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清]字日明,钱塘(今杭州)人。状子。善花卉,能继父艺。《图绘宝鉴续
湖南人,参加钟相、杨幺起义,系杨幺手下主要将领之一,后为岳飞民族大义所感,遂降岳飞,忠心为岳飞效力。
卢毓(183年-257年),字子家,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东汉大儒卢植幼子。先后侍奉了从曹操到曹髦五位君主,负责人才的评价和举荐,曾向曹叡建议制定考课法。甘露元年,任司空,进爵容城侯。次年逝世,谥号为成。
姜宸英(1628-1699年),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九年以布衣荐入明史馆任纂修官,分撰刑法志,记述明三百年间诏狱、廷杖、立枷、东西厂卫之害。又从徐乾学在洞庭山修《大清一统志》。在京因得罪大学士明珠受冷遇。康熙三十六年70岁始成进士,以殿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越两年为顺天乡试副考官,因主考官舞弊,被连累下狱死。著有《湛园集》《苇间集》《海防总论》。
全祖望(1705年1月29日~1755年8月9日),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才俊。乾隆元年(1736年)会试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权贵,于次年辞官归里,不复出任,专心致力于学术,相继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曾主讲绍兴蕺山书院,从者云集,后又应邀主讲广东端溪书院,对南粤学风影响很大。在学术上,其推崇黄宗羲,自称为梨洲私淑弟子,又受万斯同影响,专研宋和南明史事,留意乡邦文献,尤好搜罗古典文献及金石旧拓,曾编成《天一阁碑目》。其著作颇丰,撰有《鲒埼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诗集》10卷,还有《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经书问答》《句馀土音》等,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续选《甬上耆旧诗》,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珍贵遗产。全祖望卒年五十一岁,葬在六世祖全少微墓之西南。墓呈横长方形,墓碑上刻“谢山全太史墓”,西北侧尚有全氏明代神道石坊一方。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山东泰安市磁窑镇西太平)人,西汉京兆尹。
刘机(?-1522),字世衡,北直隶大兴县(今北京大兴)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改庶吉士。正德中,累官至吏部尚书,被论归里。后复起为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参与机务。正德九年(1514)三月二十七日致仕。嘉靖元年(1522)卒。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1-2] 。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有人质疑为后人托名。 
王应(?--324年):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其父王含为东晋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王含,叔父王敦是东晋丞相、江州牧、武昌郡开国公。王敦无子,以王应为嗣。 
刘延庆(1068—1127年),保安军金明县(今陕西省志丹县)人。北宋时期武将,名将刘光世父亲。出身将门,多次与西夏作战,累迁鄜延路总管、泰宁军(兖州)和保信军(庐州)节度使。 宣和年间,跟从枢密使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宣和四年(公元1122),参加燕山之役,督兵十万屯于卢沟桥南,不战自溃,尽失熙宁、元丰以来军储,外贬筠州安置,迁镇海军(润州)节度使。靖康之变(1127年)时,把守京城。城破遁走,兵败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