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刻铜字为活版,排印蒇工,贮之武英殿。历年既久,铜字或被窃缺少,司事者惧干咎,适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从之。所得有限而所耗甚多,已为非计。且使铜字尚存,则今之印书不更事半功倍乎?深为惜之。刊木此惭予。既复羡梨枣,还教慎鲁鱼。成编示来学,嘉惠志符初。
〔臣等谨按〕武英殿惟聚珍版蒙御题篇什,今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武英殿北为内务府公署,为果房,为冰窖,为造办处。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内务府公署、果房、冰窖、造办处各条,俱详官署门。
武英殿西为尚衣监,其后殿宇二层为皇子所居。再西为咸安宫,教习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尚衣监、咸安宫学详官署门。武英殿西咸安宫东夹道内旧时皇子所居者,今为清字经馆。其北有河流,自西北而东南,为内金水桥之经流,俗称筒子河。筒子河东随墙门内为三通馆。又东当武英殿之后南向,门内为方略馆。并详官署门。
武英殿南为瓷器库,为南熏殿。乾隆十四年,诏以内府所藏历代帝后图像尊藏于此。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瓷器库详官署门。
南熏殿前卧碣一,恭刊御制南熏殿奉藏图像记,并御制诗。
盛世之应存。"他希望八旗臣仆代代相传,"崇文而未忘习武"。另有乾隆五年续编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各一部,系内府所藏历代名人书画目录。乾隆时,内府搜集唐宋以来名人书画不遗余力,储积稀世珍品万有余种,诚为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艺术遗产。
"校刊":乾隆朝刊版之书,较之康熙时更多。设书局于武英殿,凡纂修诸书告成,专司刊刻,颁行海内。《宫史续编》载入武英殿聚珍版印行书目一百二十六种。弘历在《武英殿聚珍版十韵诗》注释中述及,康熙时编纂《古今图书集成》,首次刻铜字为活版,排印蒇工后,铜字贮武英殿,历年既久,被窃缺少,司事者怕受处罚,适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所得有限而所耗甚多",后日思及此事,为之惋惜不已。(见本书卷九十四,书籍二十,校刊)
"图像"、"图刻"、"图绘":清代比较重视用图像来描绘人物、事件和文物典制,如南巡、大阅、献俘、礼器、卤簿、职贡等,都有精美的图片贻留后世。《宫史续编》详细列出南薰殿保存的历代帝后图像目录和茶库收藏的历代功臣像目录。内务府舆图房掌图版之属,内容极其丰富。舆图分为天文、舆地、江海、河道、武功、巡幸、名胜、瑞应、效贡、盐务、寺庙、山陵、风水等类,乾隆二十六年编为《萝图荟萃》,六十年续编。《宫史续编》列出的舆地图图目达五百多幅,包括全国和各省、州、府的地图等。其中康熙五十七年经十年之久绘成的《皇舆全览图》,是经过实地测量而绘制的我国第一幅详细的全国地图,被李约瑟博士称为"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
国朝宫史续编前言 二一
国朝宫史续编 二二
第一册, 第二三五页) 由于绘制此图时, 天山南北尚处在准噶尔部的控制之下, 未能派人去实测,故此图西部只到哈密为止。乾隆时, 平定准噶尔和回部, 弘历派刘统勋率领何国宗、明安图及外国传教士到伊犁和南疆进行测量, 到达今我国新疆境内许多地方, 后来编成《皇舆西域图志》。乾隆二十五年,在此图基础上修订增补,完成比康熙朝《皇舆全览图》更为详细完备的《乾隆内府舆
