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南薰殿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南薰殿始建于明代的宫殿建筑,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西南,为一独立的院落。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内明、次间各设朱红漆木阁,分5层,奉历代帝王像。每轴画像均用黄云缎夹套包裹,装入木色小匣,按阁之层次分别安放。殿之东室安奉历代皇后像;西室放置一木柜,贮明代帝后册宝。殿内木构及彩画均为明朝遗物,十分珍贵。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95

祥宁宫牌 祥宁左门牌

祥宁右门牌 临宝室扁

元极宝殿 隆庆元年六月二十日更隆德殿牌,天启七年三月初二日添盖,崇祯六年四月十五日更中正殿牌,左有容轩,右无逸斋,俱扁。左配殿春仁殿,右配殿秋义殿,俱牌。

元极门 隆庆元年六月二十日更隆德门牌,崇祯六年三月内拆。二南门牌 四德门牌

隆禧殿更英华殿牌 崇祯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拆去牌面,出回衙门收贮。英华门 隆庆元年六月二十日更扁。

仁智殿牌 思善门牌

武英殿扁 大庖厨牌

南薰殿

世 庙

景神殿牌 永孝殿牌

卷之六 六五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01

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十三年,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尚宝司,织染司为

经局。十七年,改内官监为宣徽院,礼仪监为礼仪院。十八年,裁十三衙门,仍置

内务府,以兵仗局为武备院。康熙十六年,尽汰旧时名目,改为七司三院,而以内

府大臣统之,遂为定制云。

增广储司旧署在西华门内,白虎殿东配房。雍正八年移于尚衣监北筩子河路西,后屡有迁易。今置于酒醋房之南墙门内,前后三重,廨舍十有七间。所属银、皮、瓷、段、衣、茶六库,为内府库藏总汇之所。初名御用监。顺治十八年,分银、皮、段、衣四库。康熙十六年,改今名。二十八年,分设瓷、茶二库,皆统隶于司。银库,在太和殿弘义阁内,皮库在太和殿西南角楼房内及保和殿东配房,瓷库在中右门外迤西之西配房及武英殿前影壁后连房,段库在太和殿东体仁阁及中右门外西配房,衣库在弘义阁南之西配房。至恭制御服在咸安宫内,宫门三楹,正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内务府册

增茶库在右翼门内西配房,并太和门内西偏南向配房,中左门内东偏配房,并管理南薰殿所藏历代帝后图像。同上

〔臣等谨按〕历代帝后图像向贮茶库,乾隆十四年奉旨移藏南薰殿,殿内石碣恭刻皇

上御制藏图像记文并诗,详载宫室门。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35

监俱不许走苍震门,只许阿木孙章京、祭神房太监等行走。

  康熙三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上谕:朕见宫内太监衣服甚是褴褛,若赏伊等几月钱粮,到手即行花费,亦非经久之计。朕思若照八旗之例,借给官银。或随侍出外,急切需银,或死丧急用,借银二十两者,每月扣一两。借十两者,每月扣五钱。遇病故,免其退扣。如此或者可以永久。尔等总管详确妥议具奏。其外围太监俱交与掌仪司总首领经管。 总管太监等公议:查照旗下借银之例,支银三千两。查明实系出外置办之用,或白事急用,或诚实太监置买衣服之用,借二十两者每月扣银一两一钱。借十两者,每月扣银五钱五分。算一分扣利,以补逃亡之数,日久庶不致

亏缺。其外围太监交与掌仪司首领经管。具奏。 奉旨:好,依议。奉宸苑、营造司等处太监,着掌仪司官并首领经管。慈宁宫、宁寿宫、南薰殿太监,着总管并司房经管。宫内银两,向自鸣钟处支领。外围向广储司支领。再:查各太监有卖钱粮及私债逋负者,俱查明代伊清还。凡领借官银,须用保人,不许通同作弊。倘有虚冒,即令保人代赔,仍治其罪。若私借银两察出,将银入官,本人重处。 嗣因总管太监口奏:自鸣钟支过银一千两,敬事房扣除公费银三百两,俱已放完,尚有不敷。今再支银三千两,掌仪司亦支三千两。奉旨:内外广储司共暂借银六千两。如有余及收还者多,陆续交送还库。即先支过银两,亦系暂借,其收还余賸,一并陆续照原数交还。

卷之二 训谕二 九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25

总裁统之。殿北爲内务府公署,爲果房,爲氷窖,爲造办处。殿西爲尚衣监。其后殿宇二层,爲皇子所居。再西爲咸安宫,教习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殿南爲磁器库,爲南薰殿。乾隆十四年诏以内府所藏历代帝后图像尊藏于此。

