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燕九节
所属分类: 祭祀年节
所属区域:
所在位置:
保护等级:
旧俗节日名。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白云观》:“ 〔丘〕真人名处机,字通密,金皇统戊辰正月十九日生……今都人正月十九日,致浆祠下,游冶纷沓,走马蒲博,谓之燕九节,又曰宴丘。”(来源:掌故大辞典. 团结出版社. 1990)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69

燕九,京师旧俗也,相传为长春真人邱处机得道日,白云观游人 最盛。(松泉诗注)

出西便门八里,有白云观,元时邱真人修道于此,后因其基为庙。 上元之日,为真人生辰,其前数日,住持道士,即洒扫殿庭,涤除院 宇,卖香楮及百货者咸集,游人往来,自朝至暮无停轨。道士之狡黠 者,衣衲手棕麈,或门或廊庑间,注目凝视,不言不笑,终日趺坐蒲 团作仙状,而人亦蚁集丛视,俨若真仙降临,惟恐失之交臂,吁!何 世人好异而喜于傅会若此也?(春明丛说)

京都竹枝词:"才过元宵未数天,白云观里会神仙。(正月十九日, 俗言神仙必降白云观)。沿途多少真人降,个个真人只要钱。"(见游 览门)

彭蕴章幽州土风吟燕九节云:"白云观中燕九节,跳丸舞剑夸方

术。尽言是日真人来,或化冠缨或行乞,冠缨行乞皆神仙,着意求之 无夙缘。赤龙不救陶安冶,纷纷羽士青松下。"《松风阁诗钞》

长春观在西便门外,今名白云观,每岁正月十九日庙会,名"燕 九"。《燕都杂咏注》

都门赘语白云观诗云:"清明时节艳阳天,鹤引凫飞会法筵。要 识真仙行处有,年年错过总无缘。"

西便门外白云观,为道众聚会之所,每年正月十九日致酹祠下, 谓之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70

"燕九节"。男女至观,焚香持斋,彻夜达旦,谓之"会神仙"。 或言十九日神仙必降此观,此风俗之不善也。《京都风俗志》

都门打油歌白云观诗云:"奇巧纱灯挂满墙,春风微爇一炉香。 山头亭畔多花木,遥隐疏钟响夕阳。"

白云观祀元长春真人邱处机,正月十九,都人游此,名"燕九节"。

(《京师地名对》注)

十九日谓之筵九,每至筵九,皇上幸西厂子小金殿,筵宴,看玩 艺、贯跤,蒙古王公,请公告归。臣工之得着貂裘者,尽于是日脱去, 改穿白绛毛矣。民间无事可纪,游赏白云观者,谓之会神仙焉。

白云观在阜城外西南五六里,其基最古,自金、元以来即有之。 观内"万古长春"四字尚存,为邱长春所书。每至正月,自初一日起, 开庙十九日。游人络绎,车马奔腾,至十九日为尤盛,谓之会神仙。 相传十八日夜内,必有仙真下降,或幻游人,或化乞丐,有缘遇之者, 得以却病延年。故黄冠羽士,三五成群,趺坐廊下,以冀一遇。究不 知其遇不遇也。(以上燕京岁时记)

白云观,元之长春宫也,昔在城中,今则为城外巨刹,犹可冠京 师。正月十九,俗称"阉九",前数日,即游人不絶,士女昌丰,而群 奄尤所趋附,以邱长春乃自宫者也。《天咫偶闻》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72

京师正月十九日,游白云观,曰"燕九节"野获编以为"烟九", 云以烟火 得名,又曰"淹九",则灯市十八日,取淹留之义,又曰"阉 九",相传全真是日就阉。《骨董琐记》

郊西白云观供邱真人,相传十九日生辰,亦求赛之会也。桥下悬 一铜钱,其大逾盎,凡人祀神毕,皆于桥栏杆上掷钱;如中其孔,则 大利市,中与不中,均无下拾之蹊级,十日闭会,而阿堵盈万,则为 道人终岁之储。《旧都文物略》

十八日为会神仙之日,白云观内最有趣味最热闹的一天,俗传是 夕,必有神仙下降;神仙们,照集神仙大成的中国的人的说法,向来 是不轻易现露本相的,他们下临人世的时候,或化为缙绅,或化为乞 丐,或变成老妪,或变成童穉,唯有缘者能遇之;这晚,神仙们也不 会例外,虽然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到底变化成什么人物,一般迷信男 女,和不迷信男女,如富室妾姬,纨袴子弟,下等痞氓,率宿于观中, 彻夜不眠,有的在床上辗转反侧,有的在各偏僻地点藏躲,期与神仙 一晤,谓之会神仙。有些老道们喜作狂态奇行,假冒神仙,以钓众愚, 迷信男女们除了会着这般假神仙外,不知曾看着真神仙没有?不迷信 的男女们,都抱着"醉翁不在酒"之意,因此每每发生了风流趣闻, 成就了男女的好事,将一座梵王宫当作了楚阳台,其乐不减于会神仙。 会神仙是其假借之名义也,神仙们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73