图》。
在"图刻"这一部份,有《御题平定伊犁回部全图》目录一份。此图共十六幅,铜版纸印本,每幅纵一尺六寸,横二尺七寸。描绘此战役经过,始于伊犁受降,讫于回部献俘,亦称《得胜图》。说起此图,亦有些来历。据有关学者考证,西陲平定之后,弘历命内廷西洋画家郎世宁、王致诚(又名巴德尼)、艾启蒙、安德义
绘成战图十六幅,乾隆三十年命两广总督李侍尧寄往法国,雕成精美铜版,印出图画运回北京,前后历时十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弘历将这批珍贵的铜版画陆续赏赐诸皇子及文武大臣,至今尚有颁赏清单存于故宫博物院。内廷西洋画家后来又奉命作《平定两金川图》、《台湾战图》、《廓尔喀战图》、《安南战图》,皆内务府造办处在中国自制铜版刷印。(见庄吉发《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附录:《清代乾隆年间的铜版得胜图》,第五一八页,台湾故宫博物院
出版)
皆活版之权舆。顾埏泥体麤,镕铅质软,俱不及锓木之工致。兹刻单字计二十五万余,虽数百十种之书,悉可取给。而校讐之精,今更有胜于古所云者。第活字版之名不雅驯,因以聚珍名之,而系以诗。
稽古搜四库,于今突五车。开镌思寿世,积版或充闾。张帖唐院集,周文梁代余。同为制活
昨岁江南所进之书,有鶡冠子,即活富过邺架储。机圆省雕氏,功倍谢钞字版,第字体不工,且多讹谬耳。
康熙年间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刻铜字为活版,排印蒇工,贮之武英
胥。联腋事堪例,埏泥法以疎。毁铜昔悔彼, 殿,历年既久,铜字或被窃缺少,司事者惧干咎,适值乾隆初年京师
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从之,所得有限而所耗甚多,已为非刊木此慙予。既复羡梨枣,还教慎鲁鱼。成编示来计,且使铜字尚存,则今之印书不更事半功倍乎?深为惜之。
学,嘉惠志符初。
武英殿聚珍版印行书一百二十六种 诸书续有排印,
周易口诀义一部唐史
温公易说一部宋司马
吴园易解一部宋张
易原一部宋程大
郭氏传家易
说一部宋郭
南一部宋毛
诚斋易传一部杨万禹贡说断一部宋傅
易象意言一部宋蔡
尚书详解一部宋陈
易学滥觞一部元黄融堂书解一部宋钱
易纬一部不着撰
诗总闻一部宋王
禹贡指续 吕 氏
家墪读诗记一部宋戴
絜斋毛诗经筵讲义一部宋袁
仪礼识误一部宋张
仪礼集释一部宋李如
仪礼释
宫一部宋李如
大戴礼记一部汉戴德撰
春秋释例一部晋杜
春秋传说例一部宋刘
春秋经解一部 宋孙
封奉恩辅国公,授礼部尚书,调兵部,道光十六年袭多罗定郡王爵。
圣祖仁皇帝巡幸江南六次。高宗纯皇帝巡幸江南六次、河南五次、五台四次、山东三次、天津一次,谒盛京四次。
固伦额驸超勇亲王扎萨克策楞,康熙中尚大长公主,授定边左副将军,乾隆十五年薨,上赐奠于清河棂次,谥襄,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其子成衮札布袭王爵,以蒙古外藩配庙入贤良祠,前所未有之旷典也。策楞,喀尔喀人。
杨宗仁,汉军正白旗人,谥清端。
拉锡,蒙古正白旗人,其孙那木扎尔,乾隆二十四年伊犁阵亡,追封义烈公。子保宁袭,宁子庆祥再袭,道光五年庆祥在噶什喀尔阵亡,追晋一等公。庆祥之子文辉,现袭一等义烈公爵。
尹继善,满洲厢黄旗人,乾隆三十六年卒,谥文端。继善,大学士尹泰之子也。
