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御书处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御书处,原名文书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改名御书处,清代内务府下属机构之一。
书名:日下旧闻考(一) 页码:212

〔臣等谨按〕南熏殿历代帝后名臣像御制诗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武英殿西为御书处,凡御书法帖皆于此镌刻。稍北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碑石,紫禁城之西门也。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御书处详官署门。

乾清门,广宇五楹,中门三陛三出,各九级,前列金狮二。皇帝御门听政,则于门下陈设御座黼扆,部院以次启事,内阁面承谕旨于此。凡召对臣工,引见庶寮,俱由门之右门出入,内廷行走之大臣官员俱得由之。国朝宫史

凡御门听政之礼,先期内阁得旨传知各部院官,至日黎明咸集竢。侍卫传旨宣入,乃鱼贯以进。皇帝升座,记注官由西阶升,翰林科道至西阶下,咸就位立。部院奏事官由东阶升,尚书一人奉疏折旋而西,余入就位面西,跪。奉疏者至正中北面,进诣黄案前跪,恭设于案,兴,少退,趋至左楹,转入班,跪奏某事毕,兴,少退,循东阶左降。其次各班,依序进奏如前仪。吏部引见各部院属官毕退,内阁侍读学士二人升东阶,诣案前跪,奉奏疏退,降级,翰林科道暨侍卫皆退。大学士、学士升自东阶,以次跪御榻之左,西面北上。记注官进立御榻之右,满内阁学士一人奉折本至黄案前,北面跪奏。每奏一事,皇帝降旨,大学士、学士承旨讫,兴,由东阶降,记注官由西阶降。皇帝还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208

内三座门之西,今改建于左翼门外,门西向。堂左右为司房,东西耳房,其所掌御马厩今移于新署内之南,计厩五间。所属之十八厩分设禁城内外。上乘御马为一厩,皇子良马为一厩,对子马为一厩,在院署之旁。东安门内驽马三厩,驾车骡马一厩,西安门内驽马二厩,小马一厩,乾隆五年,增设驾车骡马一厩。圆明园大有庄驽马一厩,南苑御马内养马六厩,凡十八厩。又圆明园上乘御马外圈一厩,小马外圈一厩。畅春园皇子良马外圈一厩,驾车骡马外圈一厩,备差驽马外圈一厩。内务府册

增康熙十九年,始以武英殿内左右廊房共六十三楹为修书处,掌刊印装潢书籍之事。乾隆三十八年奉旨创制活字版,锡名聚珍,置局西华门外北长街路东,排印各书事亦隶焉。额设监造一员,副监造一员,主事一员,六品库掌一员,笔帖式四员,库掌三员,委署库掌六员,钦命王大臣总理之。其专司缮录校阅等事,则有提调二员,纂修十二员,均以翰詹官奏充,而特简大臣为总裁以综其成。同上

〔臣等谨按〕武英殿聚珍版御制诗,今恭载宫室卷中,兹不复录。

御书处在西华门内南,共房四十三楹。康熙二十九年立,初名文书馆,后改今名。恭刻御制诗文法帖之属。内务府册

增景山官学在景山前门,左右连房四十有五楹。同上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43

歉岁受雇兼代赈,三冬畚锸集众徒。役成春水有所受,路东泞去诚坦途。一举三得惠不费,对扬来者咸欢娱。盖闻王者无私事,有事皆应史笔书。此非缀景漫修剔,什用播告贤与愚。

〔臣等谨按〕前湖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大宫门五楹,门前左右朝房各五楹,其后东为宗人府、内阁、吏部、礼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衙门直房。东夹道内为银库,又东北为南书房,东南为档案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衙门直房。西夹道之西南为造办处,又南为药房。大宫门内为出入贤良门五楹,门左右为直房,前跨石桥,度桥东西朝房各五楹,西南为茶膳房,再西为翻书房,东南为清茶房,为军机处。圆明园册

〔臣等谨按〕出入贤良门额世宗御书,是为二宫门。凡武职侍卫引见,御此门较射。

左右直房为各部院臣工入直之所,东西设两罩门,各衙门奏事由东罩门递进,茶膳

房太监人等由西罩门出入。门前河形如月,中驾石桥三。其水自西来,东注如意门

闸口,会东园各河而出。

书名:国朝宫史(上) 页码:226

国朝宫史 二〇〇

  御制朕既藏历代帝后、名臣像于南薰殿,爲文以记之,并成是诗己巳 写照应非古,羲轩谁所传?俨兹瞻日角,敬与保天全。暑雨宁侵幌,薰风尚入弦。睪然兴景仰,筹治勉勤干。

殿西爲御书处。凡御书法帖,皆于此镌刻。稍北卽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牌石,紫禁

城之西门也。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61

古,其源流可见。此诗叙述颇明,故録于清字经馆之后。

咸安宫在器皿库西,为教习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其北有河流,自西北而东南,为内金水桥之经流,俗名筩子河。

