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刘允中(1889—1952),又名中伯,河源县城镇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深得师友器重,长大后,小有名气,志务实业,对于农业尤有兴趣。民国初年,他在本县倡导种桑养蚕,据他《六一述怀》所记:“我邑地僻循东,农事垦植,令人提倡育蚕种桑,尚无成法,始乃赴顺德考察,研究蚕桑,冀于地方所兴益”。归来之后,商请邝安澜(东莞人),及本县乡绅黎兰生、邱海珍等招股集资,创办农场,择定县城西郊(现在卫星区),首先设立蚕桑试验场,邀请同辈少年陈君捍等数十人,开荒辟秽,种桑养蚕,施肥灌溉,辛勤劳动,初见效益。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到两年,在县内庄田、双下、仙塘、双头以及古竹雁头等处,计有育蚕地区20多处,桑地1000多亩,影响所及,在县内各地逐渐推广。然而由于当时欧战爆发,中国丝绸业大受打击,加上袁世凯窃国称帝,内乱日增,丝绸市场萧条,他苦心经营的蚕桑事业,-中断。他思欲再展,奋然赴广州,在穗10多年,有友人邀他搞军事工作,或从事商业,或开矿山,均被婉言谢绝。民国24年(1935),陈文本框:  济棠掌管广东,注重农业,主张发展甘蔗种植,并推广爪哇大茎种甘蔗,当时河源县内还种植短矮竹蔗,他托人购得爪哇蔗种20多万株,专船运至河源县城,托友人刘兆芳、李捷成、李再初、邱文元转给农民种植,不取分文,后该蔗种逐年得到推广。民国25年他又在南海县平洲大茧围创办“明信”农场,拥有田地2000亩,农场开办2年初见成效。不久日军南侵,广州沦陷,其时他的友人中,有的甘为敌用,并任要职,屡派人邀他与之共事,但他嗤之以鼻,决不愿玷污名节,不为钱财羁绊,民国28年由穗赴港,民国29年又只身归里。他回到河源之后,有感半生事业无成,遂绝进取之心,平日常与本县老秀才李铁笙、谢兆鸣等饮酒赋诗,登山玩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铁蹄纵横,国土大半沦陷,而其所作之诗,有如杜甫人蜀行吟,多属伤感之作,留存亦少。1952年病逝,终年63岁。
刘作,字季振,陈王第四子,封为籁侯,成刚小说《再扶汉室》续集——《最大帝》重要人物之一。
储用(生卒年月不详),字行之,南宋福建晋江县人。淳熙间(1174~1185年)进士。
储大文(1665—1743)字六雅,号画山,江苏宜兴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年,卒于高宗乾隆八年,年七十九岁。性聪颖。初以制艺名,后肆力为古文。从祖游,读书九峰楼数十年,欣赏称之为东坡化身。姜宸英见其文,亦叹为旷代异才。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告归后,主维扬之安定书院,学者宗之。 
傅潜(?–1017年),冀州衡水人。少事州将张廷翰。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候。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复加马步都军头、领罗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富州团练使,迁日骑、天武左右厢都指挥使,领云州防御使。
傅常(1887—1947),字真吾,潼南县大佛乡人(现潼南区梓潼街道),清秀才。
傅寅(1148-1215),字同叔,南宋义乌双林乡(今义乌市佛堂镇嵇亭村一带)人,因讲学于杏溪,故称为“杏溪先生”。
侯峒曾(1591年10月1日—1645年8月24日),字豫瞻,号广成,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闵行区)人,祖籍苏州府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 雅好诗文,能书法。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经元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进士,授南京武选主事。为政有声,刚正不阿。与徐石麒、陈洪谧称“南都三清”,官至顺天府丞,未赴而京师亡。弘光元年闰六月十七日(公元1645年8月8日),剃发令下,嘉定民众起义抗清,其与黄淳耀被推为首领。坚守十余日,至七月四日(8月24日)城破,与二子投叶池殉国。南明绍宗赠兵部尚书,谥“文忠”。明监国鲁王赠左都御史,谥“忠烈”。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谥“忠节”。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 )(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人 。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后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端拱二年(989年)七月,去世于华山张超谷,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张云卿,清末民初著名曲师,精于笛艺。排行第二,身世凄苦,人称“苦二”(后来又讹为柯二),苏州人。得清末苏州名曲师殷溎深真传,曲、笛造诣甚高。据俞振飞先生说:“我几十年间所见的笛师,以张云卿为最好。”他是文盲,其手抄曲谱,仅有工尺,而用笔帽打成一个个圆圈来替代曲文,但记忆力特强,给人拍曲、背曲,整个戏的唱词、念白全都不差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