御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内府藏列代帝后图像,传自胜国,典在有司。岁以盛夏

曝而庋之,扃钥惟谨。朕于几暇,省閲内库积储,敬得展观,则装池之以岁久渝脱者已多矣。因思我朝崇礼前代,建庙京师,春秋禋享,且爲之护陵寝、禁樵采。圣贤名臣,咸秩典祀。凡以笃高山景行之思,抒望古兴怀之慕。而况流传有自,缣素犹新,日角珠庭,冕旒秀发,德容可挹,英表如生,其奚忍夷诸绘事供几席珍鉴者比?爰命工重加装潢,自太皥、伏羲氏而下帝后图像爲轴者六十有八,爲册者七,爲卷者三。先圣名贤图册五,举袭以缇锦,尊藏于紫禁西南之南薰殿。大学士会同领内务府王大臣等详定位置,谨其籍识,次第甲乙,秩然有章。明诸帝玉册,庙中所陈,当时宝爲宗器者也。今贮工部外库,虑不免散轶,附藏殿之西室,俾虔视焉。既竣事,因备纪之,勒石前荣,以示帝统相承,道脉斯在。朕之随在尽其诚敬,不敢苟且亵越有如此。图像自唐、宋以下缺什之二三,溯而上之存者仅矣。时久而易晦,幸其存也,可弗保持,使可及久欤?缺者弗复追补,远无征也,惧失真也,以致慎也。

卷之十一宫殿一 一九九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26

国朝宫史 二〇〇

  御制朕既藏历代帝后、名臣像于南薰殿,爲文以记之,并成是诗己巳 写照应非古,羲轩谁所传?俨兹瞻日角,敬与保天全。暑雨宁侵幌,薰风尚入弦。睪然兴景仰,筹治勉勤干。

殿西爲御书处。凡御书法帖,皆于此镌刻。稍北卽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牌石,紫禁

城之西门也。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4

"铁牌之制,高四尺五寸,广一尺九寸,厚一寸。内务府各司院通行铸勒,示永久"。民国以后,内务府原署改为护军管理处,内务府则迁于景山西门路北稽察内务府御史衙门原署。民国十二年,并以汉臣郑孝胥为总理内务府事务大臣。

校勘记:

① 回子馆学、缅子馆学 "馆"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引《内务府册》增补。

② 清字经馆 "经"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三"按语"补。

③ 咸安宫学 宫,原误官。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引《内务府册》改。

④ 兵仗局 局,原误为监。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按语"改。

⑤ 内官监 官,原误作宫。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按语"改。

⑥ 厘革 厘,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按语"补。

武英殿之南,为外瓷器库,西为南薰殿(列代帝后图像,前明贮于内库,乾隆十四年,命工重加装潢,移藏于南薰殿。自太昊伏羲而下为轴者六十有八,为册者七,为卷者三,先圣先[名]贤图册五,[一]①详定位置,次第甲乙,岁以盛夏曝而藏之,扃钥惟谨。又明诸帝王册向贮工部外库,后附藏殿之西室,今均归古物陈列所保存)。西有庐舍三十四间,为御书处,专管恭刻御制诗文法帖之属。稍北为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石牌,即紫禁城之西门也。

注: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5

[一] 《大清会典事例》:"南薰殿尊藏古昔帝后圣贤各臣图像,为轴者百。宓牺一轴,帝尧一轴,夏禹王一轴,商汤王一轴,周武王一轴,梁武帝一轴(系半身像),唐高祖一轴,唐太宗三轴(内一轴半身,一轴画纳谏图),后唐庄宗一轴,宋宣祖二轴(内一轴半身),宋太祖四轴(内二轴半身),宋太宗一轴,宋真宗二轴(内一轴半身),宋仁宗一轴,宋英宗二轴(内一轴半身),宋神宗二轴(内一轴半身),宋哲宗一轴,宋徽宗二轴(内一轴半身),宋钦宗二轴(内一轴半身),宋高宗一轴,宋孝宗一轴,宋光宗一轴,宋宁宗一轴,宋理宗二轴(内一轴半身),宋度宗一轴,明太祖十二轴(内四轴半身),明成祖一轴,明仁宗一轴,明宣宗三轴,明英宗一轴,明宪宗一轴,明孝宗一轴,明武宗一轴,明世宗一轴,明穆宗一轴,明神宗一轴,明光宗二轴,明熹宗二轴,明兴献王二轴。宋宣祖后一轴,宋真宗后一轴,宋仁宗后一轴,宋英宗后一轴,宋神宗后一轴,宋哲宗后一轴,宋徽宗后一轴,宋钦宗后一轴,宋高宗后一轴,宋光宗后一轴,宋宁宗后一轴,明孝慈高皇后一轴。汉张良、韩信、周亚夫、岑彭、祭遵、寇恂、班超、诸葛亮、张飞各一轴。苻秦王猛一轴,唐尉迟敬德、狄仁杰、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李晟、李孝恭、李克用各一轴,宋范仲淹、岳飞各一轴,明姚广孝一轴。为册者十八。古帝王像一册,内绘宓牺、神农、黄帝、少昊、颛顸[顼]、帝喾、帝尧、帝舜、禹、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宣王、汉高祖、文帝、景帝、光武、昭烈帝、吴大帝、东晋元帝、南朝宋武帝、文帝、齐高祖、陈武帝、梁武帝、隋文帝、唐高祖、太宗、元宗、宪宗、宣宗、闽王审知、后主煜、宋太祖、仁宗、高宗、孝宗、宁宗三十七像。又圣君贤臣像一册,内绘宓牺、神农、黄帝、少昊、帝尧、帝舜、禹、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宣王、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武帝、明帝、昭烈帝、吴大帝、晋武帝、元帝、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6

