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华盖殿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华盖殿,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名,为明代南京紫禁城诸殿之一。朱元璋元年(1367)始建,是明朝紫禁城三大殿之一。
据史料记载,明故宫工程从1366年9月开始,到第二年宫城基本竣工,洪武十年皇城大致上建成。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这里即位,建立大明王朝。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76

春明梦余录 四六

光骤起,由正殿延烧至午门,楼廊俱尽。次日辰刻,始熄。三十七年七月,大朝门等工成。四十一年,三殿成,改奉天殿曰皇极殿,门曰皇极门,华盖殿为中极,谨身殿为建极,文楼曰文昭,武楼曰武成,左顺门曰会极,右顺门曰归极,东角门曰弘政,西角门曰宣治。又改乾清右小阁曰道心,左门曰仁荡,右门曰义平。正德九年,两宫灾。万历二十四年丙申三月,乾清、坤宁灾。二十五年二月重建。是年六月十九日,三殿灾。天启五年二月起工,至七年八月初二日三殿工成,共用银五百九十五万七千五百十九两余。

皇城外围墙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其门凡六:曰大明门,曰长安左门,曰长安右门,曰东安门,曰西安门,曰北安门,俗呼曰厚载门,仍元旧也。墙外红铺七十二。登闻鼓院在长安右门外。

紫禁内城墙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其门凡八:曰承天门,曰端门,曰午门,即俗所谓五凤楼也,东曰左掖门,西曰右掖门,再东曰东华门,再西曰西华门,向北曰玄武门。墙外红铺三十六。

午门之内曰皇极门,左曰弘政门,右曰宣治门,旁曰归极门,曰会极门。皇极门内东曰文昭阁,西曰武成阁,上曰皇极殿,中曰中极殿,后曰建极殿,所谓三大殿也。中极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84

春明梦余录 五四

华盖殿更中极殿牌 谨身殿更建极殿牌

已上左顺门起,俱嘉靖四十一年七月十三日更。

中左门牌 中右门牌

后左门牌 后右门牌

景运门牌 隆宗门牌

乾清门牌 乾清宫牌,殿内敬天法祖牌 崇祯元年

八月初四日悬安。

东暖殿 万历十一年闰二月添额,名弘德殿。本年四月初七日更昭仁殿扁。

西暖殿 万历七年五月十五日添额,名雝肃殿。万历十一年四月初七日更弘德殿扁。日精门牌 月华门牌

端凝殿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懋勤殿 嘉靖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添额。

龙光门牌 凤彩门牌

西御憩房 万历二十二年十月初三日更寿安居,添额。万历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去额

不悬。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34

春明梦余录 一〇四

人员及四夷人等次第由左、右掖门入,诣丹墀序立。钦天监鸡唱官司晨一员于文楼下西向,锦衣卫将军六员于殿内之南北向,将军四员于丹陛四隅东、西相向,其余侍卫将军各分立于殿陛等处如仪。鸣鞭四人于丹墀中道左右北向,金吾等卫护卫官二十四员于丹陛之南,六员于丹墀之北,俱东、西相向,陈设方物;鸿胪寺司宾署丞一员撤方物案。鸿胪寺序班十六员于丹陛中道左右外赞,鸿胪寺鸣赞等官十二员于丹陛及丹墀东西。纠仪御史十二员于丹墀之东西。殿前侍班锦衣卫千户六员,光禄寺署官四员。序班二员传呼鸣鞭,锦衣卫百户四员俱于殿中门外东、西相向,导表六科都给事二员、序班二员于表案左右。掌领侍卫官三员于殿内东、西相向。锦衣卫正直指挥一员于帘右东向,百户二员于帘下左右相向,卷帘毕,即趋出殿门外,各豫立以俟。鼓三严,执事礼部堂上官,并内赞鸣赞一员,陈设表案,并举案,序班五员典仪,鸿胪寺司仪署丞一员捧表,礼部仪制司四员展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二员宣表,致词,并传制等项,鸿胪寺堂上官五员捧宝,尚宝司官二员导驾,六科给事中十员、殿内侍班翰林院官四员、中书官四员、纠仪御史四员、序班二员及各遣祭官俱诣华盖殿外,候上具衮冕陞座,钟声止。入序立,遣祭官以次复命讫,各趋入丹墀班。礼部堂上官跪奏方物,并请上位看马,候得旨,复位。鸿胪寺卿跪奏,执事官行礼,赞拜叩头,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35

毕,赞各供事,鸿胪寺卿跪请陞殿。驾兴,导驾官前导,尚宝司官捧宝前行,乐作。上御奉天殿,导驾官立于殿内柱下东、西相向,侍班翰林院立于东导驾官之后,中书官立于西导驾官之后,纠仪御史、序班分立于侍班官之下,尚宝官置宝于案,分立于导驾官之上。乐止,鸣鞭报时。鸡唱讫,外赞唱排班。班齐,鞠躬,大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内赞赞进表,大乐作。导表官导表案至殿东中门止,序班举案入置殿中,退立于东西柱下,乐止。赞宣表目,礼部堂上官并宣表目官诣殿中跪。宣毕,各叩头退。赞宣表,展表官取表,同宣表官诣殿中跪。外赞赞跪,众官皆跪。宣毕,展表官分东西先退。内外皆赞俯伏,大乐作。兴,平身,乐止。宣表官退,序班举案置殿东。外赞赞跪,众官皆跪。代致词官跪于丹陛中道致词。同贺讫,外赞赞俯伏,众官皆俯伏,大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之东、西向立,称有制。外赞赞跪,众官皆跪,宣制。制与洪武间所定同。宣讫,外赞赞俯伏,大乐作。兴,平身,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山呼,曰万岁;唱再山呼,曰万万岁。赞出笏,俯伏,大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鸿胪寺卿诣御前跪奏礼毕,鸣鞭,乐作,驾兴。尚宝官捧宝,导驾官前导,至华盖殿,乐止。驾还宫。

卷之七 一〇五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172

春明梦余录 一四二

一、近午初时进讲通鉴节要。讲官务将前代兴亡事实直解明白。讲毕,各退,皇上还宫。一、每日各官讲读毕,或圣心于书义有疑,乞即问臣等,再用俗说讲解,务求明白。

一、每月三、六、九视朝之日,暂免讲读,仍望皇上于宫中有暇将讲读过经书从容温习,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寡,工夫不致间断。

一、每日定以日出时请皇上早膳。毕,出御讲读。午膳毕,还宫。

一、查得先朝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辍讲读,本日若遇风雨,传旨暂免。

文华殿初举经筵谢表:知经筵事太师英国公臣辅、同知经筵事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臣士奇、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臣荣、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臣溥、兼经筵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臣直、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臣英、翰林院侍读学士臣时勉、臣习礼、侍讲学士臣循、侍读臣衷、侍讲臣谷、脩撰臣愉、臣鼐等,兹者恭遇经筵肇启,圣学维新,讲读侍臣,咸膺恩泽,谨奉表称谢者。臣辅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天清地宁,昭圣皇之统御,时康道泰,美文治之隆兴,日月光华,中外忭悦。恭惟皇帝陛下聪明睿智,广大宽仁,尊尊亲亲,崇两宫之至养,推恩布德,得四海之懽心,是以三光全而寒暑平,五谷熟而人民育。益勤稽古之学,益弘养正之功,谓易、书、诗、礼、春秋之文,皆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万几有暇,恒亲御以经筵,多闻是求,肆详延于儒雅,用资启沃,用致进修,上以承帝王心法之传,下以锡臣民皇极之福,光祖宗之洪业,扩海宇之隆平。臣辅等猥以庸才,咸叨荣命,荷丝纶之饬励,继宴锡之骈蕃,于缉熙单,厥心允协周成之德,念终始典,于学敬陈商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67

