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谨按〕法慧寺山门额曰普香界,现大圆镜殿内额曰香台华鬘。
由宝相寺度城关而东,迤南为翠交轩,轩下石室为熙春洞,北为爱山楼,又北为泽兰
堂。(长春园册)
〔臣等谨按〕爱山楼上额曰天风海涛,楼下额曰山静云闲,泽兰堂额曰神观萧爽。爱山楼东北为平畴交远风,南为转湘帆。(长春园册)
〔臣等谨按〕平畴交远风宇后额曰平皋绿净。联曰:畏民碞其难其慎;勅天命惟几惟康。
平畴交远风之东为丛芳榭,后为琴清斋。(长春园册)
〔臣等谨按〕琴清斋内额曰霞踪天想。
乾隆二十四年御制丛芳榭得句曲廊回抱疏轩敞,阶俯琳池波泱漭。缭以纱疏碧且虚,延爽障寒幽复朗。宴息四序无不宜,恒春花镇含芳蕤。风栏雨埭氤氲际,月宇雪窗澹荡时。摛藻发思真契妙,一岁之中曾几到。今来憩即今年初,却笑何须亟营造。
〔臣等谨按〕丛芳榭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丛芳榭之东为狮子林,为虹桥,为假山,为纳景堂,为清閟阁,为藤架,为磴道,为占峰亭,为清淑斋,为小香幢,为探真书屋,为延景楼,为云林石室,为横碧轩,为水门。
(长春园册)
乾隆三十七年御制狮子林八景诗狮子林之名,赖倪迂图卷以传。此间竹石邱壑皆肖其景为之,冠以旧名,志数典也。最忆倪家狮子林,涉园黄氏幻为今。(吴中狮子林故址虽存,已屡易为黄氏涉园,丁丑南巡,曾访其胜,因邮倪卷证之。壬午、乙酉复再至,前后并有诗题卷中。)因教规写阊城趣,为(去声。)便寻常御苑临。不可移来惟古树,遄由飞去是遐心。峰姿池影都无二,呼出艰逢懒瓒吟。(右狮子林)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驾溪宛若虹,其下可舟通。设使幔亭张,(去声。)吾当问顺风。(右虹桥)狮林以石胜,相传为瓒自位置者,兹令吴下高手堆塑小景,曲折尽肖,驿此展拓成林,奚啻武贲之于中郎?妙手吴中堆塑能,绝胜道子写嘉陵。一邱一壑都神肖,忆我春巡展步曾。(右假山)镜水写形,遇以无心,而景自为纳,斯堂所得,迨乎近之。花木四时趣,风云朝暮情。一堂无意纳,万景自为呈。色是空中色,声皆静里声。摐然声色表,五字亦因成。(右纳景堂)临曲池,面假山,景清境閟,云林小阁何不可作如是观?武夷一曲中,清閟小阁置。近临活水澄,平揖假山翠。遐想创作图,自诩荆关意。王蒙那梦见?因公宜宝弆。(叶以上三句櫽括倪瓒自识语。)岂期属黄氏,又复御园至。今古实一瞬,苏燕非二地。当年阁中人,未必首肯遂。(右清閟阁)紫藤引架,垂阴缦萦可十数武,于石桥宛转尤宜。石桥既曲折,藤架复逦迤。春时都作花,步障垂茸紫。琐月多风流,蘸波鲜尘滓。施松援觉
艰,附木平可喜。载咏頍弁章,庶几见君子。(右藤架)循岩陟磴,诗人比之丹梯,此虽叠石
而成,亦自觉风云可生足底。房山石似洞庭,刻峭一例岭嵤。拾级试登磴道,丹台咫尺通灵。(右磴道)峰顶一笠,清旷绝尘,元镇画往往如是印证,故在不即离间。虽是假山亦有峰,?嶫砐硪转饶趣。历艰陟顶得稍平,四柱小亭翼然据。一步一奇极变幻,眼底神情乃毕露。俗手石工那得窥?粉本倪迂精绝处。(右占峰亭)
又御制续题狮子林八景诗倪瓒原卷中自识,与赵善长商搉作狮子林图,且属如海因公宜宝弆云云,是则为图本自倪,而叠石筑室已在疑似,何况历岁四百余年,室主不知凡几更,而今又属黄氏矣。则今之亭台峰沼,但能同吴中之狮子林,而不能尽同迂翁之狮子林图,固其宜也。虽然,予之咏高山而企慕蔺,实在倪而不在黄,言之不足长言之,因复取其可咏者凡八景,为续题云。就树得佳阴,境原狮子林。假山亦碞龉,曲径致幽深。花色淑非艳,溪声清以沈。如云晤倪老,恐未契高襟。(右清淑斋)一间楼涌小香幢,调御琉璃朗慧釭。珍重迂翁嘱如海,(倪瓒狮子林卷自识有如海因公宜宝之之语。)由来者个未全降。(右小香幢)云廊拾级上,书屋号探真。讵在游文苑,所希识道津。精研足縆岁,深造贵潜神。欲问枕葄者,谁诚自得人。(右探真书屋)诡石玲珑栈径通,入来浑似万山中。近峰远渚揽次第,秋月春风观色空。拾级望遥目容与,焚檀习静意冲融。虽然延得江南景,罢露台惭未昔同。(右延景楼)有
