫好学勤咨访,多少香闺习史书。
(钱谦益崇祯诗集注)元日命妇朝贺中宫,传闻中宫好学,新参夫人有延师习通鉴者。
致身谁效古忠良,一纸新题试内珰。较艺廷前膺上选,蟾蜍眉认两斑黄。
(酌中志)郑太监之惠,任邱人。专心经史,亦能作时艺古文。天启五年起典籍,后升监官。时两眼上皮各生黄斑,一如蟾蜍眉也。今上御极元年冬,御前亲试,出「事君能致其身」题考时艺,中选升随堂,诚古今殊遇也。
薰风满殿起赓歌,琴曲钞来御制多。新入未谙皇极谱,调弦先问褚贞娥。
(轮庵和尚鼎湖篇序)丁丑、戊寅间,先公受知于烈皇帝,遵旨改撰琴谱。上自制「五建皇极」、「百 僚师师」诸曲,命先公付尹紫芝内翰,翻谱钩剔。时司其事者,内监琴张。张奉命出宫嫔褚贞娥 等,礼内翰为师,指授琴学。(按)轮庵名同揆,明相国文文肃弟震亨之子。少为诸生,名果,字 园公。沧桑后,逃于禅。震亨以善琴,供奉思陵。
玉勒金羁似锦铺,名牌粉沓控蛮奴。仗移皇极临轩看,画出周王骏马图。
(思陵典礼记)大朝后殿看马,其事始于世庙,久不举行。崇祯壬申十一月初十日,冬至郊祀,次 日,百官入贺,上受朝毕,更便服于皇极殿,丹陛上设幄,群臣盛服侍班,阅视御马监马匹。每一马各有名牌,壮士控之,由东过西,是日阅马三百三十三匹。云锦成群,真所谓天闲上驷也。
护体宫纱罨画轻,镂金匼匝夜添明。内入插戴粉相饷,谁识奇花号象生。
(彤史拾遗)田妃善妆拢,每以新饰变宫中仪法。燕见却首服,别作副髲藏发间,宫衣用纱縠杂缀 诸剪绣,而隐以他色,如罨画然。(又)宫中灯多镂金匼匝,虽烜丽而炬不外达。田妃乃刳灯扇每 当炬处,去一方,以疏绡幕之。炬影左右澈,观者称快。(又)宫中凡令节,宫人以插戴相饷偶, 贵妃宫宫婢戴新样花,他宫无有,上问妃,妃曰:「此象生花也。」
羽客南城设醮时,忧勤常恐外人知。玉熙漫进新番戏,昨日君王罢水嬉。
午夜披章烛影摇,晏安那复似前朝。慈宁一觉难成梦,追忆当时不自聊。
先是宣懿康昭刘妃者,神宗妃也。万历六年,立中宫,时随册为昭妃。于嫔嫱中最贤而有年。崇 祯改元,上使之居慈宁宫,掌太后印,称太妃。周后之选,实太妃赞成之。后遇岁节,上朝太妃,朝毕,坐而飨以茶。上甫就坐,忽欠申,偃栲栳,鼾出徐闻。太妃戒勿惊,命尚衣者覆以 帔,左右皆植立,屏息以俟。有顷,上觉,摄衣起,谢曰:「圣祖时,天下少事,宫中皆晏安,太妃所亲见也。至儿子苦多,着实难枝梧,雨夜省文书,自谓年甫逾壮,尚可磨耗,不谓蚤困劣, 在太妃前悯然不自持,一至此。」太妃泣,上归为后言,后亦泣。
元良出阁内朝稀,禀命初来款玉扉。忽报中原豺虎逼,至尊侧席正长欷。
周后生皇长子,已册立,出阁读书。故事,太子既出阁,非上命不朝后。偶上坐便殿,皇太子以 出阁故,来请朝。时案有急奏,则寇破河南报也。上叹曰:「儿见母有几,而关我耶?今后竟入 朝,勿问也。」
繁华自古说扬州,三辅豪家恣冶游。闻说贵妃承宠后,金吾恩泽古难俦。
皇贵妃田氏,西安人,世行估扬州。父弘遇以奢自豪,生妃而纤妍。扬故多炫女,习伎能。弘遇 娶之为后妻,教妃鼓琴。天启中,选妃入信王邸。信王入嗣,册礼妃。父弘遇授游击将军、锦衣 卫指挥。妃最宠,未几进为皇贵妃,颇干预。每见上,辄为外家乞恩泽。弘遇以妃故,官左都 督。交游结纳,极园林声伎之盛。朝士附势者,争相造请,每以外情输宫禁。
玉骨冰肌迥出群,蘅芜香气不须熏。御前炫服羹频进,粉汗何由裛露纹。
贵妃体洁,有蘅芜香。虽盛暑无汗。尝被礼服,上令啜羹以试之,终如常。
五音响出七条弦,阿女琴声阿母传。绿绮唤来新奏御,当关莫禁任朝天。
妃尝鼓琴,上问师何人,以后母对。上不信,妃恐上疑己。踰月,以他节请召母入,乘闲令鼓琴上前,一再行。上悦,赐劳之。自是母出入尝注宫门籍,不复禁。
宫中燕见卸浓妆,蝉鬓休梳副髲藏。轻剪薄罗笼蜀锦,着来新样旧衣裳。
田妃善妆栊,每以新法变宫中仪法。燕见却首服别作副髲藏发间,宫衣用纱縠杂缀诸剪绣,而隐以他色,如罨画然。
珠胎隐映鸦青石,细縠轻遮金缕灯。望里光明常四照,内中尽道昔何曾。
上冠旧缀鸦青石与珠相间,妃去珠,易以珠胎,而嵌鸦青于其中,望之有光焉。宫中灯多镂金匼 匝,虽烜丽而炬不外达。妃乃刳灯扇,每当炬处去一方,以疏绡幕之,炬影左右彻,观者称快。
累石为山玩站台,奇花杂植逐时开。重重棕叶临衢覆,小小宫娥舁辇来。
田妃尝厌宫闼过高迥,崇杠大牖,所居不适意。乃就廊房。为低槛曲楣蔽以敞稿,杂采扬州诸什 器、床簟供设其中。宫西建一台,系石为洞,莳花药。每张幄坐其旁,曰:玩站台。又以永巷接 宫门,御盖往来,必行风日中。妃令为废薄夹椶叶覆之。凡用心之巧,多如此类。虽变易旧制, 然较便,故上亦听之。且尝去小黄门之舁己舆者,而易以宫婢,上称其有礼。
新样花枝出秀州,象生偏上丽人头。中宫采办无寻处,曾向吴家买去不。
