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方孝孺 又称 缑城先生、正学先生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人名:方孝孺

别名:缑城先生、正学先生

字: 希直,一字希古

号: 逊志

谥号:文正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357

死亡时间:1402

祖籍:

出生地:浙江宁海县大佳何镇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翰林院文学博士

学位:

工作机构:

读陈法《方孝孺论》的启悟

曾被时人称作"大儒"的方孝孺,陈法在《方孝孺论》中则指出那是人们"习而不察"所致,并针对方孝孺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批评方氏是"不学无术,刚愎自用"的渺小人物,批评他身为惠帝重臣,竟然违背"君子以仁义之道光辅其君"的准则,以致国亡、身死,牵连八百余名无辜,可谓不仁、不智;《方论》还批评惠帝庸劣无能,提出"且为建文者,为夷、齐、泰伯之让,则至德光昭千古矣"的主张,颇有些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思想。 

明代“靖难之役”中儒生与皇权的关系——以方孝孺为例

靖难之役是明代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儒生与皇权之间的关系在此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靖难之役中,面对皇权,儒生做出了不同选择:他们或求荣祈贵,或明哲保身,或抗节不屈。方孝孺便是当时儒生抗节不屈的典型代表,他的死对后世儒生以及儒生与皇权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