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志第十四
州学在城东门内,元达鲁花赤田厮修。明天顺三年,由白浮图城徙置于今州东城下,守备廖镛,植松柏于中。万历五年,昌平道任彬、岳汴,知州牛若虚修。癸巳,昌平道白栋,知州赵堪修。天启四年,昌平道药济众,知州徐士俊修。崇祯十二年,兵部侍郎李日宣添建魁星楼,仰圣、兴贤二坊。
国朝顺治十四年,参议石在阊,知州蔡廷辅修。康熙三年,知州赵三长修,并修谏议祠。十一年,昌平道耿继先,知州吴都梁修。乾隆八年,知州胡大化修。道光二年,知州□□修。二十六年,霸昌道刘师陆,知州刘体直修。同治十年,知州彭瑞麒修。
崇圣祠在大成殿东。
文昌阁在祟圣祠前。
魁星楼在文昌阁东南。
名宦祠在棂星门内之东。
浙江道监察御史臣刘治平跪奏,为祠宇神牌久佚,邑乘纂录无凭,谨就书籍所载,详核事实,敬恳天恩俯准入祠,以重祀典,而备掌故,恭折仰祈圣鉴事。窃直隶续修畿辅通志,各州县举办志书,以备采择。臣籍隶昌平,
可望其驯。致如昌系畿辅重郡,近天尺五,声教所首被。恭遇我皇上好学崇儒,幸辟雍,祀先圣,教化覃敷,翔洽海宇,凡近在郊圻之内,无不作新文治,以蒸蔚人才为首务。芹宫片地,人才所自出也。州学久就倾圮,庙貌不肃,楹桷颓然,星门泮池,践为刍廐,师儒相顾叹息而莫能支,甚非圣天子崇文至意,不可谓非守土者所汲汲也。及辽左吴君都梁,来牧兹州,下车后首议兴学,瞻拜庙庭,愀然兴念,曰,是其在我乎?有不殚力毕虑为宫墙瞻者,先圣实鉴临之。于是具本末,请于佥事耿公。公大加奖许,亟捐奉百十金,为士大夫倡。阖郡绅士,欢欣输助,鸠庀维虔,阅数月而工竣。于是垣墉峻矣,扃阈閟矣,松柏芾矣,桥池厨湢之属,靡弗备矣。县之令申诸后,先圣先贤,以妥以侑,豆登秩如也。更欲建碑以记盛事,而问于余。余曰,是诚贤有司之绩也。夫天子命守臣抚百姓,朴者农,秀者士,尊先师,训多士,职所当尽,时所当兴,况修废举坠,又义所得为,殚一时之心力,以成百世之茂绩者,吴君其不可传乎?余闻君三年兹土,独能不畏强御,以为民远害,民爱戴不忍舍,其贤若此,宜乎盛举克成,黉序增辉也。况董其上者,犹有耿公之仁贤欤,且余又闻昌郡子衿,素多
秉礼修节之士,顾无恒产,殊难自振,庙貌之不肃,有由来矣。今吴君既有以妥先圣,必并有以起士风,试使久于其任,其何难使文教聿新为畿辅称最乎?君将于此举肇之,而郡之士亦于此举望之矣。余是以述其事,而为之记。
陈浩重修文庙记 吾州在都城北七十里,居庸诸山,萃立环拱,有扶舆磅礴之气,士风纯朴,重名义。胶庠之内,沐朝廷之德教尤近。州故有学,建于明天顺间,后以兵燹颓圮,国朝定鼎后,顺治十四年修而复之,康熙三年,十一年再修,而规制始备,迄今又七十年矣。中间时有补葺,然岁月寖久,栋宇垣墉渐就腐折,黝垩朽镘之属,类多??陊剥。春秋斋祭弗称厥仪,博士师弟子讲业于是者,无栖息之所,每以为叹。乾隆七年,州牧胡公来莅是邦,既谒庙,顾瞻庭庑,而喟然曰,教化本源之地,使之残缺至此,其何以虔祀事劝学者?遂具其事,请于副使秦公,出俸钱为倡,复谋诸搢绅士,庶得白金二千余两,乃市良材,陶坚甓,诹日维吉,撤其旧而增新之,以岁贡生何君士宏等董其役。视事之暇,则身自简稽,日必再至,经始于八年之三月,至六月而竣。凡殿庑
堂宇之重修者二十有七。大成殿五间,东西两庑共十间,崇圣祠三间,明伦堂三间,东西斋房共六间。为门二:戟门、儒学门。祠屋之创建者一十有八,名宦祠、乡贤祠各三间,东西官斋四间,明伦堂、后官署八间。为门亦二:棂星门、斋房前门。因废址而楼者一:魁星楼。旧有祠,而阁之者三:文昌阁。于是向之芜翳于荆榛瓦砾间者,悉焕然改观。州人士美公之德,而乐其事之成,以余州民,能道其实也,属为之记。余既不获辞,因揖州人之从事于学者,而敬告之曰:胡公之所以为是举者,岂惟是宫墙之巨丽,学舍之洁清,为一邑之观美云尔哉,将以振兴文教、育人材,以为国家之用也。吾党束发受书,所诵法者六经四子之文,所讲求者身心性命家国天下之理,宜皆根深实茂,彬彬乎列大雅之林矣。今试进而讲学于明伦之堂,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道,可一一自验之,而无所愧乎?退而肄业于时习日省之斋,于不忠、不信、不习之戒,皆自慊而无自欺乎?所治诗、书、易、春秋及先儒之书,能沉潜反覆研悦而有会于心,且效先觉之所为,尽吾之才以复其性乎?天下名之所在,即