明帝、唐高祖、太宗、元宗、德宗、伯夷、叔齐、姜太公、周公、老子、孔子、颜子、孙武子、伍员、孟子、列子、庄子、鬼谷子、蔺相如、屈原、张良、萧何、韩信共四十六像。又宋朝帝像一轴,宋朝后像一轴,元朝帝像一册,元朝后妃、太子像一册,元朝后像一册,明朝帝后像二册。又至圣先贤像一册,又历代圣贤名臣像一册。又孔子世家像一册,历代功臣像一册,唐名臣像一册,唐宋名臣像一册,明太祖御笔二册。为卷者三,《明宣宗行乐图》一卷,《出警入跸图》二卷。"

校勘记:

① 先圣名贤"名",原误为"先"。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三引《御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改。

乾清门在保和殿后,正中相对,南向,门广五楹,中三陛三出,各九级,周以石栏,列金狮二。凡御门听政,于门中间设宝座,部院以次启事,内阁面奉谕旨于此。[一][二]斋戒日,太常寺进铜人陈于扉左案上,召见臣工及引见庶僚,俱由门之右门入。门之东为内左门,西为内右门,皆南向。左门不常启,凡军械[机]处、①南书房、上书房等官与懋勤殿、宏德殿行走各官,及御养心殿、乾清宫召见文武官员,均由此出入。其前东出者为景运门,西出者为隆宗门,[三][四]顺治十二年重建,门各五楹,东西向。内左门之东,内右门之西,周庐各十二间,东、西各有侍卫直宿房。又东为散秩大臣直班处,及文武大臣奏事待漏之所。西为内务府、军机处直舍,[五]皆南向。其相对周庐各五间 东为宗室王公奏事待漏之所,西为军机满、汉章京直舍。军机处本内阁之分

书名:雪桥诗话三集 页码:425

已疲,神仙不可遇。为念祈招诗,广心焉所务。循吏有倪宽,乃以负租黜。设吏为茧丝,何以责乾没。念彼魏二臣,属厌风馈毕。岂不爱吾君,惧以滋遗失。高亭发秋吹,广野多边声。谁和羌笛歌,难为愁士听。昔应县官募,希有绝幕名。奋随两校尉,西诣车师城。夷虏众且桀,汉帐悬孤旌。创夷更登陴,回首涕纵横。累月鬻弩铠,援绝城遂倾。将军既效命,旧卒皆凋零。归来家室尽,门巷荆棘平。昨闻汉天子,已拔单于庭。微功不得录,委弃秋草并。兰如久列门墙,称其发为咏歌,怀抱独远,故是知言。至和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一首,尤惜抱言志之作也。

南薰殿旧藏古帝王圣贤图像,附以内务府广储司茶库收贮历代功臣各像,凡册卷轴一百二十有二,为像大小五百八十有二。乾隆戊辰,诏重装池,椟以香楠,韬以文缎。帝后像黄表朱里,功臣像朱表青里。每岁夏月抖晒。嘉庆乙亥,命纂入石渠。仁和胡以庄一手参考,成南薰殿图像考一卷。元代服制自中叶以后,朝祭参用唐宋制度,而旧俗要未尝废,图中?笠、罟姑犹存本色,按图核实,可以补史阙文。纯庙时,两次纂辑历朝名画,均以院画附后,至是诏辑三编,一如往例,因仿樊榭南宋院画录,成国朝院画录二卷。其丙子恭和御制重华宫茶宴联句元韵云:缥缃美萃晋唐前,珠玉千番续旧编。垂露悬针书造古,模山范水笔余妍。品题不爽邀真鉴,制作长新握化权。册卷轴看重纂辑,闻韶丹陛锡华筵。珠采随和玉采璠,古今名迹富收存。因文见道昭宸训,正笔由心仰圣言。始信储藏宏策府,又看闻见广词园。升平盛事芳华节,喜起虞歌协泰元。以庄为煦斋门人,诗文甚富。此二书及西清劄记,足资谈往。其定乡杂著,则家祠祭田之所在也。张少南先生定乡杂咏,补所未备。永乐大典·杭字韵下正

