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向茉莉花诗:“兹花最郁烈,亦是八闽产;舟船共北来,道 里复何限。燕中豪贵重尔香,盆盎骈罗栽满堂。浇用腥汁开特盛,繁 星垫露馥气凌晨光。闺中爱此起恒早,摘取偏宜鬒髪傍。严冬火室就 暖气,能移物性缘工良。藏之竟可延数载,较之幽兰活颇长”。(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石狮牙,以疗牙疾。十九日集邱长春庙,谓之"燕九"。廿五日谓 之"添仓日",大小之家,俱治具饱食。二三月高梁桥踏青,万柳堂听莺,弄箜篌,涿州庙进香,迎驾。四月西山看李花,海棠院看海棠,丰台看芍药,煮豆子结缘,送春,赛会。五月游金鱼池,中顶进香,药王庙进香。六月宣武门看洗象,西湖赏荷。七月中元夜,街市放焰口,点蒿子香,燃荷叶灯。八月中秋夜踏月,买兔儿王。九月登高,花儿市访菊,城墙下观八旗操演,妇女簪挂金灯,九日归宁。十月上坟烧纸,弄叫由子。十一月跳神。十二月卖像生花供佛,打太平鼓。《京师偶记》
至于节令,如人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寒食,八月一日,今亦不复为节。而今人中秋,唐人亦无之也。《天咫偶闻》
正月全月
元旦,贵戚家悬神荼郁垒。民间插芝梗柏叶于户,小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初八九日陈设灯市,至十八而罢。人家用粉糁寒具馈送,遍市鬻之,五花帚为号。宴席间尚王瓜、豆荚,一瓜之值三金,豆一金。点茶用椿芽蒲笋,发之冰下。牡丹、芍药、蔷薇、俱有花,较春时薄小,一瓶值数千钱。贵戚倡家插茉莉花。官里放灯假五日,夜行不禁。《北京岁华记》
正月初一日正旦节。自年前腊月廿四日祭灶之后,宫眷内臣,即穿葫
观者啧啧喜,人门翁妪妻子女,旋旋喜绕之。 然或醉则喧,争道则殴,迷则失男女,翌日,烦有司审听焉。
四月一日至十八日,倾城趋马驹桥,幡乐之盛,一如岳庙,碧霞 元君诞也。(以上帝京景物略)
京都竹枝词:"西山 (天台山与妙峰山)。香罢又东山,桥上(宏
仁桥俗名马驹桥,桥头有娘娘庙,故俗呼为桥上)。娘娘也一般。道 个"虔诚"即问好,人人知是进香还"。(见游览门)
二十二城隍出巡 二十二日,城内宛平县城隍神为出巡之日,官隶迎祭,准令士女
拈香,县役扮判官鬼卒,抬神游街,故谓之出巡。或枷锁红衣为罪人 者,或露臂挂灯者,或扮马童者,还愿酬赛,以答神庥者,种种异常, 鼓乐笙簧,喧震数武,观者丛头,挥汗如雨,竟日始散。二十九,大 兴县城隍神亦如此仪。《京都风俗志》
二十八药王庙 二十八日药王庙进香。吃白酒冰水酪,取新麦穗煮熟,剁去芒壳,
磨成细条食之,名曰"稔转,"以尝此岁五榖新味之始也。《酌中志》 四五月交卖茉莉 长安四五月之交,市上担卖茉莉,清远芬馥。冬月盆盎种丁香花,
花小而香,结子,鸡舌香也。丁香花不甚翦佩,惟茉莉花雅客以点茶, 妇人以耀首,为首百端矣。(旧京遗事)
五月全月 欧阳原功渔家傲词:"五月都城犹衣夹,端阳蒲酒新开腊。月傍
西山
孩子打开苦这们一洗,孩 子难受一哭,名为向盆,(可怜),必得"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 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没有那们些 缺)。等把孩子弄个半死儿,还得炙脑门儿,又甚么"三梳子,两笼 子,长大了,戴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寻个媳妇就四衬。鸡蛋滚 脸,脸似鸡蛋皮儿,柳红似白儿的。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 丑"。把孩子捆好,用葱往身上三打,说"一打聪明,二打伶利"。然 后把葱扔在房上,拿起秤锤,说"秤锤儿小,压千觔"。用锁头三比, 是头紧,脚紧,手紧,(我都不信服,就信服手紧,不然,我这辈子为