三通馆在筩子河东墙门内。

方略馆在三通馆东,当武英殿后,南向。

回子馆学在右翼门外,东向。

缅子馆学在右翼门外造办处南。

造办处在白虎殿后房。

长元按:白虎殿系明仁智殿,俗称为办机密之所,今内务府官署卽其旧址。

内务府署在西华门内循墙第四门,东向。世宗御书堂额曰职司综理。

凡三院七司,掌内府财用出入及祭祀、燕飨、膳羞、衣服、赐予、刑罚、工作、教习诸事。有世祖严禁中官铁牌。

车库在筩子河西连房。

广储司署在西华门内酒醋房之南墙门内,所属银、皮、缎、衣、磁、茶六库,为内府库藏总汇之所。

御书处在西华门内稍北,专管恭刻御制诗文法帖之属。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64

"铁牌之制,高四尺五寸,广一尺九寸,厚一寸。内务府各司院通行铸勒,示永久"。民国以后,内务府原署改为护军管理处,内务府则迁于景山西门路北稽察内务府御史衙门原署。民国十二年,并以汉臣郑孝胥为总理内务府事务大臣。

校勘记:

① 回子馆学、缅子馆学 "馆"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引《内务府册》增补。

② 清字经馆 "经"字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一三"按语"补。

③ 咸安宫学 宫,原误官。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引《内务府册》改。

④ 兵仗局 局,原误为监。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按语"改。

⑤ 内官监 官,原误作宫。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按语"改。

⑥ 厘革 厘,原脱。今据《日下旧闻考》卷七一"按语"补。

武英殿之南,为外瓷器库,西为南薰殿(列代帝后图像,前明贮于内库,乾隆十四年,命工重加装潢,移藏于南薰殿。自太昊伏羲而下为轴者六十有八,为册者七,为卷者三,先圣先[名]贤图册五,[一]①详定位置,次第甲乙,岁以盛夏曝而藏之,扃钥惟谨。又明诸帝王册向贮工部外库,后附藏殿之西室,今均归古物陈列所保存)。西有庐舍三十四间,为御书处,专管恭刻御制诗文法帖之属。稍北为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石牌,即紫禁城之西门也。

注: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97

  有滑县之变),可招而至也"。余应声曰:"君言大是"。伊乃骋骑去。时镇国公永玉、护军统领石瑞龄曰:"禁内隘窄,恐有不测之变,可速备车乘,以备后妃之行"。余亦是其言。宗室原任大学士禄康首拂其论曰:"此系何等语,乃敢出口耶"?众皆默然,其心实叵测也。成亲王永瑆后至,时已被酒,乃大呼曰:"何等草寇,敢猖獗乃尔。贼在何处,俟吾手击之"。因脱帽露顶,势甚雄伟。时内监有言,贼甚凶猛,已攻中正殿门,入者约计二百余人,盖即其党也。亦实有醇良辈登延薰阁数十人,眺览于外,屡促官兵,声泪俱下,惜不知其名也。须臾,奕灏率火器营官兵入,凡千余人,鱼贯横枪,意甚踊跃,实祖宗百年涵养之功也。庄王因率百余人,并矛手数十,从西城根进,余在后督率官兵后至者,励以大义,皆奋勇前进。副都统公安成者,超勇公海兰察子也。少年勇锐,时方徐行,余抚其背曰:"君乃勋臣世荫,不可有坠家声"。安乃奋勇而前。遥闻枪声砉然,知官兵已对敌也。时有数十贼入慈宁宫伙房者,庄王首射一贼,应弦而倒,官兵复枪伤数人,贼遂披靡。庄王同安成、奕灏先后追至隆宗门,贼首李五、祝现方积直宿者之襆被于檐下,意欲纵火。庄王率众攻之,擒获数贼,其余皆由南遁去。时副都统苏公尔慎、钮钴禄公格布舍方衔命南征,入京整行装者,闻警趋入,亦首先杀贼。有侍卫那伦者,纳兰太傅明珠后也。少时家巨富,凡涤面银器,日易其一,晚年贫窭,一冠数十年,人争笑之。是日应值太和门,闻警趋入。时有劝其缓行者,那故迂直,曰:"国家世臣,当此等事敢不急赴所守耶"?因急趋至熙和门。门已闭,那方傍皇间,适贼蠭至,遂被害。高广福时杂于众贼中,因引贼由马道上城,腰出白旗摇展,或书"大明天顺",或书"顺天保民",皆庸劣可哂,以白布裹首,呼号于雉堞间。奕灏、苏尔慎因上城驱逐,高广福持旗呼众间,奕灏弯弓射之,自城楼坠殒,众声欢忭如雷。有御书处苏拉某,乃导李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99

