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绿豆粥
所属分类:
所属区域:
所在位置:
保护等级:

京厨作绿豆粥,工而速办。(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34

京师卖酸梅汤者,辄手二铜盏,颠倒簸弄之声,锵锵然,谓之敲 冰盏,行道之人辄止而饮之。《清稗类钞》

暑天之冰,以冰梅汤最为流行,大街小巷,干鲜菓铺的门口,都 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布檐横额,有的黄地黑字,甚为工致,迎 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望梅止渴,富于吸力。

昔年京朝大老,贵客雅流,有闲工夫,常常要到琉璃厂,逛逛书 铺,品品古董,考考版本,消磨长昼。天热口干,辄以信远斋梅汤, 为解渴之需。(以上旧都百话)

酸梅汤:酸梅汤现在已流行到许多城市了,但牠发源地却是北平, 而且一直到现在,最好的酸梅汤仍旧要到北平来找。酸梅汤的做法很

简单:把乌梅放到大量的水里去煮,煮时加上冰糖和桂花,煮好把滓 子滤去,加以冰镇,即成。然而怎样把乌梅,水,糖,桂花这四者的 分量配得恰到好处,那就是每个制售者的秘密了。北平的酸梅汤以琉 璃厂信远斋所售的最好,但一般人因为牠路远价昂,不得不想退一步 的办法,向门口的小贩来买。此种卖酸梅汤的小贩多半兼卖些别的东 西,或挑担,或推车,过巷时用两个小铜碟在手里相击,丁当作响, 非常好听。(北平的巷头小吃)

大麦粥

今农家煮穬(即大麦)为粥,夏月啖之,京师加糖,谓之"大麦 粥"。

绿豆粥

京厨作绿豆粥,工而速办。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61

黄酱夹杂着),所以不差什么,这件事就不搁心。(燕市积弊) 食料 京兆人民,食杂粮者居十之七八,有秋收稻麦,籴之于京师,而

购杂粮以为食者,且不但贫民食杂粮,即中等以上,小康人家,亦无

不食杂粮。杂粮以玉蜀黍为最多,俗名玉米。乡人食量比京师富贵人 或加一倍,然平均食料,每人每餐面一斤,而乡下自耕自食,计价每 人每月所食之价值,不足五角,生活程度,几于人畜平等。贫民小户, 终岁不食香油,中人之家,惟逢年则杀其所豢之猪,以为祀祖酬客之 用,是有地二亩即维持一人生活,接近县城则渐趋奢侈,近京师天津 者,酒馆旅馆,因交通便利,日即奢侈也。

京兆食物

京兆之食物:绿豆粥,京兆各县,暑日食之,亦有饮绿豆汁者, 市上所卖颇不洁。炸酱面,京兆各县富家多食之,旅行各乡镇,便饭 中以此为最便。荞麦面贯肠,用荞麦面粉,贯人猪肠,染成微红,节 节切之,炸以油,市脯之特品。发面,京兆发面,惟用碱不如山东, 用酒糟为引酵,当改良也。饽饽,本满洲语,京兆习用之,麻豆腐与 普通豆腐不同,亦绿豆制。

饮料

京兆人之饮料:酒,通县竹叶青,良乡黄并著,大兴一县,已每 年产酒八十余万斤,他县亦不少。汽水,玉泉山自制最优,金山矿泉 所制亦佳。酪,牛乳所造,既甘且凉,京师特佳,不但南方所无,关 东塞北无

书名:清宫词 页码:24

别殿排云进寿觥,慈怀日夕轸边情。诸州点景皆停罢,馈辉频闻发大盈。

甲午冬,孝钦皇后六旬万寿,各省疆吏派员祝嘏,自颐和图至西苑,沿途分段点景。会中东战事方亟,廷臣交章谏诤,乃命停止点景,仅于园内排云殿受贺,颁发内帑,以犒前敌将士。

千步廊前竦碧岑,佛香阁畔恣登临。长衣窣地盘旋上,亲挽箯舆有福金。

孝钦皇后在颐和园,每日必登佛香阁游览。阁在万寿山之巅,俯临排云殿,矗立云表,松槐夹峙。千步廊由玉澜堂、乐寿堂迤逦而西,达殿门外,为光绪间所新创,非当日园中之旧。废端郡王载漪之福晋,为阿拉善王之女,雅善词令,能伺孝钦之意旨,日侍左右,亲为扶舆。废大阿哥溥儁之入嗣也,福晋之力为多。福金即福晋。

列肆分廛厕禁林,团城翠栝荫萧椮。步行亲诣承光殿,为识闾阎疾苦心。

孝钦皇后居西苑时,命宫监于北海承光殿侧,设列市肆,罗陈百货,亲往问价,以考镜商贾之情。团城亦称团殿,即辽时梳妆楼旧址。其旁有白皮松数株,八百年前遗植也。

宫车晓出凤城隈,豆粥芜蒌往事哀。玉镜牙篦浑忘却,慈帏今夜驻怀来。

联军入京之日,孝钦皇后晨起闻警,尚未盥漱,以绿绸幞首就道。德宗终日饥饿,行至贯石,仅食冷绿豆粥一盂,以簸箕为枕,卧土坑上。翌日抵怀来,知县吴永迎入署中,孝钦居吴永妻之卧室,始取其奁具梳洗焉。

九月蒲津官渡寒,翠斿夹道万民欢。冰梨火柿家家献,手赐银牌带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