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丁振铎 (1842(壬寅年)~1914),字声伯,号巡卿,罗山县周党镇黄湖人。
丁嘉葆(1820年-1848年),字诵孙,又字真甫。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中国清代政治人物、翰林、诗人、金石学者。
觉罗石麟。正红旗满洲人。笔帖式出身。雍正三年(1725),授员外郎,次年于江宁布政使任上,赴州县发放赈灾钱粮,奏请将籍没入官田地招民耕种,房屋变价出售,以防屋倒田荒。允行。五年,擢山西巡抚,旋丁忧回旗。寻授内阁学士。六年,以在山西任上失察属官黩职革职,复起为镶蓝旗汉军副都统,旋以其保荐官员贪污受贿事发,降五级使用。
胡贵(?-1760年),字尔恒,号洁峰,清代福建同安(原同安县辖湖里区一带)人,雍正至乾隆年间,行伍,1753年,由海南调任广东提督;1757年,改任福建水师提督;当年六月,改任浙江提督;1758年再次改任广东提督。 1760年,病卒于任上。清廷闻讯后,赐予厚葬,官加一级。史称,胡贵在为官的三十余年间,“革陋规,勤训练,严巡哨,慎举劾”,对于救灾弭盗,更是竭尽全力,深得时人称颂。
胡长龄(1758-1814),字西庚,号印渚,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寺街)人,师戴联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其才誉卓著,为“江东三俊”(马有章、李懿曾)之一,与山阳汪氏合称“汪经胡史”。著有《胡三余堂存稿》等。
姚启圣(1624—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隶汉军镶红旗。 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名臣、名将,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康熙二年(1663),乡试中举,授广东香山知县,因擅开海禁,罢官从商。三藩之乱后,捐资募兵,投入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麾下,署诸暨知县,屡献奇谋,擢为浙江温处佥事。康熙十五年(1676),劝降耿精忠,迁福建布政使。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任福建总督,负责平台事宜。康熙十九年(1680),率兵攻克海澄,收复金厦,迫使郑经退兵澎湖,授兵部尚书衔、少保兼太子太保、右都御史。康熙二十一年(1682),协助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台湾,驻守福州。1683年,因旧疾复发病逝。姚启圣为政统军执法严明,在收复台湾过程中功勋卓著。著有《忧畏轩奏疏》、《忧畏轩文告》等。
王士俊(1683-1750)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贵州平越(今福泉)牛场渚浒人。字灼三,号犀川,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10岁即能诗善文,19岁入平越府学,广交良友,不耻下问。见事不平,据理争辩。”康熙四十五年(1706)冬,王士俊乡试不成,时年23岁,便往河南丰润县探望做官的父亲,一面帮父亲做一些文书事项,一面也研习朝廷律令、熟识政务吏治· 《清流县志》的主编是王士俊,但此王士俊三韩籍人,字竹庵。康熙40到清流县知县到康熙43年离任,和贵州的王士俊恐非同一人。
于准(?-1725),字子绳,号莱公,山西省永宁人,清朝官吏。于成龙的长孙,于廷翼之子。官至江苏、贵州巡抚。辑有《于清端公政书》等。
孙廷铨(1613年~1674年),初名廷铉,字枚先,山东益都(今山东博山)人。 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降清后,官至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少保、秘书院大学士,卒谥文定。著有《南征纪略》、《颜山杂记》、《汉史亿》、《琴谱指法省文》等。
谢启光(1577-1658)山东章丘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