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周朝宗室。周的支族,武王之臣。或谓他为周文王庶子。因其采邑在召 (今陕西岐山西南),故世称召公、召伯或召康公。曾佐武王伐殷,建立周朝。武王封之于燕,他就成了燕国的始祖。初亦以长子就封国,自己则留京辅政。成王即位之初,周公摄政,他对此不满。经过周公的解释,才化解矛盾,转而支持周公东征平叛。继而周公以成王之命,派他营建并镇守东都。成王亲政后,召公为三公,任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 自陕县以西由召公主管,以东则由周公主管。《诗经》 中的 《周南》《召南》 就是歌咏这两个地区的事。召公治理召南之地,很得百姓爱戴。相传有次他下乡巡查,便在一棵棠梨树下判断刑狱,处理政事,从侯伯到平民百姓,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当的处理,没有失误的。召公死后,人民思念他的政绩,想起棠梨树,不敢砍伐; 还写了 《甘棠》一诗来歌颂他。(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朱高炽(1378—1425)即明仁宗。明代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册为燕世子。朱棣起兵“靖难”,以世子守北平(今北京市)。永乐二年(1404),立为皇太子,明成祖北征时,即命为监国,裁决庶政,其弟高煦、高燧一再伺隙谗构,处境艰难。永乐二十二年,成祖崩于北征途中的榆木川,八月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洪熙元年(1425),但在位不足一年就去世。庙号仁宗,葬献陵。即位之前曾留心诗文,他的诗往往经过太子赞善徐善述润色,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认为其诗风格“绝似唐太宗”。著有《御制文集》、《御制诗集》。生平事迹见《明史》卷八。(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 1997-07)
费英东(1564—1620)后金勋臣、五大臣之一。满族。瓜尔佳氏。苏完部长索尔果子。世居苏完部(今吉林双阳县境内)。明万历十六年(1588),率部归附努尔哈赤,隶镶黄旗满洲。以骁勇善战著称,尚努尔哈赤孙女、褚英之女为额驸,擢一等大臣。对努尔哈赤忠心不二,姐夫兑泰巴颜欲叛,擒而诛之。二十六年(1598),与褚英率兵讨东海瓦尔喀部,收降安褚拉库路(今吉林省安图县西南部)20余屯寨。三十五年(1607),从舒尔哈齐贝勒往迎东海瓦尔喀斐悠城(今吉林省珲春县三家子高丽城村)新附民,于乌碣岩大败乌拉部阻截兵。从巴雅喇贝勒征东海窝集部,取赫席赫(今吉林省敦化县黑石屯)、佛讷赫(今吉林市西南五十里)托克索、鄂摩和苏鲁(今吉林省敦化县额穆)等路。三十九年(1611),与阿巴泰收抚乌尔固辰(前苏联东海滨省比金河流域)、穆棱(今黑龙江省穆校县穆棱河附近)二路。四十一年,从努尔哈赤灭乌拉部。后金天命元年(1616),与扈尔汉、何和理、安费扬古、额亦都同授理政五大臣。三年,从太祖努尔哈赤破抚顺城,被誉为“万人敌”。四年,从努尔哈赤攻破叶赫城。又于萨尔浒山大败明军。30余年间,从努尔哈赤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擢一等总兵官世职,兼固山额真,一等大臣。五年,卒。天聪六年(1632),追封直义公。雍正九年(1731),赐号信勇。(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奕訢(1833—1898)清道光帝第六子。爱新觉罗氏。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1851)封恭亲王。三年太平天国北伐军挺进直隶时,受命署领侍卫内大臣办理巡防和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以全权大臣身份,留京主持议和,同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次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年咸丰帝死于热河,子载淳嗣位。与载淳生母慈禧太后同谋发动祺祥政变,任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总揽内政和外交。他与地方督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相互呼应,鼓吹并推进洋务活动,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求强求富”,成为清廷中枢的洋务派首脑人物。同治四年(1865)因受慈禧太后猜忌,以其“信任亲戚,内廷召对时有不检”为由,“罢议政王及一切职任”。旋因外国公使干预和朝廷戚旧进谏,复掌管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势力从此削弱。