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为官跤。至于私跤, 则因嗜好之独癖,聚友朋相搏斗,相约死伤无怨,不得名于官,今东 西庙会及天桥商场,多躀跤以求售药者,多昔日之摔私跤者也。《民 社北平指南》
下棋
燕都杂咏: "纶阁消长日,棋惟翦纸成,自蒙宣赐宠,落子响偏
清"。注云:"内阁向翦纸为棋,宣宗赐象牙棋子一套"。(见历代旧闻) 赏杏花
阜城门外摩诃庵,杏花极盛,人多载酒往游。 选花
燕都杂咏:"选色年年盛,评花定论难,闲情余太史,小谱记燕 兰"。注云:"妓伶年年好事者定有花榜"。(见都城琐记)
秋千
都门好,闺闼打秋千,窄袖手摇蝴蝶影,短襟足破鹭鸶烟,云际 耸香肩。
歌舞
都门好,歌舞萃京华,玉貌洁于蓬岛雪,红妆妬煞海棠花,久客 不思家。
海甸泛舟
都门好,海甸泛轻舠,扶醉客游春柳岸,浣衣人语夕阳桥,一朵 妙峰遥。
女曲
都门好,女曲更魂销,小妹灵机推皓月,元儿绝技弄琼箫,强半 好风骚。(以上望江南词)
妓籍
都中妓多皖齐燕代产,莲泾竹西,绝无仅有,至珠江春色,亦于 此一
阜财坊。
古祥庵,一在朝天日中坊,嘉靖四十一年建。一在河漕西坊,一在阜财坊,俱创不记年。观音庵,一在北城日中坊,嘉靖三十五年建。在朝天日中坊者五:一嘉靖三十五年建,一天顺初年建,嘉靖三十五年重修,一嘉靖四十四年建,万历十六年重修,一嘉靖三十年建,一嘉靖四十一年建。在金城坊一,在阜财坊一,俱创不记年。龙泉庵,一在小时雍坊,嘉靖二十年重修。一在鸣玉坊,嘉靖三十五年锦衣卫千户李广建。一在河漕西坊,嘉靖三十八年建。地藏庵,在大时雍坊一。在朝天日中坊三:一嘉靖二十六年建,一嘉靖四十年建,一万历五年建。在金城坊一,在阜财坊一,俱创不记年。三圣庵,在北城日中坊者二:一嘉靖元年建,一万历十九年建。在朝天日中坊一,嘉靖四十一年建。华严庵,在朝天日中坊二:一正德三年建,一万历十年建。在阜财坊一,弘治十一年建。朝阳庵,一在朝天日中坊,万历元年建。一在金城坊,创不记年。弥陀庵,一在北城日中坊,嘉靖三十七年建。在西城日中坊者二:一皇统四年建,嘉靖二十三年重修,一嘉靖三十八年修。在金城坊一,创不记年。佑圣庵,一在北城日中坊,咸亨年建,嘉靖三十九年重修。一在河漕西坊,《铁磬》载:天顺五年建。
城外:翠峰庵,万历年太监张诚建,检讨葛曦记,在西直门外一里许。摩诃庵,在八里庄,离城八里,嘉靖二十五年太监赵政创,学士费宏记。法藏庵,与摩诃庵相邻,规制如一。庵南有园亭之胜,好事者多游赏其间。延寿庵,在钓鱼台,万历元年太监张名重修。静妙庵,在八里庄,离城八里,正德丁丑年李太监建,嘉靖元年太监滕祥重修。观音庵,一在田各庄,万历八年建。一在张角庄,弘治年报国寺分设。一在八里店,万历年建。以上离城约二十里。一在芦沟桥,离城三十里,系古刹,嘉靖四十一年太监黄锦重修。一在大宁村,离城四十里,系古刹。一在白家滩,离城五十里,嘉靖二十三年建。一在军庄村,离城六十里,万历元年建。一在冷各庄,离城八十里,一在高各庄,离城八十里,万历十六年建。一在麻各庄,离城一百里,嘉靖年建。弥勒庵,一在义井村,离城二十里,先代废址,嘉靖三十五年太监华果重建,祭酒崔桐记。一在军庄,离城六十里,万历七年乡民董名建。净土庵,一在达官村,离城二十里,嘉靖年建。一在贾河村,离城一百里。万佛庵,在义井村,万历元年建。张娘娘庵,在八里店,正德十六年建,离城约二十里。五圣庵,在五里店。普济庵,一在芦沟桥,嘉靖三十年太监王忠建。一在五里店。钟寿庵、永寿庵,在上下庄,俱嘉靖年建。积庆庵,在八角庄。延寿庵,嘉靖年鲍太监建。静妙庵,嘉靖年滕太监建。俱在翠微山。净土庵,嘉靖年建。隆祐庵,嘉靖年建。俱在玉泉山。以上俱离城三十里。万寿庵,一在抽分厂,离城三十里,万历元年建。一在南茨榆村,离城七十里。朝阳庵,一在芦沟桥,万历十一年建。一在上下庄,一在新庄村,一在大峪村,嘉靖年建。以上离城五十里。一在马各庄,一在常务庄,嘉靖年建,以上离城约七十里。碧云庵,在聚宝山。金章宗建玩景楼于此,年久废坠。元至顺年,山僧圆通修行,重建。国朝中贵屡修之。寺后山势,旋舞外张,两翼如抱,而寺枕中冈,独收其胜。基之两旁,皆深谷数仞。
西山晴雪:蓟苑春回雪未残,西山积素失青峦。光摇三殿晴云合,色照千门晓日寒。琼岛忽移天阙近,玉峰遥倚帝城看。梁园此夕还堪赋,况复邹枚兴未阑。
登毗卢阁:登高非浅兴,送远对朝氛。塔影悬青嶂,钟声散白云。杯从双树把,歌自九天闻。一别缘须合,何时挹紫芬。
屠本畯(甬东人 顺天府治中)
过弘法寺:霁晓投双寺,春迟慧日开。翻经闲士集,说法宰官来。院静昙花落,风轻燕子回。生公阶下石,一半覆苍苔。扰扰劳生久,招邀那可辞。同瞻五供养,因整四威仪。遍礼僧都识,频过鸟亦知。幸逢休沐日,还与上人期。
何宇度(詹事府录事 湖广安陆人)
广济寺:新秋羸马禁垣东,古刹林深殿阁崇。贝叶晴分榴树绿,慧灯凉映蓼花红。疏钟隔竹连萧寺,复道盘云拟汉宫。牢落一官如野衲,每从初地叹飘蓬。
显灵道院:云璈霜磬照行杯,满座人因御李来。衣畔鹔鹴寒绰约,檐端鸾鹤影萦回。空坛月色赊青昼,古殿松声起暮哀。莫讶诗成中金石,挥毫原在步虚台。
高梁桥秋望:一出郊关外,河出四望新。平堤欢驻马,秋水羡垂纶。桥以沙为岸,村依寺作邻。绿杨千万树,彷佛故园春。
登真觉寺塔:宝塔闲能眺,秋原望不迷。白云双阙迥,绿树万行齐。沙转河流曲,天空雁影低。长安此行乐,山水满城西。
游摩诃庵:西山遥在望,萧寺近堪游。食自中官供,幡从内苑留。苍松高拂殿,交石叠成楼。车马迷京洛,兹来始觉秋。
游慈寿寺:层塔接遥天,芙蓉次第悬。明君延福地,慈后布金年。绣栱千寻接,瑶坛百尺连。朝霞笼桧柏,如结凤楼烟。
望湖亭:孤亭秋一望,湖日两氤氲。远岫浮螺影,澄泉涌榖文。青占鸥岸柳,红闪凤楼云。安得凌波棹,飘摇泛夕嚑。