《古今图书集成》系刻铜为字,活板排印后于乾隆初年京师铜贵,遂毁以铸钱。迨印《四库全书》乃刻木为字,活板排印,上深悔前之毁铜字也,见御制《武英殿聚珍版诗注》。
雍正二年始设左右两翼宗学。
乾隆四十九年裕亲王广禄八十生辰,上遣皇八子永璇、皇孙绵惠、绵亿、绵志赍御制诗
延熏山馆 延熏山馆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武英殿聚珍版 高宗纯皇帝诗序云:校辑永乐大典内之散简零编,并搜访天下遗籍,不下万馀种,汇为四库全书,择人所罕觏、有裨世道人心及足资考镜者,剞劂流传,嘉惠来学。第种类多则付雕非易。董武英殿事金简以活字法为请,既不滥费枣梨,又不久淹岁月,用力省而成功速,至简且捷。考昔沈括笔谈,记宋庆历中,有毕升为活版,以胶泥烧成。而陆深金台纪闻,则云毗陵人初用铅字,视版印尤巧便。斯皆活版之权舆。顾埏泥体粗,镕铅质软,俱不及锓木之工致。兹刻单字计二十五万馀,虽数十百种之书,悉可取给,而校雠之精,今更有胜于古所云者。第活字版之名不雅驯,因以聚珍名之,而系以诗:稽古搜四库,于今突五车。开镌思寿世,积版或充闾。张帖唐院集,周文梁代余。同为制活字,用以印全书。精越鹖冠体昨岁江南所进之书有鹖冠子,即活字版,第字体不工,且多讹谬耳。,富过邺架储。机圆省雕氏,功倍谢抄胥。联腋事堪例,埏泥法似疏。毁铜昔悔彼,康熙年间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刻铜字为活版,排印蒇工,贮之武英殿。历年既久,铜字或被窃缺少。司事者惧乾咎,适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从之。所得有限,而所耗甚多,已为非计。且使铜字今尚存,则今日之印书,不更事半功倍乎?深为惜之!刊木此惭予。既复羡梨枣,还教慎鲁鱼。成编示来学,嘉惠志符初。
青未了 地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南山别嶂为宫门右臂,群峰苍翠满目,阡陌村墟,极望无际。玉泉一山,蔚若点黛,都城烟树隐隐可辨。不必登泰岱俯青齐,方得杜陵诗意。
苏堤春晓 圆明园内由五福堂东渡河为苏堤春晓。
恬室,诗亦能传家学,著《绣馀吟》。
光绪初,京师有陈寅生之刻铜,周乐元之画鼻烟壶,均称绝技。陈之刻铜,用刀如笔。入铜极深,而底如仰瓦。所刻墨盒、镇纸之属,每件需润资数金。周之烟壶画,于玻璃之里面,山水、花果仿名人卷册,极棘猴贯虱之巧。周年不永,一生所画不及百枚。殁未几,一枚已直数十金。
自国初罢灯市,而岁朝之游改集于厂甸。其地在琉璃厂之中,窑厂大门外,百货竞陈,香车栉比。自初二日至十六日,凡半月。午前游人已集,而勾阑中人辄于此炫客,必竟日始归。荡子辈络驿车前,至夹毂问君家,亦所弗禁。门东有吕祖祠,烧香者尤众。晚归必于车畔插相生纸蝶,以及串鼓,或连至二三十枚。或以山查穿为糖壶卢,亦数十,以为游帜。明日往,又如之。
近来厂肆之习,凡物之时愈近者,直愈昂。如四王吴恽之画,每幅直皆三五百金,卷册有至千金者。古人惟元四家尚有此直,若明之文、沈、仇、唐,每帧数十金,卷册百馀金。宋之马、夏视此,董、巨稍昂,亦仅视四王而已。书则最贵成邸及张天瓶,一联三四十金,一帧逾百金,卷册屏条倍之。刘文清、王梦楼少次,翁苏斋、铁梅庵又少次,陈玉方、李春湖、何子贞又次,陈香泉、汪退谷、何义门、姜西溟贵于南而贱于北。宋之四家最昂,然亦仅倍成邸,松雪次之,思白正书次之,然亦不及成、张。行书则不及刘、王。若衡山、希哲、履吉、觉斯等,诸自郐此,皆时下赏鉴,而贾人随之。至于瓷器,康熙十倍宣、成,雍、干又倍康熙,而道光之“慎德堂”一瓶,至数百金。又有“古月轩”一种,以料石为胎,画折枝花卉,绝无巨者。瓶高三寸,索直五百金,真瓷妖矣。因忆