诏解缙为侍读,中书舍人黄淮、王府审理杨士奇为编修,进修撰胡广为侍讲,编修杨荣为修撰,户科给事中金幼孜、桐城县知县胡俨为检讨,入直文渊阁,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秩五品,而恩礼赐赉与尚书等。至洪熙初,设谨身殿大学士,既又建弘文阁,谕大臣曰:卿等各有职务,朕欲得学行端谨老儒数人,日侍燕闲,备顾问,可咨访以闻。杨士奇等以翰林侍讲王进、苏州儒士陈继对,命学士传旨:继授五经博士,掌阁事;进佐之。尚书蹇义举学录杨敬、训导何澄敦实,即授敬编修,澄给事中,皆直弘文阁。于是华盖、谨身、武英三殿,及文渊

阁、东阁,俱有大学士。

永乐初,建内阁于东阁门内,以解缙等七人在阁办事,以备顾问。永乐之世,杨士奇、杨荣官

止五品,是时尚沿国初之旧。至仁宗朝,陞士奇为礼部侍郎,■(寻)加少保,转少傅,兼华盖殿

学士;荣为太常卿,进太子少傅,兼谨身殿学士;溥为太常卿,兼翰林学士,盖以东宫旧恩,

非例也。后杨荣陞尚书,授以工部,盖不欲以兼官压六卿之上。杨溥丁忧起复,不入阁,宣德间,以九年考满,陞礼部尚书,至英宗时,复命入阁。故宣德以前,内阁与外九卿为平交,执礼持法,不相顾忌。宣德以后,三杨眷重,渐柄朝政。英宗以九岁登极,凡事啓太后。太后避专,令内阁议行,此内阁票旨之所由始也。及杨荣卒于正统五年,杨士奇卒于正统九年,杨溥卒于正统十一年,则渐改于其旧。及景泰易储之后,虽天子亦藉内阁以为己用。但其官品,如萧鎡、江渊、许彬、王一宁、商辂等,皆不脱学士之衔。天顺初,李贤始以兵部侍郎陞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入阁,薛瑄由大理卿陞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成化、弘治,多由侍郎陞尚书入

卷之二十三

三三七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68

春明梦余录 三三八

阁。若先陞尚书,则无入阁之命。至正德初,刘瑾以其私人焦芳吏部尚书入阁,盖以外寮之首而入主中秘之权。至张孚敬、张居正,则直以相体自尊,危坐诸卿之上,而名委之,然两文忠虽好高不惧,绝利一源,乃其具美。

阁员初无定额。洪武初,吴伯宗以武英殿大学士复为翰林院检讨。永乐初,王文忠以庶吉士入翰林,未几召同王直入内阁,书机宜奏疏,五年,陞脩撰,十四年,进侍讲,入阁在先,授官在后。嗣后,始以翰林院衔直文渊阁。然惟胡文穆靖修撰,杨文敏荣编修,彭文宪时、商文毅辂以修撰,其他黄文简淮以中书舍人,杨文贞士奇以齐王府审理副,陈汝静敬宗、张子玉瑛以乡举,金文靖幼孜以给事中,胡若思俨以桐城知县,俞纲以审理,权谨以光禄署丞,徐武功有贞以都御史,李文达贤以主事,王毅愍文、薛文清瑄以御史,高文义谷以中书舍人,刘宇、曹元以知县,袁荣襄宗臯以长史,杨文襄一清以总督,张文忠璁、方献夫、桂蕚二文襄、霍文敏韬以主事,席文襄书以户侍,许文简赞以吏书,夏文愍言以给事中,皆不由馆选。自兹会推内阁,冢宰掌院必列名。至崇祯朝,遂定为故事,每次枚卜,必内外兼推。

初设内阁,杨文贞士奇历二十三年,官止五品,后加至少师,止兼兵部尚书、华盖殿三官。时蹇忠定义以少师为冢宰,朝廷不欲文贞班居其上,以存冢宰之体也。陈芳洲循虽兼五官,亦止户部尚书。后李文达贤以吏侍领吏部尚书,而彭文宪时、商文毅辂、万安相继领吏部尚书,自后遂为首辅故事。

内阁外出者。永乐中,解缙为广西参议,胡俨为国子祭酒;宣德中,张瑛、陈山以干请诸司,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69

改瑛为南礼部,山专教内书堂;景泰中,江渊出为工部尚书,俞纲出佐兵部,许彬出为陕西参议,徐有贞出为福建参政;天顺中,岳正谪为钦州同知,后复官,止于翰林供事,皆不复再入。

预阁务不居其职者,蹇义以吏书,夏元吉以户书,朝夕备顾问,拟旨,然不与阁职。

以他官兼大学士者,如杨士奇以礼侍兼华盖,金幼孜以户侍兼武英,陈山以户侍兼谨身,张瑛以礼侍兼华盖,黄淮以通政使兼武英,杨荣以太常卿兼文渊,徐有贞以武功伯兼华盖。

殿阁大学士自相兼者,如陈循以华盖兼文渊,高谷、王文以谨身兼东阁,胡广、杨荣、金幼孜

以文渊兼翰林院学士。其内阁诸殿次第,自正统间始定,其兼衔次第,自天顺间始定,然或以所兼保傅为等级,或以部分为后先。如杨荣以太子少傅谨身位少保黄淮武英下,陈山无兼官,以谨身位少保黄淮、太子少保金幼孜武英下,少保黄淮、太子少保金幼孜以户部尚书位少傅兵部杨士奇下,金幼孜又以户部、杨溥无兼官以礼部位工部杨荣下,王文以少保吏部位户部陈循、工部高谷少保太子太傅下,皆取所兼保、傅为次序也。张瑛以礼部华盖殿位户部谨身陈山下,此则以部分为次序也。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而所不同者,主票拟而不身出与事。如高公拱之兼掌吏部,赵公贞吉之

兼掌都察院,孙公承宗兼掌兵部,俱出而啓事,入而调旨。然惟高为首相,二公皆非也。事寄虽重,然犹判然两署。独天顺间命徐公有贞考察方面,嘉靖间命李公本分别尚书至大小九卿去留,张公璁奉敕肃清百寮,韩公爌分别逆党,则政自阁出矣。然张公权掌都察院事,李公因冢

卷之二十三 三三九

书名:春明梦余录(上) 页码:370

春明梦余录 三四〇

宰李公默得罪去,亦未可全谓之政出于阁也。政出于阁者,独前武功与后韩蒲州。

内阁出为六卿者,皆不带阁衔。即出将如杨公一清,自家起,改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总督三边,奉诏而出,阅九边。如翟公銮,亦改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唯华盖殿大学士张公瑛,以原官掌南京吏部,然诎之也。文渊阁大学士孙公承宗,则亦以原官督理辽、蓟、津、登军务,自边累官至少师中极殿。则出将入相者,本朝惟中山、高阳二公而已。然中山带相衔而实不与机务,则又似高阳独也。

文渊阁未有言掌者。徐武功有贞以勋臣领之,遂改为掌文渊阁,王世贞讥之,以谓文渊阁不可

掌也。吏部左侍郎李贤,为本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文渊阁事,则又不止武功也。又考解大绅缙入阁居七人之首,其系衔亦曰掌文渊阁事,则又不始于武功也。

经筵大典,初惟勋臣一人知之,至李文达贤,始与勋臣并列。至同知经筵,阁臣亦不尽与,如景泰初,江渊、商辂与陈循、高谷同在内阁,陈、高二人同知经筵,而江、商二人止称兼经筵官。

