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刘良臣(?—1648年),北直隶人,明末清初将领、贰臣,隶汉军镶黄旗。
刘肇基(?-1645),字鼎维,南直隶淮安府赣榆(今江苏连云港)人,籍贯辽东, 明末抗清名将,以与史可法死守扬州而闻名。
刘璈(1829-1887)字凤翔,号泳山,别号兰州。湖南临湘(今云溪区云溪乡建军村文家冲)人,幼承家学,饱读诗书,爱习拳练棍,闻名乡里。24岁从军,被左宗棠聘为“记室”,深受其赏识。后因功授留浙候补道。1864年任台州知府,在任九年,多有建树。1874年任江苏候补道。1878年前往西北,被委任兰州道员。1881年被选调台湾兵备道。1885年4月清廷任命淮军将领刘铭传任台湾巡抚。由于湘、淮军门户之见,刘铭传一到台湾便以不实之词对刘璈进行了弹劾。因左宗棠逝世,淮军首领李鸿章正受重用,清廷偏听偏信,刘璈被“奉旨革职,籍没家产”,先“拟斩监候”后“改流黑龙江”,一年后在悲愤中病逝。死后,台州绅民在东湖之滨立祠祭祀他。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他写了鸣不平的赞词,称他为“君山之精,湘水之灵”。刘璈在台其间著有《巡台退思录》三卷。 
刘泽清(?—1649年),字鹤洲,山东曹县人,出身行伍,崇祯末年升至山东总兵。大顺军迫近北京时,崇祯帝命他率部火速入卫京师,他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不久大顺军进入山东,他带领主力向南逃至淮安。明朝灭亡后,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被封为东平伯,与刘良佐、高杰、黄得功并称为江北四镇。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刘泽清投降,其后清廷讨厌他反复无常,将其绞死。
刘松龄(1703-1774年, Augustin Ferdinand von Hallerstein),斯洛文尼亚人。1721年,在奥地利教区加入耶稣会。1736年,被派往中国传教。1739年获准来到北京,进入清朝钦天监工作。1743年,补授钦天监监副,成为另一位传教士戴进贤的副手。1746年,戴进贤去世,刘松龄补授钦天监监正,成为第八任西洋人监正,任职长达28年,直至去世。刘松龄精通历算,在钦天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主持制造天球仪、玑衡抚辰仪等天文测量仪器,修订《灵台仪象志》、《仪象考成》等重要天文学典籍。刘松龄还擅长地理舆图之学,1749年曾踏勘绘制过木兰地图,清朝平定准噶尔以后,他在西北地图绘制中也起过一定作用。刘松龄对中国人口的统计工作很赞赏,曾把1761年的中国民数介绍给欧洲,多次被外国学者引用。刘松龄还直接参予接待葡萄牙使团以及清朝与欧洲国家的有关交涉事务。刘松龄在科学上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有关刘松龄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刘有澜(?-?)北直隶正定府南宫县(今河北省南宫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刘景耀(?-1639年),河南省河南府登封县(今河南省登封县)人,明朝末期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刘师恕(1678~1756)字秘书,家在宝应湖西艾堂,故自号艾堂,清初宝应湖西(今属金湖县)人,清朝大臣。刘国恕先祖是南宋承务郎刘炎、通州同知,元灭宋,隐居宝应湖西蒲塘(今金湖县金北镇),乐善好施。其子刘廷佐被“征辟”为鄱阳知县,清正爱民,后荐升扬州路同知、南康路总管、府判官等。清初,刘炎十一世孙刘士壮(1628~1688)是贡生。十二世刘国黻(1653~1700),字禹美,号后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历督捕理事官。在户科,建言民田亩有大小,地有上中下,请具载简明赋役全书,明示天下。在督捕,详考则例刊布之。往时以逃人为根,以一累百十,以逃案为市。取所历州县官职名待劾,弊不胜诘,皆剔除之,乃裁并兵部。改授鸿胪寺卿。十三世刘师恕(1678~1756),士壮孙,国黻子,三十九年(1700年 )进士,选庶吉士,参与修《康熙字典》、《三朝国史》、《政治典训》等,后典试广西,1713年督学河南,迁中允、国子监祭酒。雍正初,任贵州布政使、通政使,升礼部左侍郎,补右副都御史,主试顺天考试,转礼部、工部,协理直隶总督。协理直隶总督时,永定河决,刘师恕不俟奏闻即饬藩司发帑赈济,并饬令各州县不拘何饷,皆可先行动用救灾,朝廷嘉许,后遂成法。不久,他以内阁学士出任福建观风整俗使,平定洋番在台湾的叛乱,抚平古田等地饥民的暴动,以病告归。
刘天成(1876—1940) ,字韫斋,山西汾阳县(今山西汾阳市)西陈家庄人。幼时酷爱读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太原东语专修科学习,次年留学日本,毕业于宏文学院。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
[清]云南会泽人。由行伍历官湖广提督。能作径尺大字,亦工诗。《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