  不怨雨非时者,后知是夜逸贼匿于五凤楼者,欲于是时纵火突出,会闻雷声惊溃,雨复灭其火种,固国家无疆之福,天有以佑之也。天始明,有南董殿人报其中有贼者,余率兵十数人入其棚内,余立土墩上指挥其众。有正红旗火器营护军校福禄者,冒险入,擒数贼出,贼有攀树逾垣者,亦为兵弁所获。有名史进忠者,人甚黠,余因命岳祥以善语诱之。其始言姓刘,盖以刘得财为可恃也,久之始得林清名姓,及李五、祝现率众入西华门语。会庄王率长枪手数十人拥至,余告其故,王曰:"适才奕公灏亦于锡庆门前讯问陈爽,供与之合"。余因与之筹画兵食,王蹙额曰:"内务府仓中现不发粮,奈何?可命余护卫向街巷中市饼饵,聊充竟日之餐可也"。因率众巡逻去。今户部侍郎宗室果齐斯欢至,衣襟尽血,云:"余适才巡至五凤楼,见一贼匿于扉侧,余往擒之,贼挺刃至,被余手刃之"。气色甚壮。果为壬戌宗室进士,勇健乃尔,不负维城裔也。因耳语余曰:"闻有内监通贼者,王慎勿泄"。余首肯者再。庆公因问,果告如初,因共嗟叹。刑余之辈,历代无状乃尔,本朝立制綦严,乃致萌叛逆之心至此,恨不共餐其肉也。时天已晴霁,余因亲同岳祥上城巡视,见正红旗兵列营于西华门,军容甚肃,余凭堞问,乃康副军修队也。午间,庄王亲至散给饼饪,数人共一枚,不足充饥。余与庆公议,因修书寄家中,命运米数十石以供军食,从门隙投出。至晚米始至,军士饱餐欢然。日落时,有火器营领札某,入御书处巡视,闻石隙中有人语,出呼兵入。庆公命赶兴持刀首入,众兵弁随之,余与庆、福二公往拒其门。贼出与斗,官兵踊跃擒捕,如巢中捕雀焉,鱼贯累然擒出凡二十四人,首谋之苏拉亦与焉。余讯之,彼战栗无人色。李五甚狡捷,与官兵格杀,被伤甚重,是夜斃焉。官兵欢声如雷,士气益壮。闻是日,豫王裕丰及原任大学士禄康托言出购军食,竞开东华门出,须臾乃徒手归,言无炊饭处,竟不知作何状也。黄昏时,讹言有贼犯西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32



国朝宫史续编 四三二

月吉旦恭跋。" 后, 高宗纯皇帝恭跋云:" 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御笔匾额, 四字传心, 一中法守, 义足

以括典谟。皇祖圣祖仁皇帝恭摹上石,迹藏御书处,兹法宫重建,敬谨摹搨,恭揭楹端,对越羹

墙,用昭示万叶云仍,其钦承无斁。乾隆六十二年孟冬月恭跋。"

  两楹,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恭摹圣祖仁皇帝御笔联曰:"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上联旁书:"康熙已酉圣祖御笔"。下联旁书:"乾隆丁巳恭摹"。又高宗纯皇帝御笔联曰:"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五屏风上,恭刻圣祖仁皇帝圣制集经铭语:正中四则"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

左次 右次 左末 右末

二则"首出庶物,万国咸甯。"二则"恺悌君子,四方为则。"二则"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二则"知人则哲,

安民则惠。"

后扆,恭悬高宗纯皇帝圣制五屏风铭:

  予年十二时,始解文义。每侍皇祖于乾清宫,得瞻御座后屏风集诸经铭语,即知综括治道无遗。而为君者必如是,然后可谓尽君道也。践阼后,益用以自励,思欲衍绎诸句,各为一铭。而理精义博,日引月长,三十六年于兹,予亦六旬有一矣。昔卫武公作抑戒,老而自警也。予侍圣母,不宜言老,而自警之意,则不可无。夫此集诸经语,谁不能成诵,然言之易而行之难。语云:适百里者半九十里。苟所行不符乎所言,予愧不滋甚哉。

自我民听,天以为聪。自我民视,天以为明。无曰高高在上,惟命不于常。奈何弗敬,夙夜不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30



国朝宫史续编 四二八

  熙和门之西为武英殿, 制如文华殿。门前御河环绕, 跨石梁三, 护以石阑, 殿广五楹, 后为敬思殿, 皆贮书籍。东庑曰凝道殿, 西庑曰焕章殿。左右廊房六十三楹。凡钦定刊布诸书俱于此校刻装潢, 简命王大臣管理。提调、纂修以翰、詹官充。乾隆三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命创制聚珍版, 排印群书。东北为恒寿斋, 西北为浴德堂, 皆词臣校书直次。殿垣之北, 南向为方略馆、为军机章京直宿处。再折而北, 东向为回子学、缅子学。又北为冰窖, 为造办处。其中为内务府公署。堂中恭悬世宗宪皇帝御笔匾曰:" 职思综理", 圣训曰:" 典司内府, 庶务繁要, 谨度课功, 饬法制用, 必规画周详, 各尽厥职, 俾宫府相为一体。"

  内务府铁牌, 铸设所属院司公署, 其制: 高四尺五寸, 广一尺九寸, 厚一寸。恭勒顺治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世祖章皇帝勅谕曰:" 中官之设, 虽自古不废, 然任使失宜, 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 专擅威权, 干预朝政, 开厂缉事, 枉杀无辜, 出镇典兵, 流毒边境, 甚至谋为不轨, 陷害忠良, 煽引党类, 称功颂德, 以致国事日非, 覆辙相寻, 足为鉴戒。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

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

钦此。"

   臣 等谨案:内务府衙门,我国初裁抑中官,肃清内政,爰创斯制,以总管内务府大臣统之。于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简用,掌内府一切事务,奉宸院、武备院、上驷院并隶焉。所属广储、

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内广储司管理六库郎中二员,秩在诸司之上。至掌治堂事、总理府属及各司院事宜,则有堂郎中一员,或由六库郎中陞用,或择院卿及内府护军统领摄之。盖总管内务府大臣下即以堂郎中为要职,等秩厘然,一扫明代内官监司之积弊。敬绎宝训,允为法制关系之重,谨著于编。

  武英殿西为咸安宫,门三楹,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为恭制御服之所。其后殿宇二层,今为恭修高宗纯皇帝实录馆。谕旨详载又西为教习内府三旗及满洲八旗大臣子弟肄业处,是为咸安宫官学。学舍二十有七楹,以翰、詹官督课之。殿之南为外瓷器库,稍西为南薰殿。乾隆戊辰,高宗纯皇帝诏以内府所藏历代帝后暨先圣名贤图像尊藏于此。图像详载并弆明诸帝玉册之贮工部外库者,移

于殿之西室。殿前卧碑一,恭刻圣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并诗恭见前圣制书明列代玉册事文。恭载典

编。

御制恭阅南薰殿收藏列朝帝王图像敬记 辛酉

礼门。

念典心殷古帝王,南薰什袭敬尊藏。珠庭如挹重瞳焕,日角犹含八彩彰。慕道深惭多失政,见

墙祇愧未升堂。展观自省衷弥凛,鉴戒昭垂谟诰详。

殿西为御书处,凡四十三楹,御制诗、文、法帖皆于此镌刻。稍北即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牌

石,紫禁城之西门也。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三 四二九

书名:大清畿辅先哲传 上册 页码:161

 疏闻,上嘉奖之。

六年,迁国子监司业。七年,迁翰林院侍读,管理巡察山西事务。疏请严禁州县赴省私谒,免旷职守。请州县额设民壮,精习技艺,讲武备。皆从之。寻为巡抚石麟所劾,落职。十年,授鸿胪寺少卿,入直南书房。十一年,迁光禄寺少卿。十二年,迁鸿胪寺卿,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十三年,充皇清文颖馆副总裁,迁礼部右侍郎,调刑部左侍郎,兼管礼部。高宗御极,宗万以内阁学士捧册宝赞大礼,年才三十,朝士荣之。