雪桥诗话三集卷第十 四〇九

书名:明宫词 页码:33

狐岂有威堪假道,鼠曾无穴可容身。盈廷莫讶褫冠佩,半是当时向火人。((天宝遗事)张九龄曰:「今 时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

帝既处分魏奄,阁臣仅以四五十人为余党,列案以请。帝谕以称颂、赞导、速化为题,皆列入。阁 臣以外廷不知内事对。阅日,帝召阁臣入,先有黄袱累累,指示曰:「此皆红本,珰实迹也。」于 是案所罗列者甚广。

上元排当最今年,((古杭记)宫中饮宴名排当。)牌额鳌山火烂然。霹雳一声开夜色,九重星斗九重天。

旧例,上元之前,宫眷内臣穿灯景补子蟒衣,于乾清宫丹陛上安放牌坊灯,于寿皇殿安放方圆鳌山灯。元年特盛,牌坊至七层,鳌山至十三层,十九日乃撤,上鳌山山顶之灯,点放神器三位。

仙馆才封系臂纱,((晋书〕武帝简良家子女充内职,中选者以绛纱系臂。)丹宫旋驻镂金车。((拾遗记〕 灵芸既发常山,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为轮辋。)樊桐县圃虽分位,总在增城阿家母。((道 经)海外有五岳灵山,中岳昆仑之山,东曰樊桐、西曰县圃,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治也。)

袁、田二妃同选于朱阳馆,后亲下聘礼,迎入宫。袁居翊坤宫在西,田居承乾宫在东。

员分百二领璇宫,((周礼)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

治,总一百二十员。(拾遗记)皇娥处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三洒亲蚕重澣服,((古今舆服杂事)后 饲蚕礼曰三洒。)拟将恭俭赞王风。

后有恭俭之德,既定位,首减椒房资用,亲妇事,衣浣衣,内治克修。

禁闱初试罗衣薄,台砌刚逢谷雨芳。(牡丹至谷雨日乃开,因名谷雨花。)花与如花浑不辨,秾华从领御袍黄。

旧制,宫眷自三月初四日至四月初三日穿罗。是时观花殿牡丹方开,每结彩缯为棚以护之。元年 花较盛,各宫相邀宴赏无虚日。丁卯春,忠贤以二百株献于潜邸,署其名于长笺,首列御袍黄。 是秋登宝位,亦先兆也。

讨逆已严钦定案,展亲仍拜旧除官。紫微芒动金书册,(唐故事,中书为紫微舍人。)慈庆宫中署懿安。

帝之继统,颇德懿安。故逮刘志选、梁梦环于狱,钦定逆案,倾危国母,驱逐戚臣,论斩。复右都督张国纪爵,即懿安父也。慈庆宫即端本宫,在东华门内。张后移居焉,改今名。上尊号曰懿 安,以诏天下。旧例,凡遇微号册封大典,阁臣率领中书官篆写金宝、金册于南薰殿

退红蘸碧轻逾艳,((续笔记)王贞白诗:「龙脑香调水,教人染退红。」若今之粉红也。(凤池编)唐尚 轻绡。紫蘸碧,为妇人衣。)远黛飞霞淡自真。((酉阳杂俎)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日札)薄施朱, 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就里细参苏样好,内家妆束一时新。

后籍苏州,田贵妃居扬州,皆习江南服饰,谓之苏样。

法酒清醇酿得工,尊罍亦自畅皇风。太禧白与金茎露,不若长春是混同。

御用酒皆内臣监酿,光禄不得与。上喜饮金茎露、太禧白二种,尝名之曰长春露、长春白。盖内 法酒总名长春,自以二字冠之,宫中不复称金茎、太禧矣。

一字平分九域遥,笑凭抛掷赌娇饶。嫣然既解倾人国,只恐金城也动摇。((增韵)掉,训摇动。)

神庙中叶,御意创掉城之戏。用色罗一方,绣井字为九营,中为上营,四方为中营,四角为下 营。命宫人以银毬抛之,落上营者上赏,中、下次焉。落营外或压井字有罚。熹庙时,相沿未 息。说者谓掉城者,辽城也。殆先征也。帝在潜邸,已闻此说,后遂禁止不行。

绮笼不用麝兰熏,气似蘅芜得共闻。却笑延凉清室夜,幽香只许梦中分。((拾遗记)汉武帝息于延凉 室,梦李夫人授以蘅芜之香。)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30