溪有岸有舟呼,活景沿缘面面殊。欲傲清河书画舫,收来真迹是倪迂。(右画舫)洒然石室额云林,元镇流风若可寻。却与田盘开别面,(盘山静寄山庄中向有云林石室。)古松都隐剩嵚岑。(假山虽肖吴中,稚松皆新种,固不如田盘古松林立也。右云林石室)文轩筑溪上,溪水如带横。一条拖碧玉,朗映心目清。有时漾轻漪,闪影翻檐楹。奚必藉鸢鱼,天然道趣呈。(右横碧轩)墙界林园水作门,泛舟雅似武陵源。赢他祇有渊明记,不及迂翁画卷存。(右水门)
〔臣等谨按〕狮子林八景御制诸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狮子林之南为玉玲珑馆,正宇为正谊明道五楹,北为林光澹碧,东为鹤安斋,西南为蹈和堂。(长春园册)
〔臣等谨按〕林光澹碧宇内额曰游心于淡。
乾隆二十年御制玉玲珑馆诗湖石三四峰,湘筠五六个。月下诡状狞,风前清影簸。诗浑白浊吟,画是倪迂作。发兴在宣毫,澄怀当笋座。而我每少闲,隔月才一过。(叶)
〔臣等谨按〕玉玲珑馆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玉玲珑馆之南为昭旷亭,亭东南为映清斋,斋东为鉴园,敞宇五楹西向。北为漱琼斋,其东为师善堂。(长春园册)
〔臣等谨按〕鉴园之后有船坞。
卽宋德寿宫芙蓉石。斋东南山池间为标胜亭,又东南为别有天,西北为韵天琴,南角门外别院为委宛藏。
是为八景,有御制诗,勒标胜亭西壁,又御制重摹梅石碑,置青莲朶侧诗。
园后河北岸为思永斋,北为山色湖光共一楼。斋东别院为
小有天园,引西湖汪氏园也。思永斋西南河外为得全阁,南为宝云楼。斋北水汇中有圆式楼宇三层,为海岳开襟,四旁枋楔各一。海岳开襟东北为谐奇趣。东为法慧寺,山门楼殿凡二层,有御书额。东为实相寺,山门殿阁凡三层,有御书额。由实相寺度城关而东,迤南为交翠轩,为熙春洞,北为爱山楼,为泽澜堂。爱山楼东北为平畴交远风,为转湘帆。平畴交远风之东为丛芳榭,为琴清斋。丛芳榭之东为
狮子林,八景曰:狮子林、虹桥、假山、纳景堂、清閟阁、藤架、磴道、占峯亭。又续题八景曰:
清淑斋、小香幢、探真书屋、延景楼、画舫、云林石室、横碧轩、水门。狮子林之南为玉玲珑,正宇为正谊明道,北为林光澹碧,东为鹤安斋,西为蹈和堂。
鉴园之后有船坞。由鉴园北山径折而东,为东宫门,楼宇东向。外为护河,有石桥。
如园在鉴园西南,内为敦素堂,北稍东为冠霞阁,为明漪楼。由如园山径西行,卽澹怀堂之东垣门。
清漪园在万寿山麓,圆明园西二里许,临昆明湖。宫门东向,两石梁下为溪河,左右罩门。内为勤政殿,有御制座右铭、万寿山昆明湖记。殿后北达怡春堂,西为玉兰堂,北为宜春馆。馆西为乐
折而下。斋以紫绿石铺地,如古锦面也。对岸戏台,再前叠石为山,仿佛狮子林,黝然深谷。出石头门周约三里许。非玉圃不能如此遍游也"。
校勘记:
① 春耦斋 耦,原误作"藕",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二三引《国朝宫史》改。
② 《日下旧闻考》卷二三"按语"云:"佛宇临池北向,额曰"大圆镜中""。据增补。
由亭循池西岸而南为茂对斋,其右为涵春室,斋西有亭曰延赏。由春藕[耦]斋循池西岸东向者为迎春阁,再北有高阁南向者曰紫光阁,[一][二][三][四]阁为明之平台,清初改建为阁。圣祖常仲秋校射于此,嗣后于阁前试武进士,其后循以为例。乾隆年间,十全纪胜,凡在事诸臣,炳列丹青,并尊藏得胜灵纛及俘获军器。又自乾隆二十六年后,外藩筵宴亦于此。阁后为武成殿,左右有庑,各十有五楹。又北为时应宫,[五]宫之东为福华门。[六][七][八]
