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黄岱,(1880--1917),名升苏,字少泉,生于1880年1月17日。湖南省祁阳县羊角塘镇城山村人。7岁入私塾,12岁入学,17岁补廪,有“神童”之称。曾为乡塾教师。不好帖括之学,专以兵书、舆地课子弟,兼授技击。
孚(683-740年),字孟信,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唐朝大臣,中书郎张柬之孙子。 幼而明敏,长复刚断。年十八,以门资斋郎常选,授随州司仓参军,为按察使构陷,贬官,起拜郾城县丞。开元二十八年,卒于官,春秋五十有八。
倪宽(?—公元前103年)西汉官员,字仲文,西汉武帝时千乘郡(今广饶县倪家村)人。因精通经学和历法,且善文辞。为汉武帝所赏识,擢升左内史,历仕廷尉、掾举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御史大夫。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倪宽升任御史大夫,随武帝东封泰山。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倪宽奉诏与司马迁、公孙卿、壶遂等修改历法,经过精心推算制订出新历法--《太初历》,比秦朝的《颛顼历》有很大进步。广饶城西2.5公里处有倪宽墓。
樊镇,(清)道士。俗名嗣曾,字主实,号竹师,一号煮石山人,清代北通州(今北京市通州)人。住白马庙。人品高尚,本性纯洁。他一生专心探讨人体要旨,又研究强身养生等各种方法,将近四十余年,体健神清。而且长于书法,善于绘画,尤其擅长山水画,挥笔而就,气韵兼优。书法赵孟頫,善画花果及竹石。 [1] 名驰当时书林画坛。此外,尚喜诗词,与四乡诸多有名望老人结成诗社,一同吟诗作赋,评论书画,晚年更加超脱神悟。著有《群贤碎玉集》、《鹤唳编诗诗集》行世。卒年八十二岁。其为中国古代著名书画家,对推动通州清代文学艺术发展有一定影响。
刘余(生年不详―前128),西汉宗室大臣,汉景帝刘启之子,母为程姬。 汉景帝前二年(前155),立为淮阳王。七国之乱平定后,封为鲁王。爱好音乐,不喜文辞。扩建宫殿时,得到古文经传。元朔元年(前128),去世,谥号为恭。
戴梓(1649年~1726年),字文开,自号耕烟老人,人称耕烟先生,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初火器制造家。 他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是一个难得的博学多才之士。康熙十三年(1674年),在福建的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兵叛乱,进犯浙江。朝庭派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戴梓以布衣应聘从征。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收复江山城有功,被授予道员。耿精忠叛乱平定后,戴梓随杰书到了北京,受到了康熙的召见。康熙知其能诗善文,就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与高士奇同时入值南书房。不久,又改值养心殿。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成功制造出“冲天炮”(又称“子母炮”),该炮威力巨大、锐不可当,被康熙封为“威远将军” ,后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昭莫多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戴梓无意中得罪了南怀仁,南怀仁便伺机报复,诬陷他“私通东洋”。康熙帝竟轻信谗言,将戴梓流放到沈阳。晚年在贫困交加中死去。 [
王猛(325年~375年6月),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前秦时期大臣、政治家、军事家。 王猛出身贫寒,瑰姿俊伟 。寄居魏郡,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文武双全 。与东海王苻坚一见如故,后出任中书侍郎,累迁辅国将军、居中宿卫、仆射、京兆尹、太子詹事、吏部尚书、司隶校尉、散骑常侍、中书监、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册封清河郡侯,成为苻坚的股肱大臣。任职十八年,鞠躬尽瘁,综合儒法,选拔廉明,励精图治。政治上,抵制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军事上,军纪严明,平定五公之乱,统兵攻占前燕都城,都督关东六州军事。经济上,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实现田畴开辟,仓库充实。执政期间,北方呈现小康景象。 王猛于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病逝,享年五十一岁,追赠大将军、冀州牧,谥号为武(一说武襄),葬礼如西汉霍光故事。 名列“唐朝武庙六十四将”、“宋朝武庙七十二将”。
刘镕,字叔冶,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官知钦州。事见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三一。
杨石,男,字介之,冀王杨次山子。乾道间入武学,以恭圣仁烈后贵,赐第。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御器械。嘉泰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矜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金使气沮。嘉定改元,除扬州观察使、知阁门事,进保宁承宣使。久之,授保宁节度使,提举万寿观,奉朝请,进封信安郡侯。十五年,以检校少保进封开国公。
杨发,字至之,同州冯翊(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诗人,越国公杨素七世孙,濠州录事参军杨遗直之子。 勤奋好学,工于诗歌。大和四年(830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湖南观察推官,迁西川节度从事。入为监察御史,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郎中、左司郎中。大中三年(849年),授太常少卿,出为苏州刺史,迁太中大夫、福州刺史,赐紫金鱼袋。 大中十二年(858年),迁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为广州都将王令寰所逐,迁婺州刺史,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