票拟事有关两部者,必明标之,三部以上,始曰该部。至天啓而后,无人知此典故矣,每有一

部而亦称该部。

凡事有两罪应处,始曰从重。如一事,自有正议,何曰从重。高新郑每以此戒同列。

票旨称卿,隆、万间惟二品得之,而中亦有不能得者。天啓中,凡腰犀者,尽卿之。考天顺间,祭酒吴节以满九年,加从三品俸,又三年,以老请。上曰:国学师傅,正须老成,卿宜懋

书名:春明梦余录(中) 页码:26

春明梦余录 五三二

四先生或以谋畧,或以文章,或以政术,人皆知之。至陈静诚先生遇有足异者。先生以秦元之之荐聘至,俾典戎务。上幸其第,密咨筹划。授供奉,不受。洪武元年,首陈为治要道三事,授翰林学士,不受。赐肩舆校尉十人,除中书左丞,不受。召至华盖殿,令坐,草平西诏,除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不受。寻进礼部尚书,不受。召至奉天门,命坐,询问典故。时炎暑,赐衣,命引入内池沐浴,赐宴,又命其子侍衞,亦辞不受。年七十二,竟以布衣终。夫下不肯屈其身以受官,上亦不肯挟势强人以官,两得之矣。此三代以后不多见也。

读洪武六年谕曰:世有贤才,国之宝也。古之圣王,恒汲汲于求贤,若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吕尚。二君者,岂其智之不足也,而遑遑于版筑鼓刀之徒,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为之辅也。今山林之士,岂无德行文艺之有称者,宜令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至治。十一年,谕曰:天下之务,非贤不治。求贤之道,非礼不行。故汤致伊尹,由于三聘;汉征申公,安车束帛。近朝臣为朕举贤,朕皆征用之。所举者多名实不称,徒应故事而已。夫披沙将以求金,掘井在于获泉,荐士期于得贤。今所举皆非,岂昧于识人耶,抑贤才之果难得也。尔吏部其以朕意再谕天下,有司尽心询访,必求真材,以礼敦遣。其谆切如此。当时,下镇江,闻元御史隐居秦从龙之贤,命兄子文正以银币往聘。将至,上亲迎至龙江关,访以时事,乃即元故御史台改为府以居之。每有谘问,以笔书漆简甚密,左右无知者。又以贤良聘至者刘于也,以文学聘至者王褘也,聘至而留为后日用者方孝孺也,聘至修礼书成而不受

书名:春明梦余录(中) 页码:204

大 祀

郊庙、社稷、先农为大祀。已而改先农及山川、帝王、先师、旗纛为中祀,诸皆小祀。大祀致斋三日,中祀二日。祀有牲,牲四等:曰犊,曰牛,曰太牢,曰少牢。色尚骍,或黝。天、地、日、月,加玉焉。玉三等:曰苍璧,曰黄琮,曰玉。牲,大祀入涤九旬,中祀三旬,小祀一旬。杀礼,不用牲,用果脯,从其族。或用素羞。祀有帛。大祀、中祀,京师用制帛。制帛五等:曰郊祀,曰奉先,曰礼神,曰展亲,曰报功。小祀素帛。礼佛,帛。王国、司、府、州、县亦用帛,小祀则否。凡祀有乐。乐四等:曰九奏,曰八奏,曰七奏,曰六奏。舞皆八佾,先师六佾,小祀则否。凡助祭,文臣五品,武臣四品以上,小祀则否。

礼部寅清堂有嘉靖十五年秋钦定大报诸祀礼仪碑。每岁大宗伯以大报日期等日告于皇帝,前期于本衙门宿,鸿胪卿具请御殿,及设案奉天殿中。是日,百官公服侍班,皇帝服皮弁,大宗伯具朝服,自午门中道行,捧祀日册,立置于案。皇帝就案先立定,大宗伯跪奏,曰:嘉靖几年,分大报等祀日册,请敬之。皇帝搢圭,取而恭视。讫,序班举案于华盖殿中。皇帝升座,百官叩头如常,礼毕。

正祀典

倪文毅岳疏:释迦牟尼文佛、三清三境天尊[者]。谨按传记,西方有佛国曰天竺。[天竺]有五,

卷之三十九 七一一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47

也。楼阁出小牖为梅屋,盆梅一株,花时,聚观者甚盛。梅屋东为兰室,室中莳兰。前有千叶碧桃,尤北方所未有者。苑主道深,性疏秀,通儒书。宣德中,住西山苍雪庵,赐号圆融显密宗师,而自称苍雪山人。后归老,乃营此自娱。谐者颇寡,而独与予善,故辄记之,以示夫未游者。

怀麓堂 李文正第堂名也。公名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举神

童。景皇帝抱置诸膝。六岁、八岁两召见,讲尚书大义,命入京学。天顺八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成化元年,授编修。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正德七年,致仕。又四年,卒。年七十,谥文正。公殁后,故第业已易主。嘉靖乙酉,耿公定向赎回,构一小祠,塑公遗像。其中内有一椟,贮公纻衫及小朱履,盖幼时所着以见上者。椟上耿公刻铭。

文正秉政久,门生故吏满朝。或朝退,或散衙,即集其家,分题吟咏岁以为常。公殁,诸门人哭公,有国贤诗一卷。陆文裕深跋云:右户侍邵二泉先生国贤诗一卷,皆西涯李文正公卒后之作以致哀,慕者萃寄都谏俞正斋国昌。国昌示深读之,迂曲之情不可已,敦厚之义不可穷,实近世以来师生之所鲜有,千载而下读之,犹将涕泗满襟,况于识西涯,知二泉如吾国昌者。往岁丙子秋,深起告北来,舟次广川,适闻文正之讣,亦有一诗哭之。曰:细推天运几生贤,又是山川五百年。廊庙江湖今复少,文章功业古难全。重来东观嗟何及,再过西涯定惘然。白

卷之六十五 一二五九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62

挖黄土用,却命军搬焦土填上,用黄土盖三尺,岂不两便?黄曰善。公曰:午门以里台基坏石移出长安两门甚远,今厚载门修砌剥岸,若命军搬出右顺门,由启明门前下北甚近,就以此石作剥岸填堵,不须减工部估料,但省军士劳力亦可。黄又曰善。公曰:旧例,火焦本军搬送琉璃、黑窑二厂,往回四十里,今焦木皆长大,不惟皇城诸门难出,外面房稠路狭,难行难转。况今灾变,各门内臣小房非毁卽拆坏,必须修盖,方可容身。莫若将焦木移出左右顺门外,东西宝善、思善二门前后,并启明、长庚两长街,听各内臣劈取焦皮作炭,木心可用者顺便取去,各修私房,以皇城内物修皇城内房,不出皇城四门,亦省财力。黄又曰:善。郑端简年谱

原己未十月十日,三殿兴工,庚申四月二日上梁。古和稿

原四十一年九月,三殿成,改奉天殿曰皇极,华盖殿为中极,谨身殿为建极。文楼曰文昭阁,武楼曰武成阁。左顺门曰会极,右顺门曰归极,奉天门曰皇极,东角门曰弘政,西角门曰宣治。诏曰:人君建中建极,乃叙畴锡福之基;臣民会极,实钦若从乂之道。特崇表正,用迪训行。明世宗实录

〔臣等谨按〕明之华盖殿即中极,今建为中和殿,谨身殿即建极殿,今建为保和殿。

原三殿规制,自宣德间再建后,诸将作皆莫省其旧。而匠官徐杲能以意料量,比落成,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64