增镶蓝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红旗接界之处,系自单牌楼至宣武门金水桥向西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与镶红旗接界处之长安街牌楼向东进西长安门至金水桥,为头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江米巷向北至长安门大街、中府、左府、四眼井周围,为二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河漕沿向东至石牌胡衕、文昌阁、拴马桩、马神庙胡衕,此四胡衕为三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狮子口向东由皮市南口转北至扫帚胡衕西口,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西单牌楼向南,由绒线胡衕转东至河漕沿、六部口、抽屉胡衕、关帝庙胡衕、牛肉湾,此六胡衕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宣武门至绒线胡衕西口油房胡衕、南拴马桩、翠花胡衕、枣树街,此四胡衕为头参领之十三佐领居址。中街、半壁街、前细瓦厂、新帘子胡衕、旧帘子胡衕,此五胡衕为二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西单牌楼西边之抱子街东口至西口,为头参领之五个半佐领居址。自手帕胡衕东口至西口,为二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铁匠胡衕东口至西口,为三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石驸马大街东口向西至棕毛胡衕,为四参领之五佐领居址。自头发胡衕东口向西至臭水河,为五参领之四佐领居址。同上
原南京析津府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具。八门: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普,北曰通天、拱辰。大内在西南隅,坊市
铜柜四,一在节慎库,高可过人,亦传是沈万三家物。耳谈
补光禄寺酒榨长三丈,形如方匣,朱红漆,容米六十石。暖姝由笔
原张元易于光禄寺署中种竹甚蕃,黎惟敬秘书题曰紫禁沧洲。农丈人集 以上五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工部铜柜已无可考。今光禄寺酒局榨六座,杂木为之,旧所称铁力木者
无存。至种竹遗踪亦久湮矣。
原京师诸祭皆领于祠官,惟坝上马房别自建祠,以元旦、冬至、圣节遣内侍主祭,光禄寺具品物,不领于祠官。涌幢小品 原在京畿门,今移改。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叙光禄寺。
原太仆寺在万宝坊,主簿厅附焉。明一统志
原太仆寺在皇城西,乃元兵部旧署。春明梦余录 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增太仆寺在正阳门内东中心台。设卿,满汉各一;少卿,满汉各一;员外郎、主事各四;主簿厅附焉。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太仆寺堂额曰勤字天育。前列训辞曰:古之太仆,左驭前驱,车马是供。
厥后因沿其制,天育云屯,资牧字焉。尚克勤修乃职!世宗御笔也。
〔又按〕太仆寺堂三楹,东有当月印房、土地祠、文昌阁,西有主簿厅、茶房。国初
昆明湖东西为长堤,西堤之外为西湖,其西南为养水湖。(清漪园册)
〔臣等谨按〕昆明湖东堤设闸及涵洞,随时启闭,西堤有桥六,详后条。
东堤之北为文昌阁,其南为廓如亭,亭西为长桥,又南为绣漪桥。(清漪园册)
〔臣等谨按〕文昌阁御题额曰为章于天,曰穆清资始。长桥南额曰修蝀凌波,北曰灵鼍偃月。廓如亭之北为昆仑石,勒御制诗。其旁范铜为牛,背镌御制金牛铭,恭录卷内。
