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南城调
所属分类:
所属区域:
所在位置:
保护等级:

调诗胜傻,郭犯天,如也有 南城不像山羊不受(来源:《北京风俗类征》)

书名:北平风俗类征下册 页码:172

见云。

妓不知歌

南京妓悉能刻宫引征,竹肉相宜,令人听之忘倦。都下多不知歌 管,予初至时,寘酒尚有肴馔,伎出局承应,尚系裙,侍饮尚行令拇 战,近概蠲免。

禁狎妓

嘉道中六街禁令严,歌郎比户,而平康录事不敢侨居,士大夫亦 恐罹不测,少昵妓者。(以上燕台评春录)

弈艺

乾嘉时,朝贵盛行弈艺,以此四方善弈士,咸集京师。(墨余录) 学唱 都门杂咏学唱青衣诗云:"信口狂歌亦太痴,青衫正旦却应时,

满街喊叫声娇嫩,阴胜阳衰理可知"。 看会

又看会诗云:"看会良辰人碰人,不分男女汗津津,未曾扮鬼先 成鬼,枉把胭脂点绛唇"。

女子游街

又女子游街诗云:"游遍街衢阅遍人,是谁豪富是谁贫?风流女 遇风流子,一转秋波更有神"。

五音大鼓

又五音大鼓诗云:"五音齐奏带笙簧,大鼓说书最擅场,野调无 腔偏入妙,皆因子弟异寻常。(近日大鼓书俱尚子弟而无一人尚生意, 不知何故)。"

南城调

南城调诗云:"哑嗓声高胜傻丁,郭栋其许犯天星,如今也有 南城调,不像山羊不受听"。

唱窑调

又唱窑调诗云:"爱唱淫词窑调歌,街头信口任开河,错听疑是 读家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75

虽二路脚色,皆有私行头,以旦脚、小生为甚。后台本有箱,分大衣箱、二衣箱、盔头箱、把子箱、梳头匣、颜色匣、靴鞋包各行。凡蟒袍、官衣、开敞之属,皆归大衣箱;武装之甲胄【行谓之靠子。】、箭袖衣、各种短打衣,皆归二衣箱;头上所带各种巾帽,皆归盔头箱;刀枪剑戟之属,皆归把子箱;梳头匣为旦脚专用;颜色匣归花脸专用,晚近皆有私带者。

早年徽班【即二簧班。】,以八蟒、八靠,及八仙所用衣帽【个个不同。】全者为全箱。其实不然。戏中用十蟒、十靠者常见。蟒靠皆分上五色、下五色,上者为青【即绿色。】、黄、赤、白、黑,下者为蓝、紫、粉红、豆青、香色也。

杂剧中有排子曲一种,每段更换一调,故呼为杂排子。其调多至三十馀种,所常用之名,有“金钱莲花落” “云苏调” “南城调” “倒推船” “叠断桥” “罗江怨” “南锣” “翠莲卷” “数唱” “快书” “湖广调” “靠山调”之类。开唱时,必有数句,曰曲儿头,住头处曰卧牛儿,尾声非以快书,即以数唱儿结之,亦由慢而改紧,今之所谓单弦者,即拆之排子曲中之馀也。他若马头调,即前所记之“大七句”,其曲甚长,并非只有七句,其腔调仅七个,倒换用之而已;不好听,然唱者最费力,凡师之教徒,多以此为课程,练习音与气也。近来无唱者,以不受欢迎故耳。

歌曲之十三辙,既于“果杏岑”一则中述之。但皮簧剧中所唱之板路甚多,以二簧类论之,有慢板【三眼一板之谓。】,有元板【一眼一板。】,有快三眼,有四平调,有摇板【无板之谓。】;又有一种多谓之顶板,又曰碰板,据内行人称,此二簧中二六板也【亦三眼一板。西皮中二六皆一眼一板。】。二簧中有反调一种,亦分三

书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页码:21

之音,如《宁武关》《蒙正赶斋》《十粒金丹》之类。近人震在廷所著《天咫偶闻》中,所称西城调、南城调者,皆误。彼所称者是一种马头调,所谓“大七句”是也。王君之后,有瞽人赵德璧者,号藴山,在同光之际最负名望,各府第及大员之家,无不走动。非但精于西韵书及十三套,凡昆曲、杂曲、谈八字,无不能之。其人甚雅,衣饰甚都,善饮,能于酒间陪诸贵人说酒令,颇能独出心裁,妙绪环生。其弟子三人:曰纪润,能唱二簧杂剧,俗人也。曰彭景云,弹唱能传德璧之衣钵,人极雅驯,惟不懂谈命。曰岳凤廷,手法极好,故赵之十三套皆传此人,略能歌昆曲、杂曲。早年瞽者分两派,王赵诸人皆走宅门者,外人家招之不往。凡遇府第大宅,节寿往贺,皆着应时袍褂,带红缨帽,着缎靴,出必以车,故贵家多以狎客待之。若寻常歌时调小曲、算命者流,谓之串街先生,今之瞽者是也。

道光朝有石玉昆者,说《三侠五义》最有名,此单弦之祖也。贵月山尚书【庆】尝以柳敬亭比之。后来之随缘乐,本名司瑞轩,【非瞽者。】名尤著,说唱诸书,借题讽世,笑话百出,每出演景泰、泰华诸园,能哄动九城。近年著名之德寿山,即其支流也。光绪十几年,此人尚在。

御门大典,自同治初两后垂帘,此典遂废。当年每月逢五十两日,皇上出至乾清门门罩之下,居中而立,所谓当宁也。左立者军机大臣,右立者吏部堂官,以次即文选司掌印,及专司御门事之册库、前北直甲【文选司中管股司员。】主稿司官,故昔年此股最重要。凡简放员缺,内而卿贰,外而司、道、府等,皆于此日行之。【每月凡六次御门之典,虽规定五十两日,道咸以降,亦随时定期,不一定在乾清门,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