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猪头肉
所属分类:
所属区域:
所在位置:
保护等级:

又猪头肉云:“猪头不叫叫燻鱼,巧手切来片纸如。夹得火烧堪 大嚼,夕阳红柜走街衢”。注曰:“有卖猪头肉者,煮而燻之,兼有燻鱼,实非主品,而叫卖者,每于夕阳时,身负红柜,偏喊“燻鱼”而 不以猪头肉称,切时肉薄如纸,多夹其带卖之火烧(饼类)中食之”。 (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55

只管酸凉不管消"。注曰:"以极稠之绿豆粉做成,不易消化,此 物大概各处皆有,特不如京中名物之多耳"。

猪头肉

猪头肉云:"猪头不叫叫燻鱼,巧手切来片纸如。夹得火烧堪 大嚼,夕阳红柜走街衢"。注曰:"有卖猪头肉者,煮而燻之,兼有燻

鱼,实非主品,而叫卖者,每于夕阳时,身负红柜,偏喊"燻鱼"而 不以猪头肉称,切时肉薄如纸,多夹其带卖之火烧(饼类)中食之"。

苏造肉

又苏造肉云:"苏造肥鲜饱老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 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注曰:"苏造肉者,以长条之肥猪肉,酱汁 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 之"。

炒肝

又炒肝云:"稠浓汁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谚语流传猪八 戒,一声过市炒肝香"。注曰:"炒肝以猪之小肠脔切成段,圑粉汁烩 之,昔年每文一块,近来则恐非一铜元一块不能买矣。名为炒肝,实 则烩猪肠耳,既无肝,更无用炒也(间有肝块,亦非炒过者)。京谚有 "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之语,故诗中云云。"炒肝香"三字,则 卖者之吆喝声也"。

汤爆肚

又汤爆肚云:"入汤顷刻便微温,佐料齐全酒一樽。齿钝未能都 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注云:"以小方块之生羊肚,入汤锅中,顷 刻取出,谓之汤爆肚,以酱油、葱、醋、麻酱汁等蘸而食之。肚既未 经煮熟,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上册 页码:364

矮桌矮凳的客座。饭摊主人自为厨师,又兼招待,其所卖者为大 饼、豆汁、肉包、灌肠、杂面。专备各机关人役、小贩、车夫聚餐之 需要,香喷喷,热腾腾的荤素大全,长衣短褂,连吃带喝之兴会淋漓。 旧都繁荣,赖有此耳。虽贵人雅流,不屑一顾,然吾人则视此为社会 群众的饭店也。

切糕

切糕为旧都甚普通之食品,味甜质软而外,色泽亦殊鲜艳,雪白 的糯米,内层衬着紫色的枣子,覆以碧绿的荷叶,或青菜叶,常常是 切着剖面形,在摊上摆着,即便放在番菜里,作一味布丁,亦足以当 之而无愧,好处是如此精雅,色味俱佳,却很能平民化,贩夫走卒, 扔两个大子儿,也可切一片尝尝。(以上旧都百话)

切糕:切糕又名盆粉糕,因为牠的做法是把黄米面或江米面(糯 米粉)合以相当的水分,加上小枣及黄豆,再放在一个大盆内蒸熟而 成的。卖者多以独轮小车推着,沿街吆喝,卖时视买主所需多少,用 小刀来切。大约江米面者较黄米面者售价稍昂,且食时须加白糖。这 是一种比较实惠的零食,因为既价廉又解饿 (北平的巷头小吃)

小食品

羊头肉:每年秋冬之季,有售此种。法以白水煮羊头,切成薄片, 以盐末洒肉上。又兼卖羊蹄筋、羊蹄、羊眼、羊脑之类,味鲜不腻。 糖咂面:法以饴糖一块,两手频抟,顷刻成丝,为燕市孩童所喜食之 品。燻鱼:虽卖物者吆唤此名,实则卖猪头肉为正宗,附猪五脏、鸡 子、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