宫中凡令节,宫人以插戴相饷。偶贵妃宫宫婢戴新样花,他宫皆无有。中宫宫婢齐向上叩头乞 赐。上使中宫出采办,越数百里不能得。上以问妃,妃曰:「此象生花也。出嘉兴,有吴吏部家人携来京。而妾家买之。」
两河催饷军书急,戚畹捐输助国难。薄待武清亡爱子,九莲神语听心酸。
田妃以构后故,摘冠斥居启祥宫,令省愆。妃生皇三子永王及皇五子。皇五子遂薨于启祥宫。既
而用后言召妃,复妃礼如故,而妃遂病。当妃居启祥宫时,皇五子有疾。两河催饷者日三至。武 清侯孽
亲跪午门迎之。既入,悬象乾清宫,呼老宫婢及素侍太后者来前使瞻视。或曰:「是。」或曰:「否。」 上为之雨泣,六宫皆泣。
九月严霜百草摧,宫中竞报李花开。邀封选侍占先兆,谁识黄巢走马来。
李妃者,光宗选侍也。时宫中有两李选侍,无所别,因以所居东、西宫别之。庄妃居东宫,称东 李。此居西宫,称西李。然西李最有灶。神宗初以熹宗早失母,命西李母之。及光宗崩,选侍踞 乾清宫,挟制皇长子,邀封皇后。熹宗初立,时值九月,早寒,霜甫下,而宫中李花齐开,咸以 为选侍当封,相顾贺。而其后,闯亦李姓,识者谓此草妖云。
梦里黑龙蟠殿柱,汲来金井得双鱼。大横兆已为天子,东李恩勤忆不虚。
东李妃,亦光宗选侍也。性简重,寡言笑。名位素居西李前,而灶不能及。尝奉光宗旨抚视皇五 子。皇五子成立,入继大统,选侍功居多。先是皇五子在宫,每日起拜天毕,退而谒母。选侍亦爱 之。尝梦黑龙蟠殿柱,以告选侍,选侍私自喜,属勿言。又所居东宫后有井二,皇五子随选侍过 之,戏汲井得金鱼,汲次井亦如之。崇祯初,上念鞠育劳,加上妃封号,与其弟李成栋官,给田千顷。
鸳鸯鸟堕册封时,沦落堪伤事可知。却为慧妃愁失宠,后庭绝粒有谁悲。
熹宗李成妃,顺天人。天启四年二月,生皇二女,封成妃。是日地大震,宫瓦皆堕。既而皇二女 薨,妃失宠。会张皇后病,皇贵妃任氏以孕皇三子临月,成妃仍当夕,上慰之。先是范氏慧妃
者,颇见幸,生悼怀太子,封皇贵妃,以忤客氏意,被斥。妃与慧妃好,每见慧妃,辄怅惋。至是侍上寝,从容为慧妃乞怜。客氏闻,大怒曰:「彼欲树兵向我耶?」遂矫旨革封,幽妃别宫,而 逐内库管理李谦于海子杀之。幸妃鉴裕妃事,(裕妃张氏绝饮食纵。)预蓄干食,藏瓴甓间,半月得 不死,后乃斥为宫人,而迁之干西。崇祯元年,诏复妃封号,并膳礼,且请居慈庆后宫,置供奉焉。
皓腕系来金跳脱,青纱幕去玉连环。只愁未中天家选,银币重邀又遣还。
故事:宫中凡选婚一,必以二副者陪升。即中选,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不中, 则以年月帖子纳淑女袖,而侑以银币遣还。
宫中百费俱裁减,早称君王节用情。从此外家休望幸,时艰只合念苍生。
庄烈帝即位,立信王妃周氏为皇后。家本节啬,入典宫政务,减裁宫中縻费,不为外家乞恩泽。 即岁时大臣命妇入朝贺,亦赏宝必以礼。时天下饥馑,府库虚,上忧劳,议节用,而后所行合上 意上甚敬之。
梨园弟子一长吁,绘出流民郑侠图。帝后相看齐下泪,难教此际尽欢娱。
初,神庙以孝养故,设两宫百戏,自宫中旧戏以及民闲爨弄,无不备。至是,悉裁革,而独留旧 戏承应,如所称过锦戏者,仿佛古优伶供奉,取时事谐谑,以备规讽。时旱蝗,中州贼大起。戏者作驱蝗及避贼状。后见之,徐谓上曰:「有此耶?」因掩面泣,上亦泣,是日遂罢戏。
中使持貂问起居,君王应悔曩时疏。启祥退处仍三月,泪湿罗衣恨有余。
时田贵妃有宠,倨见周后,为后所抑。妃向上泣诉。妃父教之上书,阳引愆而别为微词挑之。上 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上推后仆地,后愤不食,欲自戕。上寻悔,遣中使持貂裍赐后,且问后起 居。后勉为一餐。上传旨令贵妃省愆,退居启祥宫,三月不召。
永和门外看花时,樛木能萦国后思。依旧蒙恩当御幸,不教长抱别离悲。
既而后在永和门看花,请召妃,上不应。后遽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
烽火惊传事日非,南中家业尚堪依。如何欲语还中止,终恐君王失事机。
周后闻寇渐棘,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盖意在南迁也。上问何从知之,后不语。后凡有所 言,不欲尽,且不欲言外多此类。
举皐陶文。巡绰发其状,李奏知。帝立将三聘责毙,降建鼎浄军,发南海子看守墙铺。其年秋季褫职,逮于狱。
将谓乾坤随掌运,那知金璧是身仇。繁华梦竟凭谁记,只博宫娃白了头。
福藩陷后,有老宫人及见定陵,帝问以往事。称神宗晚年,王皇后稀进见。福王辞之国,出宫门召还数四,期以三岁来入朝。大渐时,顾贵妃用洛阳为念。果母子专宠天下耶。就今以观亦何 益。帝为之嗟叹。