御制金牛铭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潫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二十四年御制绣漪桥诗进舫长河过广源,(闸名。)石桥饮练锁溪园。(过桥即昆明湖,直接万寿山。)风漪春水文章丽,神绣应成天女孙。
乾隆二十九年御制西堤诗西堤此日是东堤,名象何曾定可稽?(西堤在畅春园西墙外,向以卫园而设,今昆明湖乃在堤外,其西更置堤则此为东矣。)展拓湖光千顷碧,卫临墙影一痕齐。刺波生意出新芷,踏浪忘机起野鹥。堤与墙间惜弃地,引流种稻看连畦。
〔臣等谨按〕绣漪桥西堤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河县之江湟口,又南流出北塘口入海。雍正四年,世宗宪皇帝命王大臣相度,颁发内帑,修筑潮河旧堤,截湾取直,加高培厚,自新集起至料马庄止,计长一百八十里。又开浚鲍邱河、窝头河二道,以泄境内之水。至雍正八年,奉旨开青龙湾引河,自香河至宝坻县西之杨家场,直抵宁河之宁车沽,计长九十里。又于县境之绣针口开支河一道,至八门城止,计长八十余里。自是以来,宝坻境东西北三面皆滨河,绕以长堤,境内又有支河数道,以备宣泄,潮汐通流,灌溉攸资,永为民利矣。
原潮河在县东二十里,一名白龙港,其上源一自遵化县之黎河,一自三河县之泃河、鲍邱河,至县界三叉口合流,亦曰粮运河,东南入于海。志称县治东北有渠河自香河县来。盖泃水经香河县而后东入县界,故县有渠阳之称。(方舆纪要)
原宝坻县,潮河经其东,三叉纬其北,渠水遶西而络其南,白龙港自蓟州而通于天津桥头,由夏店而合于三叉,所谓四水潆洄也。(宝坻县志)
原渠河水自香河县蒲石河东注,疏经城池,内开源水关入城,经武曲桥直注文昌阁下,过文明桥西抵文庙之泮池,复南流由通津桥出节流水关,蜿蜒百里,至八门城会潮河入海。(同上)
宸垣识略卷七
内城三 西南 西中南
镶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与镶红旗接界之处,系自单牌楼至宣武门金水桥向西,至大城根。满洲官兵自与镶红旗接界处之长安街牌楼向东,进西长安门,至金水桥,为头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江米巷向北,至长安大街、中府、左府、四眼井周围,为二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河漕向东,至石牌胡同、文昌阁、拴马庄、马神庙胡同,为三参领之十八佐领居址。自狮子口向东,由皮市南口转北,至扫箒胡同西,为四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自西单牌楼向南,由绒线胡同转东,至河漕沿、六部口、抽屉胡同、关帝庙胡同、牛肉湾,为五参领之十七佐领居址。蒙古官兵自宣武门至绒线胡同西口油房胡同、南拴马庄、翠花胡同、枣树街,为头参领之十三佐领居址。中街、半壁街、前细瓦厂、新帘子胡同、旧帘子胡同,为二参领之十二佐领居址。汉军官兵自西单牌楼西边之抱子街东口至西口,为头参领之五个半佐领居址。自手帕胡同东口至西口,为二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铁匠胡同东口至西口,为三参领之四佐领居址。自石驸马大街东口,西至棕毛胡同,为四参领之五佐领居址。自头发胡同东口向西,至臭水胡同,为五参领之四佐领居址。
振武坊在正阳门内棋盘街,西为西江米巷东口。
视湖曲,平田远村,绵亘无际。
元丞相耶律楚材墓在万寿山南麓数百武好山园之东。乾隆十五年,命立祠宇,有御制诗碑。
耶律楚材墓前祠久废,诸石兽俱零落,一翁仲立而未仆。天启七年夏夜,有萤千百,集翁仲首。
土人望见,哗曰:石人眼光也!质明,共踣而碎之。
瓮山下耶律丞相祠,崇祯中尚存。公及夫人二石像,端坐陌头。公像须分三缭,其长过膝。
明王嘉谟耶律丞相墓诗:丞相遗丘湖水阴,荒榛野草自萧森。亭前瀑布摇空穴,雪后寒禽啅大林。惨淡尚思戎马日,艰难深仗哲人心。云龙鹅鹳真余事,独吊空山泪满襟。
王士祯诗:石瓮山头归片云,望湖亭上倚斜曛。纸钱社酒棠梨道,谁到湖边耶律坟?