亦知之乎?十九日为长春真人诞辰, 观为邱祖阐教之地,是日当然为一重要纪念日。凡善士檀越,好黄白 术者,往往不远千里而来,进香上供,俞樾茶香室三钞说: "此日僧 道辐辏,凡圣混集,勋臣内戚,凡好黄白之术者,咸游之,访丹诀焉。"

可见此日盛况,此风今日稍替。在昔每有不少官富人等在此日散钱布 施,动辄耗数万,此类豪举,今日无有矣,即连到处求钱的乞丐也没 人理会得,亦人心不古之一证欤?俗称燕九节,或称燕邱、筵九、阉 九、淹九,其义多不可考了。观内商贩,摆设席棚,卖食物与玩具者 最多,以小漆佛为最出名,游者多乐购之,藉留游观纪念。(白云观 庙市记)

十九以后开印 开印之期,大约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三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

吉日吉时,先行知照,朝服行礼。开印之后,则照常办事矣。《燕京岁时

记》

二十三打鬼 喇嘛打鬼者,即古"乡人傩"之意耳,喇嘛最尊者为呼必辣吉,

人称之曰"胡图克土汉",说再来人也。次为朝尔吉,次为勺撒,次为 喇木占巴,次为噶卜处,次为温则忒,次为德穆齐,次为哈楞次为哈 丝规,次哈素尔,次班第,次哈由巴,次羽金戈由巴,次骨捻尔,次 颤吗,女喇嘛为尺巴甘赤。打鬼,喇嘛话曰"部勺"。每岁打鬼有数 次,是日喇嘛庙中,殿上燃灯数百盏,竖大旗于殿之四角,旗画四天 王像,命羽金戈由巴鸣金,传执事者齐集。设大喇嘛座于殿之东,朝 尔吉以下皆列坐,一喇嘛名茶勃勒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80

圃余疏)

二月初献生子 二月初,民间用青囊遗百谷瓜果种,曰"献生子"。(城北集诗注) 初一太阳糕 二月初一,街上卖太阳糕,岁一次,买之以祀日也。《燕京杂记》 二月初一,俗称为中和节,云起于唐李泌,市中货太阳糕,以祀

太阳星君。《水曹清暇录》 一岁货声:"供佛的太阳糕。"注云:"白米面加糖,初一日祭。"

(见二月)

二月朔日,唐后为中和节,今废而不举,相传为太阳真君生辰, 太阳宫等处修崇醮事,人家向日焚香叩拜,供夹糖糕,如糕干状,上 签面作小鸡,或戳鸡形于糕上,谓之太阳糕,亦有持斋诵太阳经者。

《京都风俗志》

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 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燕京岁时记》

二月初一日太阳宫进香,人家以米糕祀日,糕上以彩面作鸡形。

《天咫偶闻》

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粉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 曰"太阳糕",居民祭日者买而供之。初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俗呼 "龙抬头",人家各置饮食,食水饺曰吃龙耳,食春饼曰吃龙鳞,食 面条曰吃龙须。闺中停止针黹,谓恐伤龙目也。《民社北平指南》

初二卢师山 卢师山,二月二日,南北二城游赏,如燕九节。《析津志》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03

  事一委处置。卒年八十余,封长春演道教主真人。丘以正月十九日,在于宛平西四里白云观飞升。都人士倾城往观,相传遂以是日为燕九节,男女相率出游,礼拜其像,至今愈盛。

(本朝)吕氏,陕西人。少为尼,游京师。正统间,驾幸边,出师之日,吕氏立劝止不听。驾留虏庭,默祈觉有异。复辟封为御妹皇姑,赐宛平西黄村为保明寺,俗因名皇姑寺。有敕(见王言下)有免地(见庄第下)。

  按古称燕赵多慷慨士,不曰荆、聂、田、樊,动能于笑谈中报人死耶?然黄金台实在今都城之东,其当时所得士。树立功业,率自沉毅致之,至侍中则又以博雅殊绝百代,今故宅在宛,尚可寻也。其他显晦不同,各以其所长,独步一时,允文允武,随施辄效,即妇人女子与游方之外者,且蒸蒸焉,独慷慨乎哉!我朝自定鼎后,万国朝宗,业已二百余年。亡论卜筑屠保之夫,隐麟藏器不可缕数,即流而寓者,且寄为庄,师师济济,比屋可封矣。唯是月旦雌黄,非身后靡定,而宛故无志,嘉隆前又漫无可考者,用是记载寥寥。是则宛之不足者,非献也,文也。不然,试观国都皇城,势偏重于西,诸公卿僦居亦无不西者,城以外若陵寝、宫观、山水之盛,准则相之,悉萃于宛。地灵人杰,振古如是,讵可令慷慨士独擅千古耶!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249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九十四

