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李元亮(?-1761年),汉军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李侍尧父。雍正七年(1729年)任正白旗汉军副都统。
[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周卿,济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金熙宗天眷初前后在世。宣和末,擢第及第后,朝中曾有人劝他参劾童贯,说这样可以直接升至馆职,被他婉言谢绝。金兵破洛州,被缚见元帅,诱之使降;之翰辞情慷慨,自分一死。帅怜之,邃被录用。后守宁州,坐事除名。遇赦复官,终于东平谇。之翰著有《漆园集》。《中州集》辛集第八中录其诗四首(《全金诗》卷九同),其中《题密云州学壁》一诗结尾“因忆林泉归去好,一灯幽梦绕春潭”两句抒发了其故园之思。
李之才(980年-1045年),字挺之,山东青州(今山东青州)人,精于《易》学。 [1] 曾师从穆修学《易》,后为邵雍师。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0年)同进士出身。开始做官是担任卫州获嘉的主簿,并暂时代理共城令,后调孟州司法参军,又辟为泽州签署判官,后辞官服母丧,服罢丧的庆历五年(1045年)二月,暴卒于怀州官舍,时年65岁。
朱辂(1070-1128)字国器,宋朝桂阳县大塘(今汝城县城郊乡锦堂村)人,生于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哲宗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湘阴县尉,湘阴知县、善化知县、开封长垣知县、邵阳州副职(州同知)、秀州司录通判、广西机幕、柳州知州、邵州知州、桂阳监使等十任,官至左中大夫。先后荐文官五十四人。
朱赓(1535年8月12日-1609年1月4日),字少钦,号金庭,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朝内阁首辅。 朱赓出生官宦之家,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其父公节曾任泰州知州。朱赓十七岁“取冠诸生”,嘉靖四十年(1561)举于乡,穆宗隆庆二年(1568)登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六年(1578)以侍读为日讲官,历礼部左、右侍郎,累官礼部尚书。 [1] 万历二十九年,朱赓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参与机务,上疏极陈矿税之害,又与沈一贯、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三十四年,辅臣沈鲤、沈一贯去位,朱赓独当国,其时已七十有二,朝政日驰,中外解体,赓疏揭月数上,但十不能一下。后御史宋焘、给事中汪若霖相继弹劾朱赓,但不成,先后见黜。朱赓于三十六年病,乞休,十一月卒于官,年七十四岁,卒后赠太保,谥文懿。亦工诗文,著有《文懿公集》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传于世。
鲁端王,朱观,朱健杙、嫡一子,在位时间:1528年—1549年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宋湖州安吉人,字见则。朱震子。初教授靖江府,累官监察御史、崇政殿说书,首劾时宰去之。为丁大全所忌,左迁。寻复为监察御史,进右文殿侍讲。贾似道当国,众畏缩莫敢言,应元极陈时政,迁起居舍人,即日斥去。
曹锡(1910-1939),农家子弟,据证实为陕西汉中人,是第十五集团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师的上等兵(师长是赵公武)。被后世称为中国战神、兵魁、最勇敢的抗日军人等美誉。在中日首次长沙大会战中,中国军人曹锡,这位勇敢的机枪手,一人击毙日军500余人,成为抗战中歼敌最多的猛士。《大公报》、《中央日报》刊登了他英勇杀敌的事迹,著名作家田汉为曹锡所在的五十二军编写了新历史剧《新战长沙》,公演时引起轰动。2010年国庆节前夕,香港SAZT影视公司宣布,将斥资1亿元将抗战英雄曹锡的故事搬上银幕。
曹成,汝阴(今安徽阜阳颍州区人)人,少有大志,但因家贫,15岁随父当了铁匠。金兵败退,刘锜嘉其战功,封官行赏。曹成不受,说道:“倾巢无完卵,保乡卫土乃我分内之事。金兵已退,俺还有铁匠手艺做哩!”曹成回到铁匠铺,被人称为义勇,倍受敬重。
易元吉(生卒年不详,公元11世纪左右),字庆之,湖南长沙人。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天资颖异,灵机深敏,尤善画猿猴,并因此而闻名天下。古代绘画评论家把獐猿画看成是易元吉的专工独诣,认为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的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