碧云寺:寺里流泉寺外峰,碧云四合削芙蓉。佛天夜散松梧雨,帝里秋闻殿阁钟。僧饭香分中贵廪,宝幢字簇内廷封。玉桥金柱游人避,争道频年驻六龙。
香山寺:古柏乔榆路欲迷,千年名胜帝城西。望穷平楚天垂尽,坐傍群峰云与齐。曲磴宛从山上下,危楼半倚树高低。登临却喜佳辰近,僧舍黄花开满畦。
关帝庙 在皇城北安门东者曰白马庙,隋基也。姚彬盗马庙在三里河天坛北,亦隋基也。正阳门瓮城庙建于明初,蒲州杨太宰慱每元旦入拜,先以名刺通之,曰乡晚生。明因寺 在天坛北,内有贯休所画罗汉十六轴,僧紫柏各系以赞。僧寮左壁有董文敏其昌书佛成道纪,天启二年刻石。
隆安寺 天顺间建,万历己酉重修。后有一堂,曰净土社。
弘善寺 在左安门外,所谓韦公寺也。正德中内侍韦霦建。寺后有西府海棠二株,高二寻,每开,烂如堆绣,香气满庭。昔人恨海棠无香,误也。寺东临池一亭,亭后假山极其幽胜。
龙华寺 在德胜门东,成化三年建,万历五年重修。寺外稻田千亩,宛如江南。大隆福寺 景泰四年建,极其钜丽。大法堂石栏,乃南城翔凤殿物,撤用于此。摩诃庵 在阜成门外八里庄,嘉靖丙午建。
都人王崇简记:予少时猎西郊,偶过摩诃庵,见石工勒金刚经,集篆于石。呼僧问之,廓上人曰:此汪中丞所得之古集篆也。其始,青衣鼓枻于黄莲洲垝垣间,一箧浮水上触舟,视之,故经没灭耳。夜则有鬼物恍惚呵护,惊告中丞。于日中辨之,为古集篆金刚经。中丞欲刻之金陵,旋以抚军云中未果。其门人洪度刻木相贻,且告之。故感此奇,因愿勒之石,以示久远,并募
卷之六十六 一二七七
人生谁是无情者?先生归也,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自注:楚芳、吴兰二妓名。两公之词皆极温丽,足为玉堂嘉话也。词苑丛谭)
(补元时杏花齐化门外最繁,东岳庙石台群公赋诗张燕,极为盛事。果啰洛易之诗云:上东门外杏花开,千树红云绕石台。最忆奎章虞阁老,白头骑马看花来。至明,城东花事衰,郊西渐盛。万历后摩诃庵杏花多至千株。吾乡朱太傅养醇诗云:摩诃庵外袖吟鞭,繁杏春开十里田。曾与春翁旧相识,看花不费酒家钱。承平之日,翰苑风流,后先一致也。卍斋诗话)
(增吴师道城外见杏花诗 曲江二十年前会,回首芳菲似梦中。老去京华度寒食,闲来野水看东风。树头绛雪飞还白,花外青天映更红。闻说琳宫更佳绝,明朝携酒访城东。吴礼部集)
〔臣等谨按〕杏花园今已无存
增东岳庙真人张留孙碑,为集贤修撰虞集纂,学士承旨赵孟頫书。盖序真人元教之所由始,自张闻诗而下及其徒陈义高凡八人,皆赠真人。(弇州山人稿)
原东岳庙南数百武即朝日坛,坛外古松万株,森沉蔽日,都人所谓黑松林也。(长安客话)
(原孙茂芝三月晦日游东郊松林蝶恋花词 落尽棠梨春已暮。芳草多情,才过蒙松雨。柳絮颠狂飞不住。秋千正在浓阴处。庙口神弦初罢舞。画扇轻衫,随意城东步。笑逐钿车归去路。酒香一桁青松树。燕都游览志)
原东岳庙东五里许,唐太宗东征高丽,尝屯兵于此,虚设囷仓以疑敌人,俗因呼其地曰谎粮台。(长安客话)
增谎粮台在朝阳关六里许,旧传唐太宗东征高丽,屯兵虚设囷仓以疑敌人。(名胜志)
原南北通法寺有勅建碑。(明顺天府志)
〔臣等谨按〕通法寺今圮,碑尚存。
原朝日坛在朝阳门外,缭以垣墙,嘉靖九年建。西向,为制一成,以春分之日祭大明之
至六年仲秋既望落成,赐名曰慈寿。盖以为圣母祝也。谷城山房集)
(原陈万言慈寿寺诗 帝城门外刹,舍卫国中台。初地三摩入,慈宫万寿开。午钟招雉雀,夜雨积莓苔。怪底花间客,浮名逐梦来。钘园集)
(原公■慈寿寺诗 郭外浮图插太虚,空王台殿逼宸居。莲花座与青山对,贝叶经传白马余。燕地风沙飘客泪,汉朝陵墓想銮舆。乡关有梦肠堪断,东望谁传尺素书?卜东园诗集)
原慈寿寺旁有庵曰摩诃庵,不甚大,洁净特胜他庵。殿前后多松桧,四隅各有高楼,叠石为之。登楼一望,川原如织,西山苍翠,欲与人衣袂接。右即法藏庵,为摩诃别院,僧无铉所创。无铉善琴。(长安客诂)
〔臣等谨按〕摩诃庵、法藏庵今并存。
原摩诃庵,嘉靖丙午建也。庵有楼以望西山。天启中,魏珰过庵下,偶指楼曰:宜去之。即日毁。其西有大胜庵。(帝京景物略)
〔臣等谨按〕摩诃庵石楼,东南北三面今尚存,独缺其西一面。庵僧云即魏忠贤所毁也。
补出阜成门西行三里许有报恩寺,又西三里灵佑观,又西为广福寺,又西为嘉祥观,又西为元应观,入八里庄堡为摩诃庵,又西为永庆寺,又西为慈寿寺,又西为元福宫。嘉祥观多松,入门二株尤秀润。摩诃庵前殿有碑二:碑文左为铅山费尚书寀撰;右为华亭孙尚书承恩撰,俱嘉靖二十七年立。殿后右厢有竹一丛,院中杂莳草花,堂悬万物育墨迹
三字,上用恭穆献皇帝睿笔玺,下有嘉靖年制小印。堂后松二株,高出殿脊,其后则中官赵政墓也。元福宫建于正德五年,至天启五年重修,中有苍松四株最奇古。后殿三清六真像皆范铜为之,配殿文昌与夹侍童子亦铜像。旁铸一骡,铜质光润,绝似宣德鎏金熏炉色。殿前后凡四碑,一仆,二为人磨去,止存中书舍人袁志学一碑,崇祯元年所立也。(人海记)
〔臣等谨按〕报恩寺今存。灵佑观今改名无量庵,详前郊西卷五。摩诃庵费孙二碑存,明世宗墨迹已佚。嘉祥观、元应观、永庆寺、元福宫及文昌殿铜像俱废。
(补宣德年铸熏炉,海内所珍,今多赝物,真者百之一耳。市者一炉索数十金,卒难得其佳者。慈寿寺西有元福宫,文昌祠前铜铸一骡,传是宣德年所造。游人以手磨挲,铜质呈露,其色甚莹,验骡之质亦可辨炉之真赝矣。改过斋杂记)
(补袁志学重修元福宫碑略 国家庖爨柴薪产自马鞍山,八里庄为中道,而无停宿之所。太监王文政用价五千两,赎得武清侯地三十顷,东至摩诃庵,南至钓鱼台,西至两家店,北至张花村,而元福宫在其内。于是建立筏柴停宿公廨,元福宫重加修葺焉。袁舍人集)
〔臣等谨按〕据袁志学记,文元福宫当在摩诃庵迤西,而故址已湮,惟两家店地名仍旧。张花村则无考矣。