注:
[一] 《翁文恭日记》:"丙戌正月十九日,上偕皇太后诣西苑,今日燕九,照例御紫光阁宴蒙古王公朝鲜使臣,此次添传小过堂跳驼等戏。小过堂者,健火两营小儿五人一排打枪者也。上最厌打枪,数日切切于此。闻慈宁驾归必上灯,今日想圣驾亦必此时还宫,传闻有烟火也。烟火在山高水长是旧例,道光十七年撤"。
雪桥诗话 九二
宋牧仲年十四,以大臣子入宿卫,从章皇帝渡桑干水。水阔数丈,跃马以过,赐雕翎箭五。尝有诗云:雕弓羽箭拜天家,曾猎甘泉逐翠华。老冉冉来怀抱改,焚香扫地是生涯。累官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七年得告后,治西陂旧业,用御制当乐故乡春句,颜之曰乐春园。吴中得苏子美集、施注苏诗、王荆公百家诗选,校而刊之。其雪园五哀诗序云:往予乡有雪园社,即江南之复社也。改革后,先辈凋丧,余从侯子朝宗,贾子静子,三徐子恭士、迩黄、来玉,复修为六子社,详朝宗所作社序。今五子先后俱归泉壤,而余以薄宦,日益潦倒,慨想故人,潸然出涕,爰为雪园五哀诗,以代招魂之赋云尔。雪园社亦号应社,倡自朝宗,以应复社。牧仲寄黄梨洲征君诗云:文献南雷尚未湮,望从郄聘愈嶙峋。忠端气节传先世,顾及交游号党人。大业名山惊乍拜,暮年撰杖拟相亲。中原应社侯嬴倡,已自垂髫向往频。
查二瞻士标,休宁文学,侨居江都,善书画,号梅壑老人。暮年不远姬侍,晓起最迟,临池挥洒,必以深夜,年八十余卒。宋牧仲寄梅壑诗:谁擅书画场,元明两文敏。华亭得天授,笔墨绝畦町。梅壑黄山翁,老向竹西隐。崛起艺苑中,华亭许接轸,昨梦平原帖,丰骨何遒紧。更图狮子林,懒瓒韵未泯。祇今年八十,抵掌谈元牝。兴发自清夜,深杯每独引。当其挥洒余,卷轴如束笋。破纸及断缣,求乞无远近。闻君初生岁,上与华亭准。印镌后乙卯,好事供一听。维余托同调,思君忧心殷。一官坐束缚,欲往愁靽靷。因风寄此篇,望气等关尹。嘉庆间,其族查篆仙,于扬州访得二瞻墓,荒翳几尽,为修整,种树立碑。旋获二瞻旧研于僧舍,自纪以诗,姚姬传有和作。
伎多从此出。唐崔颢诗所以有舞爱前溪妙之句。高东井有前溪后歌十首。雪庐有前溪风土词绝句百首。皆巴渝竹枝之遗,山川古迹,虽限方隅,亦足备征考也。
黄山开自唐永贞中,前代普门禅师始诛茅辟径,故谢公屐齿不到。即太白留宣城久,下陵阳,宿虾湖,去黄山咫尺而未登。送温处士归白鹅峰诗有乘桥蹑彩虹语,而丹崖天柱未见留题。明赵仿:因怜李白升绝顶,空吟菡萏金芙蓉。想象然也。周迂村同沈归愚自淳安入歙壤,度石堪岭,浴汤泉,发朱砂庵,迳观音岩,登石人峰,度云巢洞、一线天,憩文殊院,登天都峰,观云海,经莲华峰麓至鳌鱼洞,宿狮子林,望始信峰、石笋矼,憩云外峥趾,至皮篷,游云谷,过苦竹溪而还,悉纪以诗。乾隆丁卯江颖长黄海游草:则自江村取道丰口,抵径岭,登箬岭,出天都保障关,憩继竹庵,立天绅亭,望苦竹溪飞瀑,由致雨亭。过舍身崖,至云谷,入九龙庵,造皮篷,至狮子林,登小清凉台,自始信峰至西海门,坐光明顶,入一线天,自喝石居诣文殊台,行文殊洞,进云巢洞,抵慈光寺,浴汤泉而还。迂村诗如:人家云岚间,朝夕对苍巘。月白多在林,岩深不闻犬。 突然阴洞中,恍惚陷深井。须臾从井出,冉冉首露顶。为归愚所称。施竹田送黄西清之黄山句云:松声喧万壑,云气流四时。亦妙语也。沈心斋谓黄山松有四奇:一不丽土,二不甚高,三有诘曲而无径直,四枝节针毛皆偃如盖,平如茵。就中最著者天门二株,交相揖让,曰迎送松。炼丹峰一株,高仅二尺,四围广荫半亩。人趺坐其上,曰蒲团松。鳌鱼背一株,生地尺许,为巨石所压,复穿石而上,石裹松无缝,曰破石松。一线天一株,睡地丈余,忽伸枝直起,曰卧龙松。又如始信峰之接引,散花坞之扰
