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李纲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人名:李纲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083

死亡时间:1140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李纲福建踪迹考

李纲为两宋之际的闽籍抗金名臣,历仕三朝,官至宰辅,在政治、军事以及文学上皆有建树。李纲生于上海华亭,长在江苏无锡,但祖籍福建邵武,最后又卒于福州。李纲一生和福建结下不解之缘,此前有关李纲的种种年谱、论文,对李纲入闽的时间、活动,虽有所载,但均欠周详,或有遗漏,或有讹误,本文详细考订李纲七次入闽的起讫时间、路线、缘由始末。李纲入闽后的活动范围,包括建州、邵武军、南剑州、汀州和福州。建州的松溪是他随父宦游之县、武夷山是他的钟爱之山,邵武军是他的祖籍,南剑州的沙县是他的贬谪之所,汀州是他的途次之地,福州则是他居住最久、终老的地方,福建许多山水名胜古刹,都留下他的踪迹。论文尽可能还原李纲在福建活动的状况,讨论他与黄裳、邓肃、李弥逊、陈渊、张元干、张浚、程迈、吕本中等人交游倡和的情形,尤其是沙溪倡和,称一时之盛,其溪因得名为“太史溪”。论文在考辨李纲入闽后的活动的同时,还纠正了前人关于长乐郡即今长乐市的错讹,辨正天宁寺、安国寺、东报国寺、丰应庙、宝峰栖云院等地点。在李纲行踪考订的基础上,论述李纲的福建诗、词、赋创作,指出李纲福建文学创作的特色及意义。论文藉《梁溪先生文集》及同时代文人别集、史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