增摩诃庵东偏金刚殿壁,有明人重临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石刻。(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金刚经集篆三十二体石刻,每经一章为一体,每体标以分书,而附以
释文。明陈万言跋。又国朝王崇简跋,谓宋僧道肯因五代时僧梦英所集十八体而广之,明黄梅汪可受得浮箧中旧本于黄莲洲门人黄梅洪度,重临付梓。万历间庶吉士雷城、侯恪、朱继祚、姚希孟、何吾驺、施兆昂、陈万言,行人司行人周锵,河南提学副使吕邦耀,吏科给事中姚宗文,学使黄汝亨,掌河南道事监察御史房壮丽等为书释文于后,而勒诸石。摩诃庵僧性宏嵌之金刚殿壁。迄今字画完好。
(补费寀摩诃庵碑略 摩诃庵者,乾清宫管事司设监太监赵政所创也。在宛平县香山乡八里庄。正殿一,左右配殿,廊庑方丈旁舍凡九十。经始于嘉靖二十五年正月,竣事于明年闰九月。庵之地为亩三十,园圃之地为亩二顷五十余。费文通集)
(增陈万言金刚经集篆跋略 金刚经之有集篆也,宋僧道肯因五代僧梦英所集十八体而广为三十二者也。篆经之有刻本也,汪中丞静峰获之黄莲洲,命其门人洪度临摹寿木者也。木本之翻而为石也,徐中丞雅池及其长公公穆为摩诃庵作一大事因缘,而予适观成者也。会篆后将释以正书,庵僧性宏出黄太史缜轩所书金字经一卷,予拟为手书诸石。一时临池名手争愿以笔墨缘皈依法宝,而予偕同馆诸君子圆满胜因,亦一快也。工竣,性宏谋续构石经室而藏之,因为识其先后刻经大略。时天启初元闰春十有一日。)
(原黄凤翔宿摩诃庵诗 飙风卷落照,倦鸟栖故林。独坐招提中,悠悠惬我心。徘徊不能归,借榻纡长吟。小牗月华入,疏兰云气深。中庭有孤松,清霄腾梵音。人世日代谢,幽怀无古今。缤纷逐尘者,羁绁空陆沉。仆夫休戒晓,吾意欲投簪。黄宗伯集)
(原冯琦同于宫谕饮摩诃庵南园步至钓鱼台夜眺还宿法藏寺纪事 如是招提境,殊无衢陌尘。雨过林尚滴,香杂苑犹春。水竹私歌鸟,凉风为酒人。莫频移坐榻,深惜此花茵。苍苍望不断,小径亦何深。未尽尘中务,难为郭外心。如云千树色,有日半山阴。渐与祇林远,钟边无磬音。共此鱼梁约,壶觞夜自携。野云来坐冷,林月向人低。烟带远山合,天将草树齐。薄霜晞易得,有路更前溪。帝京景物略)
(增高士奇摩诃庵看杏花诗 青郊路转见芳菲,日暖园林燕子飞。别圃乍惊山杏落,僧厨新煮药苗肥。繁花舞蝶迎人面,细草轻烟上客衣。更向层台高处望,千峰螺黛送春晖。城北集)
增永庆禅林在摩诃庵之西,旧名法藏庵。(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法藏庵碑二,皆按察副使都人刘效祖撰,嘉靖戊申季秋立。
(原冯琦宿法藏庵诗 妙谛闻龙藏,清谈过虎溪。更从双树杪,借我一枝栖。法界心常净,名琴手自携。曲终人境寂,残月竹房西。北海集)
增关帝庙在恩济庄路东。(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雍正十二年世宗宪皇帝赐内监等茔地一区,名恩济庄,并于其地勅建关帝庙,于乾隆三年二月落成。殿内额曰威灵普护。碑一,户部尚书海望撰,乾隆五年七月立。
增十里庄有慈育院、慈集寺、定慧寺。(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按〕慈育院旧称碧霞元君庙,康熙四十六年奉勅修建,改今名。正殿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慈育群生。联曰:弘育群生敷恺泽;顺承坤德蔼慈云。后殿额曰大悲坛。殿内额曰鹿苑星龛。联曰:水月应从空法相;天花故落映星龛。门外坊,世宗御书额曰灵光昭垂。乾隆十五年重修,翰林院侍读学士王际华撰记,立石。慈集寺门额,圣祖御书。定慧寺初名善法,后改名云惠,本朝康熙四十一年赐名定慧。寺门额及天王殿额皆圣祖御题。后殿内恭悬圣祖御书额曰慈云广覆。檐前联曰:觉路弘
西域寺在阜成关外马家沟,俗呼三塔寺,明宣德年建,为灌顶广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荼毘之所。其大弟子乌巴廸呢雅宝哩等建灰塔立寺,告成之日,赐名西域。
嘉兴观在阜成门稍北而西,北通白石桥。
欧逻巴修士利玛窦坟在白石桥西。
〇明太傅惠安伯张公园在嘉兴观之右,牡丹芍药,各数百亩,花时主人制小竹兜,供游客行花塍中。
查嗣瑮诗:花塍迢递竹兜过,百顷张园似锦窝。四十余年筋力尽,主人看少客看多。
慈寿寺去阜成门八里,明神宗为慈圣太后建,成于万历六年,殿宇壮丽。左有永安寿塔,十三级,耸出云汉。四壁金刚像如生。本朝乾隆二十二年敕重修,有御书额。旧有明大学士张居正碑,又阁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瑞莲赋,勒碑寺左。
九莲菩萨者,孝定皇后梦中授经者也。觉而一字不遗,因録入大藏中。旋在慈寿寺殿后建九莲阁,内塑菩萨像,跨一凤而九首。寺僧相传菩萨卽孝定前身也。今寺内香云阁下东偏供像一尊,高尺,云有跨凤九首之形。
明陈万言慈寿寺诗:帝城门外刹,舍卫国中台。初地三摩入,慈宫万寿开。午钟招雉雀,夜雨积莓苔。怪底花间客,浮名逐梦来。
王士祯登九莲阁诗:凭阑试骋望,远近一寒林。不见西山色,苍茫云外深。
摩诃庵在慈寿寺旁,明嘉靖丙午,中官赵政建。庵不甚大,洁净特甚。前后多松桧。四隅各有高楼,叠石为之。登楼一望,川原如绣,西山苍翠,欲与人衣袂接。万历后,庵中杏花多至千余,
游人最甚。天启中,楼为魏阉所毁。
摩诃庵东偏金刚殿,有明人重临三十二体金刚经石刻。
考按:金刚经集篆三十二体石刻,每经一章为一体,每体标以分书,附以释文,明陈万言及本朝王崇简有跋。
王士祯游摩诃庵诗:西院枕回溪,青山满高阁。祇园天气佳,苔砌余红药。鸟如迦陵响,梵是鱼山作。微雨急来过,纷纷几花落。东院更幽絶,苍苔引深处。修篁蔽帘栊,风声在高树。恍惚思旧游,缱绻未能去。谁赋洞庭诗,清如抒山句?