旦、冬至、圣寿则御焉。先一日,尚宝司设宝案于座之东,鸿胪寺设表案于殿东中门外,主客司设外藩贡方物案于丹陛左右,钦天监设定时鼓于文楼上,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东西,设大乐于皇极门内东西,俱北向。至期,锦衣卫陈卤簿仪仗于丹陛丹墀东西,设羽扇于殿内东西,陈车辂步辇于皇极门丹墀中道,北向。金吾等卫列甲士军仗于皇极门外、午门外丹墀东西,旗手卫设金鼓于午门、皇极门外,御马监设仗马,锦衣卫设驯象于文武楼南,东西相向,钦天监设报时位于丹陛之东。鼓初严,百官朝服班午门外。鼓次严,百官次第由左右掖门入,诣丹墀序立,鸣鞭卷帘。鼓三严,导驾官前导,尚宝司捧宝前行,乐作,奏飞龙引之曲,上衮冕升座。外赞排班,班齐鞠躬。大乐作,奏风云会之曲,再奏庆皇都之乐,三奏喜升平之乐。赞搢笏鞠躬舞蹈,赞跪唱山呼,赞出笏,俯伏四拜兴。礼毕鸣鞭,奏贺圣明之乐,驾兴,尚宝司捧宝、导驾官前导至中和殿,驾还宫。春明梦余录

原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曰奉天殿,门名亦如之。其后文皇营北京,遂仍其名。毁于火,世宗更其名曰皇极,而华盖殿则曰中极,谨身殿曰建极,盖取洪范之义。议者以为洪范更有六极,字样相同,意义不美。然上方亲定礼乐,薄视百王,少忤即获罪,无救正者。至隆庆初元,御史张槚请改仍太祖旧号。时高仪为大宗伯,以为皇考所定,且遗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65

诏中多所厘正,独不及殿名,乞存之,以表三年无改之义,遂不果易。按太祖奉天二字实不可易。祖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扬祖四字,遇亲王尊行者,必手秉此圭,始受其拜。以至臣下诰勅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太宗继之,一切封拜功臣,必曰奉天靖难,其次曰奉天翊卫、奉天翊运。至列圣所封者无论为功勋,为恩泽,为文武,亦必以奉天为号,至今不改。若皇极、建极,本属一义,而中极尤为无出。考完颜氏上京宫殿,其正寝名乾元殿,盖袭唐代旧号;至天眷元年改名皇极殿,则先有称之者矣。野获编

原刘效祖诗 元会初分庭燎光,君王亲御紫霞觞。不知五夜春多少,白日犹闻蜡炬香。念庵诗集

原中左门之左小厢房有扁曰德政殿。崇祯十五年五月,召诸臣入对,及午赐宫饼各十五枚。悫书

原崇祯十五年八月,上御朝毕,登文昭阁,阁在皇极殿东,上步下阁,御德政殿,召五阁臣,言:文昭阁两旁可建直房,朕不时召对,及讲读有疑问,先生往来亦便。翌日遂于阁左右各设直房。三朝野史

原皇极殿之北有渗金圆顶者曰中极殿,即华盖殿也。再北曰建极殿,即谨身殿也。俱嘉靖四十一年重建,工完改名者也。殿居中向后,高踞三缠白玉石栏干之上者云台门也。

书名:日下旧闻考(二 ) 页码:284

补中式举人殿试,内阁大学士、学士等官详定试卷,次日同赴文华殿。内阁官将第一甲三卷以次进读,俟御笔批定出,将二甲、三甲姓名填写黄榜。又次日早同赴华盖殿,内阁官进至御座前,以次拆卷,将姓名籍贯面奏。司礼监官授制勅房官填榜毕,开写传胪帖子,内阁官一员捧榜出,至奉天殿授礼部尚书,制勅房官将帖子授鸿胪寺官传胪。明会典

补初,读卷用祭酒修撰等官,正统中犹与其事。其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而去取之柄则在内阁。初,于殿试之明日即传胪揭榜,今制稍宽,约以三日内阅卷,礼部地专而人众,庶得尽心鉴别云。明登科考

原嘉靖十七年,作圣济殿于文华殿后以祀先医。明典汇

〔臣等谨按〕圣济殿,今文渊阁即其旧址。

原黄谏尝作京师泉品,谓玉泉第一,文华殿东大庖井第二。玉堂丛语

〔臣等谨按〕大庖井在今之传心殿前左侧,泉味独甘,甲于别井,今作亭覆其上。

原崇祯时,中外多事,每遣羽流于南城为章醮之举,上与后妃密往行礼。自文华殿西夹道中往来。一日,有部僚接本在会极门,忽传驾返,皇遽避入文华门西直房。于窗隙中窥见上乘小辇,辇前立两宫娥,其次后辇,又次田、袁二妃辇,历历见之,不知上亦窥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47

虚殿登高。宫眷内臣皆着重阳景菊花补服,吃迎霜兔、菊花酒。今山前亭观尽废,池亦就湮,仅余一亭及清虚殿。金鳌退食笔记

〔臣等谨按〕旋磨台,春明梦余录载宫殿额名作旋波台,朱彝尊又引作旋坡台,其实一也。再考金鳌退食笔记云:台下周堑、梁上石栏坚完如故,山前尚有一亭及清虚殿。则兔儿山、旋磨台其时尚存。遗迹今俱毁。其地东犹名拜斗殿。西为今火药库。

原司钥库旁有惜薪司。凡各宫取用炭,皆易州产,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黄土刷筐盛之,名曰红箩炭。厂中旧有香匠,制香饼兽炭,又造将军等像,各成对,高三尺许,用金彩妆画如门神,手面俱黑,名曰彩妆。于腊月二十四日奏安于宫殿各门两旁,至次年二月仍归本司。至魏忠贤擅政,改而大之,用傀儡体,高至八九尺,衣以绫绢,佩以兵器,夜则明灯守之。人敢怒而不敢言也。芜史

补杨士奇新改华盖殿学士入奏,上望见,谓蹇义、夏原吉曰:新学士来奏事必有理,其共听之。士奇言:惜薪司传旨,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供宫禁香炭之用,虽是岁例,得无过多?上喜曰:朕固知学士言有理。即命减除四十万。明上谕录 以上二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原正德三年八月,司礼监太监刘瑾传旨,改惜薪司外新厂为办事厂,营府旧仓地为内办事厂。时既立西厂,以谷大用领之,瑾又立内厂,以张其威。京师谓之内行厂,比东西二厂尤为酷烈。明武宗实录 原在郊垧门,今移改。

增惜薪司掌印太监一员,总理佥书、掌道、掌司、写字监工,及外厂、北厂、南厂、新南厂、新西厂各设佥书监工,俱无定员,掌所用薪炭之事。明史职官志

〔臣等谨按〕惜薪司今废,其地犹称惜薪司胡同。中有双节寺,寺内有正德元年钟一,上铸惜薪司佛堂字。西安门内街南之极西地也。考金鳌退食笔记云,惜薪司在西安门街南巷内,与今地正相合。则芜史所称司钥库旁有惜薪司者误也。

书名:日下旧闻考(三) 页码:274

协元音。农务将兴候,身先要必钦。况曾艰腊雪,益切望春霖。三献遵伊古,四推匪自今,四推之礼始自皇考,率成典制。黄云落土雨,踧踖惴弥深。

〔臣等谨按〕卷中恭载皇上御制诗,凡初见及有关典礼考订者,皆敬谨缮录。

原弘治元年二月,孝宗皇帝行耕耤田礼,顺天府率两县官耆老之后,添上中下农夫各十人,穿本等衣鞋,各执农器,引见叩头。令其终亩,人赐布一疋,后循以为例。明嘉靖祀典

原亲耕耤田,合用田具什物黄龙口等犁牛具,顺天府造办。彩旗乐人礼部备办。庶人绛衣绦履巾袜并大红纱满红灯祭器工部修造。教坊司合用乐器铜锣四面,黑油腔大皷四面,小皷二面,黑油腔韸子四面,白铁钩青绵绳穿红油木■四把,木叉四把,扫帚四把,斗蓬四个,蓑衣四领,黑油杠四根,青绵花绳四根。同上