查嗣瑮杂咏诗:随身短锸埋何用?誓墓残碑枉瘗铭。丞相头颅曾出土,莫教翁仲怨流萤。
圆明园把总署在瓮山东北。
须弥灵境在万寿山北长桥南,后为香岩宗印之阁,阁东为善现寺,西为云会寺。
万寿山后溪河亦发源于玉泉,自玉河东流,经柳桥曲折东注。其出水分为三:一由东北门西垣下闸口出,并归圆明园西垣外河;一由惠山园南流出垣下,为宫门前河;又南流由东堤外河会马厂诸水入圆明园内,为昆明湖。
宫门前河东西为长堤,其西南为养水湖。东堤之北为文昌阁,南为廓如亭。亭西为长桥,又南为绣漪桥。廓如亭西度长桥为广润祠。绣漪桥北湖中圆岛上为凤凰墩。西堤之北为柳桥、桑苎桥、
毛胡同 泡子河 柳罐胡同 豆腐巷 钱局后身 黄土大院 铁匠营 小羊毛胡同
第二自治区 本区面积约合一八,三方里本区共四一坊三三二闾一五六七邻
区公所 设于报子街八十五号
第二自治区第一坊 本坊面积约合十六万八千三百方公尺公所设于西长街双塔寺
西长安街 府前街(西段)东至花园大院北口与第三坊分界 大六部口 北新华街(北段)南至绒线胡同与第十二坊分界 小六部口 耳朵眼胡同 安福胡同(中段)东至双栅栏与第二坊分界西至大六部口与第十三坊分界
第二自治区第二坊 本坊面积约合九万七千二百方公尺公所设于双栅栏十五号
东拴马桩 双栅栏 安福胡同(东段)西至双栅栏与第一坊分界 回回营 西小拴马桩 东小拴马桩 北小拴马桩 铜井大院 马神庙 宗学后身 川店 文昌阁 东文昌阁
兵部洼火神庙 井一。文殊庵前 井一。
石碑胡同
马神庙 井一。
拴马椿
文昌阁
大川淀
土地庙
中受水塘
帝京景物略:唐大士像,古铜身三尺,下刻大唐贞观十四年尉迟敬德监造字。旧供宣武门外晋阳庵,庵废,内侍朱移像受水塘,创古佛庵供之,庵今又废,移置稽山会馆。案:观音像互详外城南城。
贤孝牌
张相公庙
《万历沈志》:张老相公庙在大时雍坊。纪昀泺阳续录:京师有张相公庙,士人或以为河神,然河神宜在沽水漷县间,京师非所治也。余谓唐张守圭、张仲武皆曾镇平卢,高适燕歌行,实为守圭作。一则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再则曰君不见边庭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于守圭大有微词。仲武则摧破奚寇,有捍御保障之功。其露布今尚载文苑英华。以理推之,或士人立庙祀仲武,未可知也。案:庙祀宋人张夏,碑记可征,纪说傅会,未足据也。毛奇龄《九怀词》:张十一郎官者,宋护堤侯张六五老相公也。名夏,邑之坞里人,初以父亮为吴越
见《□斋诗注》,相传洗眼最效"。
[二] 《顺天府志》:"会同四译馆,旧在正阳门外杨梅竹斜街,乾隆十三年归并礼部会同馆,以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提督之。并典务厅、正教、协教序班隶于礼部。凡八馆:曰西天;曰暹罗;曰回回;曰高昌;曰八百;曰西番;曰缅甸;曰百译。并设译字生。其外有朝贡使人之公馆,一在宣武门内京畿道胡同;一在宣武门外横街;一在东江米巷御河桥。旧设行人公署,在西长安门外"。《燕都游览志》:"四译馆在御河桥西,永乐五年十一月始设"。《顺天府志》:"明四夷馆隶翰林院,故其地与院相连。吴长元谓今庶常馆东有高丽人所居馆舍,殆即四夷馆之别宇是也"。