旱魃教凭道力除,几多红袖捧金书。春泉寒漱泠泠玉,好听斋坛唱步虚。
畿甸大旱,后谕道经厂宫女于大高玄殿建醮禳灾。宫女数十人,氅服云璈,与羽流无异。盖熹庙
特命内宫教成者。
别殿教迁宠未迁,天家有体自须全。低徊莫拟楼东赋,((明皇杂录)开元中,杨贵妃入侍,迁梅妃于 上阳宫。妃怨慕,作(楼东赋)以寄意。)曲赐新恩是省愆。
帝以后之不怿于田贵妃也,传旨妃修省,退居启祥宫。帝之重大体也。
慈闱朝请乞君恩,从此随身玉契存。(崔神庆曰:古者召太子用玉契。)天语若为终日计,夕阳虽好近 黄昏。(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宫禁礼重,太子定王既出阁,非上命不得朝。一日帝坐便殿,太子前致请,适案上有急奏,河南 寇以某月日破某城。帝叹曰:「若不知几见而毋而动关我乎。今后勿复泥常也。」
一见旋消商与参,花前尊酒喜同斟。启祥漫记艰辛事,敕谴车征并苦心。
田贵妃敕居启祥宫,三月不召。帝于永和宫看花,后请召妃,帝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相见如 初。启祥宫在西二长街,螽斯门之西。
今岁韶光赖闰加,临光重宴更繁华。((影灯记)元夕于长春殿开临光宴。)苏油香气兼春暖,无一擎灯 不放花。
十三年闰正月,后命各宫循例放灯,重赏元宵。
涵烟濡露一业栽,旋见幽芳扇底开。摇取清风满怀抱,就中应自有香来。
帝勅田贵妃写兰于便面,携之怀袖。
烹龙庖凤日纷纷,将谓司厨可策勋。厚味定知还腊毒,((国语〕厚味实腊毒。)商量要献野人芹。(嵇叔 夜书:野人有美芹子者,献之至尊。)
天启以前,凡圣驾每日三时所进之膳,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者二三人轮办。崇祯初,改 由尚膳监。十三年,复照旧例,挨月供办。祖制,遇大典礼,备庖凤烹龙之宴。
戚臣输饷纷难解,爱子罹殃痛自深。传得九莲菩萨意,片言容易转天心。
帝以乏饷故,谕戚臣输助。首及慈宁之侄,命所司下狱严追。时皇五子病痢,一日忽语云「九莲 菩萨来。」即慈宁也。盖慈宁供奉观音大士,以此自号。上亲祝之,语不可止。且曰「官家薄于戚 党,天将降殃于儿女也。」帝遽命停追,而皇五子竟夭。
历劫偶留飞坠影,通玄凭制册封文。证成位业何阶品,象一宫中侍帝君。
皇五子慈焕,年甫五龄,薨于启祥宫,帝痛念之。十一月追封孺孝悼灵王通玄显应真君。象一宫 在大高玄殿之北,内供象一帝君,范金为之,高三尺余,世庙元修之玉容也。
漫说羊车任往还,洒盐插竹暗相关。((晋武帝记)帝乘羊车,恣其所适。宫人乃取竹叶插户,盐汁 洒地,以引帝车。)北风云汉看图画,冷暖都归一哂间。((博物志〕汉刘褒画云汉图,见者觉热。又画北 风图,见者觉寒。)
十一月,袁贵妃偶忤后意,后怒。是夜帝幸翊坤宫,后已闻之矣。次日见帝,后故问曰:「昨宿于 何处。」
国朝宫史续编 四五八
殿中联曰:" 赏心于此遇, 即事多所欣。" 宫后为翠云馆, 联曰:" 古训手勤披, 每竞寸阴求日益; 民依心默运, 常先万姓祝年丰。" 东室匾曰:" 养云", 联曰:" 白云有古调, 青山无俗缘。" 东次室匾曰:" 长春书屋"。西室匾曰:" 墨池", 联曰:" 屏展烟鬟, 云鹤闲看心共远; 座凝香篆, 风松静觉韵偏清。" 西次室匾曰:" 澄心观道妙", 联曰:" 四季风光无尽藏, 百城古帙有余香。" 皆高宗纯皇帝御笔。重华宫之东为漱芳斋。斋中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 正谊明道"。中设宝座。屏风上恭悬
高宗纯皇帝御笔" 正谊明道诗"恭。见前编联曰:" 言动协规箴, 惟敬作所; 都俞垂典诰, 主善为师。" 南楹皇
上御书联曰:" 天作宫庭传燕翼, 敬承堂构集鸿禧。" 东次室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 柏子祥烟鼎喷馥, 椒花吉语胜霏香。" 又东次室门上, 皇上御书联曰:" 明目达聪, 嘉言罔攸伏; 夙兴夜寐, 继序思不忘。" 东室匾二, 一曰" 庄敬日强", 一曰" 高云情"。联二, 一曰:" 清燕凝神, 天和闲处养; 从容守正, 元化静中涵。" 一曰:" 花香鸟语群生乐, 月霁风清造物心。" 东次室门上联曰:" 由旧典时式, 其永无愆; 思庶政惟和, 不敢自逸。" 门内匾曰:" 静憩轩"。又东墙联曰:" 不生波处心恒定,大寂光天相总融。" 西室联曰:" 写诚敬之心, 礼章乐亮; 会恬熙之象, 日丽风和。" 西次室联曰: " 清风明月食无尽, 近景遐观揽莫遗。" 后殿北墙悬大宝箴一篇, 殿后穿堂。匾曰:" 稽古右文, 联曰:" 恭己奉三无, 澄心待万几。" 堂后东向匾曰:" 金昭玉粹", 联曰:" 瑞景琼楼开锦绣, 欢声珠阁奏云韶。" 东室匾曰:" 随安室"。皆高宗纯皇帝御笔。