郊垧(西四)

  原白云观,元太极宫故墟,出西便门一里。观中塑邱真人像,白晳,无须眉。都人正月十九日致酹祠下,谓之燕九节。西十余里为唐太宗哀忠墓,西南五六里为萧太后运粮河,泯灭无可问矣。(帝京景物略)

  〔臣等谨按〕白云观,本朝乾隆二十一年奉勅重修,殿内恭悬圣祖御书额曰驻景长生。七真殿恭悬圣祖御书额曰琅简真庭。皇上御书额曰葆素含元。玉皇阁恭悬圣祖御书额曰紫虚真气。皇上御书额曰得一以清。观东偏有斗姥阁,恭悬圣祖御书额曰大智宝光。邱真人殿木钵一,乃刳木瘿为之,上广下狭,可容五斗,内涂以金,恭刻皇上御制诗其中,石座承之,绕以朱栏。殿柱恭悬皇上御书联云: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原承安元年九月朔,幸天长观。二年七月,幸天长观建普天大醮。泰和元年二月,幸天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260

者。(甘水仙源录)

  (补王恽真常观记 大都南城故宜中里真常观,为全真学者重元子樊君志应所建也。崇堂为殿,下至斋厨库廐,靡不修治。复置蔬圃一区,负郭田二百亩,资给道众。乃洒扫蠲洁,广植花木,往来皆一时名公。元贞元祀正月五日晨兴,召门弟子齐道亨、刘道安付以后事,怡然而逝。宁神于五华山。道录刘文甫请述观记,仍为门人作望思归来之篇。词曰:琼芝为冠兮青霞裳。远引高蹈兮与道翱翔。至人出世兮化无方。骖驾鹤驭兮云海茫茫。偃息有室兮燕处有堂。师今不见兮莫知我伤。庶几归来兮华表之旁。秋涧集)

  〔臣等谨按〕秋涧集以真常观为樊志应所建,与甘水仙源录所言不同。观今已无址,其是非莫可辨矣。

  原长春邱公来自海上,应太祖皇帝之聘,越金山而入西域。弟子从行者十八人,各有科品,隶琴书科则真人冲和潘公也。及南归居燕,岁壬辰,广阳坊居人有货其居者,潘公贸之以为长春别馆,建正殿,翼以左右室,筑琴台于殿之阴。金有名琴二,曰春雷,曰玉振,皆在承华殿。贞佑之变,玉振为长春所得,命公蓄之,故以名其台。观成以清逸名之。潘公自号九峰老人。(甘水仙源录)

  补白云观西土阜高丈余,周围百步,疑即潘尊师琴台故址。观于每年正月十九日观者填塞,号燕九节。而刘仲修碑记云,是日为长春真人诞辰,都人士携榼于此,谓之燕邱,其义不同,当并存以资旅话者也。(倚晴阁杂抄)

  〔臣等谨按〕白云观西今尚有土阜一,第未识为琴台遗址否也。清逸观亦久废无考。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92

  户,虽预薰之,实未之有除也。(帝京景物略)

  原欧阳原功渔家傲词 二月都城春动野。引龙灰向银床画。士女城西争买架。看驰马,官家迎佛官兰若。水暖天鹅纷欲下。鹰房奏猎催车驾。却道海青逢燕怕。才过社,柳林飞放相将罢。(圭斋集)

  原二月,都人进香涿州碧霞元君庙,不论贵贱男女,额贴金字,结亭如屋,坐神像其中,绣旗瓶炉前导,从高梁桥归,有杂伎人腾空旋舞于桥岸,或两马相奔,人互易之,或两弹追击,迸碎空中。(北京岁华记)

  增卢师山,二月二日,南北二城游赏,如燕九节。(析津志)

  增是月,北城官员士庶妇人女子多游南城,爱其风日清美而往之,名曰踏青斗草。若海子上,车马杂沓,绣毂金鞍,珠玉璀璨,人乐升平之治,官无风埃之虞,政简吏清,家给人足,上自内苑,中至宰执,下至士庶,俱立秋千架,日以嬉游为乐,红女之事殆庶几焉。然醉卧隔帘,香风并架,花靴与绣鞋同蹴,锦带与珠襦共飘。纵河朔之娉婷,散闺闱之旖旎,此游赏之胜事也。(同上)

  原辽俗,三月三日以木雕为兔,分两朋,走马射之,先中者胜,负者下马跪进胜者酒,胜者于马上接盏饮之。(燕京杂记)

  原上巳日上土谷祠。清明日始卖冰,以两铜盏合而击之。次日,花木皆出窖,播瓜菜种于地。后三日新茶从马上至。至之日,官价五十金,外价三二十金,不一二日即二三金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91