[三] 《顺天府志》:"太仆寺署在中心台,迤西则会同四译馆,教习庶常馆在焉。又有怡贤亲王祠、毘卢庵、松雪庵、元明寺,东有武郡会馆。又太仆寺在正阳门内东中心台,堂三楹,东有当月印房、土地祠、文昌阁,西有主簿厅、茶房。国初无专署,惟分兵部武库司廨舍六间为办事之所,亦无兼管大臣。雍正三年,始建官署。乾隆四十四年特命大臣总理署[寺]事"。《[大清]一统志》:"太仆寺卿满汉各一;少卿,满汉各一;员外郎、主事各四;主簿厅附焉"。
《[日下]旧闻考》:"明太仆寺在皇城西,乃元兵部旧署。今兵部夹道称太仆寺胡同,即旧署址也。"
校勘记:
② 中后堂为教习庶吉士讲道之所 《日下旧闻考》卷六四引《词林典故》"道"作"课"。据改。
① 余东西房皆庶吉士居之 《日下旧闻考》卷六四引《词林典故》云"余东西从房皆庶吉士居之"。据补。
为民国二年间新辟之南北通衢。
注:
[一] 《顺天府志》:"西城原有二大明沟,一在今之新华街;一在锦什坊街。蜿蜒数里,相地者谓为双龙。又东沟沿,明之旧沟也。时雨积潦,沟水由花石桥出水关,入护城河。"《宛平王志》:"北极寺在细瓦厂"。按:今东沟沿已平为北新华街,板桥尚存其名。《顺天府志》此处左近尚有崇兴胡同,今无考。
自绒线胡同以北,其南北直达之小胡同,在东者曰草帽胡同,稍西曰麻线胡同,今改称法宪胡同,[一]再西曰石碑胡同,其中间之小胡同曰花园大院,曰灯草店,曰石头门坎,曰花针胡同。
注:
[一] 《长安客话》:"胡忠安■赐第在麻线胡同"。
自石碑胡同而西,其东西较大之胡同,曰安福胡同,其北为西长安街,其南曰后坑,民国八年改称东文昌阁,曰马神庙,曰文昌阁。又西曰铜井大院,曰宗学夹道。[一]再西曰东拴马桩,其北曰北小拴马桩,曰东小拴马桩,其西曰西小拴马桩。[二]又西曰双栅栏,其西有土坯厂,今改为图壁厂,曰小土地庙,再西即北新华街。[三]
死之日,其节为独烈云。事闻,奉旨建专祠,与难诸人附祀。
王为霖 孙清臣等
王为霖,字雨民,曲周人。性孝友,好施与,族党困乏者求之,皆立应。咸丰三
年,捻匪窜直境,邑宰命办团练。十一年贼大至,不可当,或劝之避。为霖曰:我辈保卫桑梓,义举也,事济幸矣,不济则以身殉之。三月,贼逼城,登陴御之,不克,城遂陷。为霖与邑宰范某同死于南城。
孙清臣,监生,咸丰十一年贼骑突至,胁之从。清臣跃上楼怒骂,贼火其楼。抛