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中,又被慈禧太后解职。二十年中日战起,复出任总理大臣、军机大臣,督办军务,主持战局。他热衷于乞求列强调停,支持割地赔款和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后,他声称“祖宗之法不可变”,反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授宗令,旋病死。遗著有《乐道堂诗钞》等。(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策棱(?—1750)又作策凌。清蒙古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忒氏。自幼从塔密尔移居京师。康熙四十五年(1706)娶圣祖第十女,授和硕额驸,归牧塔密尔。五十九年出师准噶尔,获胜,授札萨克。雍正二年(1724),驻阿尔泰,授副将军。次年,由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分出十九旗,建赛音诺颜部,命其主掌,自此喀尔喀始分四部。五年,偕内大臣伯四格赴楚库河,与俄罗斯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正式规定中俄中段边界。九年,从顺承亲王锡保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大胜,封和硕亲王,授喀尔喀大札萨克。次年,击败准噶尔部小策零敦多布,赐号“超勇”,命筑塔密尔城居之。十一年,佩定边左副将军印进屯科布多。(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康熙皇帝之子,别名十三爷、允祥,满洲正蓝旗,封爵和硕怡亲王。胤祥辅助雍正治理朝政,雍正朝时期,怡亲王主管的内务府全面包揽了武器的制作事项,产品包罗万象,从打钉到铸造大炮一应俱全。雍正对胤祥极为信任,故委任他的事务也很多。1730年,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谥号贤,令享太庙。因与雍正感情深厚,雍正将其名允祥改回胤祥,这成为清代唯一不避皇帝名讳的例子。(来源:百度百科)
豪格(1609—1648)清太宗长子。初为贝勒。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从征蒙古喀尔喀扎鲁特部。天聪六年(1632),封和硕贝勒。清崇德元年(1636)晋和硕肃亲王,称“虎口王”,掌户部。六年,率部围松山,俘洪承畴等。八年,太宗卒,图继位,为多尔衮等所格。顺治元年(1644),以冒犯多尔衮,被削爵。旋复爵。三年任靖远大将军,入陕西、四川,进攻大西军,杀张献忠。五年,为多尔衮借故幽禁,削爵籍没,寻因激愤卒于禁所。八年,世祖亲政,复封爵。(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济尔哈朗(1599—1655)清太祖侄,庄亲王舒尔哈齐子。天命六年(1621)任固山额真,旋为贝勒。天聪四年(1630)代阿敏统镶蓝旗,为八和硕贝勒之一。崇德元年(1636)封和硕郑亲王,屡领兵攻明。八年拥立福临为帝,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辅政。顺治元年(1644)封信义辅政叔王。四年罢辅政。次年以曾赞同拥立豪格,降为郡王。旋复亲王,任定远大将军,率兵入湖广,攻南明。八年以多尔衮死,率诸王奏削其睿亲王封爵。次年晋封叔和硕郑亲王,后病死。(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雅尔哈齐(生卒年不详):显祖塔克世第四子,努尔哈赤同母弟。顺治十年 (1653) 五月,追封为多罗通达郡王。十一年三月,与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同时配享太庙。以雅尔哈齐是努尔哈赤亲弟弟,三王中,他排列第一位。自世祖定鼎北京,凡兴京、盛京功册,俱无可稽。因其具体事迹失载,但从世祖钦定三王配享之典,可知三王都是宗室至亲,开基创业,备尝艰辛,同德戮力,勋业宏伟。乾隆十九年(1754),三王都入祀盛京贤王祠。(来源: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三 人物荟萃, 1997-05)
额尔衮(生卒年不详):景祖觉昌安第二子,为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二兄,据此可知,他约生于明嘉靖初年前后。其事迹失载,惟知顺治十年 (1653) 五月,追封多罗郡王,谥慧哲,故称慧哲郡王,配享太庙。乾隆十九年 (1754) 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从其追封的级别较高,又入盛京贤王祠,可以推断,他生前必定做出很多贡献,有功于家族。(来源: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三 人物荟萃, 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