国初,每科进士除选庶吉士外,分派各部以主事学习行走,三年期满,以部属、

知县分别录用。乾隆元年,宗万疏言:各部主事共四十八缺,每科分布不下四五十人,若期满不即题补,固无以为勤敏者劝。然不分优劣,概以主事题授,不但冒滥名器,且候补、候选、应升、行取各员无缺可补。若将不谙部务之员,概以知县选用,则民社重寄,又非庸材所可滥膺。请嗣后学习期满人员,令堂官出具考语,分为三等引见。一等补主事,二等即用知县,三等补国子监助教、监丞,及司经局正字等缺。又前因礼部事简,停止分派额外主事,请仍照旧例,与五部一体签派。下部议行。十月,为保举河员诖误,罢职。寻命在御书处办事。四年,命在武英殿行走。七年,补侍讲学士,充武英殿总裁,迁右通政。八年,擢通政使,扈从兴京。上纂修秘殿珠林,张照、梁诗正荐宗万入懋勤殿,时召见讲论书籍,皆称旨。

九年,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疏言:直隶居民无山泽之利,家鲜盖藏,一遇灾

荒,往往就食邻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442



国朝宫史续编 九二八

文盛举, 刊列黉宫, 垂世行远。今碑内文尚须检校。着董诰、朱珪、纪昀、戴衢亨、那彦成将石经碑

文与御纂、钦定各书悉心查对, 有无异同, 黏签呈览。

  八月十七日, 奉谕旨: 前因彭元瑞奏: 太学石经现在所刊碑文, 与御纂、钦定本间有异同, 请详加察覈。特简派大臣悉心检校。兹据董诰等奏: 将石经全部公同详细校勘, 除曾经奉特旨改刊各条外, 实无违背更改之处, 并开列清单进呈。因思石经为同文盛举, 从前彭元瑞撰进之考文提要,亦系援引武英殿唐宋石经及天禄琳琅宋椠各书,作为证据。现在太学石经早已刊布通行,毋庸改

易。其石经内有遗漏笔画及镌刻草率各条,着交御书处查照修整,以臻完善。御定重排石鼓文

高宗纯皇帝用石鼓文所存字,亲制首章、末章。自第二至第九章,命尚书彭元瑞补成,制十鼓

以刻,列太学戟门左右,并置热河学。凡十章。三百一十字。

圣制集石鼓所有文成十章制鼓重刻序

凡举大事者,必有其会与其时,而总赖昭明天贶以成其功。武成九次无论矣,即如四库全书及

自癸巳年搜辑海内遗书,并于永乐大典内采集散篇,命馆臣依经史子集督缮四库全书四分。又佛经本出厄讷特克,一译而为唐古特之番,再译而为震旦之

汉,其蒙古经则康熙及乾隆年陆续译成。而未有国书之佛经,先于三十七年亦命开馆译定。兹二事卷帙浩繁,俱非易于观成者,乃皆在予六旬后始命举行,初亦不觉其迟也。

观其成。越十余载,四库全书则早参考装潢毕,以贮之阁。而所译汉藏,兹亦将告毕就。此非天恩垂佑,俾予虽老而善成此二事乎?近因阅石鼓文,惜其岁久漫漶,所存不及半。夫以国学兴贤述古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448



国朝宫史续编 九三二

高宗纯皇帝勅以内府所藏淳化阁帖初搨本重摹。乾隆三十七年勒石。

圣制重刻淳化阁帖谕

  朕几余不自暇逸,典学之优,时及临池。曩曾辑内府所藏前人墨迹,刻为三希堂、墨妙轩二帖,广示艺林。复念古帖流传,可补墨迹所未备者。惟宋淳化阁帖,镌集尤为美富,远出大观、太清楼诸本之上。但惜初搨与赐者绝尠,或云版寻残损,当时已为难得,后来翻刻愈繁,真意寖失,有志追摹者末由津逮。内府旧藏淳化阁帖极多,而此毕士安所得赐本搨最精好,爰特勅选工钩摹上石,冀复旧观。第王着昧于辨别,其所排类标题,舛陋滋甚,不当听其沿譌以误后学。因命于敏中等详加考正,以次呈阅,候朕参定,分识各卷,并命搜采诸家释文,依字旁注。其互异者,折衷附记于后,以资省览。是于考文稽古之中,兼寓举坠订譌之益,用嘉惠海内操觚之士焉。

