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直,唐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彭州(今属四川)人。《历代神仙史》卷三记载他遇异人授以六丁驱役术,西川节度使崔宁敬事之。
宋山阴人,字进道。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历秘书丞、都官员外郎。孝宗乾道间出为浙东检察。曾仿纪传体史书改写《左传》,以周为本纪,列国为传,又作表、志、赞等,名《左史传》。
石象之,生卒年不详,北宋文人。字简夫,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石待聘之子。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官太常博士、太子中允,以文学名世。
963-1041年,字时通、子通,号有道,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人,北宋黄元吉之长子,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曾祖父,双井黄氏四世。 他在修水创办了芝台书院、樱桃书院,延引四方学子,宋庠、宋祁兄弟、黄庭坚、徐俯、章鉴等曾就学于此,他是当时驰名豫章的一位大教育家。他在生前为双井黄氏主持制订了《双井黄氏家规》,其后裔称为“黄金家规”。 [1] 赠授光禄寺正卿。
明山西阳城人,字克明。成化十四年进士。知舞阳县,升御史,执法不避权势。官至庐州知府,有治绩。
郑时(?~1499) 字宗杨,号恒齐,舒城县古城乡人。自幼聪颖有识,尊敬长辈。他的伯父时任朝廷少司寇,将郑时常带至京师,亲加教育。 明景泰二年(1451年)中进士,拔山西道监察御史,不久任湖广、江西巡按。天顺三年(1459年),贬任河南内乡令,后调任延平知府,四川左参政、按察使,因有异政,离任后,百姓立“去思碑”。 成化十七年(1481年),任湖广左布政使。十九年(1483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按陕西,督理防务。时陕大饥,郑时奏请蠲免欠租,停止摊派,并求赈灾。朝廷准奏,诏从湖广调米10万石、银20万两,以赈灾民。成化末年,有挟左道得皇帝宠幸,郑时上疏论之,陈利国保民五事,直切忤旨,被贬谪为贵州布政司参议。离任时,陕中老幼泣送至灞桥者万计。弘治元年(1488年),孝宗皇帝嘉其忠,召为左副都御史。 弘治三年(1490年)任兵部左侍郎。弘治四年任南京吏部尚书,弘治六年退休还乡,仍居旧茅屋。弘治十二年八月病逝。明孝宗赐赠太子少保,命有司祭葬。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又名光轮,一作光纶,字庄生,一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 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满清的鸿博之征,后削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 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刘冕,字天官,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前大庄二组{别名刘响村}),开元年间官至秘书省少监。  刘冕祖父刘仁轨是唐朝宰相、著名军事将领、海军统帅,开元年间其孙刘冕请求唐玄宗为刘仁轨立碑,得到批准,谥曰文献。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因刘仁轨曾为东宫旧属,所以追赠他为太尉(一说司空)。  刘冕父亲刘浚,官至太子中舍人,于垂拱二年(686年)遭酷吏陷害,被杀。
(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曾祖刘混东晋时渡江侨居京口,父刘翘曾为郡功曹,早亡。刘裕少贫困,以樵渔及贩...”
王察   [公元?年至一一二二年左右]字道辅,(一作辅道)自号南陔居士,江州德安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中。少好学,工词章。登第,官至校书郎。忽感心疾,好延道流谈丹砂神仙事;徽宗召之,约某日即内殿致天神,为林灵素所陷,术不验,下大理狱弃市。察著有岷山百境诗二卷,《文献通考》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