巧为一架,分次第传爇,通宵以为乐。(宛署杂记)

  补孟浩然蓟门看灯诗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然。(襄阳集)

  增元旦至晦日,家家竿标楼阁,松柏枝荫之,夜灯之,曰天灯。是月也,女妇闲,手五丸,且掷且拾且承,曰抓子儿,丸用象木银砾为之,竞以轻捷。(帝京景物略)

  增东之琉璃厂店,西之白塔寺,卖琉璃瓶盛朱鱼,转侧其影,小大俄忽。(同上)

  原正月十九日,都人集白云观,游冶纷沓,走马蒲博,谓之燕九节,或曰阉邱,或曰宴邱,相传是日真人必来。或化冠绅,或化士女,或化乞丐,于是羽士十百,结坐松下,冀幸一遇之。(同上)

  原吴宽燕九日诗 京师胜日称燕九,少年尽向城西走。白云观前作大会,射箭击球人马蹂。古祠北与学宫依,箫鼓不来牲醴稀。如何义士文履善,不及道人邱处机!(匏翁家藏集)

  原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名曰填仓。(北京岁华记)

  原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八日为悉达太子生辰,雕木为像,仪仗百戏导从,循城为乐。(辽史礼志)

  补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矼,呼为引龙回。(宛署杂记)

  增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薰床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燕少蜈蚣而多蝎,其为毒倍焉。少蚊而多蝇,其为扰倍焉。蚤虱之属,臭虫又倍焉。所苦尤在编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99

泣山神。残碑藓实文章旧,异代人传姓氏新。华表不存归鹤怨,几多行客泪沾巾。

金阁寺在石景山,有塔,宜远眺。明正德中,朱宁营建,邀上幸焉。山孤峯特立,洞皆凿石而成。

王士祯登石景山浮图诗:浮图兹山顶,崚嶒插孤标。千盘历诘曲,直上凌风飙。寒空稍明净,百里见纤毫。茫茫塞上山,浩汹连波涛。浑河荡山来,石壁如动摇。咫尺居庸关,鸟道回青霄。上谷接云中,设险非一朝。圣代亭障空,丸泥罢函殽。关门闲落日,士马无矜骄。回身望渔阳,城阙何尞尞!蓟邱植汶篁,遗烈思燕昭。望诸与骑刦,智勇皆蓬蒿。朔吹扬惊沙,屯云怒盘鵰。慷慨一伤怀,览古心郁陶。逝将御泠风,挥手辞尘嚣。

惠济祠在石景山,雍正年建,以祀永定河神,有御制诗。

明林衡署在石景山东南,有古松数百株,参错平野间,盖先朝果园。

碧霞元君庙在石景山,明万历中董常侍建。

西便门在外城之西北隅。

白云观在西便门外一里,元太极观故墟。中塑邱真人像,白晳无须眉。都人正月十九日致酹祠下,谓之燕九节。本朝乾隆二十一年、五十二年,两次敕修,有圣祖暨今上御书联额,并御制碑。又真人像前有木钵一,乃刳木瘿为之,上广下狭,可容五斗,内涂以金,恭刻皇上御制诗其中。石座承之,绕以朱栏。

长春真人姓邱氏,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县滨都里人。金大定丙戌,年十九,辞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99

广州将军。】之尊人,姓马佳氏。

钦差查办事件之不幸,未有如以下二案之甚者。陕甘总督乐斌因案被劾,于是派麟尚书【魁】、沈尚书【兆霖】查办。麟到兰州即病故,时甫得大学士十馀日【事在同治元年正月。】;沈亦于是年巡边,行至中途,被山洪暴发漂没。山西一案,派爱尚书【仁】、王侍郎【茂荫】查办。爱以年高劳瘁,故于中途;王亦未终其事,或言丁忧,或曰病殁,皆在同治元年。

夏历正月,自元旦起,所开庙会甚多。初一日,正阳门前关帝庙香火最盛,自五更即有香客前往烧香求福者,抵暮不绝。初二日,以广宁门外五显财神庙天未明即有候城者,终一日以千万人计,有借元宝之俗,发财后加倍还之。白云观,亦初一日开庙,至初八日祭星日,游人始盛,十八九两日为燕九节,游人最多之期,庙西垣外有走马场,半月之间,逐日比赛。【走马技术详于另记。】大钟寺,在德胜门外十里之遥,本名觉生寺,后院钟楼悬明永乐间所铸大钟,周身铸就《华严经》全部,一撞可抵数遍唪诵。庙期亦自元旦至十五日止,游人多郊外村民,当年甚盛。西直门内大街,有曹老公观,亦正月十五日以前庙期,盖国初曹化淳募捐所修者,故名。庚子前,殿宇皆圮,无人继修,故鲜有知者。惟琉璃厂厂甸之游,始终称盛。其庙会约分三期:庚子以前,重在窑厂及土地祠,今窑作辟为公园,多注意于火神庙;庚子后,移于香厂;不三数年,又移回原处,则遍于南新华街,棚摊林立,有一度最繁华。火神庙中玉器摊,尤炫奇争胜,贵族妇女及富商外贾多趋之,然当场成交者甚少,皆看定货色,庙期已过再交易。二十三日,安定门外黄寺番僧作打鬼之剧,即古之傩也。【乡人傩朝服而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528