高士奇摩诃庵看杏花诗:青郊路转见芳菲,日暖园林燕子飞。别圃乍经山杏落,僧厨新煮药苗肥。繁花舞蝶迎人面,细草轻烟上客衣。更向层台高处望,千峯螺黛送春晖。
法藏庵在摩诃庵右,又名永庆禅林,为摩诃别院。
明冯琦宿法藏庵诗:妙谛闻龙藏,清谈过虎溪。更从双树杪,借我一枝栖。法界心常净,名琴手自携。曲终人境寂,残月竹房西。庵僧无铉善琴。
元福宫在摩诃庵西,明正德五年建。中有苍松四株,最奇古。后殿三清六真像,皆笵铜为之。配殿文昌与夹侍童子,亦铜像。旁铸一骡,铜质光润,絶似宣德鎏金熏炉色。有崇祯间中书袁志学碑。
宋荦自慈寿寺过元福宫诗:邻寺看碑入,仙居载酒行。荒凉前代迹,凭吊此时情。塔院饥鼯窜,丹房野蕨生。松阴留小憇,格磔暮禽鸣。
查慎行昌运宫诗:老鹳巢古枝,虚廊交冷翠。凄凉前代冢,传是张常侍。煌煌元老文,苔蚀仆碑字。赐域满西山,斯人或无愧。
兴胜庵在昌运宫西,明万历中建。土人目为松林,今松无复存矣。
查慎行兴胜庵看杏花诗:幸是韶光处处同,胜游随意转芳丛。先经摩诃庵,不得入。别开香界松林外,遥指烟村杏社东。黛色浓添三面緑,日痕微减一分红。只须十步凌丹阁,多少花头在下风。及记当时载酒游,旧题几壁拂尘留。重随客到僧犹识,不待人言我欲愁。牧笛声中芳草路,鞭丝影里夕阳楼。花开花谢年年事,岂料伤春易白头。
中营副将署在海淀。
畅春园守备署在海淀庄。
三笑庵在万寿寺西,过此为麦庄桥,相传明代旧刹。本朝重加修葺,有御制碑并御制诗。
广仁宫碧霞元君庙名蓝靛厂,在麦庄桥之西长春桥,俗呼西顶。有圣祖御制碑,又今上御书联额并御制诗碑。
关圣庙在广仁宫东,乾隆二十一年敕修。
自怡园在海淀,大学士明珠别墅。
查慎行过相国明公园亭诗:名园多在苑东偏,不数樊川及辋川。绮陌东西云作障,画桥南北草含烟。凿开邱壑藏鱼鸟,勾勒风光入管弦。何似赞皇行乐地,手栽花木记平泉。球场车埒互
渔长。
元时杏花,齐化门外最繁。东岳庙石台,羣公赋诗张宴,传为盛事。果逻洛纳新诗云:上东门外杏花开,千树红云绕石台。最忆奎章虞阁老,白头骑马看花来。至明则城东花事衰,西郊渐盛。万历后,摩诃庵杏花多至千余株。吾乡朱太傅养醇诗云:摩诃庵外袖吟鞭,繁杏春开十里田。曾与村翁旧相识,看花不费酒家钱。承平之日,翰苑风流,后先一致也。
京师瞽者李近楼,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覊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于鸣弦铁拨发之。
京师有姚少师画像,面大方肥,红袍玉带,髠顶上戴唐帽。今崇国寺画像犹是僧服,姿容潇洒,双睛如电光之灿。像赞云:看破芭蕉拄杖子,等闲彻骨露风流。有时摇动龟毛拂,直得虚空笑点头。盖本色衲子语,署独庵老人题。独庵,少师自号也。
天顺甲辰会试,场屋灾,举人吴野持砚毙于钟下。砚为野所爱,上镌其名。火后,以砚故知为野也。诏葬诸烬骨,刻石冢上曰,天下英才吴野等之墓。先是,陕西有雷泽者,与一仙女有夙缘。仙女引泽至一所,见一红榜,无泽名,贺焉。问之,曰:久自知。第一名乃吴野也。又指一榜示泽曰:君与贵溪郑节联名。后礼闱灾,泽与节踰墙免,果联名中式,与节道其详。则火榜状元之说,信前定矣。
严嵩诞日,诸翰林称寿,争作恭求近。时菊花满堂,陆平泉独退处后。同列问曰:何更退为?答
雪桥诗话一八六
诗:苏公渡口云连水,指此。石螺冈今属鹤山,瓦窑湾今属开平。万柘坡食新荔枝诗:■帆一夜返闽南,百颗匀圆白竹篮。华实兼成星匝两,色香俱减日过三。剥来雪碗怜肥瓠,图上冰绡肖伏蚶。闻道枫亭堪驿吏,何年亲下建溪探。至闽、粤孰胜,则以竹垞粤人夸粤,闽人夸闽语最通。
襄城刘太乙青藜,丙戌庶常,与弟青霞俱以文行知名。伯仲间自为师友,尝即其家藏金石刻,各为题跋,成金石续录四卷。周渔璜道出襄城,与订交,论诗派流别,究极正变。其寄答太乙诗云:河洛天地中,真宰宜未绝。刘子不羁人,心细胆雄拔。披读古人书,落华将讨实。向者携手时,议论何明豁。风诗有正变,天然任流溢。先须觑太幽,元关闯窋■。然后飏九天,风雷共吹吷。寄我五字诗,字字纸上活。直如排霜筠,曲似拗劲铁。我诗但意造,无文空真质。本乏求名心,信口无爬栉。文章在吾辈,于技等豪末。读书不明道,哆口徒浪说。纵令言语工,根源已先失。而况窃古锦,纷纷争割裂。请观古人门,千秋何■嵲。自来争名辈,颈涨面骍热。赭山求楮竹,不能供纸札。盛气凌前人,何曾跻豪发。我作不鸣虫,冬寒墐房室。谈稀舌本强,因君偶枨拨。遂敲古瓦冰,含豪濡秃鬜。怀君结隐处,汝水前荡潏。篱落早烟开,衡门数峰雪。想见捋吟须,摇颏耸山骨。甚推挹之。太乙原诗见所著高阳山人集。
宛平舒子展检讨大成重过摩诃庵看杏花诗:花发谁能认旧枝,曲栏深处独凝思。二年踪迹同游少,三月风光再到迟。莫遣壶觞虚后会,已输蜂蝶识前期。嫣然一树留人久,又是黄昏欲去时。颇有情致。乾隆壬申,程鱼门到庵,惟见枣树,已无杏花。作诗云:玉堂旧客题诗处,野刹离离放小红。
人海诗区八七〇
霜落后,流响更何如?《介石斋集》
慈寿寺陈万言
帝城门外刹,舍卫国中台。初地三摩入,慈宫万寿开。午钟招雉雀,夜雨积莓苔。怪底花间客,浮名逐梦来。《钘园集》
法藏庵〔九三〕在摩诃庵右,卽其别院也。僧无铉善琴。见《长安客话》。冯 琦
妙谛闻龙藏,〔九四〕清谈过虎溪。更从双树杪,借我一枝栖。法界心常净,名琴手自携。曲终人境寂,残月竹房西。《北海集》
从驾护圣寺〔九五〕宋 褧
陪驾西郊外,遐观倦未还。荷深七里泊,云起五华山。〔九六〕境胜嗟来暮,官微媿不闲。凭
人海诗区八四〇
珠宫敞殊界,积构中天台。神清历倒影,青红隐蓬莱。羣山助其雄,衮衮从西来。八荒昔禹甸,为此增崔嵬。旧邑环蚁垤,清泉覆流杯。云低落日净,莽苍同飞埃。缅怀古僊伯,釆芝雪毰毸。长春岂酒国,杀气为之回。天风起高寒,玉佩声徘徊。空余水中轮,历録环春雷。之人去已久,松声有余哀。《清容居士集》
长春宫故址丘真人为道教之北宗。赴召时,选弟子十八人从至燕,世称十八大士。见《谷城笔麈》。黄凤翔
平野敞崇阜,寒烟拥榛芜。凄然狐兎窟,曩为真人居。琳宫御赐额,延访宠数殊。徒众聚如林,世握黄金符。院宇何年颓?遗踪犹胜区。我来恣骋眺,意与浮云舒。秋风正萧索,怀古一长吁。试问缑山鹤,窈茫今有无?《宗伯集》
摩诃庵在慈寿寺旁,洁净胜他庵,殿前多松桧。见《长安客话》。前 人