营,崇外花市一带自东便门内起住户多以造花为业。最近统计,各街市花庄及住家营花业者,约在一千家以上。
又有以铁制花者,名为铁花,亦名铁画。陆以湉《冷卢杂识》,芜湖铁工汤鹏,能揉铁作画,花竹虫鸟,曲尽生致。又能作山水屏障,好事者以木范之,或合四面为一灯。锤铸之巧,前此未有。汤没,其法不传,足见其艺已久。光绪庚子后,有易县赵某擅此艺,乃用极薄之铁片,制花时将裁成之铁片粘于胶上,用锤及刀锥等,照图案而錾镂之即成花。分平面、立体两种,均镂空。立体之花多属花卉,平面者则山水、楼阁、鸟兽、昆虫,但有图画,即能制作。雕成后于其面烫蜡一层或敷磁漆一层,更为美观。用磁漆者可着色。现有天义成一家,尚制此物。
(7)镌刻
镌刻美艺,含有骨角刻、象牙刻、刻竹、刻印、刻碑、刻铜、刻磁、木雕诸种。北平骨角雕镂,素已有名,其始盖由于搬指店。满清入关,以骑射为重,射者引弓必用搬指,以关外出产之𤞶角制之,嗣选用象牙、牛角及虬角(海马牙)。一面亦附制他品,极具匠心。现此作业,以聚兴与裕盛公二家为最老。(图三十二)
图三十二 裕盛公象牙刻
刻象牙
单刀浅刻,以江都人于啸轩为第一,官前清知县。端方深赏之,名噪一时。继其后者,有吴南愚、沈筱庄二人。吴、沈均苏人。吴尤多才艺,最长象牙刻,能于方寸之中刻六千馀字,细如毫发。所刻之画,于极小处层峦叠翠、江山万里,俨如大幅。其中人物、舟楫、屋宇、桥梁,用笔极细,布置充容。近亦兼刻立体之件。(图三十三三十四)又耿润田,河北冀县人。刻立体象牙,仿古人,每年出成品数十件,皆熏旧上色。
图三十三 吴南愚象牙刻浅
图三十四 吴南愚象牙立体刻
刻竹
分阳文皮雕、阳文沙地及双刀深刻诸法。北平人张志鱼均甚工。(图三十五三十六)白铎斋阳文深刻最名贵,深至一分许,每竹扇骨能刻波罗密多心经一篇,字似蝇头,而神气贯注。(图三十七三十八)又有高心泉及张志鱼门人王竹厂,均擅此技。浅刻竹扇骨,则有沈筱庄、吴南愚诸人。
刻磁
刻磁以朱友麟为最著,世居北平,设馆厂肆曰师古斋。用钻石刻仕女眉目衣褶,用錾刀攒山石树本,均极工。皱染处如写纸上,出自天然。(图三十九四十)吴南愚亦工此技。
刻铜
同光间有陈寅生刻墨盒、镇纸之属。使刀如笔,入铜极深,而底如仰瓦。陈擅书画,自写自刻,故精妙入神。近有张寿丞,亦工刻铜,则专刻名人书画。其兄樾丞,设肆琉璃厂,曰同古堂。匠徒数人,刻手均善。(图四十一至四十三)
刻印
刻印,精雅之作属之。金石篆刻家,北平近二十年,有陈师曾、唐醉石、王福厂、寿石工、齐白石、陈半丁、于非厂、张志愚、张樾丞、吴南愚诸人,各有功力,致为雅驯。至制印纽,有王永海、朱秀庭,专制铜纽。以铜一方,察其形势,雕以夔龙、虒虎、狮兕、虎鳌等,与三代旧玉章钮,异符同工。又有高心泉、金禹民,雕石章钮亦精。
刻碑
北平前无镌碑名手,士大夫每招致南中刻工,以应其事。后因有北平人李月庭、冀县人陈云亭传苏省工师之艺。琉璃厂西口翰茂斋为月庭镌碑处,东口即云亭刻碑处,刻工拓工,均极出色。又,文楷斋刘宾侯墨拓亦工。
木雕
木雕属于小器作。往时贵盛之家,陈设物品,几无不有架格盒座托框之装潢,其雕刻精巧,悦目怡情。清时曾有高姓匠人刻寸馀长之小狮,小狮足下,又踏两极小之狮,狮之眼球能在眼窝内流转活动,身上毛纹,皆系银丝嵌成,栩栩欲活。又有在寸木上雕楼台殿阁。或于桃核上刻出十八罗汉,形神各异,须眉毕现。此为著名之能手。现有张恒源设广源小器作,英秉申设广兴顺小器作。均初学木工,后乃雕镂,极小,能分阴阳凹凸,神意生动。(图四十四四十五)兼能绘古代图案,不用器械,信手挥来,无不中矩,亦难得也。
图三十九 朱友麟刻磁之一
图四十 朱友麟刻磁之二
图四十一 同古堂刻铜之一
图四十二 同古堂刻铜之二
图四十三 同古堂刻铜之三
图四十四 英秉申木雕之一
图四十五 英秉申木雕之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