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文天祥祠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北京
精度维度:
关键字:
文天祥祠,又称文丞相祠,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明清两代祭祀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祠堂,其旧址为文天祥被囚于大都(今北京)时的土牢。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于1984年对外开放  。
文天祥祠祠堂坐北朝南,是一座由大门、过厅、享堂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过厅为“文天祥生平展”,堂屋中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遗物和文天祥手迹等展品,院中有一株枣树,相传为文天祥亲手种植  。
1979年,文天祥祠被列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文天祥祠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53

祥,江西庐陵县人;谢枋得,江西上饶县人,二贤殁后,赠谥未加,子孙有在,录用未及,及顺天府府学之西旧有文天祥祠堂,塑像尚具儒者衣巾,未复丞相冠服,皆为缺典。臣切惟伯夷、叔齐死于殷、周之际,至宋而追封之;诸葛亮、颜真卿忠于汉、唐之时,至元而加封之。古之君天下者若兹,所行盖有所见,而非苟焉无益之举也。如蒙准言,乞勅礼部、翰林院儒臣会同考议,量加文天祥、谢枋得赠谥,取其子孙,量才录用,并将顺天府学之西文天祥祠堂塑像,改塑丞相冠服,行令有司,仍各春、秋祭祀,庶使天下之人知为臣而能死忠、死节者,虽百世之后,亦得暴白显扬,垂休后嗣,以增志士仁人之气,沮乱臣贼子之心,其于纲常诚非小补。

附 载

宋遗臣谢公枋得至燕,死于悯忠寺。按谢公为福建参知政事,魏天祐强之北行,自离嘉兴,辄不食,二十余日不死,乃复食。比至燕,居悯忠寺,问太后及瀛国公所在,再拜恸哭。疾甚,留梦炎使医将药杂米饮进之,怒掷于地,不食,五日死。子定子护骸骨归。燕京少公一祠。张千载,字毅甫,文公友也。随公至燕,僦居公寓小楼之傍,日以美食进之。公既受刑,潜造一椟,藏其首;访欧阳夫人于俘虏中,得其尸火之,拾骨并椟南归,付其家。张公宜附祀祠中。

汪元量,亦来大都,居公囚所,每日作诗相倡和。元量善鼓琴,世祖命奏琴,喜之。因力求去,赐为黄冠师人。赠之以诗,云:三日钱塘水不波,子婴系组纳山河,兵临鲁国犹弦诵,客

卷之二十二 三二三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312

曰:"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庶无愧吾。君恩莫报,鉴此痴愚"。缣尾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持采[束]帛系文信公坐楣,⑥投缳而绝"。《真珠船》:"无锡茹文中居京师之高坡胡同,百有十岁,英皇复辟之年,召见于便殿,予冠服带履,赐宴顺天府。又命公卿造其居贺之"。《顺天府志》:"今府学胡同有地名高坡,疑即所称之高坡胡同也"。《燕京访古录》:"安定门大街东,育贤坊牌楼侧,旧顺天府学故址,中有文天祥祠,相传即文天祥先生成仁处也。先生宋季忠杰,以孤军当国难,不敌,为元兵絷之入燕,居一古刹楼上。元人逼其下楼,劝降不可,即于刹内就义。先生既死,于衣带中得先生遗言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读此数言,不啻自传,先生庶几不死矣。或曰,其地为元朝著名刑场,柴市口之旧址也,后改为信国祠。阶石上有血痕,天雨则见,土人以是卜阴晴焉。祠门内左有丞相榆,为当年先生所最赏者"。《春明梦余录》:"永乐六年,太常博士刘履节请祠祀,从之,江右士大夫岁时集会于此,以祀公。宣德四年,保定李庸为府尹,重拓其祠。信国所著有《日录》、《吟啸集》、《指南录》、《集林[杜]二百首》,⑦并刊板祠中。赵弼作《文山传》云,公既赴义,其日大风扬沙,天地昼晦,咫尺不辨,城尽闭。自此连日阴晦,宫中皆秉烛而行。群臣入朝,亦执炬前导。世祖问张真人而悔之,赠公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太保、中书平章政事、庐陵郡公,谥忠武。命王积翁书神主,洒扫柴市,设坛以祀之。丞相孛罗行初奠祀,忽狂飙旋地而起,吹沙滚石,不能启目。俄卷其神主于云霄中,隐隐雷鸣如怨之声,天色愈暗,乃改前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天俄开霁"。《天咫偶闻》:"文丞相祠在府学之左,地仅数弓。祠屋一楹,相传府学即元之柴市,丞相成仁地也。《日下旧闻考》谓旁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