人海诗区九三〇

晚过天宁寺朱国祚

郭外秋山百里晴,日斜深院晚凉生。十三层塔半扉影,一鸟不来风铎鸣《介石斋集》

白云观卽丘真人所居之长春宫。出西便门一里,观中塑真人像,都人正月十九日,致酹祠下,谓之燕九节。见《帝京景物畧》。程敏政

红尘飞尽白云生,一径深深草树平。丹灶已空仙去远,琳宫犹枕旧辽城。《篁墪集》

九日长春观作陈 音

长春宫殿锁寒烟,驻马斜阳锦树边。白鹤不归云影外,黄花仍发酒杯前。《愧齐集》

题白云观朱国祚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391

之,抖肩掂踵不自持。窻风檐雨急春暮,历乱老鹳弹枯枝。声先声后闻噍杀,金气入声秋戞戞。九衢烟雾六街泥,点破覊魂马蹄聒。耳热心寒避不得,坐忆江梅旧消息。城西山雪城里白,儿女鼓声帝也力。

走百病行正月八日至十八日,东华门外灯市,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桥,又曰走百病。见《帝京景物畧》。周 用

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蹒跚曲房里。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明年天有缘。蕲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然。去年同伴今希有,几人可卜明年走?长安主人肯居停,寂寂关门笑后生。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周恭肃

公集》

燕九节〔二〇〕正月十九日,都人集白云观,游冶纷沓,走马蒲博,谓之燕九节,或曰阉丘,或曰宴丘。相传是日真人必来,或化冠绅,或化士女,或化乞丐,于是羽士十百,结坐松下,冀幸一遇之。见《帝京景

物畧》。

吴 宽

卷四七九三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373

十二月……………………………………………………………………… 七八七

右 织

义侠歌……………………………………………………………………宋濂七八七

炕寝诗……………………………………………………………………朱弁七八九

七古

朔方歌……………………………………………………………………陈泰七九〇

燕姬曲……………………………………………………………………萨都剌七九〇

燕姬叹……………………………………………………………………黄淳耀七九一

春场迎春曲………………………………………………………………周复元七九一

元夕篇……………………………………………………………………张居正七九二

迎年鼓曲…………………………………………………………………杨补七九二

走百病行…………………………………………………………………周用七九三

燕九节……………………………………………………………………吴宽七九三

寒食秋千行………………………………………………………………吴莱七九四

卷四七七五

书名:帝京景物略 页码:158

起,呼果下骝,其徒数十,徜徉山水间,日暮返。年八十时,北山口崩,太液池竭,真人曰:“其在我乎?”七月九日,留诵而逝。逝之明年,其徒尹清和,始以师入龛,葬于处顺堂之后。今都人正月十九,致浆祠下,游冶纷沓,走马蒲博,谓之燕九节。又曰宴丘。相传是日,真人必来,或化冠绅,或化游士冶女,或化乞丐。故羽士十百,结圜松下,冀幸一遇之。西十馀里,为唐太宗哀忠墓。西南五六里,为萧太后运粮河,泯然漶灭,无问者。