原驾祀先农,躬耕耤田,工部题请将黄龙口犁、黄犍牛、黄绒鞭、黄套索各一,红犁、黄牛、红绒鞭、红套索各十二,铁箸、铁■、木■、竹筐、米筛、竹箕、荆筐、扫苗扫帚、簸箕各十,耙二副,行顺天府办送。水部备考

原天顺乙酉仲春元辰,上亲耕于南郊,命朝臣从耕。于是少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贤、礼部尚书姚夔、兵部尚书王竑、工部尚书白圭、吏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彭时、户部左侍郎杨鼎耕其左,广平侯袁瑄、隆平侯张佑、定襄伯郭登、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陈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7

原十九年四月,三殿灾,火势猛烈。奉天门东庑切近秘阁,学士杨荣麾武士三百人将御书图籍舁至东华门河次。是时书籍淆乱无纪,典籍周翰理淆葺乱,逾二载而后复旧。今馆阁书目,盖永乐间定也。翰林记

原宣德四年十月,上临视文渊阁,少傅杨士奇,太子少傅杨荣,太子少保金幼孜,学士杨溥、曾棨、王直、王英,侍读李时勉、钱习礼,侍讲陈循等侍。上命典籍取经史,亲自披阅,与士奇等讨论已,询以时政,从容密勿者久之。命中官出尚膳酒馔赐士奇等,并赐纂修实录等官。士奇等叩首谢。上曰:朕闻有道之朝,愿治之主,崇礼儒硕,讲求治道。卿等为朕傅保,与诸学士皆处秘阁,朕躬至访问,冀有所闻耳。稍暇当复至,卿等必有所陈论也。已而亲制诗赐士奇等。明宣宗实录

原中秘书在文渊阁之署,约二万余部,近百万卷,刻本十三,抄本十七。阁凡五楹,中一楹当梁栱间竖一金龙柱。宣庙常幸其地,与阁臣翻阅咨询,故史臣不得中立设坐。东湖集

原正统六年六月,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行在翰林院侍讲学士马愉、侍讲曹鼐上言:文渊阁见贮书籍有祖宗御制文集及古今经史子集之书,自永乐十九年南京取来,向于左顺门北廊收贮,未有完整书目。近奉旨移贮于文渊阁东阁,臣等逐一点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26

原天顺七年八月,久雨坏国子监碑亭,仆进士题名碑五通。上命有司修碑亭,并竖其碑。同上

原明永乐十三年,始会试天下举人于北京,登科考谓是年即令立石国子监,然今无有。有之,自宣德五年始。六馆日抄 以上七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元代题名三碑,本朝国子监祭酒吴苑于启圣祠土中得之。至明代七十有

六碑,始永乐十六年李骐榜,讫崇祯十六年杨廷鉴榜。谓始于宣德五年林震榜者,

误也。其缺者惟万历八年、崇祯十年两碑耳。

原永乐十三年乙未陈循榜,十六年戊戌李骐榜,十九年辛丑曾鹤龄榜,二十二年甲辰邢宽榜,宣德二年丁未马愉榜,碑无。宣德五年庚戌林震榜,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撰文,礼部精膳司郎中陈景茂篆书。宣德八年癸丑曹鼐榜,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杨溥撰文,礼部郎中黄养正书。正统元年丙辰周旋榜,碑无。正统四年己未施盘榜,翰林院学士钱习礼撰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书程南云书。正统七年壬戌刘俨榜,碑无。正统十年乙丑商辂榜,翰林院学士经筵官曹鼐撰文,中书舍人程学书。正统十三年戊辰彭时榜,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苗衷撰文,中书舍人黄采书。景泰二年辛未柯潜榜,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循撰文,太常寺少卿王谦书。景泰五年甲戌孙贤榜,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循撰文,吏部考功司郎中董玙书。天顺元年丁丑黎淳榜,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知制诰李贤撰文,顺天府丞余谦书。天顺四年庚辰王一夔榜,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撰文,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凌耀宗书。天顺七年癸未彭教榜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撰文,礼部祠祭司员外郎谢宇书。成化二年丙戌罗伦榜,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文撰文,礼部郎中陈纲书。成化五年己丑张升榜,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撰文,太常寺少卿林章书。成化八年壬辰吴宽榜,碑仆。成化十一年乙未谢迁榜,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万安撰文,太常寺少卿谢宇书。成化十四年戊戌曾彦榜,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刘珝撰文,礼部仪制司主事兼司经局正字凌晖书。成化十七年辛丑王华榜,碑仆。成化三十年甲辰李旻榜,碑仆。成化二十三年丁未费宏榜,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徐溥撰文,太仆寺少卿姜立纲书。弘治三年庚戌钱福榜,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邱浚撰文,大理寺右寺副刘棨书。弘治六年癸丑毛澄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刘健撰文,大理寺左寺副兼司经局正字周文通书。弘治九年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27

丙辰朱希周榜,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撰文,尚宝司卿兼司经局正字刘棨书。弘治十二年己未伦文叙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健撰文,太常寺少卿周文通书。弘治十五年壬戌康海榜,碑仆。弘治十八年乙丑顾鼎臣榜,碑仆。正德三年戊辰吕柟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撰文,太常寺少卿周文通书。正德六年辛未杨慎榜,碑仆。正德九年甲戌唐皋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撰文,太常寺卿刘棨书。正德十二年丁丑舒芬榜,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贾咏撰文,太常寺少卿兼经筵侍书刘棨书。正德十六年辛巳杨维聪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撰文,太常寺卿刘棨书。嘉靖二年癸未姚涞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费宏撰文,太常寺卿刘棨书。嘉靖五年丙戌龚用卿榜,碑仆。嘉靖八年己丑罗洪先榜,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李时撰文,顺天府丞周令书。嘉靖十一年壬辰林大钦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夏言撰文,太仆寺卿张文宪书。嘉靖十四年乙未韩应龙榜,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李本撰文,通政司使张文宪书。嘉靖十七年戊戌茅瓒榜,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严嵩撰文,礼部左侍郎兼司经局正字张电书。嘉靖二十年辛丑沈坤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徐阶撰文,工部右侍郎谈相书。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秦鸣雷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孙承恩撰文,大理寺右寺副阙□书。嘉靖二十六年丁未李春芳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顾可学撰文,大理寺左寺正吴昂书。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唐汝楫榜,吏部尚书李默撰文,大理寺右评事吴应凤书。嘉靖三十二年癸丑陈谨榜,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徐阶撰文,山东布政司参议王槐书。嘉靖三十五年丙辰诸大绶榜,碑文剥落。嘉靖三十八年己未丁士美榜,太子宾客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郭朴撰文,中书舍人管翰林院典籍事顾从礼书。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申时行榜,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袁炜撰文,大理寺右寺正丛恕书。嘉靖四十四年己丑范应期榜,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严讷撰文,大理寺左评事兼翰林院侍书李中书。隆庆二年戊辰罗万化榜,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撰文,尚宝司少卿兼翰林院侍书吴自成书。隆庆五年辛未张元忭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申时行撰文,太仆寺少卿兼司经局正字徐继申书。万历二年甲戌孙继皋榜,大学士王锡爵撰文,光禄寺少卿兼司经局正字成楫书。万历五年丁丑沈懋学榜,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许国撰文,太仆寺少卿兼司经局正字马继文书。万历八年庚辰张懋修榜,大学士叶向高撰文,通政司知事唐尚忠书。万历十一年癸未朱国祚榜,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王锡爵撰文,大理寺右寺副赵应宿书。万历十四年丙戌唐文献榜,记无。万历十七年己丑焦竑榜,记无。万历二十年壬辰翁正春榜,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位撰文,通政司经历章如铤书。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朱之蕃榜,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陈于陛撰文,通政司经历汤应龙书。万历二十六年戊戌赵秉忠榜,记无。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张以诚榜,记无。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杨守勤榜,记无。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黄士俊榜,记无。万历三十八年庚戌韩敬榜,记无。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周延儒榜,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叶向高撰文,通政司知事周承禹书。万历四十四年丙辰钱士升榜,记无。万历四十七年己未庄际昌榜,记无。天启二年壬戌文震孟榜,记无。五年乙丑余煌榜,记无。崇祯元年戊辰刘若宰榜,记无。崇祯四年辛未陈于泰榜,记无。崇祯七年甲戌刘理顺榜,记无。崇祯十年丁丑刘同升榜,记无。崇祯十三年庚辰魏藻德榜,记无。崇祯十六

