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安重荣
安重荣(?—942年),小字铁胡,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时期将领。颇有膂力,精于骑射。后唐长兴年间,出任振武军巡边指挥使。支持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夺位,担任成德军节度使。通晓文吏,勤于政事。天福七年(942年),反对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过分妥协,起兵反叛,兵败被杀。

人名:安重荣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0

死亡时间:0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后晋名将安重荣及其德政碑研究

安重荣是五代时期后晋名将,公元前941年起兵反后晋,于宗城之战败绩,被杜重威擒斩。公元2000年于河北正定县出土的安重荣德政碑,经考证确定立碑之时安并无僭伪称帝之意。对安重荣及其德政碑进行介绍,能够给予安重荣一些比较正面的评价。 

后晋安重荣之乱研究

后晋天福六年(941),安重荣以反对后晋高祖石敬瑭称臣契丹为旗号举兵叛乱,最终兵败身亡。传统观点认为,后晋国内“耻臣契丹”的舆论削弱了石敬瑭统治的合法性,因此政权根基不稳,安重荣之乱即在此情景下爆发。然而,石敬瑭以“华夏”事“夷狄”的行为虽遭到非议,但后晋并未丧失对藩镇的控制,且大多数朝臣或节度使在确保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对屈节奉事契丹不以为耻,故称臣契丹对后晋政局影响有限。石敬瑭在位期间,通过整顿禁军、挫抑藩镇,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遏制了藩镇势力,安重荣在积蓄力量的过程中深受朝廷压制;且成德地近契丹,直接面临来自契丹的地缘威胁,安重荣与契丹的矛盾日益加深,对石敬瑭称臣契丹的政策尤为不满。安重荣为减少起兵的阻碍,试图破坏后晋与契丹的联盟,便以反契丹为名起兵反叛,但响应者廖廖,叛乱被迅速扑灭。安重荣之乱后,后晋加大了削藩力度,但河东镇却再度崛起,后晋南北边疆局势更趋紧张,为此后晋大臣拥立“长君”石重贵,对契丹的外交政策也有所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