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采香云径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静明园十六景 其九 采香云径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95

  寺导入园中,汇为湖,与玉泉合流,出水城关,同会高水湖。

  涵漪斋之西夹墙门外为妙喜寺。(静明园册)

  〔臣等谨按〕寺内正殿额曰香海同源,后殿额曰优昙应现,曰菩提普印,皆御题。自妙喜寺以西为静宜园界。

  清凉禅窟之北为采香云径。(静明园册)

  〔臣等谨按〕采香云径为十六景之一,其南有楼曰静怡书屋。

  乾隆十八年御制采香云径诗由禅窟右转,东北行,磴道盘纡,山苗磵叶,馡馥缘径。松径招提出,兰衢宛转通。植援防鹿逸,学圃望鱼丰。是药文殊采,非云八伯丛。欲因知野趣,匪事慕莼菘。

  〔臣等谨按〕采香云径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采香云径稍北,折而东,为招鹤庭,南为峡雪琴音。(静明园册)

  〔臣等谨按〕峡雪琴音为十六景之一。内额曰丽瞩轩,东曰俯青室,北曰罨画窗。

  乾隆十八年御制峡雪琴音诗山巅涌泉潺潺,石峡中晴雪飞洒,琅然清圆,其醉翁操耶!抟壁上层椒,琤然仙乐调。色疑舞滕六,制不出雷霄。云雾生衣湿,川原入目遥。置身尘以外,得句亦因超。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265

宫,奉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像。又北为

清凉禅窟,后为嘉荫堂,东为霞起楼,西为犁云亭。仁育宫前度石桥,为园之西宫门,达香山跸路也。清凉禅窟之北为涵光斋,西为飞淙阁,东为练影堂,稍南为挂瀑檐、涵漪斋。西夹墙门外为妙喜寺,门殿三层。西为静宜园界。

采香云径在清凉禅窟之北,南有楼曰静怡书屋,稍北折而东为招鹤庭,南为

峡雪琴音。迤南山巅为

玉峯塔影,前为香岩寺,后为妙高台。北峯上为妙高寺,有妙高塔,又后为该妙斋。妙高峯西为崇霭轩,东为含醇室,为咏素堂。含经堂在妙高寺东山麓,其东北临溪为书画舫。含经堂南有楼曰

风篁清听,东为如如室,西为近青阁,又西稍南为飞雪■。西度桥而南有池,池东为延緑厅,西为漱远緑,为试墨泉。又西为

镜影涵虚,南为分鉴曲,为写琴廊,为观音阁。写琴廊迤南为含晖堂,为清音斋。斋前为

裂帛湖光,斋西山麓为碧云深处,东为心远阁。由心远阁折而北,为罗汉洞,又上为水月洞。又西山麓为古华严寺,寺后为

云外钟声,东为伏魔祠。碧云深处以南为

翠云嘉荫,后为翠云堂,东为甄心斋。翠云嘉荫卽华滋馆门额。翠云嘉荫之东为小南门,稍南为东宫门。

静明园南宫门西南为影湖楼。小东门外长堤石桥上建石枋二,迤东为界湖桥,桥下水北注玉河。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95

竹深荷静 圆明园汇芳书院之倬云楼,高宗纯皇帝额曰竹深荷静。

采香云径 地为静明园十六景之一。

双湖夹镜 地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风篁清听 地为静明园十六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竹近水则韵益清,凉飔暂至,萧然有渭滨淇澳之想。

风泉清听 地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宫门听政 圣祖仁皇帝御制诗云:中书天下本,六官庶僚首。丝纶委寄隆,分职慎所守。上相列天阶,喉舌管北斗。乾象方昭垂,古来讵虚受。轩皇置六相,姬文择四友。得人邦乃昌,此事谅非偶。曰予既寡昧,欿然谢哲后。听政日不遑,望道远何有。启沃藉臣邻,匡襄资左右。虽云际升平,民物岂康阜。图终贵谨始,治安莫予狃。广业惟克勤,励精期永久。作诗一相勖,敬哉庶无负。

霞标磴 地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洪光寺前盘道间敞宇三楹,为霞标磴。高宗纯皇帝诗引:香嵓室前累石为磴,凡九曲,历十八盘而上,仿佛李思训、王维画蜀山栈道。山势耸拔,取径以纡而得夷。非五回之岭、九折之坂崭绝而不可上者比也。

招鹤磴 地为圆明园内多稼轩十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岈然洼然之间,羽客缓步,虽不招之而意有顾惜弗去者矣。句云:篆文苔磴满,鹤迹印来斜。未可乘轩驾,雅宜点画叉。乐看长毛羽,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96

山房,(五)圣因综绘,(六)绣壁诗态,(七)溪田课耕,(八)清凉禅窟,(九)采香云径,(十)峡雪琴音,(十一)玉泉塔影,(十二)风篁清德,(十三)镜影涵滤,(十四)裂帛湖光,(十五)云外钟声,(十六)翠云嘉荫。每处均有殿阁,高下隐依,多至数十处。自咸丰庚申毁于火,光绪间略加修葺,庚子复毁。现所存者,园门为昔日之小东门。入门北进为五孔闸,闸西为试墨泉。再北进,西为镜影涵虚旧址,东为风篁清听旧址。园门内正院为含晖堂,北为尊坚固林泉,南为裂帛湖。(图六十三)泉东有清音斋。由裂帛湖西南进,为翠云堂、华滋馆。其东为甄心斋、开锦斋旧址。由华滋馆西南进,为第一泉,(图六十四)上有龙王庙。再南为观音洞、真武庙、吕祖洞。西南有白石塔,即华藏海旧址。由华滋馆北进,为水月洞、云外钟声。再上

图六十三 裂帛湖

图六十四 玉泉山第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