书名:畿辅人物考 页码:235

洗马。宣宗即位,升行在礼部侍郎。宣德改元,兼华盖殿大学士,入内阁典制诰。明年修太宗、仁宗实录,为总裁官。既而命莅南京礼部,盖以根本之地,非重臣不可也。后以父丧归,遣官治葬祭,诏瑛复职视事,而竟不起矣。瑛善讲解经史,每与上言帝王传授心法,与夫修齐治平切要之言、汉唐以下人君行事可为劝惩者,反复敷陈,日见亲信,赐赍赍甚厚。当起复人见时,宣宗特出御制诗并缗钱二千锭以赐。瑛性宽厚,喜愠不见,待人接物一以真率为本,推贤让能无所介意,临事毅然不可夺也。

岁寒老人曰:公可谓方正大臣也哉!终始与景陵鱼水无间,足觇伊时堂陛间明良景色。

贾恭靖公铨

铨,字秉钧,广平人。永乐甲申进士。擢刑科给事中,弹劾无所徇,当道惮之。出为云南大理知府,革弊励操,闻于上下。会征麓川,大理当其要冲,铨区画尽善,事无不集。时靖远伯王骥总督军务,甚为嘉礼,升云南布政司右参政,仍掌府事。既而升左参政,管司事,寻升左布政。久历云南,稔知俗尚,凡事不拂人情,民夷晏然。天顺四年,升左副都巡抚山东,兼抚河南,往来二省,便宜行事。为政务实而耻虚名,或面称其美即推而不受,喻之曰:"此某同僚之所主,而某受委任之所行也。"成化二年,敕掌

书名:畿辅人物志 页码:64

子于阙里。还,上《时政疏》。十八年乙丑,上不豫,召入受顾命。武宗登极,加光禄大夫、柱国、少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元年丙寅,上不亲政,东阳同刘健等上疏,不报。于是复同疏曰:"先帝顾命,惓惓以陛下为托,迩者诏令废格,变易殆尽,忧在于民生国计若罔闻,知事涉于近幸贵戚,牢不可破,或旨从中出,略不与闻,或有所议拟,径行改易,臣若诿顾命之名,不尽辅导之责,天下后世其谓臣何?"亦不报。会府部科道疏请诛瑾,不遂,瑾遂矫诏逐刘健、谢迁,加公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二年丁卯,尚宝卿崔璇、御史姚祥、主事张伟为逻卒诬执,荷校长安门,公上疏救。给事安奎、御史张或忤瑾,荷校,又上疏救。都御史杨一清逮系至,又力救。是夏,蚤朝罢,有文书一卷,委于丹墀,皆录瑾等罪状,上退坐东角门,留百官不放班,寻传旨令跪,瑾等面诘:"何人所为?"众冒暑忍饥久跪,随有仆地曳出而死者数人,申刻一时,三百余人俱下诏狱,公极力论救,乃得释。瑾于文臣凡有公错诠误,各罚米输边,多至千五石,公委曲开导,瑾执不从,乃从边仓移为关仓,地虽稍近,犹不能堪。后因瑾欲天下司、府、州、县设预备仓,公遂言各官罚米,即在原籍仓中交纳。未几,事止,其随机应变,使天下阴受其福类如此。四川镇守太监罗钥请便宜行事,瑾主之,公力言不可,因奏曰:"太祖高皇帝设官定制,在外都、布、按三司,都司管兵而不管钱粮,布政司管民而不管军马,又有按察司管纠劾刑名而军马钱粮皆不管,其权盖分而

书名:畿辅人物志 页码:156

经房阅得隽卷,仍发监临参阅,公同去取。时言:"若令参阅去取,则失祖宗糊名易齐之法,亦非救弊补偏之初意。"上深然之。九月,召为武英殿大学士,参赞机务。十二年,帝幸南内,召孚敬、时等阅马观花,赐蟒服,上制古乐府七言二章,命各和以进。复同游西苑,制七言、五言各二章,命和。十三年五月,上幸南内,召孚敬、时随行,赐扇及酒食,复留阅《宣宗舆地图》,时及御和诗。十四年三月,复召同游南内,时等各作《奉制记乐赋》以献,帝亦作一诗,命曰《御制记乐同游》,命刊示群臣。本年,加少保,进少傅,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十五年端午,召时同夏言、郭勋泛舟西苑,命荡桨近龙舟被顾问,赐宴无逸殿。翌日,时等谢表以为自宣宗赐蹇义同游万寿山、杨荣同游西苑后,迨此乃再见云。九月,以《宝训实录》成,加少傅、华盖殿大学士。十七年十二月,卒于官,赠少傅,谥文康。李公受事于张文忠孚敬才相之后,无所表见于世,然斥广孝从祀一事,侃侃正论矣。

方文端从哲

方从哲,字中涵,顺天人。赋性惇厚,不事修饰。为司成时,大管田义有侄入监,甫三日,即欲拨历,持之不可,义怒,使人语之曰:"若不爱官耶?何此小事,遽相拒绝?"遂请告去,家居最久。时神庙倦勤,中外隔绝,朝臣水火,公与叶福清同居揆地,

书名:酌中志 页码:157

酌中志卷之十七 九

善门外,归极门北,皇极门前,会极门北,文华殿西,而北,而东,自慈庆宫前徽音门外,蜿蜒而南,过东华门,古今通集库南,从紫禁城墙下地沟,亦自巽方出,归护城河。或隐或见,总一脉也。神庙久不临御,河遂壅塞不通,帮石圮泐者多。逆贤时勒令疏通,至今清流可鉴。虽鱼鳖蛙黾之微,亦得沐天波之泽,但恐事久禁弛,仍复阻闭龙脉耳。是河也,非为鱼泳在藻,以资游赏;亦非故为曲折,以耗物料。恐意外回禄之变,此水实可赖。天启四年六科廊灾,六年武英殿西油漆作灾,皆得此水之力。而鼎建、皇极等殿大工,凡泥灰等项,皆用此水。回想祖宗设立,良有深意。惟在后之人,遵守何如耳?况坤宁宫后苑鱼池之水,慈宁宫鱼池之水,各立有水车房,用驴拽水车,由地管以运输,咸赖此河。又如天启年一号殿、哕鸾宫被灾者二次,如只靠井中汲水,能救几何耶?疏通此河脉,诚急务也。大明门内承天门,其门里之东一门,内则太庙也。西一门,内则大社大稷也。曰端门,内则六科也。东曰阙左门。再东则松林,会推处也。西曰阙右门。其中巍然而向明者,午门也。钟鼓在焉,旗纛在焉。曰左掖门,右掖门。门内居中向南者曰皇极门,卽奉天门也。俗所云锣儿天铜壶滴漏在此。其左曰宏政门,卽东角门,考选通政司参议及鸿胪寺官,皆在此也。右曰宣治门,卽西角门也。居西向东,曰归极门,卽右顺门。居东向西,曰会极门,卽左顺门也。皇极门内居中向南者曰皇极殿,即奉天殿也。金砖玉瓦在殿额两傍。左向西者曰昭文阁,卽文楼。右向东者曰武成阁,卽武楼也。南北连属穿堂,上有渗金圆顶者曰中极殿,卽华盖殿也。殿两旁,东曰中左门,西曰中右门,正北曰建极殿,卽谨身殿也。俱嘉靖四十年重修所改今名也。殿后居中高踞三缠白玉石阑杆之上,与干清门相对者,云台门也。两旁向后