国朝宫史续编 四二八

  熙和门之西为武英殿, 制如文华殿。门前御河环绕, 跨石梁三, 护以石阑, 殿广五楹, 后为敬思殿, 皆贮书籍。东庑曰凝道殿, 西庑曰焕章殿。左右廊房六十三楹。凡钦定刊布诸书俱于此校刻装潢, 简命王大臣管理。提调、纂修以翰、詹官充。乾隆三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命创制聚珍版, 排印群书。东北为恒寿斋, 西北为浴德堂, 皆词臣校书直次。殿垣之北, 南向为方略馆、为军机章京直宿处。再折而北, 东向为回子学、缅子学。又北为冰窖, 为造办处。其中为内务府公署。堂中恭悬世宗宪皇帝御笔匾曰:" 职思综理", 圣训曰:" 典司内府, 庶务繁要, 谨度课功, 饬法制用, 必规画周详, 各尽厥职, 俾宫府相为一体。"

  内务府铁牌, 铸设所属院司公署, 其制: 高四尺五寸, 广一尺九寸, 厚一寸。恭勒顺治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世祖章皇帝勅谕曰:" 中官之设, 虽自古不废, 然任使失宜, 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 专擅威权, 干预朝政, 开厂缉事, 枉杀无辜, 出镇典兵, 流毒边境, 甚至谋为不轨, 陷害忠良, 煽引党类, 称功颂德, 以致国事日非, 覆辙相寻, 足为鉴戒。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

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

钦此。"

   臣 等谨案:内务府衙门,我国初裁抑中官,肃清内政,爰创斯制,以总管内务府大臣统之。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简用,掌内府一切事务,奉宸院、武备院、上驷院并隶焉。所属广储、

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内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员,秩在诸司之上。至掌治堂事、总理府属及各司院事宜,则有堂郎中一员,或由六库郎中陞用,或择院卿及内府护军统领摄之。盖总管内务府大臣下即以堂郎中为要职,等秩厘然,一扫明代内官监司之积弊。敬绎宝训,允为法制关系之重,谨著于编。

  武英殿西为咸安宫,门三楹,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为恭制御服之所。其后殿宇二层,今为恭修高宗纯皇帝实录馆。谕旨详载又西为教习内府三旗及满洲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是为咸安宫官学。学舍二十有七楹,以翰、詹官督课之。殿之南为外瓷器库,稍西为南薰殿。乾隆戊辰,高宗纯皇帝诏以内府所藏历代帝后暨先圣名贤图像尊藏于此。图像详载并弆明诸帝玉册之贮工部外库者,移

于殿之西室。殿前卧碑一,恭刻圣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并诗恭见前圣制书明列代玉册事文。恭载典

编。

御制恭阅南薰殿收藏列朝帝王图像敬记 辛酉

礼门。

念典心殷古帝王,南薰什袭敬尊藏。珠庭如挹重瞳焕,日角犹含八彩彰。慕道深惭多失政,见

墙祇愧未升堂。展观自省衷弥凛,鉴戒昭垂谟诰详。

殿西为御书处,凡四十三楹,御制诗、文、法帖皆于此镌刻。稍北即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牌

石,紫禁城之西门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三 四二九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147



国朝宫史续编 一〇二

论矛盾, 且于公羊之言亦少舛, 因并识之。

书明列代玉册事

  予于戊辰年奉藏历代帝后像于南薰殿, 并弆胜朝列帝玉册之贮于工部者于殿之西室, 其时究年少, 未问及于有册而无宝也。兹因一律重造太庙册、宝告成, 因取明十三帝玉册观之, 并思其有册无宝之故。盖其册多用条玉,四条凑成一板,以绳穿之。此即玉检金绳之遗义耶?于是憬然悟曰:此册之所以存,而

宝之所以失也。夫一板四条,而又有穿,成造时岂不费琢磨?然析其条,则为无用之物矣。若其玉宝,则固囫囵一物,磨去其字,仍然一宝,改制他器,随意可成。且宋元近代,其册、宝胥不见于世,亦可征也。而明末经流贼之变,蹂躏兵燹,迁其重器,宝失而册存,其理固然,夫何疑之有?盖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历观诸史,开创者多贤,或一二世,或二三世,即有不常厥德,以致失其祖宗之业者。此非天使之亡,实自取其亡也。宗器固重,而九有万民,其重于宗器,奚啻倍蓰,未有失民心而能保其宗器者也。而独于宗器中计其历久不失,斯亦小矣,奈何不敬?奈何不慎?是则予之弆彻出之册宝于陪京之太庙者,其亦有深意耶!予之子孙,以至百世云仍,亦以予栗栗危惧之心为心,而敬天爱民,以凛难谌,其庶几乎!其庶几乎!