启祥宫之西南向者, 为延庆门。门内为延庆殿。殿后为广德门, 门内为抚辰殿。匾曰:" 敛福
彝训; 无斁康事, 先知稼穑之艰难。" 又联曰:" 颙若谨渊居, 神明其德; 凛然勅先事, 夙夜惟寅。" 五
屏风中匾曰:" 洗心藏密"。圣制斋宫诗六章、恭见前编
圣制斋居诗、御制斋居诗。俱恭载典礼门斋戒仪。 皇上御笔联曰:"温恭有恪心昌燕,夙夜惟寅典骏鸿。"西暖阁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皓月空悬心镜朗,妙云拥护智珠圆。"后殿匾曰:"诚肃殿"。殿内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庄敬日强",联曰:"慎独谨几,旦明怀帝载;思艰图易,宵旰念民依。"西为寝宫,皇上御笔匾曰:"敬止",联曰:"礼严迁坐毋不敬,诚格雝宫单厥心。"斋宫之东为毓庆宫,乾隆六十年皇上受封皇太子时赐居,谨于本门另卷恭载。
月华门之西为西一长街,南即内右门,中为近光右门,北为长康右门,转东即琼苑西门也。由
近光右门而北,向东之门凡三,曰咸和右门、广生右门、大成右门。咸和右门之西相对为纯佑门。
中间南向者曰永寿门。门内为永寿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令仪淑德",联曰:"三秀草
呈云彩焕,万年枝茂露香凝。"东壁悬臣梁诗正敬书圣制班姬辞辇赞, 恭见前编后仿此。
西壁悬班姬辞辇图。
广生右门之西相对为崇禧门,中间南向者曰翊坤门。门内为翊坤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懿恭婉顺",东壁悬臣 张照敬书圣制昭容评诗赞,西壁悬昭容评诗图,后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
笔匾曰:"懋端壸教",联曰:"德茂椒涂绵福履,教敷兰掖集嘉祥。"大成右门之西相对为长泰门。中间南向者曰储秀门。门内为储秀宫,前殿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茂修内治",东壁悬臣张照敬书圣制西陵教蚕赞,西壁悬西陵教蚕图。右三宫之西为西二长街,南则螽斯门,北则百子门也。街西纯佑门相对曰嘉祉门。再西为启祥门。中间南向者亦曰启祥门。门内为启祥宫,前殿恭悬高宗纯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五 四四七
臣等恭查: 基化门、端则门二处, 旧额首领各二。嗣裁为一, 仍以侍监为之。
内左门 内右门
八品首领各二,均侍监。太监各十二。内左门专司启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内右门除启闭,关防、洒扫、坐更外,兼查茶膳房人等、众太监等出入,每晚起更时,宫内等处报无事毕,具单送敬事房。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钱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景仁宫 永寿宫 承干宫 翊坤宫 锺粹宫 储秀宫 延禧宫 启祥宫 永和宫 长春宫 景阳宫咸福宫
以上十二宫,八品首领各二,均侍监。太监十二。专司本宫陈设、洒扫、承应传取、坐更等
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臣等恭查:景阳宫首领太监兼司御书房收贮书画等事,设额名数,仍与各宫同。
近光左门
不设首领,属景仁宫首领兼辖。太监五,专司启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近光右门
不设首领,属永寿宫首领兼辖,所司及太监额与左门同。
养心殿 重华宫 建福宫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三 六八三