书名:明宫词 页码:102

黄帕朱奁覆御羞,手题颁赐寿宁侯。昆明督亢从渠请,今日台官在殿头。

红药台前夜气清,宫槐风拂露珠轻。鸦啼金井月初堕,卧听莲筹报五更。

(弇州山人稿•弘治宫词)禁苑先朝红药台,御筵亲为两宫开。莫嫌宫监希恩赏,玉辇何曾更一来。 午槐圆影覆彤除,今日天颜喜气舒。稳坐御床无一语,但称难得老尚书。静数莲筹第五更,寒鸦 金井未分明。披衣欲坐犹疑早,前殿连传警跸声。

鸳甃烟寒咽禁钟,四条弦索任尘封。三千粉黛如桃李,只有中宫雨露浓。

(弇州山人稿•弘治宫词)甲帐银灯夜未央,渐看鸳甃有寒霜。三千粉黛浑如扫,圣主重翻日讲章。 琵琶双鸽暗凝尘,玉指生疏调未匀。自是经筵无曲宴,不愁供奉数中人。掖庭愁闭自年年,今日 承恩雨露边。又是铺宫新例薄,空劳少府积金钱。(野获编)弘治末年,孝康皇后张氏擅宠,六宫俱不得进御。

铺宫忘却旧时仪,甲帐朝朝学画眉。鱼贯空闻占吉梦,传餐分得御前鲥。

(弇州山人稿•弘治宫词)雪乳冰糖巧簇新,坤宁尚食奉慈纶。祈年好在斋宫宿,莫遣羊车别院频。 五月鲥鱼白似银,传餐颇及后宫人。踌躇欲罢冰鲜递,太庙年年有荐新。(野获编)历朝大行山陵,凡生时嫔御已逝者,及他日亡者,俱得陪葬陵寝,或近陵之金山,岁时侑食于本陵之享殿,俱得 标名沾祭。惟孝宗止有孝康皇后,宝山双峙,即泰陵。祭祀,更无一妃旁侍侑食。盖上自青宫婚后,未几登大位,无论鱼贯承恩,即寻常三宫亦不曾备,以至于上仙,真千古所无之事。

太平无事自欢娱,七字奎章照殿隅。彩线结成长命缕,丹砂书就辟兵符。

(野获编)闻之先辈云,孝宗在御日,遇午节,曾于便殿手书一桃符云:「彩线结成长命缕,丹砂 书就辟兵符。」盖圣主好文宴,衍自娱,又与后圣不同如此。

御膳今朝不进鱼,青袍长御省愆居。天颜消痩缘何事,只为司农水旱书。

(弇州山人稿•弘治宫词)御前黄盖进羹汤,玉箸频停不肯尝。应是司农闻水旱,蹙眉时读两三行。

正德宫词十首

步摇升拜朵云高,丹陛风和动九韶。扇底红霞围绕处,君王初受玉妃朝。

(彤史拾遗记)沈贤妃、吴德妃皆武宗妃也。故事,选后以二女陪选。正德改元,上大婚,二妃陪后进,慈圣太后即命封为妃。越一月,命礼官上册妃仪。上具衮冕告大行皇帝几筵,预命鸿胪寺 官设节册案、彩舆,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锦衣卫设卤簿法驾。上御华盖殿,皮弁升座,传

制。执事者举节册由殿左门出,正副二使跪受制。制曰:「正德元年九月初七日皇帝册沈氏为贤 妃,吴氏为德妃,卿等其持节行礼」。于是执事官举册置彩舆中,盖用黄鼓乐至右顺门。正使持节, 副使捧册,北向授内官,内官赍之,由正门入,诣二妃所。二妃礼服护以扇,宫人随者各擎执迎 节册,入拜受之。女官宣册授二妃,而以节授内官,赍之出右顺门授使,使持节复命。于是二妃谒 奉先、奉慈二殿几筵,诣太皇太后、皇太后两宫行礼,还殿内。上皮弁,后礼服,升座。女官导 二妃诣前,行礼。礼毕,还宫。方是时,二妃固娴礼,当太后意。而上甫新政,尽宫庙之敬,动合矩度,一时宫中皆称之。既而赐后家及二妃家,各给庄田若干顷。时奸民投献者,咸谓近畿土地腴利饶,当佃诸近畿,而近畿之不便者多怨望。至嘉靖改元,奸民觇世宗意薄,无复旧戚恩,遂嗾之上诉,而庄田尽除。

球灯夜出濯龙门,万朵银云拥至尊。豹尾车中谁第一,平康小妓最承恩。

书名:明宫词 页码:61

世宗陈皇后,元城人。少与诸女掷钱戏,钱皆四侧。既长,昭圣张太后为世宗选婚。台官言:「大 名有佳气。」得后,迎入宫。嘉靖元年,册为后。后上与后坐,张、文二妃者尚茗,上循视其手, 后恚,投杯起。上大怒,后以惊悸,忽堕妊,既而崩。

慈旨传来选九嫔,黄金册宝玉嶙峋。奉先殿内初成礼,耀首争看翟羽新。

嘉靖十年,奉章圣皇太后旨选九嫔。先是祖制无九嫔名目,后妃下杂置诸嫔宫,而闲以婕妤、昭仪、 贵人、美人诸位号,虽稍参汉制,要其所以为储嗣计未尝乏也。至是特用张璁言,谓上未有子, 古者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广储嗣。陛下春秋鼎

盛,宜博求淑女,为似续计。于是下慈旨,为九嫔之选。三月,方氏、郑氏、王氏、阎氏、韦氏、 沈氏、卢氏、沈氏、杜氏九人并受册,并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玉,谷文、册黄金涂,视 皇后杀五分之一。至期冕,上衮冕,告太庙,还服皮弁,御华盖殿,传制遣大臣行册礼。既册, 乃从皇后朝奉先殿。礼成,百官入贺,上仍服皮弁受之。

漫说天圆与地方,宰臣希旨自无妨。恪恭原善将禋祀,宸眷优崇内德彰。

方氏,册名德嫔。上以其行礼敬,且升降有仪度,悦之。越二年,张皇后废,欲立后,以问夏 言。言故逆上意,顿首曰:「臣请为陛下贺,夫天圆而地方者也。」上大喜,遂以其年立为后。上 尝荐高祖及高后尊号,后捧高后主亚献,上称其有礼。睿皇后升祔,及禁日,后亲扶宝幄,尚匕 挟惟谨。睿皇后样,后奉几筵,帅嫔御行享祀,皆恪恭,称上意,上尝特褒之。