甚么老没钱花)。又把孩子托在茶盘儿里,(不结实就摆弄死啦)。说 "左掖金,右掖银,使不了,赏下人"。拿镜子"照照定,白天拉屎黑 下净"。再把花朵儿搁在烘炉里一筛,说:"枝子花儿茉莉花,桃杏玫 瑰晚香玉,花瘢豆疹,稀稀拉拉的"。全都生意完啦,把所有的东西, 敛把敛把,兜在一块,剩下这床公床母他没用,把他一烧,说是:"床 公床母本姓李,(多咱哪),孩子大人交与你,多送儿,少送女"。这才 讨赏要钱。中国人最爱说瞎话,大概就许是从小洗三之过。此种野蛮 现像,怎么人人会深信不疑呢?怪道!(燕市积弊)
旧式产婆,随地皆有,凡住户门上悬有小木牌,上书"吉祥收洗", 或"快马轻车"字样者皆是。请其收生者,通例约在产妇临蓐前三四 星
多,精细的窝圈拧两道,趣青的头皮儿脸蛋 儿白,左边上还掏着一个赤金艾叶,更显得那娇模样儿与女孩儿活托, 小眉毛特意的一拧还一抖,那眼珠儿不知他要怎么,想着方法儿把人 磨"。
侍卫服
又少侍卫叹云:"自是旗人自不同,天生仪表有威风,本就是赳 赳武夫干城器,更兼他手头散漫衣帽鲜明。精奇泥哈番顶儿红俏,摆 春风的孔雀翎,时兴的帽样儿拉三水,内造鲜明紫杠缨,翡翠翎管金 厢口,翎绳儿在帽外头搭拉着蛱蝶相逢,院样儿靴子三直平底,提字 号是京都久寓的内兴隆,外套儿是带膆的貂皮月白绫子做里,库灰线 绉火狐皮袍暖而轻,小荷包平金打子三蓝的穗,天青色扣绉搭包里儿 红,表抽儿是顾绣爪蝶赤金口,羊脂珮是寿山福海喜相逢,带着个油 盘三针常行随表,他偏说是钢轮金套单版镂钉,小刀子是厢银什件秦
鳇鱼的鞘,大火镰嵌宝厢银式样精,菠菜绿的搬指赤金挂里,水上飘 的烟壷儿盖是紫精,水烟袋是大小两分和阗白的嘴,荷包是红皮太平 袋戳纱小胆瓶,马坐褥牛皮托子宝蓝缎面,还有那螺蛳花硬口腰刀嵌 宝玲珑"。(以上百本张钞本子弟书)
相公服
相公全穿的是西湖水色大线五丝的软罗布衫儿,沿一道精窄的青 边儿,带一挂戴春林的香串儿,兜几朵儿新鲜茉莉花儿,拿一把工笔 团扇儿,贴肉儿是芙蓉根的汗褟儿,金镯子紧扣着手腕儿,个个是黑 髪银牙白脸蛋儿,真赛过粉团花儿。(北平俗曲莲花落)
并且是在街上游行演唱。主要的脚色,有头陀和尚,手拿一对木棒, 在前引路,一面走,一面打,后边都按照他打的快慢来走路。他的后 面,有傻公子,傻公子的媳妇,老作子,小二格等角色,所唱的都是 短歌,或随时说些趣话,演些斗笑的动作。(定县秧歌选绪论)
都门竹枝词:"两个灯笼挂竹梢,车中锣鼓任胡敲,秧歌到处皆 能唱,才是京城大土包"。(见街市门)
秧歌以数人扮陀头、渔翁、樵夫、渔婆、公子等相,配以腰鼓手 锣,足皆登竖木,谓之"高脚秧歌"。《京都风俗志》
茉莉花
胡孟向茉莉花诗:"兹花最郁烈,亦是八闽产;舟船共北来,道 里复何限。燕中豪贵重尔香,盆盎骈罗栽满堂。浇用腥汁开特盛,繁 星垫露馥气凌晨光。闺中爱此起恒早,摘取偏宜鬒髪傍。严冬火室就 暖气,能移物性缘工良。藏之竟可延数载,较之幽兰活颇长"。(逊谷
诗)
爬竿戏 京师宴中有爬竿戏,即古寻橦戏也。其制用二僮,衣花裲裆红袴
褶,缘竿而上,颠倒翔舞。最奇者但以脐拄竿而张其手足,若鹰翔然, 或以手搘竿而离其踵趾,若猿跃然。(西河诗话)
耍猴耍鼠
猴解人言,耍做多异。又以红绿各采衣置木箱中,令猴看视后, 呼取其采衣,猴开取服之,演戏,一无所舛,穿衣形状颇奇。复令就 地翻筋斗,又作踏绳之戏,甚可解颐。鼠人出二鼠于笥,以索套鼠颈, 二鼠各负
腊月八日,赐餐百果粥。(同上)
补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立春后出游,谓之讨春。(陈检讨集)
原辽俗,每年正月一日,以糯米炊饭,用白羊髓和丸如拳大,行宫寝帐内各散四十九丸。(燕北杂记)
原戊夜,各于帐内窗中掷丸于外。数偶,动乐饮宴。数奇,令巫十有二人,鸣铃执箭,绕帐歌呼,帐内爆盐炉中,烧地拍鼠,谓之惊鬼。人日煎饼食于庭中,谓之薰天。(辽史礼志)