宫;西二长街之西,由南而北,曰未央宫、长春宫、寿安宫。北平史表长编,概未采入,犹不足怪。所可怪者,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五月,尽更十二宫名,为明代宫史之一大转变,散见明宫殿额名,春明梦余录、明会要、酌中志诸书,乃亦一字未着,是诚不免疏漏矣。按明宫殿额名:嘉靖十四年五月,更永安宫曰永和宫,长杨宫曰景阳宫,万安宫曰翊坤宫,寿昌宫曰储秀宫,长春宫曰永宁宫,寿安宫曰咸福宫。又据春明梦余录,嘉靖十四年五月,更长宁宫曰景仁宫,更据明会要卷七十一,同年同月,更未央宫曰启祥宫。以上更名年月可考者凡八宫,其他四宫,虽不可考其更名年月,然十二宫本为对称,既有景仁,必有毓德,既有翊坤,必有承乾,既有储秀,必有钟粹,既有启祥,必有延祺也。更名前后之十二宫,略图如左:(见第六页) 以如此重大之变更,而北平史表长编一字未提,不谓之疏漏不可也。(乙)李自成之入京一也,于祟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四月二十九日夜,焚宫殿及九门城楼西遁,见明史流寇传、烈皇小识、明季遗闻等书,是为北京宫殿之有数浩劫,故满清入关不得不亟事修复,乃北平史表长编亦一字未提,其疏漏二也。(丙)北平史表长编一二七页,于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下,系以建先蚕坛事,但识其疑曰:按会典亦以建先蚕坛为雍正十三年事,
乾隆花园、文渊阁、景山之寿皇殿以及万春等五亭,西苑之宝月楼、白塔山、(即琼岛)先蚕坛、西天梵境、大圆镜智宝殿、阐福寺、快雪堂、极乐世界、万佛楼等处,皆先后兴建或改筑。惟内府档案,至今未曾整理公布;上列诸处,建筑年月,多不可考者。(如西花园、大圆镜智宝殿等。)兹就其年可考者,列举如左:
(1)改定熙和门名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改雍和门为熙和门,(注一)以别雍和宫故也。
(2)重修奉先殿 乾隆二年(一七三七)重修奉先殿。(注二)
(3)建建福宫 乾隆五年(一七四〇)于启祥宫之西建建福宫。(注三)惟乾隆自制建福宫题句云:『初葺建福宫,乃在壬戌岁,』然则当在乾隆七年(一七四二)矣。(注四)西御花园之建,不详史乘,然清宫史续编以之隶建福宫下,则亦当在此时。
(4)经营西苑白塔山 清宫史续编卷六十七,引乾隆制白塔山总记及南画、西
注一 清会典八六三。
注二、三 清会典八六三。
注四 清宫史续编卷五十六。
咸安宫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建 清会典八六三
启祥宫 长春宫 咸福宫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文华殿 本仁殿 集义殿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二
延禧宫 永和宫 景阳宫 康熙二十五年(一六八六)重建 日下旧闻考十五
宁寿宫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建 清会典八六三
天安门 端门券门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重修 同上
慈宁宫 英华殿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重修 同上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重修 同上
围城 承光殿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建(?) 北京大学藏内阁档册
太和殿 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重修工成 同上 (东华录作三十六年)
昭仁殿 宏德殿 东暖殿 西暖殿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建 日下旧闻考十四
承乾宫 永寿宫 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重建 清会典八六三
紫光阁前长廊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增筑 同上