飙风卷落照,倦鸟栖故林。独坐招提中,悠悠惬我心。徘徊不能归,借榻纡长吟。小牗月华入,疎阑云气深。中庭有孤松,清宵腾梵音。人世日代谢,幽怀无古今。缤纷逐尘
人海诗区八一二
六月之望于月河寺联句………………………………………………李杰等八三七
七月之朝重游月河寺联句……………………………………………萧奎等八三八
天宁寺塔………………………………………………………………李梦阳八三九
长春宫…………………………………………………………………袁桷八三九
长春宫故址……………………………………………………………黄凤翔八四〇
摩诃庵…………………………………………………………………前人八四〇
承天护圣寺二首…………………………………………………………傅若金八四一
玉泉寺…………………………………………………………………高应冕八四一
崇国寺踏月……………………………………………………………袁宏道八四二
崇国寺葡萄园剧饮……………………………………………………前人八四二
崇国寺看月……………………………………………………………前人八四三
三月二十八日游东岳祠置酒灵慧寺中………………………………前人八四三
碧云寺…………………………………………………………………唐顺之八四四
前题…………………………………………………………………袁宏道八四四
香山寺…………………………………………………………………李梦阳八四五
法藏寺 隆安寺 报国寺 长椿寺 悯忠寺 草桥 胡家村 韦公寺 弘仁桥 南海子 聚燕台
白云观 观音寺 天宁寺 卢沟桥
卷之四 西城内
首善书院 天主堂 石灯庵 李文正公祠 双塔寺 城隍庙巿 鹫峰寺 灵济宫 显灵宫 万松老人塔 嵇山会馆唐像 帝王庙 白塔寺 朝天宫
卷之五 西城外
高梁桥 极乐寺 白石庄 惠安伯园 真觉寺 万寿寺 双林寺 大佛寺 利玛窦坟 慈慧寺
摩诃庵 钓鱼台 皇姑寺 慈寿寺 海淀 黑龙潭 温泉 法云寺
卷之六 西山上
香山寺 碧云寺 洪光寺 卧佛寺 水尽头 中峰庵 晏公祠 卢师山 平坡寺 嘉禧寺
摩诃庵
近市焉,非庵所也,近名焉,非僧事也,远之而后可。有游者,为招寻计矣。庵近不欲市,远不欲山。僧高不至圣,卑不至伧。郊外庵,韵中僧,聊可娱耳。阜成门外八里之摩诃庵,嘉靖丙午建也,高轩待吟,幽室隐读,柳花、榆钱、松子飞落时,满院中。诗僧非幻,琴僧无弦,与客耦俱。万历中,宇内无事,士大夫朝参公座,优旷阔疏,为与非幻吟,为听无弦琴。住斯庵也,浃日浃辰,盖不胜记。留诗庵中,久久成帙焉。庵有楼,以望西山,天启中,魏珰过庵下,偶指楼曰:“去之。”即日毁。自是,人相戒不过。僧日畏不测,渐逃死,庵则渐废。东法藏庵,无弦别院也。西大乘庵,与摩诃庵,盛相妒,衰相后先。
梁溪童佩《摩诃庵》:〇入门幽事满,春殿说无生。未下空王拜,先劳小朗迎。阶前闲树色,花外落钟声。却愧初来客,袈裟识姓名。
东阿于慎行《暮春游摩诃庵,听无弦上人弹琴,因饮南园》:〇暂过西郊寺,情知隐者贤。百花春夜雨,一饭讲堂烟。韵事乐酬酢,清时容醉眠。琴诗听即好,为以静人传。〇别有幽园胜,偶来人自幽,僧茶陪客酒。藉坐节林游。雨色先惊幌,钟声远过楼。仆催归路晚,晚更一宵留。
《再游摩诃庵,因赠静堂禅师》:〇又忆同游地,黄花时节过。人行荒院怯,虫语竹房多。一岁春
秋色,前期晴雨讹。闲难冗去易,候月照婆娑。
《入都再游摩诃禅林》:〇别问归无恙,旋来叩法堂。壁题存姓字,阶树阅行藏。觉路人天迥,春辉香火长。尔时京雒客,曾识雨花香。
《无弦上人移住法藏庵,因听弹琴,赋赠》:〇东篱别时径,卜筑又成林。幡借西邻影,钟依前日琴。何新非佛土,不定亦禅心。一笑松阴里,琤琤客履深。
临朐冯琦《同于宫谕饮摩诃庵南园,步至钓鱼台夜眺,还宿法藏庵纪事》:〇如是招提境,殊无衢陌尘。雨过林尚滴,香杂苑犹春。水竹私歌鸟,凉风为酒人。莫频移坐榻,深惜此花茵。〇苍苍望不断,小径亦何深。未尽尘中务,难为郭外心。如云千树色,有日半山阴。渐与祇林远,钟边无磬音。〇共此鱼梁约,壶觞夜自携。野云来坐冷,林月向人低。烟带远山合,天将草树齐。薄霜晞易得,有路更前溪。
《游摩诃庵,赠静堂上人》:〇落日坐良久,庭看绿草滋。静须琴入谱,饮待客成诗。风乍松杉住,烟仍薜荔垂。老僧心未歇,向我订前期。
无锡高攀龙《摩诃庵》:〇都城多所事,郊外意已豁。西山岂不高,西堤岂不洁?去去数十程,毋乃转烦热。修林无尘风,虚堂无氛月。湛湛止水心,端居见超越。百营良有极,庶以善自悦。
安陆何宇度《游摩诃庵》:〇西山今且望,庵隐当山游。食自中官供,幡从内苑留。高松低拂殿,理石乱成丘。车马迷尘鞅,穿林始觉秋。
太仓王衡《摩诃庵赠无弦、非幻二上人》:〇客到惊僧定,始知阶草深。远山清榻梦,空塔过城阴。坐对难酬韵,床横未语琴。劝君还此住,门外正车音。〇萝长春成幄,吾来信有年。花前尝茗客,钟后乞斋缘。风雨芭蕉纸,晨昏柏树禅。幽居殊自好,长住磬声边。
顺天王嘉谟《摩诃庵闻僧诵经有作》:〇上国招提七十五,中间兰若真难数。兹地经行名宿多,旃罽香幢光四庑。闲看西郭尘悠悠,梵唱凄凉高树秋。月上僧寮钟度阁,尘中老未此中游。一宿西庵便惆怅,梦后心头十年状。生身婚嫁少水鱼,悲壮潜蛟泣春涨。
夷陵雷思霈《摩诃庵访罗玉简》:〇春草西郊遍,幽栖静者心。山烟旋佛顶,塔势耸云簪。桃片纷成雨,松声鼓作琴。远思莲社客,晴日几登临。〇不为寻玄度,何缘入化城。径迂祇树隐,畦隔石桥横。老衲三春曝,荒亭一鸟鸣。看花惟看绿,处处踏莎行。
南乐魏允中《午日过摩诃庵,访无弦上人》:〇都门儿女节,有客入祇林。万物隆隆理,一城扰扰心。水声行处是,山色望中深。花事仍随俗,葵榴供素琴。
江夏释如愚《摩诃庵同廓然话旧》:〇别来三十载,俱老壮时人。庭树欺檐短,阶禽畏客新。榻留云卧迹,房扫旧题尘。庵隐君昆季,孤游念我身。
武昌孟登《摩诃庵》:〇到来幽事满,春为韵人青。诗有律非幻,琴无弦可听。花期耽已阁,树影午方亭。只此畿郊近,尘飞总不经。
昌平韩四维《再过摩诃庵》:〇自是当年旧石庵,云门又拜老瞿昙。弥天佛法花千树,无字楞严语一
函。人立水光惊白首,亭穿山影亦青岚。嗟余再过心空地,坐看钟声影自惭。
慈溪冯尔葵《宿摩诃庵》:〇夜语梦回后,龛灯到晓堂。衲依僧共老,钟和鼓生忙。阶药年深变,檐松定际香。客怀惭鹿鹿,坐得数时忘。
鄞县薛冈《早春游摩诃庵》:〇幽僧开小院,残雪在诸峰。易老客中岁,难闲郊外踪。行林看嫩草,绕屋肃高松。此意惟君与,同听日暮钟。
钓鱼台
