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十七孔桥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鼍偃月”,南面书“修蝀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94

通。南行有铜牛,(图五十九)峙于堤畔,通十七孔桥。(图六十)度桥至涵虚堂、月波楼、鉴远堂三处,均在湖心。再南为凤凰墩、绣漪桥,(图六十一)是为东南部。湖之西北部,迤西傍湖为畅观堂。西湖心有治镜阁,阁旧为三层,下为圆城,今已颓,址只馀圆城旧基。渡湖为玉带桥。(图六十二)北沿堤曰豳风桥,昔名桑苎。界湖桥南为镜桥,上有敞亭、练桥、柳桥。凡桥制各异,绣漪、玉带俱作穹形,十七孔桥尤为美观。综计全园周长十六里又四八,即公里八二四。其大略如此。

图五十九 铜牛

图六十 十七孔桥

颐和园十七孔桥

<正>十七孔桥是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一座石桥,它连接着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之所以称为十七孔桥,是因为这座大石桥有十七个圆券形桥孔。十七孔桥桥长150米,造型借鉴了北京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从桥侧观望,该桥形状宛若一带长虹卧在碧波之上,舒展大气而典雅美观。与北京卢沟桥一样,十七孔桥桥面两侧栏杆的望柱柱头,采用了圆雕石狮子形象,共计有544尊形态各异的石狮子。长桥东西桥头,还各有两尊石雕异兽拱卫桥栏。 

颐和园十七孔桥

<正>十七孔桥是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一座石桥,它连接着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之所以称为十七孔桥,是因为这座大石桥有十七个圆券形桥孔。十七孔桥桥长150米,造型借鉴了北京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从桥侧观望,该桥形状宛若一带长虹卧在碧波之上,舒展大气而典雅美观。与北京卢沟桥一样,十七孔桥桥面两侧栏杆的望柱柱头,采用了圆雕石狮子形象,共计有544尊形态各异的石狮子。长桥东西桥头,还各有两尊石雕异兽拱卫桥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