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唐朝名臣张公谨之子 [1] 。 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元吉(1435-1472),张留纲之子,毕业于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正一派第四十六代嗣汉天师大真人。
1166 - 1235),字周卿,四川合州巴川县乐活镇(今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龙归村)人。少从朱熹学,绍熙元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公元九五〇年至一〇〇〇年]字持正,京兆长安人。生于汉隐帝乾祐三年,卒于宋真宗咸平三年,年五十一岁。幼惊悟。好学美文词,善谈论,又晓音律,妙于弈棋,书法遒媚。太平兴国五年,(公元九八〇年)第进士。起家将作监丞,通判梓州。咸平元年,(公元九九八年)累官至给事中,枢密副使。从真宗北巡,卒于澶州。谥忠定。是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传》传于世。
宋广安军(治今四川广安)人。安惇族子。举进士不第。政和八年(1118)上书反对出兵燕云,指斥宦官童贯等误国。除承务郎。靖康元年(1126)又上书指斥大臣误国,建姑弃三镇,内修政治,徐图收复之策。
孙逢年,字振之,吉州龙泉北乡(今江西遂川县大汾镇寨溪)人。宋代吏部侍郎孙逢吉二弟。 绍兴三十三年(1162年)初次考中举人,乾道四年(1168年)再次考中举人,乾道七年(1171年)第三次考中举人,乾道八年(1172年)中进士。经三次大比,孙逢年可谓学富五车了。他最后考中进士的考卷“对策”,使主考官看了大为赞叹:“此王符潜夫论崔正论也。”“仕终上犹县令”。
吴育(1004年~1058年),字春卿,建州浦城(今福建)人。礼部侍郎吴待问长子,宋代参知政事。死葬新郑。 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少奇颖博学,中进士,《宋史》载: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初任大理寺评事,升大理寺丞。 历任临安(今杭州)、诸暨(今浙江诸暨县)、襄城(河南省许昌市)知县,任职襄城时,执法严谨。举贤良方正,擢升著作佐郎、集贤院直学士、湖州通判。还京,知任太常礼院,改右正言,历三司盐铁、户部二判官。寻以本官供谏职。 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四月积劳成疾病逝,享年55岁,追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他足智多谋,直言善谏,能以政治道义、君臣行为为准则引导皇帝,对稳定政局、安定边防起到积极作用。
吴淑(947——1002)字正仪,润州丹阳(今江苏)人,幼年随父文正迁蕲州(今湖北)定居。幼俊爽敏捷,为韩熙载、潘佑所器重。仕南唐,以校书郎直内史。入宋,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书。历官太府寺丞、著作佐郎、秘阁校理。
吴奎(一○一一~一○六八),字长文,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据《东都事略》卷七三本传年十七推算)。
宋明州鄞县人,字继道。史诏子。有学行。高宗建炎三年,金兵猝至,率姑姊母妻五族百余口,暨邻保航海,倾资给之,悉免于难。卒年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