濮议辨

濮议:司马光等以濮安懿王宜称皇伯,而欧阳修引礼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则是虽出

继,而其本生犹称父母也。"光与修皆号正人,而持论各不相下,迄未有折衷一是。盖尝论之,本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23



盛世之应存。"他希望八旗臣仆代代相传,"崇文而未忘习武"。另有乾隆五年续编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各一部,系内府所藏历代名人书画目录。乾隆时,内府搜集唐宋以来名人书画不遗余力,储积稀世珍品万有余种,诚为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艺术遗产。

  "校刊":乾隆朝刊版之书,较之康熙时更多。设书局于武英殿,凡纂修诸书告成,专司刊刻,颁行海内。《宫史续编》载入武英殿聚珍版印行书目一百二十六种。弘历在《武英殿聚珍版十韵诗》注释中述及,康熙时编纂《古今图书集成》,首次刻铜字为活版,排印蒇工后,铜字贮武英殿,历年既久,被窃缺少,司事者怕受处罚,适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所得有限而所耗甚多",后日思及此事,为之惋惜不已。(见本书卷九十四,书籍二十,校刊)

  "图像"、"图刻"、"图绘":清代比较重视用图像来描绘人物、事件和文物典制,如南巡、大阅、献俘、礼器、卤簿、职贡等,都有精美的图片贻留后世。《宫史续编》详细列出南薰殿保存的历代帝后图像目录和茶库收藏的历代功臣像目录。内务府舆图房掌图版之属,内容极其丰富。舆图分为天文、舆地、江海、河道、武功、巡幸、名胜、瑞应、效贡、盐务、寺庙、山陵、风水等类,乾隆二十六年编为《萝图荟萃》,六十年续编。《宫史续编》列出的舆地图图目达五百多幅,包括全国和各省、州、府的地图等。其中康熙五十七年经十年之久绘成的《皇舆全览图》,是经过实地测量而绘制的我国第一幅详细的全国地图,被李约瑟博士称为"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

国朝宫史续编前言 二一

国朝宫史续编 二二

第一册, 第二三五页) 由于绘制此图时, 天山南北尚处在准噶尔部的控制之下, 未能派人去实测,故此图西部只到哈密为止。乾隆时, 平定准噶尔和回部, 弘历派刘统勋率领何国宗、明安图及外国传教士到伊犁和南疆进行测量, 到达今我国新疆境内许多地方, 后来编成《皇舆西域图志》。乾隆二十五年,在此图基础上修订增补,完成比康熙朝《皇舆全览图》更为详细完备的《乾隆内府舆

图》。

  在"图刻"这一部份,有《御题平定伊犁回部全图》目录一份。此图共十六幅,铜版纸印本,每幅纵一尺六寸,横二尺七寸。描绘此战役经过,始于伊犁受降,讫于回部献俘,亦称《得胜图》。说起此图,亦有些来历。据有关学者考证,西陲平定之后,弘历命内廷西洋画家郎世宁、王致诚(又名巴德尼)、艾启蒙、安德义

    绘成战图十六幅,乾隆三十年命两广总督李侍尧寄往法国,雕成精美铜版,印出图画运回北京,前后历时十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弘历将这批珍贵的铜版画陆续赏赐诸皇子及文武大臣,至今尚有颁赏清单存于故宫博物院。内廷西洋画家后来又奉命作《平定两金川图》、《台湾战图》、《廓尔喀战图》、《安南战图》,皆内务府造办处在中国自制铜版刷印。(见庄吉发《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附录:《清代乾隆年间的铜版得胜图》,第五一八页,台湾故宫博物院

出版)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205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五

  书籍

  臣等钦惟我国家文治光昭,典章明备,列圣御集,敷文成化,景铄万年,中祕所藏,册府所列,非前代天禄石渠、嘉则丽正所能嫓盛。宫史前编立书籍一门,列目凡十有六。嗣后圣文美富,纂辑刊布,增益良多。悉依门类,以次续编。我高宗纯皇帝典学崇深,文思光被,罗遗书于海内,萃儒士于禁中,编为钦定四库全书,珍藏七阁,其在大内者曰文渊阁。又撮其精要,爲四库全书荟要二部,其在大内者曰摛藻堂。又以古籍遗闻,人间未见,惧其终就湮没,特创聚珍版,印行绵宇,嘉惠来兹,武英殿司之。内藏宋辽金元明版旧书,难得罕觏,为经籍根柢,考证渊源,辑为天禄琳琅书目前后二编,昭仁殿司之。又若历代帝王名臣图像,尊藏南薰殿,法戒昭然,圣记、御诗等百世以垂奕禩。又若官绘、官撰、臣工恭进,凡天文地理、宫殿名胜之藻缋,藏于图房、茶库,均有关官府制度,图史并传。凡此诸目,皆前辑宫史时所尚未举行者,允爲云霞彬蔚,金石振声,自有书契至今,无能臻斯美备。谨推广前例,按部续编,曰实録,曰圣训,曰圣制,曰御制,曰御题,曰鉴藏,曰钦定,曰方略,曰典则,曰经学,曰史学,曰志乘,曰字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五 七〇一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461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九十六