顺治一代,规制草创,修复宫室,首重观瞻。故先建乾清宫,以定宸居,(顺治二年)次建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体仁、宏义二阁,位育宫、协和门、雍和门、贞度门、昭德门,(顺治三年)以奠外朝;次修建午门、(顺治四年)天安门,(顺治八年)以重观瞻。又建太庙于外朝,(顺治五年)奉先殿于内廷,(顺治十四年)以谨时飨;建慈宁宫,以奉母后,(顺治十年)重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重建景仁、承乾、钟粹三宫于东,永寿、翊坤、储秀三宫于西,以居妃嫔。(顺治十二年)盖工有先后,事有缓急,不得不尔。然明代宫室,穹宏崇丽,修复尚未及半也。
康熙继位,始加经营,修复宫殿,力求充实。六年重建端门;八年重建太和殿,重修乾清宫;十二年重建交泰殿、坤宁宫、景和门、隆福门;十八年重建奉先殿,皆继顺治修建之工;二十一年建咸安宫;二十二年重建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于内廷之西,文华殿、本仁殿、集义殿于外朝之东;二十五年又重建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于内廷之东。至是明代旧规,可谓完全修复。至若康熙十八年兴建毓庆宫、惇本殿,则已轶出前朝规模,而迹近踵事增华矣。
修复时期之大内宫殿,可以北平图书馆所藏之清皇城宫殿衙署图为实物例证。该图
慈宁宫 慈宁宫成于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七月,(明史世宗纪)母后之所居也,然亦有例外。(注一)宫制诸书不详,前有园,曰慈宁宫花园,有亭,曰咸若亭,前有池,池上有亭曰临溪亭。(春明梦余录)
自隆宗门外,朝东者曰司礼监经厂直房,日用纸札书箱,皆贮于此,候御前取用。过慈宁宫外层向东小门之南,曰北司房即文书房也。再南曰司礼监管掌处。再南曰外膳房。再南曰南司房,即监官典簿直房也。再南则宝宁门,门外偏西,即仁智殿矣。
中正殿、英华殿、咸安宫 西六宫之西,为中正殿、英华殿,祀释道之处,曰咸安宫,亦太后辈所居。启祥宫之西,其两幡竿插云,向南建者,隆德殿也。旧名立极宝殿,亦名玄极宫,(明宫史)隆庆元年,更曰隆德殿,供三清上帝诸神。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冬被灾。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三月修建。崇祯五年(一六三二)九月,将诸像移
注一 酌中志卷十七:『慈宁宫,万历时慈圣李老娘娘所居。泰昌元年八月,皇贵妃郑娘娘亦曾居之。光庙圣孝,凡朝谒尊礼,一如神庙时,见仁圣陈老娘娘,慈圣李老娘娘故事,中外毫无间言,从来疑端讹语,一时冰释,王太监安调剂力也。先帝(天启)登极,复迁郑老娘娘于一号殿之仁寿宫,请神庙东宫昭妃刘老娘娘于慈宁宫居住。天启七年八月后,熹庙皇贵妃范娘娘亦共居此宫,非制也,此王体乾之误也。』
冬,更曰永寿宫,其西则西二长街也,南首曰螽斯门,北首曰百子门。螽斯门之西,南向者曰启祥宫,此宫乃兴献帝发祥之所,原名未央宫,嘉靖入继大统,至十四年(一五三五)夏,更曰启祥宫,宫门内石坊,向北扁石青地金字四,曰贞源茂始,后改曰圣本肇初;向南四字曰庆泽无终,后更曰元德永衍。再西曰嘉德右门,即景福门也。咸和右门之北,向东与龙德门相对者,曰广和右门;门内南向者曰翊坤宫,酌中志云:西宫李娘娘之所居也。西二长街之西,曰永宁宫,天启改曰长春宫。广和右门之北,向东与端则门相对者,曰大成右门,门内南向者曰储秀宫。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万历时惠王、桂王共居之。百子门之北,并列者,则乾清宫之西房五所。以上西六宫及乾西五所之大略也。
御花园 坤宁宫之后,为宫后苑。中为钦安殿,供玄天上帝。殿之东西,有足迹二,相传嘉靖时两宫被灾,玄帝曾立此,默为救火。崇祯五年(一六三二)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圣像不动也。殿前有门,曰天一之门。殿后有门,中曰承光门,左曰集福门,右曰延和门;再北为坤宁门,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秋,更名曰顺贞门,其宫墙外,则紫禁城之玄武门,报夜更鼓在焉。苑内曰
右曰懋勤。(注一)
(6)改十二宫制 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因未央宫为兴献皇发详之地,改为启祥宫,并于宫前建一石坊,向北扁曰『圣本肇初,』向南扁曰『元德永衍。』(注二)又尽改十二宫名,改长宁曰景仁,长乐曰毓德;永宁曰承乾,万安曰翊坤;咸阳曰钟粹,寿昌曰储秀。改长寿曰延祺,未央曰启祥;永安曰永和,长春曰永宁;长杨曰景阳,寿安曰咸福。(注三)于是十二宫名,东西尽成对称焉。改名前后之十二宫,略图如名,以醒眉目。(见二六页)