瓦忿击贼,甘言引梯诱之下,拥见贼首,行数武,投井中死。焦锡龄,贡生,死于贼。子维屏以首触贼痛骂,亦被杀。陈英,武生,与东匪石天雨有旧。天雨败投其家,力拒之。后复炽,执其母复仇。英脱母以身代,中数百刃而死。王麟书,武举人。城陷,与子明堂被执遇害。焦西林,贼至鸣鼓,聚众御贼,被刺以枪,身无完肤。郭太羹,贼胁之不从,攒刺而死。霍铨,监生,督乡团御贼,贼获之,截足断指,骂愈力,时人壮之。焦锡光,监生,率二子维辰、维邦督众奋击,并遇害。吉大成,诸生,散家财,养勇御贼。贼蜂至,率弟大均、大启,侄愚巷战。弟、侄皆阵亡,大成奋击之,贼逸去,获数贼,杀之复仇。杨崇德,骂贼被缚,炙以火,不屈死。弟崇实匿于暗室,闻兄死,突出杀贼,亦遇害。秦冲宵,贡生,教士文昌阁,贼至遇害。子璥敏挺身复仇,并被杀。郭维翰,监生,
在浙五年,以劳致疾,卒年五十五。
弟其绍,字味禅,号泉堂。乾隆五十四年举人,官浙江长兴知县,有循声,以能诗名于时。
张方理
张方理,字雪筠,山阴人,占籍清苑。乾隆三十六年举人。授山东利津知县,以捕盗清讼著称,擢湖北荆州知府。甫下车,值大水,拯患救灾,修潜江县仙人古月堤以障汉水,民赖以安。因事降官,再迁甘肃庆阳知府,调宁夏,免河中堡积欠钱银。嘉庆元年,湖北教匪起,总督毕沅奏调回荆。破当阳城贼,释被胁民数千。三年,川匪扰江陵,方理招抚流亡,建粥厂食民。练勇数千守要隘地,民不知兵。七年,署岳常澧道,寻卒。
姚逢年
姚逢年,字华三,天津人。乾隆四十二年进士,授福建诏安知县。兴学校,建文昌阁,阖邑始有秋闱获售者。地控大海,洋匪出没,为商旅患。逢年下车,即率干役捕获巨盗三十余名。升建宁府同知。会南澳镇获洋匪五十人,大吏檄之往审,分别研讯,得减等二十九人。丁艰,起复,授安
锦州,旗界错综,人易滋事,加以毗连蒙古部落,五方商贾杂沓涉讼,征粮越岭阻险,延稽时日,官民掣肘。受事累月以来,备稔其艰,请改设义州州治,以复古名。州东则当以牵马岭岭脊为界,其三面,并据现在义州城守尉所隶界,无论锦与广宁所在地丁,当界以内者,悉归隶新州。州设知州一员,吏目一员,且请广建学宫,定诸生额如广宁数。增设训导一员,训迪士子。而界内一切,知州、吏目治之有余裕矣。时府尹武陵杨超曾俞其言曰:吾行奏请之。雍正十二年,竟升隶盖平之复州所在为复州,隶奉天府。又升辖以广宁巡检司之义州为真州,隶锦州府,于今两州人士,冠盖相望甲关以东矣,其议并自询发之。
又以世庙有宣谕,直省先事备火,多贮水桶、水铳、钩镰、麻搭之旨。请令奉天民家置水缸及桶一于门,贮水恒满,官出入躬验之。并移奉天将军,令各旗行之,以备不虞。又言奉天、锦州所属诸仓廒,积粮多至十余万石,年深粮腐,所司代去数以偿逋为病。今请大县存粮以十万石为率,中县六、七万石,小县三、四万石,计岁歉足以备民食。余悉粜卖,输值于盛京户部充饷,庶以归实济,而释官负。又言北镇庙,在广宁县西,自虞舜封医巫闾山以镇幽州,历代并加封祀,著为令式。比者益崇修葺,每遇大典,遣官祭告,而守土有司未获以春秋致祭,近比混同江例殊异。询愚以为,移文盛京礼部,以时具备祭物,檄广宁知县行之。凡所言,先后悉采用。询在官,辄据所知为上官言,侃侃不少隐。上官异其才,檄摄广宁县,再摄府通判,一摄治中,皆举其职。
八年,以事降调归,年三十有五。家居,好行其德。乾隆乙丑,重葺明所建城东文昌阁,浚阁