近都邑而一流泉,古今园亭之矣。一园亭主,易一园亭名,泉流不易也。园亭有名,里井人俗传之,传其初者。主人有名,荐绅先生雅传之,传其著者。泉流则自传。偶一日园亭主,慎善主之,名听土人,游听游者。出阜成门南十里,花园村,古花园。其后村,今平畴也。金王郁钓鱼台,台其处。郁前玉渊潭,今池也。有泉涌地出,古今人因之。郁台焉,钓焉,钓鱼台以名。元丁氏亭焉,因玉渊以名其亭。马文友亭焉,酌焉,醉斯舞焉。饮山亭,婆娑亭,以自名。今不台,亦不亭矣。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鸟闲,曲房人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自万历初,为李皇亲墅。
宁都董越《游钓鱼台》:〇草堂掩掩路逶迤,客到殊无林鸟知。科斗池塘春水满,牛羊町畽夕阳迟。
日 饼 柰属 杏 巴旦杏 李 胡桃 白樱桃 土豆 浆酒 荷花酒 赛凉水 薏苡酒 羊羔酒 马酒 秋羊 黄羊 黄鼠 〓面 芦菔 白菜 沙菌 地椒 韭花 十姊妹花
卷之三
郊坰杂记 四五
高梁桥 极乐寺 大真觉寺 广源闸 万寿寺 玉泉山 吕公岩 华严寺 金山寺 西湖 功德寺 西山 香山寺 洪光寺 碧云寺 卧佛寺 门头村 卢师山 仰山 皇姑寺 慈寿寺 摩诃庵 慈慧寺 宫人斜 钓鱼台 万柳堂 白云观 天宁塔院 义井庵 刘太保墓
卷之四
郊坰杂记 六九
海淀 瓮山 耶律丞相墓 青龙桥 百望山 雅思山 清水涧 十八盘岭 浑河 卢沟河 卢沟桥 戒坛 马鞍山 东岳庙 黑松林 谎粮台 大通桥 鹿园 三忠祠 古观音 满井 天寿山 红门 仙人洞 九龙池 建文帝坟 景皇陵 诸王公主坟 清河 沙河 巩华城
巍峨嶻嶭,不但为京师冠,暮钟初动,神灯倒垂,普照八极,焰摩匪遥,佛光可接。武林卓明卿《谒慈寿寺》诗:“梵刹凌霄汉,幢幡拥碧莲。法王开宝地,慈后布金年。画壁光常寂,神灯影倒悬。最高瞻大士,圣寿共绵延。”又于文定公《观新造浮图》诗:“凤刹新从佛土标,芙蓉千尺翠岧嶤。璇题玉甃中天起,法雨昙云下界飘。势挟珠林雄禁苑,影分银汉挂烟霄。群生福果缘慈佑,辇尽黄金此地销。”
摩诃庵
慈寿寺傍有庵曰摩诃庵,制不甚大,宏敞净洁,乃胜他庵。殿前后多古松古桧古柏,壁间多名公题咏。四隅各有高楼,叠石为之。登楼一望,川原如织,西山逼面而来,苍翠秀爽之色似欲与人衣袂接。意兴勃勃,业已飞香山碧云间矣。右方即法藏庵,为摩诃别院,僧无弦所创。无弦善琴,庵近为阐提所败。歙人汪其俊诗:“闻说摩诃胜,迢遥结驷过。绿阴初昼永,黄鸟好音多。到处流清梵,穿岩满碧萝。我生无住著,因此证多罗。”又江夏郭正域《法藏寺》诗:“古刹城西寺,莲花处处开。金轮平地转,香雨半天来。清话逢玄度,论文有辩才。真如非幻境,云雨两徘徊。”又北海冯琦《宿法藏庵听琴赠无弦上人》诗:“妙谛闻龙藏,清谈过虎溪。更从双树杪,借我一枝栖。法界心常净,名琴手自携。曲终人境寂,残月竹房西。”黄汝亨《六月过摩诃庵》四,《睡》诗:“何处山门急晓钟,红云一片堕青松。蓬松短鬓披高枕,惊起朝餐是午供。”《朝》:“萧萧野寺閴云门,蝉噪高松月影轩。一枕黑甜香午梦,风铃石磬共无言。”《午》:“何须明月出东方?才涉模糊即据床。无眼禅门无别法,只将清梦到羲皇。”《夕》:“刘伶呼我醉为客,
写赫蹄金字表,起居长信阁门头。”“藤梧秋尽瘴云黄,铜鼓天边归旐长。远愧木兰身手健,替耶征战在他乡。”
摩诃庵在平则门外,陈泽州再游诗云:“暮景西郊僻,精蓝此地逢。残花落清梵,深竹度烟钟。春雨红楼暗,香林碧树浓。近来幽意惬,巾拂对从容。”王渔洋先以王北山给事曰高约游,不果,赋七古;己未,同杨尔茂正中、富盘伯鸿基两宗伯,李湘北天馥阁学、张素存玉书宫庶同游,诗云:“西院枕回溪,青山满高阁。祇园天气佳,苔砌馀红药。鸟如迦陵响,梵是鱼山作。微雨忽来过,纷纷几花落。”龚芝麓尚书于摩诃庵杏花下,为张郎韶九赋感旧·菩萨蛮词。
宋牧仲有摩诃庵看丁香,因访慈寿寺、元福宫、钓鱼台诸胜诗“:古寺花成幄,霏霏过雨天。穿林随老衲,扪葛上荒阡。双阙晴云外,千峰夕照边。幸同江左彦,觞咏足陶然。”“欲访垂纶处,长歌蓦坞来。澄波飞野鸭,断岸失孤台。正喜青藤共,宁愁画角催。胜游应再续,计日牡丹开。”高文良其倬慈寿寺诗:“苍苔半没泥金榜,饥鼠来偷点佛灯。无限沧桑前度事,朝朝风语塔巅铃。”
慈慧寺有蜘蛛塔,万历中,少詹南充黄平倩辉书碑。平倩躭禅悦,与僧愚庵善,尝往此寺。一日,方诵金刚经,一蜘蛛缘案上,向佛而俯,驱之复来。黄曰:“尔以听经来耶?”为诵终卷。又为说情想因缘,竟,蜘蛛立蜕化去。因以桑门法起塔,复书碑记其事云。池北偶谈。
孙司空在丰游摩诃庵,归至圆觉寺诗:“摩诃旧游寺,立马驻山门。老栝凌云翠,秋花饮露繁。有尘难可到,无佛但称尊。翻忆兴亡事,摩碑独此存。”“更入招提境,茶瓜兴可添。山僧无俗韵,莲舌见
锋铦。飞阁阑低树,高林塔露尖。天花满空际,含笑待谁拈。”
舒子展翰林大成摩诃庵看杏花诗,一时传诵。程鱼门晋芳壬申到庵,惟枣树,已无杏花。诗云:“玉堂旧客题诗处,野刹离离放小红。三十年来人事改,枣花香细月朣胧。”
摩诃庵见高文良其倬题壁诗:“八字朱扉碧树间,偶缘客至暂开关。松梢红上三竿日,楼角斜衔一崦山。鉏麦人冲残雨去,坐禅僧共落花闲。未能便入宗雷社,且约芳时数往还。”
元福宫梨杏花繁,高章之偕顾书宣图河、汪安公倓、胡孟行任舆同游。重游,三君已殁,花亦不蕃,赋诗云:“当时梨杏向千株,今日风光总不如。老树无花三月半,旧游似梦六年馀。偃松风拔新栽桧,御果园荒旋种蔬。同辈故人还几在,酒痕犹涴旧衣裾。”
唐东江有兴圣寺看杏花诗:“探花一骑西郊回,为言红杏千株开。闲寻古寺惬幽赏,枝枝淡冶如肥梅。”寺在昌运宫,则非城中兴圣寺。查他山有兴胜寺杏花歌,亦是此寺。
西郊万安禅院,赵恒夫吉士自寄园至西岩,必宿院中,其叠韵诗云:“义麦盈畴蛙鼓闹,贞枝倚槛鹤轩留。”“兰橑共拜弯弓月,桂棹同游曲水樽。”
平则门外定慧寺西延宁庵,荒刹也。图裕轩学士𨱏布,默坐庵中而逝,即葬庵侧。朱石君尚书珪表墓,周编修永年作传,勒石庵右祠堂。学士曾以田四百馀亩施诸戒坛,亦建祠祀。门下士刘鸿胪湄作记,称先生早入词林,屡司文柄,年未五十,引疾不仕。性躭禅悦,恒信宿萧寺,徜徉二十年,洒然而逝。鸿胪刻其遗集,并惧延宁小刹久而就湮,复勒石戒坛名胜地,以不朽先生,其风义有
观河灯,实无灯可观。