书籍二十二 图像

臣等谨案:虞书观古人之象,周礼掌天下之图,所以鉴百王出治之程,而非特铺张润色已

也。我朝文焕功巍,凡羣工应诏,绚采彰施,要皆缋陈实事。其中如南巡、大阅、礼器、卤簿、职贡、诸图,攸关制度典章,久藏祕府,与石渠宝笈同编。洎我高宗纯皇帝敬观实录,载摹开国战图,以昭有赫而示无疆。嗣是绩阐十全,铭勋绘像,实为炳燿鸿业千古莫京之盛。又且圣德景行,如南薰殿累朝缣素,甲乙珍储,舆图房、茶库所藏,则上究司天,下赅益地,旁括河形海道,细写风土名物,用以备官府稽覈,识旰宵经画之大端。古人所为最重图籍,与右史并陈者,义系乎此。臣等续辑宫史书籍门,增列图像、图刻、图绘三类。盖绨函锦贉,什袭宏多,为之次第区详,如列眉,如指掌,彬乎斐然,尤足以便披寻,而补前编之所未及者也。

南薰殿尊藏图像

乾隆十二年,诏藏历代帝后图像,为轴七十有九,为册十有五,为卷三。

乾隆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奉谕旨:朕阅内务府库所藏历代帝后图像,盖沿袭前明以来之旧,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九十六 九四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462



国朝宫史续编 九四四

扃鐍收藏, 视同寻常图绘, 未经啓视, 尘封螙蚀, 不无侵损。朕思胜朝陵寝, 即世远年湮, 尚为之禁樵苏而虔守护, 使松楸勿剪, 况缣素未渝, 冕旒秀发, 其何忍亵越置之! 又明时帝后册宝, 向贮工部库中,岁久亦不免遗失残毁。朕意并藏之南薰殿中,示崇敬焉。其中或有损阙,概令补缀完

好,应重装者即付装潢。其如何编列甲乙,存录档籍,慎重珍藏之处,内廷大学士等会同内务府总管王、大臣妥议具奏。寻议:恭查南薰殿正殿五间,请于正中三间内各设硃红漆木阁一分,五层,安奉历代帝像,每一轴造楠木色小匣,用黄云缎夹套包裹装入,按阁层次,分列安奉。东一间,安奉后像,均照前式。至帝后册页手卷,亦按次归木阁安奉。西一间,置木柜一,贮明时帝后册宝。其功臣像,按轴造小匣,套用红云缎,仍贮库内。再,帝后图像内,现有应修补者,请俟修补完好时,各按朝代,挨次编列甲乙,安奉木阁,并册宝收贮木柜,一并登记档籍。令内务府堂郎中、六库郎中谨视收藏。每年六月择期啓缄检曝,岁以为常。

圣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 恭见

圣制朕既藏历代帝后名臣像于南薰殿为文以纪之并成是诗 恭见

御制恭阅南薰殿收藏列朝帝王图像敬纪诗 恭载宫

绢本,纵七尺八寸,横三尺四寸七分,坐像,长四尺三寸。

绢本,纵七尺七寸六分,横三尺五寸,立像,长五尺一寸二分。

绢本,纵七尺八寸二分,横三尺五寸,立像,长五尺一寸。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471



  廓尔喀畏威,乞降归顺,武成平定,功臣効力,宜有图赞。例应论爵,以军机大臣为首。而大学士阿桂以此番绝域历险,实异常之劳,当以大将军福康安为首,因嘉许之,为之序曰:武成图功,逮此凡四。紫光阁图功臣像,各为之赞,自平定夫用兵岂易言哉?必出于不得已,而不出于贪得恃强。审时应机,既明且断,信赏必罚,仍总赖天贶助顺,舍斯数者,未有不见其败,而资穷黩之讥者

