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张辅 又称 张文弼、张英公、张定兴
张辅(1375年-1449年9月1日 ),字文弼。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明朝初年重臣、名将,河间王张玉长子。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新城侯。永乐四年(1406年),以右副将军随成国公朱能南征安南,旋即接任主帅,屡战告捷,于次年灭亡胡朝,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布政司。战后因功受封英国公,予世券。自永乐七年(1409年)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三次以总兵官讨平交趾叛乱。先后四至交趾,史称他“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 ,后世多以张辅不得世守交趾为恨。永乐二十年(1422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间,参与明成祖朱棣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北征。洪熙元年(1425年),改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位太师。次年,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宣德四年(1429年),被解除兵权,加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明英宗即位后,加号翊连佐理功臣。张辅历事四朝,连姻帝室,与“三杨”、蹇义、夏元吉等同心辅政,促成“仁宣之治”,并维持了正统初年的朝政清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张辅随英宗北征瓦剌,于土木之变中阵亡,年七十五。次年追封定兴郡王,谥号“忠烈”。《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定兴忠烈王集》一卷 。概述内图片来源: 

人名:张辅

别名:张文弼、张英公、张定兴

字: 文弼

号:

谥号:忠烈

性别:男

所处时代:明朝初期

国(旗)籍:中国

出生时间:1374

死亡时间:1449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太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等

学位:

工作机构:

1402

>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张辅随朱棣攻入南京,升任都指挥同知 。九月,大赏靖难功臣,张辅被封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信安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另赏钞、银、彩币等物 。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询问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众人对靖难功臣封赏是否有异议,二人认为张辅父子功勋卓著,不能因为是外戚(张辅的妹妹为朱棣的妃子,即昭懿贵妃)就给他很少的赏赐。朱棣同意,于是在此年十一月下诏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新城侯,加岁禄至一千五百石,“杂犯死罪已免二死,子免一死”。
早在建文元年(1400年),安南陈朝外戚黎季犛篡夺了皇位,改国号为大虞(即胡朝),其后自称太上皇,立其子黎苍为帝。 黎季犛在永乐二年(1404年)自称陈朝皇室绝灭,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向朱棣请求册封,被封为安南国王。
永乐二年(1404年),自称原安南国王之孙的陈天平(陈朝后裔)从老挝来投奔朝廷,黎季嫠假装请他回国。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派都督黄中率五千名士卒送他回去,前大理寺卿薛岩担任副手。黎季犛在芹站埋伏军队,杀死陈天平,薛岩也被杀。朱棣闻讯大怒,于同年九月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右副将军,率领丰城侯李彬等十八位将军(《大越史记全书》称士兵共有八十万人,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认为可能有夸大),会同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安南。兵部尚书刘俊辅助军务,邢部尚书黄福、大理寺卿陈洽供应粮饷。
永乐五年(1407年)春,张辅派清远伯王友等人渡过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等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船在盘滩江上,张辅派降将陈封袭击赶走了他,夺取其船只。
永乐六年(1408年)夏,张辅整军回到京师,朱棣论功行赏,在奉天殿赐宴招待,并赋写了《平安南歌》。七月七日,朱棣下诏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英国公,岁禄三千石,给予世袭诰券;另赐冠服,赏赐白金、钞币等物 。
永乐七年(1409年)春,朱棣又命张辅佩征虏将军印,率军前往征讨。当时简定已经僭称越上皇,另立陈季扩为帝,势力很大。张辅就叱览山伐木造船,招来谅江以北那些躲避贼寇的人复业。