八里庄,前代未有称之者。自国初诸老时往看花而名著。故渔洋、初白皆有《摩诃庵诗》。其地有酒肆,良乡酒为京师冠。大凡往者,皆与红友论交耳。然寒风乍紧,微霰初零。二三知己,策蹇行吟。黄娇半酣,紫丝徐引。望都门而竞入,顾塔影而犹眄,此中风味,亦自不恶,正可与汉代新丰竞爽。
先曾外祖额约斋先生额勒布,满洲索佳氏,官鹾使。包慎伯曾为作传,载集中。晚年居八里庄,丙舍有水竹之胜。从舅文海字镜寰秀才,以《秋柳诗》得名,人呼文秋柳。其诗云:无边姹紫与嫣红,回首阳春万事空。深恨不曾攀折尽,灞陵桥上袅西风。 欲问金城剩几株,野烟一片入荒芜。而今倍觉丝无力,凭仗西风子细扶。 也垂雨意也含烟,未到清明便可怜。衰草一堤莺不语,对人何苦更缠绵。 西风吹散晓天鸦,万缕千丝故故斜。不向章台重驻马,恐无人问旧莺花。四诗不减渔洋。又一绝云:抛却冰弦不忍弹,松声泉籁满云端。为怜一片山头月,人共梅花立夜寒。
八里庄慈寿寺,明代为慈圣太后祝釐之所。有浮图十三级,与天宁寺相同。塔旁有二碑,东为太后画《九莲菩萨像》,王锡爵书《瑞莲赋》;西为太后画《关帝像》。今寺毁尽,惟浮图及碑存。
西直门而西北,有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去城最近者,为高梁桥。明代最盛,清明踏青多在此地。今则建倚虹堂船坞,御驾幸园,于此登舟。沿河高楼多茶肆,夏日游人多有至者,而无复踏青之俗矣。南岸乐善园久毁,近又以墙围之。再西则为可园,俗称三贝子花园,今亦改为御园。又西
无知此古事者矣。迨明代则郊西花事特盛,万历而后,摩诃庵杏花多至千株,朱太傅养醇诗云:“摩诃庵外袖吟鞭,繁杏春开十里田。曾与春翁旧相识,看花不费酒家钱。”台阁风流,后先辉映,今摩诃庵尚在,庵外绝无一杏。后来香山以多杏著名,盘山以红杏、青松称盛,陵谷迁变,都非昔观。惟旸台山下,杏花最繁,北自白龙潭,南抵玄同塔、寨口村,纵横三十里中,绿崖被谷,莫非杏林;每岁清明后,连山怒放,远望如紫烟绀雾,花光炫目,若行锦步障中,可谓锦绣万花谷矣!余入山二十馀年,无岁不往,往辄小住浃旬,且为修寺宇、平道途,又于胜处筑倚云、北梅两亭,以供游憩;由是紫陌飞车,倾城士女结队联镳而至,遂为西山胜赏之冠。尝赋《旸谷探杏诗》二十四首纪之。近岁山深林密,皆藏豺虎,花事遂不可问,转眼沧桑,能无慨叹!
114.御花园之太平花 龙顾山人
戊寅夏,金潜葊世兄索余画扇,以所蓄太平花二本为润笔,余分植于遁圃瓶花簃前后山石间,今将丈许矣。每夏初与芍药同时着花,花芽白色,四出,其味甘香。朱德簠尝过遁圃,共赏;余邀其对花写照,居然神似。是花曩惟禁中有之,在御园绛雪轩前,
阮墩谢墅,近错民氓;凫水鹫山,半为僧占。场圃觇课农之绩,林丘置讲学之坛。朗润清华,王孙别业;功德极乐,游客遗踪。远溯沧桑,遥瞻云树。虬松摩顶,托禅意于灵根;萤草流光,泛书声于幽窟。放眼则超乎尘外,昂头则尚矣古人。至若金碧灵宫,庄严梵宇,聚八部龙天之呵护,皆百年貂寺所㡯施。藻绘畿京,轶洛下佛屠之记;信传开宝,采前朝巷伯之诗。作《名迹略·下》第八。
北平郊外名迹,僧刹为多。旧时帝王游幸,流连景物,造伽蓝以备休憩或资以祈福。自辽、金、元以异族入主中夏,竺信象教,张皇尤甚。加以明代大珰,生非全人,殁厪冥报,输财舍宅,随时而有。虽世易时移,然琳宇梵宫,亦尚有完整未经毁坏者。至若山川佳胜,风景绵丽,为幽人所咏歌,畸士所栖隐,亦不能无纪。兹述四郊名迹,计:汤山,蓟门烟树,满井,望京馆,大通闸,金台夕照,燕墩,丰台,南河泊子,天宁寺,芦沟,钓鱼台,白云观,摩诃庵,慈寿寺塔,慈慧寺,农事试验场,五塔寺,双林寺,大钟寺,大佛寺,万寿寺,高梁桥,长河,燕京大学,极乐寺,广源闸,八大刹,香山,卧佛寺,碧云寺,团城演武厅,实胜寺碑,黑龙潭,温泉,大觉寺,清华园,石景山,潭柘寺,戒台寺。共四十处。起自北郊汤山,而东,而南,而四郊,极于大觉、潭柘、戒坛止。
(一)汤山
平西北昌平县属。在元、明时,有积水二渠,热气蒸腾,民人诧为神异,立庙祀之,即今之龙王庙是。《尧山堂外纪》载武宗幸蓟之汤泉,宫女王氏随行,题诗赐之云:“沧海降冬也异常,小池何自暖如汤。溶溶一派流今古,不为人间洗冷肠。”据此,则汤泉在明代已属宸游禁地。清乾隆帝时乃于此修建行宫,移旧庙于宫外,是为前宫。又拓地作后宫。光绪二十六年,燹于兵。至民国初元,袁克定氏来此避暑,将前宫稍事修葺。民国七年,徐总统世昌偕陆宗舆、曹汝霖二氏往游,以其地弃之可惜,商于清室,以岁纳八百金,向其永租。重加整理,添构房宇。古迹胜地,得以重光。计全部可分为二部:(一)为行宫浴池。前宫宫垣、浴池尚称完好。有泉水二渠,砌石成二巨池,西热东温,引渠水入浴池备用。宫外设有人民浴池,男女分池。此为有清旧况。民国以来,辟前宫为旅馆,所谓汤山饭店。馆内设有浴池,引泉入池,以供游人之洗濯。据科学家考查,世界温泉皆系硫黄质,味臭有毒,不无遗憾。独此泉原质为镭锭,与太阳质同,故泉水热甚,严冬不灭,浴之可以疗病。饭店设备甚周,起居安适,不独便于洗浴也。(二)为后湖。即清之后宫,今废。原有石山一,小而秀,引水成池,泉中产鲤,甚鲜。荷开最早。周缭以垣,以北山为屏。旧有澡雪堂,漱琼室,飞凤亭,汇泽阁,开襟楼诸胜。入民国多倾圮。七年,徐总统及其他私人于此建别业,点缀风景,有枫叶桥,怀碧桥,(图一图二)枕湖轩,晴晖阁,嶂影楼,(图三)归稼轩,听
(十三)白云观
在西便门外左二里,元之太极宫也。元太祖时,遣使自奈曼迎长春真人丘处机馆于此。因其号赐宫名长春。明正统三年重修,易名白云观。观南前有牌楼一座。入殿门,左右有钟、鼓楼各一。正殿凡五进,建筑伟丽,为北平道院之冠。第四进殿为丘祖雕,塑真人像,传为刘元所塑。像前一钵,刳木瘿为之,上广下狭,可容五斗,内涂以金,外刻清高宗御制诗,承以石座。第五进殿楼,为三清阁。都人以处机真人生于正月十九日,是日,少长咸集,游骑杂沓,车马骈阗,谓之宴丘,亦曰燕九节。
图十八 白云观大门
图十九 白云观内景
长春真人小传:
真人姓丘氏,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县滨都里人。金大定丙戌,年十九,辞亲居昆仑山。丁亥,谒重阳全真开化王真君嘉于宁海,请为弟子。戌申,召见阙下,随还终南山。真佑乙亥,金主召,不起。己卯,宋遣使来召,亦不起。是年五月,太祖自奈曼国手诏征聘,处机与弟子十八人往焉。壬午,见太祖于雪山之阳,拳拳以止杀为劝。问为治之道,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癸未,乞东还,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甲申八月,奉旨居燕京太极观。丁亥五月,改太极为长春。七月,留颂而逝,年八十。至元己巳,诏赠号“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元袁桷《游长春宫》诗:
珠宫敞殊界,积构中天台。神清历倒景,青红隐蓬莱。群山助其雄,衮衮从西来。八荒昔禹甸,为此增崔嵬。旧邑环蚁垤,清泉复流杯。雪低落日净,莽苍同飞埃。缅怀古仙伯,采芝雪毰毸。长春岂酒国,杀气为之回。天风起高寒,玉佩声徘徊。空馀水中输,历録环春雷。之人去已久,松声有馀哀。
明朱国祚《题白云观》诗:
一言止杀古人难,多少逋臣藉尔安。辛苦捐躯文信国,得归也拟着黄冠。
朱彝尊《白云观》诗:
爱见晴山出,郊西万木疏。偶寻樵子径,因访羽人居。活脱存遗像,苍凉感废墟。惟馀彩幡字,仿佛鹤头书。
世祖兴元日,真人独召丘。片言能止杀,万里不虚游。羽蜕长春观,池枯太液流。谁裁释老传,乃与帝师俦。
徐乾学《白云观》诗:
浮图宝铎半空闻,仙观还看榜白云。霜树紨园鸦自集,岩花丹灶鹤依群。碑镌仁寿留千载,跸驻崆峒记数君。行乐只应凭眺遍,未妨徙倚到斜曛。
(十四)摩诃庵
在阜城门外八里庄。明嘉靖丙午中官赵政建。庵不甚大,然洁净特甚,前后多松桧,四隅各有高台,叠石为之。一望川原如绣,西山苍翠,与人衣袂接。清初名辈,如王渔洋、高江村辈,往往载酒流连,赋诗
为乐。庵东偏院金刚殿,有明人重临三十二体金刚石刻。以院宇颓败,现袁市长饬所司修复(事详《金石略》)。又,志载庵四隅高楼,明季,魏忠贤过此蹙额,顾左右:“安用此矗立者为。”寺僧大惧,日夜命工毁之。然现庵之东南隅,尚有土台一座。庵僧云上本有楼,为驻兵所毁。此台虽亦叠石为之,但石甃尚新,当系后人改作,非明之旧也。
图二十 摩诃庵
高士奇《摩诃庵看杏花》诗:
青郊路转见花菲,日暖园林燕子飞。别圃乍经山杏落,僧厨新煮药苗肥。繁花舞蝶迎人面,细草轻烟上客衣。更向层台高处望,千峰螺黛送春晖。
(十五)慈寿寺塔
摩诃庵旁,旧有慈寿寺。明神宗为慈圣太后建,成于万历六年。有塔高十三级,四壁金刚像。旧时殿宇宏壮,今已毁,惟塔尚岿然独存。
图二十一 慈寿寺塔
(十六)慈慧寺
寺在阜城门外二里。明万历壬寅,蜀僧忍庵建。清乾隆重修。寺中有旃檀佛金像,乃黄太史辉手自拨腊,精工特甚。寺碑为陶望龄撰,黄辉书,极名贵。又,寺殿后壁有空隙,大如钱,树影皆倒,人行于外,现全影,缩不盈尺,亦大异事。
(十七)农事试验场
昔为乐善园旧址,原系前清御园。清光绪三十二年,由商部奏准,改为农事试验场。经营布置,需时二年,始告成立。民国四年,冠以中央字样。民国十七年,改为北平农事试验场。十八年十月,改称天然博物院。二十三年十一月,奉行政院令,改归北平市政府接管,定名北平市农事试验场。今俗有三贝子花园之称者,以西偏一部分旧为某贝子家园也。全场面积约一千零六十二亩,农场开办之始,清慈禧后及
苏灵芝书宝塔颂 法源寺。为唐碑最上品。
颜頵书复舜庙颂 頵,颜真卿子,所书碑书画端庄,殊有父风。
故坛主守司空大师遗行碑
辽王鼎书。在戒坛寺。按,此坛主大师不载名字。〔戒坛寺别有王鼎撰法均禅师碑,疑即此碑〕。
千字文石刻 重摹智永千字文。元周伯琦书。旧在文庙。
戒坛寺 禅师遗行碑 金天德四年,韩昉撰,高衎书。
大昊天寺碑 辽道宗皇帝书。
飞虹桥石刻
《秋涧集》云:“庆寿精蓝丈室之前,松樾盈庭,景物萧爽。尝引流水贯东西梁,今堙,桥废,止存二石屏,上刻“飞渡桥”“飞虹桥”六字,笔力遒婉,势极飞动,有王礼部无竞风格。寺中相传亡金道陵笔也。
庆寿寺碑 北京庆寿寺碑,金党怀英八分书,最妙。正统中,惜为中人所毁。
金章宗诗碑
《明一统志》云:“仰山中多禅刹,金章宗游幸,有诗刻石云:‘金色界中兜率景,碧莲花里梵王宫。鹤惊清露三更月,虎啸疏林万壑风。’”
华严寺耶律词
《长安客话》云:“上华严寺、下华严寺俱正统间建。寺有二洞,一在山腰,一在殿后,曰七珍洞,或曰即翠华洞。洞中石壁镌元耶律丞相一词。”
圆明大师塔铭
赵孟頫书。《墨林快事》云:“松雪之字,所为释道二教,大抵奉敕所撰,其有扶植正义者,为阐扬各宗者次之,若铺张宠遇以惑盲俗者斯下矣。兹叙定演事,能推重毗尼并佛,所以立毗尼之意详哉,其言深哉。其旨盖自禅说横溃,而人苦律为拘也久矣。其究令人晃洋而无所归,恣肆而无所守。勿论世有孟子,必为洪水猛兽忧,即佛复生,亦必为药乂罗刹虑。公既能阐扬戒宗,以显申牟尼之法,又能救抑禅说,以阴留牟尼默合吾道之正,最为有益于人天。凡揽古者,当于此大窾系处着眼可也。”
国学五种石刻 乐毅论、黄庭经、兰亭、争坐位、张平叔金丹四百字,均赵子昂临本。
程氏、赵氏先茔碑 均赵孟頫书。
昭文大学士康里石忽木碑:赵孟頫书。
赵子昂书德胜门额
赵子昂书天师张留孙神道碑铭
俗呼道教碑,在东岳庙。文长三千馀字,备极楷则,无一笔放纵,亦无一笔不生动,确赵书上品。
玉清观碑 元赵复撰。
天庆寺碑 元王恽撰书。
中书平章阿鲁浑碑 赵孟頫书。
崇真观钟铭
按,铭系袁桷撰,见《清容集》。其略云:“冶吉金,构坎离,为气用,震以时。深则安,安乃旋,镇无极,亿万年。”
昭德殿碑 赵世延书。
许鲁斋演千字文 万历年刻石,存方家园净业庵壁。
慈慧寺碑 明陶望龄撰,黄辉书。极名贵。
极乐寺碑 明严嵩撰文。
法渊寺番经厂记 张居正撰。在嵩祝寺侧。
摩诃庵三十二体金刚经集篆碑
六十方,存摩诃庵左侧金刚殿壁上。《日下旧闻考》谓集为宋僧道肯,五代高僧梦因法师十六体金刚经而广之,每章作一体。原本因年久失去。万历初年,黄梅乡宦汪中丞可受于大水漂浮箧中得之,命同里门人洪度钩摹,以枣木板刻之。嗣汪中丞起用至京,翰林陈万言等争取木刻摹勒上石。有清朝王文贞公跋尾。原石尚完好,惟藏石之屋,大半毁坏。近市长袁良命工重修,并责成地面加意保管,俾宝物不致遗失,亦一大功德也。(图四)
广化寺赐曹化淳草书碑 明崇祯帝书。
正阳门瓮城观音大士庙碑 张照撰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