雪桥诗话余集卷第四 二三三
狮子林 长春园丛芳榭之东为狮子林,高宗纯皇帝有八景诗:狮子林、虹桥、假山、纳景堂、清秘阁、藤架、磴道、占峰亭。有续题八景诗;清淑斋、小香幢、探真书屋、延景楼、云林、石室、横碧轩、水门。其狮子林云:最忆倪家狮子林,涉园黄氏幻为今。吴中狮子林故址已为黄氏涉园,丁丑南巡,曾访其胜,邮倪卷证之。因教规写阊城趣,为便寻常御苑临。不可移来惟古树,遄由飞去是遐心。峰姿池影都无二,呼出艰逢懒瓒吟。续题诗引:倪瓒原卷中自识与赵善长商榷作狮子林图,且属如海因公宜宝弆。又诗注:盘山静寄山庄中向有云林、石室,假山虽肖吴中,稚松皆新种,故不如田盘古松林立也。又假山诗引:狮林以石胜,相传为瓒自位置者,兹今吴下高手堆塑小景,曲折尽肖。
视听言动思五箴 建福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额曰与物皆春。西室额曰四善具。其屏间为高宗纯皇帝御书五箴。室后联曰:墨壶琴荐相先后;旧咏新裁自品评。
月霁风清造物心 重华宫东漱芳斋联曰:花香鸟语群生乐;月霁风清造物心。
夹镜鸣琴 地在圆明园别有洞天之西,为四十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词引:取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构杰阁,俯瞰澄浤,画栏倒影,旁崖悬瀑水,冲击石罅,琤琮自鸣,犹识成连遗响。
四 琴 高宗纯皇帝诗序:瀛台补桐书屋所余老桐,因循复枯,惜其材,制为四琴:一曰蓬瀛仙籁,一曰湘江秋碧,一曰皋禽霜唳,一曰云海移情。藻韵楼折而东,南向者补桐书屋,北向者随安室,纯庙读书于此
雨香馆 绚秋林北为雨香馆,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绿云舫稍西,步平岗而南,为雨香馆。山中晴雨朝暮各有其胜,而雨景尤奇。油云四起,滃郁栋牖,长风飘洒,倏近倏远,苔石药苗,芬香郁烈,沉水龙涎不免烟火气。诗曰:出云峰更秀,酿雨地斯灵。景写一空白,膏苏万陇青。悦心唯乐岁,养志奉慈宁。何必刘宾客,端称以德馨。
长春仙馆 地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高宗纯皇帝御制诗引:循寿山口西入,屋宇深邃,重廊曲槛,逶迤相接。庭径有梧有石,堪供小憩,予旧时赐居也。今略加修饰,遇佳辰令节,迎奉皇太后为膳宿之所,盖以长春志祝云:常时问寝地,曩岁读书堂。秘阁冬宜燠,虚亭夜亦凉。欢心依日永,乐志愿春长。阶下松龄祝,千秋奉寿康。
玉玲珑馆 长春园狮子林之南为玉玲珑馆。高宗纯皇帝诗云:湖石三四峰,湘筠五六个。月下诡状狞,风前清影簸。
听鹂馆 清漪园澄辉阁西有三层楼,楼西有听鹂馆。
葄经馆 地为圆明园内安澜园十咏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入园门,朴室三间,背倚峰屏,右临池镜,颜曰葄经,不减陈氏藏书楼也。
杏花春馆 地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西北为春雨轩,轩西为杏花村,村南为涧壑余清。高宗纯皇帝御制诗引:由山亭逦迤而入,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前辟小圃,杂莳蔬蓏,识野田村落气象。