1410

>
永乐八年(1410年)正月,张辅进而攻击陈军余党,斩杀数千人,把尸体堆成一堆掩埋,只有陈季扩没有抓获。朱棣留下沐晟讨伐,召张辅班师。张辅在兴和拜见朱棣,受命到宣府、万全练兵,督运北征。
永乐九年(1411年)正月,朱棣仍命张辅和沐晟协同进讨。张辅到后,申明军令。都督黄中素来骄纵,违抗命令。张辅责备他,黄中态度不恭,便把他斩首以服众。将士们都提心吊胆,再没人敢不执行命令了。同年七月,张辅在月常江击破陈军将领阮景异,缴获船只一百余艘,生擒陈军元帅邓宗稷等人,还捕杀别部敌军首领数人。旋即因出现瘴疠而收兵。
永乐十年(1412年)八月,张辅在神投海攻击陈军。陈军有船只四百余艘,分为三队,颇为精锐。明军冲击其中坚,陈军退却,其舰船左右队齐进,明军与他们相击杀,殊死力战。自早上六七点战到十一点,大破陈军,擒获其首领七十五人。明军进到乂安府扎营,陈军将领不断来降。
永乐十一年(1413年)冬,张辅与沐晟会师顺州,在爱子江与陈军交战。陈军驱象在前而进,张辅告诫士卒,第一箭射落象奴,第二箭射象鼻。大象因此回头奔走,践踏自己的部队。裨将杨鸿、韩广、薛聚等人乘势进兵,矢落如雨,陈军大败。擒获其首领五十六人,追至爱母江,将陈军全部招降。
永乐十二年(1414年)正月,张辅进到政平州。听说陈军屯聚在暹蛮、昆蒲等地栏栅中,遂引兵前往。途中要经过悬崖之侧的小径,骑马无法前进,张辅与将校徒步行走在山箐间,到夜间四鼓时抵达了陈军营所,将阮景异、邓容等人全部擒获。陈季扩逃到老挝,张辅派指挥师佑率兵向老挝索要,攻破老挝三个关口,终于将陈季扩及其妻子儿女抓住,绑送京师,叛乱平息。张辅依照国家制度,将陈军所夺取的占城国的土地,分设升、华、思、义四州,增设卫所,授予投降者官职,留下部队驻守而还。
永乐十三年(1415年)春,张辅抵京,朝廷旋即命他为交趾总兵官前往镇守,而残余的陈军势力陈月湖等人又作乱,张辅将他们都讨平。次年冬,张辅被召回。 据越南史书记载,张辅被宦官马骐弹劾,称他私自选取壮勇土人为围子手营的士兵,引起朱棣怀疑,故被召还,改派李彬代守交趾。

1422

>
永乐二十年(1422年)二月,朱棣命张辅等商议北征粮运事宜,张辅等讨论后认为应分为前、后两队运输,前队随大军出发,后队作为后援。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朱棣获悉鞑靼首领阿鲁台再次率部滋扰明朝边境的消息后,部署诸军北征。其中,张辅与武安侯郑亨、成国公朱勇、成山侯王通率左、右军,随征阿鲁台。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在北征回师时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海拉尔)。同月,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命张辅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官太师,一并支给二职的俸禄  。不久,命张辅所受的太师俸禄到北京仓支给。当时百官的俸米都到南京支取,此举是给张辅的特恩。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张辅与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奉命担任《太宗实录》的监修。
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造反,引诱功臣们做内应,暗中派人夜间去张辅的住所。张辅抓住他报告了宣宗朱瞻基,查清了朱高煦谋反的证据。朱瞻基先命阳武侯薛禄前往征讨,大学士杨荣却劝宣宗御驾亲征。张辅奏道:“朱高煦素来软弱无能,请给臣二万兵马,擒拿朱高煦献给陛下。
宣德四年(1429年),都御史顾佐请保全功臣。二月,朱瞻基下诏解除张辅中军都督府掌府事的职务,命其朝夕在左右侍奉,谋划军国重事  。旋即进其勋阶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只命其逢初一和十五上朝(朝朔望) 。

1436

>
正统元年(1436年)二月,英宗仍命张辅知经筵事。
正统四年(1439年),第一次麓川之役爆发。云南总兵官沐昂奏请朝廷发湖广、川、贵兵十二万,分三路进攻麓川宣慰使思任(思任发)  。

1441

>
正统六年(1441年)派兵部尚书王骥、定西伯蒋贵等率军十五万南征麓川。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王振唆使英宗亲征。张辅虽然被迫随行,但被王振排斥在军政决策圈之外。此时他已经年迈,对于这些冒险的行为并没有进行抗争。八月十五日(9月1日)  ,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西南)被瓦刺包围,全军覆没,张辅亦死于兵乱中,享年七十五岁(关于其死因的不同说法,参见“人物争议-死因”目录)。

1450

>
景泰元年(1450年),明代宗朱祁钰追封张辅为定兴郡王,谥号“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