莆田陈音《重九白云观》:〇长春宫殿锁寒烟,驻马斜阳古树边。白鹤不归人影外,黄花仍发酒杯前。龙山岘石参军帽,蓝水寒山子美篇。聚散几回时序别,令人对此一茫然。

太仓王世贞《游白云观,遇钟丫髻》:〇行散到古院,翛然遇真师。落日澹眉宇,清霜疏鬓丝。饭温初煮石,丹冷旧封泥。嗒坐浑无语,蝉声秋树枝。

内江赵贞吉《白云观》:〇一丘长枕白云边,孤塔高悬紫陌前。到此心澄思出世,当年丹熟可曾仙。花泥几度供铺席,榆影更番佐数钱。谁道灯残燕九节,不教游罢早春天。

肥乡张懋忠《白云观》:〇沿堤细路接西清,河北仙凡此会盟。坞月幽人寒抱膝,岭云仙史夜吹笙。天连帝座蝉应蜕,火合羲爻药待成。误我黄粱初入梦,侍臣方奏泰阶平。

固始余廷吉《游白云观》:〇金台空往迹,玉律谷寒开。蕙帐白云动,芝房紫气回。年年仙化现,处处道流来。走马儿方健,花茵坐举杯。

黄陂蔡士吉《游白云观》:〇春灯市罢散千红,驰射当年太极宫。蛛带日光飞野马,兔丝古木蔓游

书名:长安客话 页码:77

白云观

元时太极宫即此,内有邱真人蜕迹。真人名处机,字通密,登州人。家世为金编氓,年十九,从终南重阳祖师游。金世宗召至中都,讲道于长春松岛浮玉亭,后还终南。元太祖即位,遣近臣刘仲禄安车蒲轮聘至雪山之阳,设二帐于黄幄东,以便顾问。大略节欲保躬、天道好生恶杀、治尚无为清净之理。太祖大悦,请作醮事。焚简飞空,五鹤翔舞,赏赉甚厚,真人悉辞不受。时壬午岁也。癸未,乞还燕,居太极宫。丁亥,易宫额曰长春,从真人号也。其年六月,太液池竭,北口山摧,真人曰:“吾将与之俱乎!”留颂而逝。世祖至元己巳,诏赠长春演道教主真人。我太宗、仁宗尝为之新其堂宇,驾屡幸焉。

白云观亦元时旧名。真人既逝之明年,其徒清和尹宗师于观内构处顺堂,置幽宫以藏仙蜕。四月堂成,七月九日营葬如礼。启棺而视,容色如生,观者旁午,咸谓真神仙云。

真人生于金皇统八年戊辰正月十九日。自元以来历数百祀,京畿黎庶每于是日致浆祠下,不啻归市。于时松下多玄门,结圜室十馀所,趺坐说法,至于冶郎游女,纷纭杂遝,则又谑浪无忌,恬然不以为怪也。京师人谓之燕九节。歙人潘之恒作六言诗以纪所见云:“燕市重逢燕九,春游载选春朝。寒城旭日初丽,暖谷微阳欲娇。公子高褰锦障,侍中齐插金貂。书传海外青鸟,箭落风前皂雕。翟茀烟尘骤合,马蹄冰雪全消。张罗释兔求雉,投博呼卢得枭。剑说荆卿匕首,舞怜蛮女纤腰。闹蛾人胜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175

(十三)白云观

在西便门外左二里,元之太极宫也。元太祖时,遣使自奈曼迎长春真人丘处机馆于此。因其号赐宫名长春。明正统三年重修,易名白云观。观南前有牌楼一座。入殿门,左右有钟、鼓楼各一。正殿凡五进,建筑伟丽,为北平道院之冠。第四进殿为丘祖雕,塑真人像,传为刘元所塑。像前一钵,刳木瘿为之,上广下狭,可容五斗,内涂以金,外刻清高宗御制诗,承以石座。第五进殿楼,为三清阁。都人以处机真人生于正月十九日,是日,少长咸集,游骑杂沓,车马骈阗,谓之宴丘,亦曰燕九节

图十八 白云观大门

图十九 白云观内景

长春真人小传:

真人姓丘氏,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县滨都里人。金大定丙戌,年十九,辞亲居昆仑山。丁亥,谒重阳全真开化王真君嘉于宁海,请为弟子。戌申,召见阙下,随还终南山。真佑乙亥,金主召,不起。己卯,宋遣使来召,亦不起。是年五月,太祖自奈曼国手诏征聘,处机与弟子十八人往焉。壬午,见太祖于雪山之阳,拳拳以止杀为劝。问为治之道,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癸未,乞东还,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甲申八月,奉旨居燕京太极观。丁亥五月,改太极为长春。七月,留颂而逝,年八十。至元己巳,诏赠号“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元袁桷《游长春宫》诗:

珠宫敞殊界,积构中天台。神清历倒景,青红隐蓬莱。群山助其雄,衮衮从西来。八荒昔禹甸,为此增崔嵬。旧邑环蚁垤,清泉复流杯。雪低落日净,莽苍同飞埃。缅怀古仙伯,采芝雪毰毸。长春岂酒国,杀气为之回。天风起高寒,玉佩声徘徊。空馀水中输,历録环春雷。之人去已久,松声有馀哀。

明朱国祚《题白云观》诗:

一言止杀古人难,多少逋臣藉尔安。辛苦捐躯文信国,得归也拟着黄冠。

朱彝尊《白云观》诗:

爱见晴山出,郊西万木疏。偶寻樵子径,因访羽人居。活脱存遗像,苍凉感废墟。惟馀彩幡字,仿佛鹤头书。

世祖兴元日,真人独召丘。片言能止杀,万里不虚游。羽蜕长春观,池枯太液流。谁裁释老传,乃与帝师俦。

徐乾学《白云观》诗:

浮图宝铎半空闻,仙观还看榜白云。霜树紨园鸦自集,岩花丹灶鹤依群。碑镌仁寿留千载,跸驻崆峒记数君。行乐只应凭眺遍,未妨徙倚到斜曛。

(十四)摩诃庵

在阜城门外八里庄。明嘉靖丙午中官赵政建。庵不甚大,然洁净特甚,前后多松桧,四隅各有高台,叠石为之。一望川原如绣,西山苍翠,与人衣袂接。清初名辈,如王渔洋、高江村辈,往往载酒流连,赋诗

作为岁时佳作的《帝京景物略》——以北京“燕九节”为例

<正>中国是一个岁时节俗极其丰富的国家,岁时节俗文献,是研究我国岁时节庆与城市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作为元明清的帝都,是我国封建后期最重要的城市。作为"首善之区"与"五方杂处"之地,北京的岁时节日民俗极其丰富,相关著述也颇多。元代熊梦祥的《析津志》,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沈榜的《宛署杂记》、刘侗和于奕正的《帝 

作为岁时佳作的《帝京景物略》——以北京“燕九节”为例

<正>中国是一个岁时节俗极其丰富的国家,岁时节俗文献,是研究我国岁时节庆与城市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作为元明清的帝都,是我国封建后期最重要的城市。作为"首善之区"与"五方杂处"之地,北京的岁时节日民俗极其丰富,相关著述也颇多。元代熊梦祥的《析津志》,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沈榜的《宛署杂记》、刘侗和于奕正的《帝 

燕九节:白云观里会神仙

<正>燕九节这天,北京白云观游人云集,车辆辐辏,"上自王公贵戚,下至舆隶贩夫,无不毕集,庶几一遇真仙焉",热闹非凡,民间活动毕集于此,歌声鼓声琴声不绝于耳,游人来往,或谈仙说丹,或筵宴游赏,在游玩之中更冀遇真仙,期一会长春仙人。燕九节是为了纪念丘处机诞辰(正月十九日)而起,其起源虽不可具考,但这一节日随着丘处机功德的长久影响力而逐步兴盛,明后期成为京城重要的一个节日。此日北京白 

《燕九竹枝词》中的“燕九节”习俗

始自元代的燕九节,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通过康熙年间孔尚任等人写的《燕九竹枝词》,发掘整理其中记录的燕九节习俗,可以一窥当时的燕九节白云观庙会的盛况。燕九节不仅是道教节日,更是全民的岁时节日,是早春时节民众的一场狂欢。恢复和发展燕九节白云观庙会,其实就是对自然的回归和人性的回归。 

燕九节与白云观庙会

<正>农历正月十九是京城旧时的"燕九节"。燕九,也叫"筵九"、"宴九"、"烟九"、"淹九",是继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春节的最后一个重要节日活动了。届时,人们纷纷来到西便门外的白云观,焚香祈福,以求新岁安康。清人庞垲在描述当时燕九活动时写道:"白云观与禁城连,燕九人多曲巷填。"过去,燕九这几天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是倾城而趋。 

日本新公布的北京白云观庙会照片档案解读

<正>2019年2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将所藏华北株式会社(1939~1945)在日军侵华时期拍摄的华北地区照片档案资料数据,在网上全部公开,名为《华北交通写真》。1其中有20余张北京白云观的照片档案。主要是白云观道教民俗庙会的照片,也有少量反映白云观道教活动的影像。北京白云观照片可以在该档案数据库中按名称进行检索。2照片档案在图片上方分为四格:原板编号、拍摄场所、文字说明、摄影年月(日本昭和纪年)及摄影师姓氏(名章或手写)。每幅照片都有编号。下面以档案中一幅白云观道教晒经活动的照片为例来说明。(图1) 

市井节庆民俗与曲艺

<正>如果说乡村的生活节奏是通过集市来调节的,那么市井生活节奏的调节是通过节日来实现的。在庞杂忙碌、信息密集的城市生活中,必须找到一些节点,使生活有相应的方向感,人群增加凝聚力,这就是节庆娱乐的民俗功能。古代市井节庆民俗遵循着中华节令的格局,如二十四节气,冬至、立春、清明等,传统节日如春节、上元、寒食、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等,另外有些庙会演变为有 

作为岁时佳作的《帝京景物略》——以北京“燕九节”为例

<正>中国是一个岁时节俗极其丰富的国家,岁时节俗文献,是研究我国岁时节庆与城市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作为元明清的帝都,是我国封建后期最重要的城市。作为"首善之区"与"五方杂处"之地,北京的岁时节日民俗极其丰富,相关著述也颇多。元代熊梦祥的《析津志》,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沈榜的《宛署杂记》、刘侗和于奕正的《帝 