原元旦,贵戚家悬神荼、郁垒。民间插芝梗、柏叶于户。小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初八、九日,陈设灯市,至十八而罢。人家用粉糁寒具馈送,遍市鬻之。五花帚为号宴,席间尚王瓜、豆荚。一瓜之值三金,豆一金。点茶用椿芽、蒲笋发之冰下,牡丹、芍药、蔷薇俱有花,较春时薄小,一瓶值数千钱。贵戚倡家插茉莉花。官里放灯假五日,夜行不禁。(北京岁华记)
原欧阳原功渔家傲词 正月都城寒料峭。除非上苑春光到。元日班行相见了。朝回早,阙前褫帕欢相抱。汉女姝娥金搭脑。国人姬侍金貂帽。绣毂雕鞍来往闹。闲驰骤,拜年直到烧灯后。(圭斋集)
增上元之前,宫中穿灯景补子蟒衣。于乾清宫丹陛上安放牌坊灯,于寿皇殿安放方圆鳌
山灯,牌坊自七层,鳌山至十三层。十九日乃撤上鳌山山顶之灯,安放神器三位。(王誉昌诗注)
补京师风俗,每正旦,主人皆出贺,惟置白纸簿并笔砚于几,贺客至书其名,无迎送
弥月之期,与小儿衣料鞋帽,富家加以金银铃锁之类,亦女往贺,男不往,虽至亲亦如此。如生子家张筵演剧,大办满月,先期柬约者,则男女可并往,大约士夫多以此等酬应近于琐屑,京谚所谓“婆婆妈妈事”也。
世俗:父母之丧至小祥,有在各寺中办一周年祭者,亦唪经焚楼库,遍请亲友,主人皆素服,来宾亦素服。大祥之祭,无办二周年者。至三年之祭,与周年同,若请亲友,往祭者则常服,不着素衣,惟男客不穿补褂,女客不着红衣耳。一周、三周之祭,亦有不请亲友,只本家自在家或庙中唪经者。
北京饮茶最重香片,皆南茶之重加茉莉花薰制者。茶店首推西华门北拐角之景春号,宫中日用皆取之。内府虽有茶库之名,所储皆各省方物,且杂诸药材等物,不适于御用之品。景春茶色极纯洁,而香味不浓。以香味而论,当数齐化门北小街之富春茶庄,及鼓楼前之吴肇祥为上。若正阳门外鸿记,及汪氏、张氏诸茶店,皆色浓而口重,无清腴之致也。景春、富春皆久已歇业,惟肇祥独存耳。
内外城糕点铺所制诸品,上之备祭祀之用【满筵俗呼饽饽棹子,丧礼中隆重之品,有三层至九层之别。】,下之为馈节之需【如月饼、花糕应节诸点心。】。各种应门市者,率以八种为全份,如大八样、中八样、小八样,以至中果、南糖、小炸食【此点心中至细者。】等等,皆以八种集成者。如另选一种买之亦可,但价较全份者为昂。当年以东四南大街合芳楼为最佳。此店始于道光中,至光绪庚子后歇业,全部工人及货色,皆
《紫幢轩集》宗室文昭著《京师竹枝词》十二首云:珠軿宝马帝城春,剩冷微暄半未匀。几日东风初解涷,琉璃瓶内卖金鳞。 芳草裙腰路尚微,少年赌射马如飞。银貂日暮宫墙外,一道玉河春鸭稀。 西直门西绣作堆,畅春苑外尽徘徊。圣人生日明朝是,争看高梁社会来。 枣花照眼麦齐腰,南苑红门入望遥。钲鼓前鸣香呗起,烧香人上马驹桥。 食罢朱樱与蜡樱,卖冰铜碗已铮铮。疏帘清簟堪逃暑,处处蒲桃引竹棚。 水槛凉生绿树遮,冰盘旋剖辣么瓜。潞河报道粮船到,满载南州茉莉花。 坊巷游人入夜喧,左连哈达右前门。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 涓涓凉露碧天高,砧杵声中百结牢。红绉黄团都上市,果房又到肃宁桃。 才过霜降无多日,闭瓮黄虀正好时。捆入菜车书上用,沿街插遍小黄旗。 孟冬朔日颁新历,猩色香罗叠锦囊。监正按名排八分,一齐先送与亲王。 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仍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 催办迎年处处皆,四牌坊下聚俳谐。关东风物东南少,紫鹿黄羊叠满街。
昔我太宗创业之初,谆谆以旧俗为重,及高宗复重申之。然自我生之初,所见旧俗,闻之庭训,已谓其去古渐远。及今而日习日忘,虽大端尚在,而八旗之习,去汉人无几矣。国语骑射,自郐无讥。服饰饮食,亦非故俗。所习于汉人者,多得其流弊而非其精华。所存旧俗,又多失其精华而存其流弊,此殆交失也。
八旗人家生子女,例须报明本旗佐领,书之于册,及长而婚嫁亦如之。又必须男女两家佐领,互出印结,谓之图片。凡三年一比人丁,又使各列其家人名氏,而书之于册,谓之册档。及殁而削其名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