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虢州弘农人,字尚之。杨汝士侄。居长安靖恭里。朋党连结,权势熏灼。懿宗咸通间,累官司勋员外郎、户部郎中。僖宗乾符末,官尚书右丞。黄巢攻克长安,降之。巢称帝后,拜同平章事。后不详。
杨大光,字仲约,成都(今属四川)人。与冯时行等同游梅林。事见《成都文类》卷一一。
杨冀,仁宗嘉祐七年(一○六二)以职方员外郎知衡州。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
梁上国(1750~1818年),字斯仪、九山,长乐县江田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选庶吉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授编修,转御史给事中,历奉天府丞兼提督学政。嘉庆十二年(1807年)迁詹事府少詹事,升任太常寺卿。
柳依依,女。扬州人,俞莹姬人。莹工画善抚琴,依依尝为设色理弦,随侍有年,遂善写梅,并能吟咏。
[清](约公元一七三六年前后在世)字桓次,广东东莞人。生卒年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初前后在世。雍正八年(公元一七三o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林章(1551~1599) 明藏书家、文学家。本名春元,字叙寅,后改现名,字初文,号寅伯。福清(今属福建)人。万历初举于乡,因坐事被除名。曾访问戚继光,谈论兵事,得戚继光赏识。后侨居金陵。旅燕京10数年,上书止矿税,兼述立兵兴盐之策,为宦官所嫉,下狱,暴死于狱中。居金陵时,藏书甚富,架上多谢翱、郑思肖等人的旧藏。据《闽藏书家考略》称,他撰有《述古堂书目》2卷,今无考。工于诗,擅长戏曲写作。著有《诗选》、《青虬记》、《观灯记》传奇二种,《林初文诗文全集》15卷,现藏北京图书馆。
李鹤章(1825—1880),字季荃,一字仙侪,号浮槎山人,诸生,安徽合肥(今合肥市瑶海区磨店社区)人。清朝中后期官员。李瀚章、李鸿章之弟,李昭庆之兄。 初从父、兄治本籍团练。咸丰十一年(1861),授知县。同治元年(1862)从李鸿章在江苏进击太平军。次年,他领兵由常熟向江阴进军,授知府。同治三年(1864)授甘肃甘凉兵备道。是年冬,曾国藩调其军赴湖北,后病归,遂不出。 著有《浮槎山人文集》、《半仙居诗草》、《平吴竹枝词》、《广名将谱》、《平吴纪实》等,藏于家。
李步瀛(?—1949) 盐城人。盐城大唱名艺人。约生于清光绪年间,家庭为大唱世家,为“李派”大唱传人。他自幼受家庭熏陶,研习乐曲,后精通明、清两代流行的俚曲、俗曲,掌握了[满江红刁组套的全部方法,能操多种乐器,人称大唱艺人中难得的多面手。同时,他继承了大量大唱曲目,在演出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为普及盐城大唱作出了贡献。李步瀛嗓音洪亮,表演风趣,自拉自唱,挥洒自如。演唱认真负责,讲究风度,绝不演唱低级庸俗内容,即使说到风趣处,也很能把握分寸。民国初年他组建“李步瀛大唱班”,后曾在盐城、兴化、扬州、无锡一带流动演出,有较大影响。
李慈铭(1830年~1894年),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 [1] 晚清官员、文史学家。 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长于骈文,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2] 所著《越缦堂日记》,内容涉及经史、纪事、读书记、诗文等,字数多达数百万字,是一部文史、学术宝库,人评为“可继亭林《日知录》之博,”又谓“生不愿作执金吾,惟愿尽读李公书。”为“晚清四大日记之冠”(另三部为《缘督庐日记》《翁同龢日记》和《湘绮楼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