(7)拓文渊阁制 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命工匠相度,以文渊阁中一间恭设孔圣暨四配像,旁四间各相间隔开户于南,以为阁臣办事之所;阁东诰勅房装为小楼,以贮书籍,阁西制勅房南面隙地添造卷棚三间,以处各官书办,而阁制始备。(注四)
注一 日下旧闻考三四引明典汇。
注二 顺天府志三引嘉隆闻见录并刘若愚酌中志十七。
注三 参阅明宫殿额名,春明梦余录,酌中志卷十七及明会要卷七十一
注四 图书集成考工典。
数息树边身 高宗纯皇帝赋得诗云:浪仙有佳句,数息树边身。却不关一己,由来为众人。清和雨初过,幽夐景堪巡。爰命轻舆退,依然曲栈遵。嘉阴宜憩步,飒籁足怡神。其恕宣尼训,方思劳逸均。
敛福宜民 启祥宫之西,南向为延庆殿,为广德门,门内为抚辰殿,额曰敛福宜民。
周虎錞 高宗纯皇帝岁朝图序:乾清宫西暖阁几上周虎錞一具,供木根如意及吉祥草,皇祖手植也,历数十年弗敢移置。适回部贡果至,盘贮其侧,天然岁朝吉语,因为之图。
稽古右文 静憩轩殿后穿堂额曰稽古右文,堂后东向额曰金昭玉粹。
多稼如云 濂溪乐处迤北对河外稻塍者为多稼如云,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坡有桃,沼有莲,月地花天,虹梁云栋,巍若仙居矣。隔垣一方,鳞塍参差,野风习习,袯襫蓑笠往来,又田家风味也。盖古有弄田,用知稼穑之候云。
镂月开云 镂月开云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在富春楼之后,原名牡丹台。高宗纯皇帝题额曰纪恩堂。
御兰芬 镂月开云之北为御兰芬。高宗纯皇帝诗云:偶临兰蕙畹,前即牡丹台。丽岂同世尚,幽还寄别裁。较虽三径异,可以四时开。风处香盈谷,月中曲抱隈。标真有如士,闻远底须媒。体物文林妙,独称楚国才。
业广惟勤 高宗纯皇帝乾清宫五屏风铭,业广惟勤铭曰:宵衣岂诚宵衣乎?旰食岂诚旰食乎?即诚
昔人笔墨贵凤髓,睿藻箴勖扬龙文。承命作歌识卷末,疑有荣光腾起烂烂辉星辰。
养心门膳房大库北为西二永巷。巷东永寿宫、翊坤宫、体和殿、储秀宫、丽景轩。巷西为太极殿。
图二十二 重华宫
《故宫图说》:
太极殿(即启祥宫),殿五楹,在启祥门内,即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嘉靖十四年五月,更名启祥宫,为明兴献帝诞生之所。兴献帝者,成化之子,嘉靖之父也。有石坊二,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今已不存,且遗址亦无从考矣。清乾隆时,西壁悬姜后脱簪图及张照书赞,亦改旧观。宣统未出宫时,为同治瑜太妃所居,中为宝座,前后廊有慈禧书联匾。殿内陈设悉仍原式。
体元殿、长春宫、咸福宫、同道堂。正北为崇敬殿、重华宫。(图二十二)
沈德潜《恭和御制正月十日小宴重华宫示大学士内廷诸臣元韵》诗:
重来瑶席从群仙,瑞雪初消景物鲜。歌诵唐虞真幸矣,班联风雅亦欣然。鱼旟牧梦占丰岁,松鹤天书赐老年。林壑已安仍恋主,潞河归棹敢云遄。
日丽风和是令辰,赐来珍馔命重申。宸章纪圣高唐律,乐府联吟见汉人(时演柏梁联句故事)。十叶蓂还开旧荚,一枝梅已绽新春。银花火树逢元夕,又听千门笑语频。
东西配殿,左曰葆中,右曰浴德。东曰漱芳斋,前有戏台。又东为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东与御花园邻。是为内西路。
(五)外西路
螽斯门之西为启祥门。门以西为春华门,门内为雨华阁。阁凡三层,供欢喜佛五尊,中层供康熙大成功德佛神位,下层供西天番佛,有脑骨灯、人骨笛等,均喇嘛教法物。后为宝华殿。再后为中正殿,于民国十二年失慎后,修墙间之。殿内供欢喜佛多尊。后为西花园,火后改为球场。东为惠风亭,亭内有石化铜一方,为希见之物。有建福宫。
《故宫图说》:
建福宫,宫凡三楹。乾隆五年改建,屋瓦用蓝色,异他宫。原为守制时所居,后未果,见乾隆御制《建福宫赋》及诗中。为宝座,有乾隆匾曰“不为物先”。嘉庆联曰:“受益本于谦功崇业广,立诚贵以预言物行恒。”东间祀孝贞显皇后神位。孝贞者,咸丰后,同治初偕,孝钦垂帘听政,世称
(8)塑像绘画