圣制重摹淳化阁帖成因弆毕士安原本于淳化轩诗以志事 癸巳

初搨曾经赐文简,流传七百七旬年。无双善本教重泐,有数去吉光幸独全。并弆书轩兹数上典,

声 声

非关治道彼称贤。阁帖摹刻既成,列石于轩之两廊,因即以淳化名轩。盖由今视昔徒佳话,义具兰亭序一篇。

圣制钩填淳化阁法帖成因题以句 甲午

重镌阁帖事双钩,石版既成斯赘旒。却命廓填排十册,回看初搨胜三筹。解书那易工中选,

米芾跋颍上兰亭帖谓:此本是褚遂良钩填,清润有劲,秀气转摺,毫鋩备尽,与真无异,非深知书者所转不能到。世俗所收或瘦,乃是工人所作云云。米芾虽有此论,然钩摹究系工人之事,即书家偶为讲示一二,容或有之。若必谓字字廓填下亲匠艺所为,必无是理。假令为之,恐巧者转不如习者之得手。盖米芾辈好奇,创为此说,而后人习焉弗察,遂

为艺林口实耳。今此帖命选御书处刻工佳手为之,虽未能尽得原本神韵,然于轮廓部位颇不失铢黍也。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456



  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奉谕旨:从前内府摹刻兰亭八柱帖,流传名迹,颁示臣工,久为艺苑楷模。兹复得端石摹刻兰亭及图画诗跋各种,命内廷翰林等详校,并将内府旧搨本逐一比对,此搨系明永乐时周王有炖所摹,至神宗益王翊鈏及其子常■又行补刻者。但历年久远,石刻缺略不全,着内廷翰林等详查内府所藏旧搨兰亭图跋,交御书处补行摹刻,以臻完善。其图画着贾全摹补。刻成后,仍将流传原委并缺略摹补缘由,详晰题识,附刻于后,以昭嘉惠艺林至意。

圣制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诗以志事 壬寅

己亥岁,以内府所藏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摹兰亭叙,柳公权书兰亭,董其昌临柳本及戏鸿堂原继 得

刻柳本,余所临柳本,并命于敏中补成旧刻柳本漫漶之全字,本犂为八卷,刻石题曰兰亭八柱帖。

庚子岁,复得明时摹刻兰亭叙及图画诗跋端石十四段,因出秘府旧藏明搨本,命内廷翰林详悉校勘,则是帖本明永乐十五年周王有炖所刻,而益王翊鈏于神宗二十年重镌,其子常 ■又于神宗四十五年补刻之本也。原刻定

武兰亭三、褚遂良摹本一、唐摹赐本一,又李公麟流觞图,柳公权书孙绰兰亭后序,米芾跋,有炖书诸家兰亭考证并跋,又赵孟

頫十八跋,朱之蕃跋明太祖流觞图记,今石本定武兰亭逸其一,流觞图逸三分之一,兰亭考证逸后一段,其赵孟頫、朱之蕃跋及

洪武流觞图记证以旧存合分寸, 原石存十四段,今以益王原刻搨本度量尺寸,补之新绘幻云烟。原刻流觞图既缺逸不

皆全逸焉。

其逸去不全者补行摹刻原石背面,以成全璧。

全, 存者亦多刓剥,

因命画院供奉贾全临感兴有若昔今视,一再无非翰墨缘。不必砌廊祇弆匣, 昨岁得快雪堂帖石版, 筑堂为廊,

仿补刻,俾臻完善。

仍令钩摹上石,而以木版匣弆堂中。今此帖石版长短例依快雪永其年。不一,难以砌廊,亦仿快雪堂木版例,匣弆快雪堂。

御笔仿李迪鸡雏待饲图诗帖

乾隆五十二年御笔仿绘此图勒石,颁赐督抚诸臣,并命摹刻徧赐。

分嵌左右, 其旧有补刻木版三叚,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十一日,奉谕旨:昨颁赏直省督抚御笔仿李迪鸡雏待饲图墨刻各一分。盖因朕轸念民依,勤求抚字,即雏哺之微,寓牧民之旨,是以特加摹勒,普行颁赐,非徒以几余游艺,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下) 页码:459