  也。伊犁、回部、金川既受俘蒇事,余已不复萌用武之心,无何而台湾叛,福康安等渡海勦贼,不久生擒贼首,故此战图,仍依例以阿桂为首。今之廓尔喀又在西藏数千里外,绝壁冲天,急湍临峡,舍马单步,非福康安、海兰察二人同心鼓勇,身先士卒,断不能成此七战七胜之功。首图其像,允合予心而符众望也。西师、金川功臣各百,予亲为赞者各五十,余命儒臣为赞各五十,以成百数。台湾功臣,予亲赞者二十,余命儒臣为赞者三十,以成五十数。今平定廓尔喀之功臣,予亲赞者十五,余命儒臣为赞者十五,以成三十数。盖以西师及金川,历年久而扩地广,故人数多。台湾成功速而地非广,故人数次之。若廓尔喀则又速于台湾,地虽险而实弗广也,故予亲为赞者不过十五,儒臣为赞者亦祇十五,然以总数较,仍胜凌烟云台之所表也。此实昊苍护佑,国家祖宗教养所贻,贤材接踵,为邦家光。予藐躬钦承惟谨,盛满是惧,且归政年近,老而畏事,遑敢复有他图哉?茶库藏贮图像

臣等谨案:茶库在太和门迤西,隶内务府管理。乾隆十四年,移藏历代帝后图像于南薰殿

其历代功臣像仍弆斯库。为轴二十有一,为册三。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九十六 九五三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111

(8)修大高玄殿 乾隆十一年,修大高玄殿。(注一)

(9)建阐福寺 同年,建阐福寺于北海五龙亭北。(注二))

(10)建乾清等门直庐并蒙古官学 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于乾清门左右建直庐各一二间,又于景运、隆宗二门内之南各建直庐五间北向。(注三)同年,设蒙古官学于咸安宫官学内。(注三)

(11)改建寿皇殿 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改建寿皇殿于景山中峰之北。(注四)

(12)以帝后像藏南薰殿 同年,诏以内府所藏历代帝后暨先圣先图像,藏储于南薰殿。(注五)

(13)建景山五亭 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于景山中左右五峰之巅各建亭

注一 日下旧闻考四一。

注二 日下旧闻考三八。

注三 清会典八六三;光绪顺天府志九。

注四 同上。按皇朝文献通考,寿皇殿以十二年改建,至是告成。

注五 清会典八六二。

书名:京城古迹考 日下尊闻录 页码:93

旧名大享殿。嘉靖年间拟古明堂,每春行祈谷礼。乾隆十六年改今名。以正月上辛祀上帝。先一日斋宿,诣皇乾殿行礼,诣祈年殿视坛位,诣神库视笾豆。乾隆八年祈谷诗云:东陆晖晴旭,穹坛扬瑞烟。上辛邀帝佑,依古重民天。量币牲唯犊,燔柴烛被田。八音调太簇,九奏叶朱弦。寅祀增乾惕,骏奔敢后先。继绳思祖德,对越仰皇乾。百辟威仪赞,一衷夙夜虔。祈年陈至愿,锡我有秋连。三十八年诗有“只略棕街减步趋”之句。注:旧仪于砖城门外西阶设棕荐处降辇,今由砖城西南角降辇。又斋宫诗云:闲听韶磬松风外,坐验周圭日影中。注云:斋宫墙外即神乐所,每以豫日执事演礼于此。

南薰殿 殿在武英殿南,高宗纯皇帝藏历代帝后名臣像于此。诗云:写照应非古,羲轩谁所传。俨兹瞻日角,敬与保天全。暑雨宁侵幌,熏风常入弦。睪然兴景仰,筹治勉勤乾。

汇芳书院 地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鸿慈永祜东垣外,径连岗三重,度桥而东为汇芳书院。高宗纯皇帝诗引:阶除闲敞,草卉丛秀,东偏学月牙形,构小斋数椽,旁列虚亭。奇石负土争出,穴洞谽谺,翠蔓蒙络,可攀扪而上。问津石室,何必灵鹫峰前?

长虹饮练 长虹饮练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

芙蓉晴照 静明园廓然大公殿北临后湖,湖中为芙蓉晴照。相传为芙蓉殿遗址,为十六景之一。

金台夕照 高宗纯皇帝诗引:黄金台见志乘者有三,一在易州,都城有其二。舆地名胜志云:在府东南十六里,又有小金台相去一里。今朝阳门东巍然土阜,好事者即以实之,所传古迹大率类此。

知公罪公,星有定盘——南薰殿《姚广孝像轴》考释

明代《姚广孝像轴》是现存姚广孝的惟一真容,并有晚明佛教大师真可题赞。本文从艺术风格、画面内容、题识等方面,考证画像由宫廷画家绘制,时间应在洪熙元年前后。从姚氏与潭柘寺的关系以及文献中记载的几幅姚氏画像,考证姚氏画像都存于寺院,此像应是洪熙、宣德初年赏赐潭柘寺。通过对真可题赞内容的分析,认为题赞对姚氏予以肯定,反映出真可振兴晚明佛教的意图,并体现了他以"德嗣"观梳理禅宗"正脉"的思想。考证出题赞者"心源居士"就是阳明后学左宗郢。此像为研究明代绘画史、佛教史、阳明心学等提供了独特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