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阅读全文

人名:汤显祖

别名:

字:

号: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550

死亡时间:1616

祖籍:

出生地: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汤显祖的前半生(专栏·左迁录)

<正>11580年,一位不速之客敲响了汤显祖所住旅舍的大门。他不是别人,正是当朝首辅张居正的同乡和亲信王篆,此人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这次前来,乃是传达张居正的好意。王篆告诉汤显祖,只要他在科举考试上愿意合作,成为张居正第三子张懋修的陪衬,首辅大人就许他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前途光明的晋身之路。万历八年(1580),张居正如日中天,名 

汤显祖这个人:必也狂狷乎?(下)

<正>【前文摘要】本文上篇叙述汤显祖青年时期恃才傲物,中举之后虽然两次会试失利,狂狷性格不改。一五七七年春试之前,张居正本拟罗致汤显祖及沈懋学入其门下,沈欣然前往,汤显祖却拒绝邀约。春试结果,沈懋学得中状元,张居正次子张嗣修榜眼,汤显祖名落孙山。细读汤显祖落第之后的诗文,可以窥知他心境之落寞与感慨,同时透露了他对科场选士的不满与愤懑。细索诗中隐晦的典故与指涉,印证汤显祖纠结的人生处境,可以得知他对张居正操弄官场的厌恶。 

汤显祖这个人:必也狂狷乎?(上)

<正>一众所周知,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大戏剧家、大文学家,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与剧本,受到后世的景仰,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明史·汤显祖传》对汤显祖这个人初登历史舞台,有非常简短的描述:"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 

汤显祖在抚州正觉寺的活动看儒禅相融

汤显祖涉及故乡临川正觉寺的诗作颇多,从分析这些诗作入手,可以看出当时抚州儒生与正觉寺等寺院的关系十分密切,寺院已经成为儒生的书房、客厅、讲坛和外交窗口,由此亦可见证当时当地甚至整个社会儒家和佛禅的相亲相融。 

汤显祖与抚州正觉寺等的交往看儒禅相融

<正>一、汤显祖抒写故乡的诗作中,记叙与寺院交往的内容甚多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至今为止,包括陆续发现的佚诗,汤氏存世诗作多达2 358首(据《汤显祖诗文集》,徐朔方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从中可以透视汤显祖的从故乡临川走向天下、又回到故乡的生平履迹,可以探究汤显祖从报国入仕受挫到专注戏剧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汤显祖的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故乡的篇章,涉及临川、金溪、宜黄、南城、乐安、黎川、东乡、广昌等地, 

汤显祖和李贽未曾在临川相会

晚明被称为"异端之尤"的思想家李贽,对汤显祖深有影响。他俩是否谋面,学界长期未能搞清。笔者曾翻《临川县志》偶见李贽为城东正觉寺写有《醒泉铭》,文中有"是万历己亥,余与汤西儿正觉寺后作系念"一句,此时汤显祖已弃官在家,"西儿"是他的已夭亡儿子,于是提出李与汤有可能在临川会面。而徐朔方先生据此便断为"汤显祖罢官的第二年,他和李贽曾在临川相会"。查林海权的《李贽年谱考略》对万历二十七年李贽寓居南京永庆寺记载甚详,其没有离开过南京。《醒泉铭》实为假冒李贽之名的伪作。《铭》中所说的"系念"也无从认定是对汤氏夭亡"西儿"的"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