无端事变起宫闱,全仗长秋息祸机。岂料顿忘宗社恨,翻然病已忆端妃。

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会所幸曹妃及王密嫔侍上寝,寝酣,宫人杨金英等谋弑逆, 用组系上颈,而以钗股杂刺上胯闲,幸系组仓卒,误为殊死结,不得缩。金英惧,同事张金莲者, 知事败,走告后,后驰至解组,上苏,然病悸不能言。后命太监张左、高忠捕宫人杂治,词首王 密嫔,云:「曹妃者虽不与,然亦知之。」后乃传上命,收曹妃及金英等十余人,磔于市,并斩其族 属十余人,而籍其家。先是,曹妃有容色,上爱之,册为端妃,故每侍上寝。至是,上稍愈,疑 妃冤,曰:「端妃,我所爱,宜无此心。」因德后救己,而翻以妃故憾后。

西宫烈焰照天明,内使惊喧奏紫宸。何事沉吟无一语,可怜玉体尽成尘。

二十六年十一月,宫中火,中官请救后,上不应,方后遂崩。已而复悼曰:「后救我,而我不能 救后。」乃厚其丧葬礼。

星官送子梦初征,总角岐嶷更可称。不敢指天频举手,忽归泉路恨难胜。

世宗皇贵妃王氏,嘉靖九年选入宫,十年册为昭嫔,十五年生皇子载軽。生时,有他妃梦星官以 婴儿送昭嫔,上异之。是年进昭妃,明年册为贵妃。皇子有奇质,尝见上叩头曰:「儿不敢时时 举手者,以天在上也。」上奇其言,至是益重妃。十九年进皇贵妃。二十八年皇子薨,年十有四, 初冠行冠礼,翼日而病,命太医视之,不治。忽北面拜曰「儿去矣。」端坐而逝。上悼之,谥庄敬太子。明年妃薨。

何人自奏达枫宸,有女还堪充下陈。郊享正逢真吉兆,玺书闻已册宁嫔。

李嫔,延津人。嘉靖十四年十月,夏言请慎选贤淑,补嫔御,以广储嗣。上命夫人女官出诸王馆 选择。妃父李拱臣自诣通政司上白,有女端丽,堪充下陈,因转送礼部以请。上曰:「此非大臣献 谀也,既系亲陈,当从所愿。」遂令拱臣送至京。既至,适上行郊礼。夏言请淑女赴诸王馆,择日 选视。上曰:「淑女至京,适逢郊享,此高楳之兆也。」敕勿赴馆选,径进大内。既进,册宁嫔, 无子薨。

移居别殿出坤宁,卧病长将玉户扃。堪羡寝门修古礼,履声先已慰人听。

穆宗继后陈氏,无子多病,出坤_居别宫。神宗在东宫时,生母李太后尚为贵妃。神宗每晨谒奉 先殿,

书名: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页码:51

即奉天门。(铜壶滴漏在此)其左曰宏政门,即东角门;右曰宣治门,即西角门也。居西向东曰归极门,即右顺门;居东向西为会极门,即左顺门。皇极门内居中向南者,曰皇极殿,即奉天殿也。殿两旁左向西者曰文昭阁,(注一)即文楼;右向东者曰武成阁,即武楼也。南北连属穿堂上有渗金圆顶者,曰中极殿,即华盖殿。殿两旁,东曰中左门,西曰中右门。正北曰建极殿,即谨身殿也。殿后居中,高踞三缠白玉石阑杆之上,与乾清门相对者,云台门也。两旁向后者,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即云台左右门,亦曰平台。

过皇极门而东,曰会极门,凡京官上本接本俱于此;各项本奉旨发抄,亦必由此。会极门外,向东南入曰内阁,辅臣票本清禁处也。宣宗赐有文渊阁印一颗,玉筋篆文,凡进封票本揭帖圣谕勅诏,用此印钤封。出会极门,循东阶下,有殿曰佑国殿。(供玄帝圣像)东为内承运库,银两表里等钱粮贮藏之所也。再东过小石桥曰香库。又稍北有库一进,坐东向西,有石牌曰古今通集库,系印绶监所掌,古今君臣画像符券典簿贮此。(今此石犹存,在銮仪卫内銮驾库前,名实已不相符。)再北曰东华门,门内石桥北

注一 海山仙馆本酌中志作『昭文阁,』误。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86

人海诗区七六

李东阳

九门深掩禁城春,香雾笼街不动尘。玉帐寒更传虎卫,彤楼晓色听鸡人。帘前乐应红灯

起,阶下班随彩仗陈。朝散东华看霁日,午烟晴市一时新。

早朝华盖殿〔四五〕前 人

紫殿朱阑白玉坡,天风吹乐下云和。城头星斗知春早,苑外旌旗拂曙多。龙集载看新岁

纪,凤池初暖旧恩波。拟将无逸陈周戒,咫尺君王奈远何!〔四六〕

雪后谨身殿书事〔四七〕大内设扫雪三千名。见《野获编》前 人

六日长安雪满城,五更钟鼓一时晴。水精宫冷云犹冻,鳷鹊楼高月正明。朝马不嘶金勒

静,院灯无影玉堂清。祗应天上寒如许,怪底人间梦不成。《怀麓堂集》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63

前 题四首…………………………………………………………………宋褧七一

过元故宫十首……………………………………………………………宋讷七二

元日早朝奉天殿…………………………………………………………李东阳七五

早朝华盖殿………………………………………………………………前人七六

雪后谨身殿书事…………………………………………………………前人七六

午门早朝…………………………………………………………………石珤七七

午朝次韵…………………………………………………………………吴宽七七

春日奉天门应制…………………………………………………………王鏊七七

四月五日微雨免朝与李太史世贤步出皇城门喜而有作………………程敏政七八

元日承天门早朝…………………………………………………………前人七八

雨中放朝出左掖门………………………………………………………文征明七八

中秋禁中对月……………………………………………………………杨慎七九

午日内庭赐宴……………………………………………………………唐顺之七九

早入紫禁城门见鸦次韵…………………………………………………严嵩七九

初兴经筵纪述……………………………………………………………于慎行八〇

卷一五三

书名:知寒轩谈荟 页码:426

丑进士,由编修历官至左副都御史。英宗复辟,拜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封武功伯。未几,坐事下狱,戍金齿,寻赦还。有《武功集》五卷行世,不详其工画也。论者多盛称其书。《弇州四部稿》云:“武功伯于书少所不窥,能诗歌,善行草,得长沙素师、米襄阳风。”《书史会要》云:“武功书法古雅,名重当时。”文征明《停云馆帖》刻有《海云茶屏会饮口号》诗一首。杨宾《大瓢偶笔》亦称:“明天全翁,真书学欧,行学米,狂草出入素、旭。祝希哲乃其外甥,遂谓书法从天全翁来,比之敬元之于大令。”天全翁,武功别号也。综诸家所述,则武功书法,几于无体不娴,明贤中当特屈一指。平生虽不以画名,而此卷锋棱杰出,潇洒不群,似得力于古之隶法,其为书家之画无疑。余旧藏李珂雪《云山图》长卷,胡可复《松泉图》,同为明贤精品,置之墨谑中,气类为不孤矣。武功常曰:“左边堆数十万黄金,右边杀人流血,而目不转者,真宰相也!”可想其蔪然不夺之概。故余张以长古,有云:“左堆黄金右白刃,目睨流血不转瞬。是真宰相天全翁,隐带杀机言不讱。”即述其语。中状其画云:“笔有锋颖沙画锥,墨无馀沈泥受印。长林拔地意潇洒,危壁撑天气严峻。蠡蠡攒点丛渴苔,叠叠细皴纷乱鬊。就山古刹足禅栖,到海奔泉俨朝觐。畦町自辟造圣处,耻向古人乞馀馂。”语皆写实,即画可见其人。又云:“署款正值投荒年,岁在甲申冠天顺。藏弆曾经传是楼,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