装塑与画,古时并重。盖塑为立体,画为平面,其揆一也。旧说杨惠之与吴道子同师长张僧繇学画,道子学成,惠之耻与齐名,转而学塑,皆为第一,足见塑在当时之价值。京师旧谈,像设之奇,古者曰刘銮塑。或曰銮别是一人,著名于正奉之先。或曰刘銮即刘元,銮与元音相近而误。后说为是。朝阳门外东岳庙诸像,白云观长春真人像,姚斌关帝庙像、传皆其手塑。《天咫偶闻》云:“姚斌关帝庙在药王庙东,相传始于隋代,盖无可考。”其像塑威严生动,絶非后代工人所能梦见。帝君正坐左顾,怒形于色视斌,斌袒禔赤足,系发于柱,勇悍不屈之色可掬。七将皆仰视帝旨,而意属于斌。马在右而左顾,若长鸣仰诉者。马身装饰甚奇古,尾亦有饰。合一殿人物如古画一幅,不似神像,或其初竟从古名人卷轴中来。而其塑手之高,恐非刘供奉不能办也。虞集《刘正奉塑记略》云:“至正七年,建护国仁王寺,诏求天下奇工造梵天佛像,得黄冠刘正奉,名元,字秉元,宝坻人。先事青州杞道,録传其艺。及被召,又从阿尼各国公学西天梵相,遂为絶艺。两都名刹,有塑土笵金搏换为佛者,一出正奉之手。尝敕正奉:非有旨不许擅为人造神像。梵佛多秘不得观,所见上都三皇庙尤占粹,造意得三圣人之微。大都长春宫都提点冯道颐,始作东岳庙于宫之东。正奉亲造仁圣帝像、炳灵公像、司命君像及佐侍诸神,正殿仁圣帝两侍女、两内侍、四丞相、两介士,其西炳灵公两侍女、两侍臣,其东司命君两道士、两仙官、两武士、两将军。初欲造侍臣像,适阅秘书图画,见魏徵像,矍然曰:‘得之矣,若此莫称为相臣。’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辍耕録》云:“所谓搏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其像。昔人尝为之,至正奉尤好抟丸,又曰脱活,京师语如此。”
旧都以塑捏泥人为业者众。大自寺院丈馀佛像,小至泥娃昆虫,罔不塑。独光绪年间有本地人王姓最著,人呼为泥人王。泥人王之技能,以塑传真,且为袖里捏,如与某人相对谈,手捏泥团藏袖内,谈笑自若,不令人知,少顷,而对谈人之小像自其袖里出,毫发毕肖,咸为骇异。此又塑技之神,无能及者。
又,壁画为平面画之一种。造始甚古,自汉以后,胡元以前,壁画之盛,实凌卷轴,其制作多系当时名家手笔。惜陵谷变迁,此奇伟富丽之壁画,每随建筑物夷为荒烟。蔓草中偶发见,如敦煌兴化寺等,一二残壁,已足使举世好古家欣赏若狂。故都壁画,无甚古者。西山磨石口法海寺大殿建于正统己未,至正德十年重修大殿,四周墙壁遍绘佛像,精妙无匹,断为明代之物,惜年久尘封,无人护惜耳。(图四十六四十七)左安门外弘善寺静观堂西壁,有康熙初禹之鼎画《双鹤图》,东壁有陈奕禧书徐渭《画鹤赋》,时称二妙。今寺毁,仅存残碣数块。夕照寺后殿两壁,陈寿山绘五松,王平囿写《五松赋》,乾隆乙未年作。《天咫偶闻》云:“夕照寺为东南城寺院之最整洁者,殿壁画松及《高松赋》,今皆无恙。人传松为陈松絶笔,信然。即左壁王安国之书,壁高丈馀,而行款端若引绳,亦不易也。按,寿山名松,天长人。五松纵横二丈有奇,松本围径尺。平圃跋称:‘笔墨阴森,一堂风雨,使游人见之,心自清凉。’非过誉也。”(图四十八)
绘画一道,自清朝亦仿前朝制度,有画院之设。康、乾诸帝皆喜文艺,画学人才一时称盛。乾隆时有邹一桂、董邦达、钱载、蒋溥、钱维城、张若霭、董诰常奉敕作画。又有由四方罗致,充画院供奉者,如唐岱、张宗苍、徐扬、余省、周鲲、丁观、黄应谌、金建标、郎世宁、方淙等。郎为意大利人,于康熙五十四年来中国,参中西画法,舍短取长,擅画花鸟走兽,更长画马,在中国画学上开一生面。后启祥宫设如意馆,馆饰数楹,凡绘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褙帖轴之匠皆在焉。乾隆帝每亲幸院中,看绘士作画,有用笔草率者,辄手教之。独爱张宗苍画。张学于黄鼎,黄鼎学于王原祁,为娄东正传。一时风气所趋,类皆浑厚丰腴,絶少秀逸出尘之品。益以如意馆画工与百匠为伍,雅流裹足,自乾隆以迄咸同治际,北方画家实甚寥落。风气之盛,偏在江南,盖文人畸士,偶事笔墨,辄能自写胸臆,不似内庭奉职,每受环
咸丰九年,奕詝并长春宫、启祥宫成一宫,虽然清代文献多不曾留下言己录,但国家图书馆珍藏有相关图样。现今所见长春宫、启祥宫区域的状况可谓基本上是咸丰末年原状。奕詝这番兴工改作与其患有骽疾、长期体弱,即位十年,三十万寿庆贺有关。这新长春宫成为后来再次改变为事实上的皇太后宫的基础。
咸丰九年,奕詝并长春宫、启祥宫成一宫,虽然清代文献多不曾留下言己录,但国家图书馆珍藏有相关图样。现今所见长春宫、启祥宫区域的状况可谓基本上是咸丰末年原状。奕詝这番兴工改作与其患有骽疾、长期体弱,即位十年,三十万寿庆贺有关。这新长春宫成为后来再次改变为事实上的皇太后宫的基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