 圣制匣衍记帖 圣制南笼围解诗帖 圣制自责诗帖 圣制较射诗帖 圣制授受礼成申示撰进颂册诸臣谕帖 御制凯宣三捷诗帖 御制潼河大捷诗帖 御制额勒登保台布等奏歼御各情形诗帖 御制味余书室全集序帖 御制邪教说帖 御制河决叹帖 御制平定三省纪略帖 御制盘山诗帖 御制幸翰林院锡宴礼成诗帖 御制见蝗叹诗帖 御制谒明陵纪事文帖 御制谒明陵诗帖 御制萨尔浒山咏事诗帖 御制辛巳岁我太宗大破明师于松山之战书事文帖 御制惩蠧诗帖

臣等钦惟高宗纯皇帝神运化工,道原心画,奎章藻耀,罔不精诣入微。阅时既久,镂珉滋

富。我皇上敬承手泽,龙匵宝藏,复以几暇濡毫,昭示天然矩矱,六体八法,妙用毕臻。近体之为学问性情,默成之为心传治要。臣等谨就珍搨所藏,关系政经之巨、见道之精者,标陈大略。其专以文字垂型者,汇存御书处,条系厘然,具有岁月可稽,弗虞罣漏。又如臣工奉敕诸书,附列琅嬛,积久弥伙,概不冗登。惟编录节年联句诗章于后,以志儒臣幸事,翰府美谈,藉彰贞石者焉。

节年联句诗帖

高宗纯皇帝岁时召大学士、内廷翰林曲宴联句,遇庆节宴宗亲,举盛事,宴耆年值巡典,宴扈从

诸臣,皆以联吟为例。命词臣敬缮成册,以次勒石。皇上依例举行,谨备录如左。

玉盘联句、赵北口冰嬉联句乾隆二

紫光阁锡宴联句、岁朝图联句二十

冰嬉联句二十

雪 像 联

句、赵北口观镫火联句三十

玉盂联句三十

立春日得辛联句三十

三清茶联句三十

冰牀联句三十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九十五 九四一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98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三八八

赏狍鹿,自后咸与。是年,七孙锡霖生,奎耀出,后十三岁殇。

(五十二岁) 二年壬午(公元一八二二年),正月二日,退直喘疾发,赏假十日,命干清

门侍卫容照带医诊视。初八日,疾再发,内务府大臣常公福传旨:命‘多养时日,大愈再出供

职’,赏织染局绸袍褂料各一。吏部进京察本,奉朱谕:‘户部尚书英和,管理部旗内务府事

务,均臻妥善,且于步军统领衙门尤能不避嫌怨,管辖严明,着加恩交部议叙。’当具谢

折,令奎耀恭递,仰蒙召见奎,耀恩谕有加。二十八日,销假,召对赐坐。旧制:蒙赐坐,

叩头卽坐。自嘉庆四年成哲亲王始谢而不坐,遂以为例。至是面奉谕旨,仍循旧制。命

管理清漪园等处事务。二月朔,祀神,因管御膳房,例有执事不应入座,特赐膳桌胙

肉,其后皆如之。初二日,随员起程至燕郊,命偕文秋潭宗伯孚先赴裕陵,恭查隆恩殿

柱木情形。初四日,在隆福寺复命,面谕回京充会试正总裁,以山阳汪文端公廷、珍萧山

汤敦甫金钊、及门李芝龄宗昉为副。先进呈宗室卷,得保极等四人,闰三月揭晓,得吕龙

光等二百二十三人。赏玉杯晶章等二十余事。恭赴裕陵查看工程,往返九日。四月,阅考试试

差卷。御书处不戒于火,带领官兵扑救,议叙加一级。赏库纱、葛纱、织染局屯绢袍褂料。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97

(五十一岁) 今上御极元年,辛巳(公元一八二一年),元旦侍班,上亲赐荷囊,自是每岁咸邀是赏。正月,命入内食胙,是后咸与。上年覃恩,次孙锡祉得五品荫生,三孙锡、淳六孙锡章得七品荫生,至是题准。三月,命署正白旗满洲都统,三库、三山、钱法堂事务。仁宗睿皇帝梓宫奉安昌陵,礼成,因恭理丧仪及任内务府大臣,赏随带加二级。四月,雩祭仁宗睿皇帝,升配南郊,纪録二次。命阅考试试差卷。命偕戴可亭先生均元至王佐村孝穆皇后福地,相度形势。赏大卷实纱二连。五月,赏织染局屯绢袍褂料各一。六月,奎照充顺天乡试监临官。七月,管总理工程处,署户部三库、武英殿御书处、御茶膳房事务。圣驾谒昌陵,二十日五鼓,命出城查看道路。先是十八日亥刻大雨,是时平地水深数尺,驰马回至西安门,上已启跸,奏明水势,上还宫改期。二十二日,圣驾驻黄新庄,仍不得进。二十四日,回銮。九月,命承办万年吉地工程,与庄亲王绵课、大学士戴可亭先生均、元阿少司空克当阿同经理。署吏部尚书。喘疾发,一日未入直,命内务府大臣常公福来视,次日卽趋直,赏御用黄辫大小荷囊各二对、缂丝蟒袍一袭。十月二日,皇上初御干清门听政,授奎照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管理御茶膳房事务。十四日,赴马兰峪。十八日,卯时,万年吉地开工。二十一日,回京,赏织染局缎袍褂料各一。十一月,赏缎绸有差。十二月,赏磁器、江绸,赐御书‘福’字,自是,岁终咸膺是赏。岁除,蒙