燕九节:白云观里会神仙

<正>燕九节这天,北京白云观游人云集,车辆辐辏,"上自王公贵戚,下至舆隶贩夫,无不毕集,庶几一遇真仙焉",热闹非凡,民间活动毕集于此,歌声鼓声琴声不绝于耳,游人来往,或谈仙说丹,或筵宴游赏,在游玩之中更冀遇真仙,期一会长春仙人。燕九节是为了纪念丘处机诞辰(正月十九日)而起,其起源虽不可具考,但这一节日随着丘处机功德的长久影响力而逐步兴盛,明后期成为京城重要的一个节日。此日北京白 

寺庙与老北京的节日习俗——以《北平风俗类征》为中心

<正>节日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节日习俗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民俗。岁时节日是传统时代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剂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清时期的寺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尤其是节日习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燕九竹枝词》中的“燕九节”习俗

<正>"燕九",又称"烟九"、"宴九"、"宴邱"等,旧俗以每年的正月十九为燕九节,是在白云观举行的规模最大的道教庙会。其实,燕九节并不只十九日这一天,从正月初一就开始了,十九日,庙会活动达到高潮。成书于元代的地方志书载有:"正月初一至十九日, 

《燕九竹枝词》中的“燕九节”习俗

始自元代的燕九节,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通过康熙年间孔尚任等人写的《燕九竹枝词》,发掘整理其中记录的燕九节习俗,可以一窥当时的燕九节白云观庙会的盛况。燕九节不仅是道教节日,更是全民的岁时节日,是早春时节民众的一场狂欢。恢复和发展燕九节白云观庙会,其实就是对自然的回归和人性的回归。 

燕九节与白云观庙会

<正>农历正月十九是京城旧时的"燕九节"。燕九,也叫"筵九"、"宴九"、"烟九"、"淹九",是继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春节的最后一个重要节日活动了。届时,人们纷纷来到西便门外的白云观,焚香祈福,以求新岁安康。清人庞垲在描述当时燕九活动时写道:"白云观与禁城连,燕九人多曲巷填。"过去,燕九这几天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是倾城而趋。 

论杨钟羲《雪桥诗话》中的北京庙会民俗

<正>庙会,俗称庙市,它往往与佛教、道教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清代庙会,最富有北京的民俗特色。北京的庙会民俗在《雪桥诗话》是如何体现的呢?《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如何解读的呢?一、《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剩有燕京烟九节,白云观里会神仙——北京传统道教民俗之一

在长期的酝酿、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北京民俗与中国土生土长的制度化宗教——道教发生了互生互动的密切联系,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道教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民俗。每年正月十九日的白云观"燕九节",是京城非常重要的道教民俗之一。自元代中后期以来,"燕九节"历经流变与传衍,不仅在北京传承悠久,在全国也不乏影响。 

燕九节

<正>燕九节是北京地区流行很广的一个纪念性节日,时在正月十九。它别称烟九、筵九、宴九、宴邱,这些别称大都是音转而来。这个节日源于纪念邱处机,相传他的生辰是正月十九;又传他为拒绝娶成吉思汗的女儿做妻子而在这一天自腐,所以也叫"阉九"。 

北京白云观与晚清社会

晚清白云观在宗教、政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从宗教史的角度而言,晚清白云观在拓展、高涨全真龙门声势方面颇有功绩,白云观的历史与认同得到了强化,白云观的传戒步入正规与常态。从政治史的角度而言,白云观尤其是高仁峒发挥了超越道教的作用,不折不扣是一个"政治中的神仙"。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而言,方丈高仁峒既是雅士,又是俗人,而白云观则是京城大众重要的宗教生活以及游乐场所。 

朝鲜文人笔下的北京白云观

<正>明清两代,朝鲜经常派使团到中国北京,使团中的官员或随行人员多是著名文人,他们在来京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时,还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他们或与中国文人、学者切磋学问、唱和诗文,或采买图书、字画,或观光游览,回国后将所见所闻所感进 

剩有燕京烟九节,白云观里会神仙——北京的道教民俗之一

<正>传统中国重视传统宗教,多将之视作辅佐统治的教化工具,所谓"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但古人又认为,圣人所设神道的深远含义,仅有极少数人能有明确体会,绝大多数人则仅能奉而行之。即如日常的祭祀,"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对于绝大多数生活于下层社会的 

白云观庙会

<正>白云观素来享有"全真十方丛林"、"北方第一大观"的盛誉,又是丘处机道长飞升的地方,自然引来大量信众。白云观庙会自元朝开始出现,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定制。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九开庙,最初以敬香求神为主,十九日为丘处机道长诞辰,观内举行最隆重之典礼为之 

作为岁时佳作的《帝京景物略》——以北京“燕九节”为例

<正>中国是一个岁时节俗极其丰富的国家,岁时节俗文献,是研究我国岁时节庆与城市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作为元明清的帝都,是我国封建后期最重要的城市。作为"首善之区"与"五方杂处"之地,北京的岁时节日民俗极其丰富,相关著述也颇多。元代熊梦祥的《析津志》,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沈榜的《宛署杂记》、刘侗和于奕正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