使为都工。善心计,凡制度崇广,材用大小悉称旨。官工部侍郎。又,蒯祥,吴县木工,能主大营缮。官工部左侍郎。又,隆祥,瓦工,与蒯祥同修南内,膺重赏,亦官工部侍郎。至督工人员,如蔡信辈,皆能亲营度艺,人遵其绳墨。其建筑之存于今日者,在城内则大高玄殿,在昌平则明长陵。明十三陵,规模最大,雕刻最精,早为中国有数之建筑物。大高玄殿前二亭,钩檐门角,穷极工巧,明时中官呼为九梁十八柱,洵足代表中国最复杂之木质。虽经雍、乾两朝重修,然终未改原状。(图十一)清代宫室,一昉自明,而俭于明。康熙帝深诋明人用楠木之费。自云:“本朝悉用满州所产之黄松。”又,康熙时,发现明代筑沟之制,系以生铜为管,而砌以巨石。大抵明代无谓之奢靡,至清而稍除。然郊外离宫之建筑,则远胜于明故苑囿之众,为清代建筑之特色。最初为畅春园,次则圆明园,最后为颐和园。玉泉之静明,香山之静宜,复点缀其间。燕居听政,半在园囿。当畅春园鼎盛时,圆明园特一附属之小园,雍、乾二朝,屡为扩充。乾隆尤注意文艺,南巡时所见各园佳景,如吴县狮子林、钱塘小有天园、海宁安澜园、江宁瞻园,皆节取其意,仿造于园中。且仿苏州街市之式样,造一买卖街于园之附近,其后又用欧西建筑式样,造海宴堂于园中。虽经劫火,犹可见嶙峋之残柱,带有罗马风也。一八六一年,全园被焚,代表清代特色之建筑不可复见,此
图四 土坯殿月台角石
图五 芦沟桥石狮
<正>将宫廷写实绘画与样式雷图档结合是众多关于样式雷研究中别出新意的一个角度。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是宫廷真实生活的写照,其中所绘的"御园"指的是哪一处园林?雪景又是何处的雪景?是真实环境的写照还是理想化描绘?通景画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又让我们体会到怎样的空间意趣?
乾隆皇帝素以风雅自许,除日常诗作不辍外,亦对古画有着强烈的兴趣。元代画家倪瓒的《狮子林图》是乾隆皇帝钟爱的作品之一,他不但对画反复题咏,并于第二次南巡时在苏州发现了狮子林的旧址。此后,乾隆皇帝于北京长春园和避暑山庄都修建了仿狮子林的园中园,在仿建的过程中,将其对"狮子林"的理解贯穿其中。这一从画到诗到园林再到仿建的过程,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文人皇帝"的特殊性。
写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在诗、画、园林等各种传统文化行为中。本论文通过分析园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及其所起作用,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乾隆对苏州狮子林写仿所建两座园林的创作思维及手法。研究主要对象文园狮子林是乾隆仿照苏州狮子林所建继长春园狮子林之后第二座写仿狮子林。有文献明确记载,苏州狮子林在宋末元初是维则禅师及其弟子所建禅宗园林,其格局主要受宗教活动影响,不同于传统文人园林。但乾隆在写仿创作另外两座狮子林时对此并不知晓,以为苏州狮子林乃是倪瓒别业,并以文人园的审美方式进行写仿。这种对写仿原型的错误理解结合禅宗园林独特的布局特点,导致了长春园狮子林及文园狮子林这两座形式独特园林的产生。结合以上因素,通过三个园林的布局变化分析探讨乾隆在园林写仿创作中的思维方式及创作手法。上篇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宇宙观哲学的发展及其对园林变革的影响。其次,总结分析园林的影响因素包含宇宙观、老庄哲学、禅宗思想、及士大夫文化等几个方面。最后,对士大夫阶层进行探讨,封建集权制度决定了其特有的阶级特点。士大夫阶层独立人格与封建极权制度对他们的绝对制约的矛盾通过园林及隐逸文化得到了缓解与平衡。只有看清了宇宙...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