恩福堂年谱三八七

书名: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 页码:394

恩福堂笔记 诗钞 年谱三八四

(四十九岁) 二十四年己卯(公元一八一九年),为仁宗睿皇帝六旬万寿之年,元旦,蒙恩开复罚俸处分共二十九案,泥首于神武门,复蒙亲赐荷囊。是日午刻,侍班太和殿,如己巳之仪。吏部进京察本,交部议叙,有‘办事认真’之褒。二月,经筵进讲‘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书义。奎

耀授通政使。三月,署正黄旗汉军都统。四月,阅新进士覆试卷,又阅朝考卷。闰四月,阅庶吉士散馆卷。五月,调镶黄旗满洲都统。六月,奎照授少詹事。七月,署御药房、太医院、武备院事务。八月,复任崇文门正监督,镶红旗满洲都统。九月,在香山进膳,蒙赏赉有差。十月,万寿节,宴于正大光明殿,亲赐御酒,荷蒙温谕,赏玉如意及大小卷缎、绸、线绉。是日,崇文门进膳,又赐蟒袍、大缎。十九日,文颕馆火,带领官兵扑救,交部议叙加一级,又赐貂裘一袭。考试王贝勒子弟马步射。十一月,特赏黄缰、长柄刀、锁子甲、鸟鎗、鞄头、刀剑。奎

耀稽察左翼觉罗学,余自己未派是差至癸酉始卸事,儿复继之,拜恩非浅。是年,遵恩诏请本身妻室封。

(五十岁) 二十五年庚辰,(公元一八二〇年)三月,管理武英殿御书处事务。奎

耀每遇奏事之期,卽蒙召对,屡询以‘汝父今年五十岁,记是四月十四日生辰’,奎

耀退直为和述之。窃

书名:石渠余记 页码:110

石渠余纪一〇二

造办处,掌供器物翫好。明御用监掌造翫器。 曰文渊阁提举。明文华殿书籍,掌以中书房太监。乾隆三十九年建文渊阁。曰武英殿修书处。明武英殿书籍,掌以仁智殿监工太监。曰御鸟枪处。国初名文书籍。曰总理工程处。明火药局、兵仗局,又有弹子房,专备泥弹。曰御书处。明内

官监掌木石等十作,掌营造宫室陵墓。国初改宣徽院。乾隆二十六年乃分设。

自上驷院以下皆典以府属司员,而命大臣管理,与管理内务府大臣同为内廷之右职。

史臣曰:美哉圣祖之创制。与历代之损益,可谓详且备矣!自内府既立,其奄寺之典守仅存者,诸陵庙直殿监及御前奔走执事而已。伊古以来,宫闱肃清,奄竖消阻,亦有如我朝之善守家法,二百余年而勿替者乎?方明太祖立铁碑,禁内官与政,乃旋命聂庆童使河州;成祖虽有私役工匠之禁,而感其迎戴,李兴、郑和纷纷四出。彼二君近代之英主也。夫岂忘其言而自蹈之哉!要结有其术,委任有其渐,诚习而不觉耳。臣以为我朝立法之善,在立内务府,以其职归之士大夫,使宫府一体矣。而累朝二百余年来,肃内治,遏乱源,实惟勤政故。勤政则无欲,无欲孰得而试之?勤政则无闲,无闲孰得而窃之?人主日与士大夫处,清明在躬。其视腐椓之辈,自不能以相昵,岂徒藉法禁哉!今阳刚在上,邪慝不作,几不知古来有汉十常侍、唐北司之祸矣。百世而下,尚无忘小过之九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