王相到直庐,私告我曰:昨日我见京报,章奏有英人居心叵测之语。此必闹出交涉,不知班上何 人失检点,将此奏交内阁。我闻之,大惊,速查簿记,乃是二班某君误交。某君豪富,广交游,我告之,速托总署友人。英公使到总署责问,友人曰:此中国誉美之词,并无讥诮,勿误会。英公使大悦。
藏匿朱批应断头,舍人内侍一般愁。鲍君教我咨岑抚,杨监枢堂跪地求。
我当军机班,岑抚封奏由内交下,我查失一片。两宫太监不敢问,问枢堂,皆不答。问鹿芝翁。 鹿时为岑所劾,勃然怒曰:谁见岑春煊片奏。踌蹰无法,鲍心增前辈与我同当班,教我曰:君草 一交片知照岑抚,言贵抚封桶内少一片,与封桶面数目不符,相应知照,将交片装入原封桶,缴 呈南书房。孙太监取阅之,默然无言,遂出。不数日,杨太监失去五城奏事一片。次日得得跪枢 堂求担保免重罪,罚往湖园文昌阁当苦差。杨好求我书,莲英恨之,或者皆其簸弄。
倾筐倒箧玉阶心,见字如仇忿怒深。偏有群阉知爱惜,一时抢得似黄金。
杨太监求书扇叶甚多。莲英怨我未任用其子,到南书房启其箱箧,将我所书扇叶抛掷阶下,众太 监闻之,纷然争夺,莲英呵禁不能止,一抢而尽。杨太监向我言之。
京国相逢掩面啼,罗敷即是使君妻。仪鸾殿上新巢暖,旅燕成双瓦德西。
庚子,联军帅瓦德西,在京城遇赛金花傅采芸,往年海外旧好也。瓦住西苑仪銮殿,采芸夜往陪宿。
峰。仓谷十万石,又公仓三万余石,棉甲铁甲各八百副。使民菽粟如水火,尽充耘耔无疲慵。一万一千十二户,庶哉富矣登时雍。官屯三十座,耕种公田,养育兵三百四十名,壮丁三百名,牛三百头。丁岁交粮二十二石。旗站官庄共一万一千十二户,男妇共七万四千五百七十有六口。又惟大事戎与祀,岁时肸蠁凝蕃祉。雀跃争趋万寿宫,祝厘令节兹焉是。在南门外。文昌列宿耿元精,真武尊辰虔祝史。牛神马祖杂龙王,先啬先农田畯喜。文昌阁在马祖庙内,真武庙、牛神庙皆附焉。龙王庙在南门外,先农坛在土城外南门东。经画如斯已万全,蚩蚩淳闷安其天。随刊不数庚辰迹,拓始争谈癸亥年。神谶碑真自天发,‘莫来耕’语谁雕镌?康熙初,土人掘地得碑,上刻‘莫来耕’三大字,署唐年号。案唐疆宇不及此,疑好事者伪托之也。造物何心存悋惜,庙谟极力
穷垓埏。武将文臣何不有,故家巨族勤官守。崔枝(艹禄)由水师历仕至尚书,海兰察由行伍以军功世袭公,崔固汉军大姓,初隶孔藩,康熙初移驻于此,他姓汉军多自沈阳移驻。射虎多弯十力弓,马上健儿好身手。达呼里,索伦属也,俗误呼为打狐狸。其人射猎为生,挽弓皆踰十石。归化后,颇以武力自効,近有仕为近侍者,边人荣之。几日官中索贡貂,随身竿木量围腰。布特哈儿专世业,弢弓挟羽霜蹄骄。打牲名号各题记,品以三色缃签标。喜邀上赏公庭拜,尽有余惠羣商招。俄伦春人不食粮,视进貂等次给赏。其俗,户出丁以竿量身,足五尺者卽岁纳一貂皮,上书打牲人名,分别三等,紬签黄者雅法哈俄伦春、红者摩凌阿俄伦春、緑者索伦达呼尔物也。布特哈,汉语虞猎也。载猃鞲鹰几欢哄,方物岁时堪入贡。已闻驰进海东青,又献冬庖劚冰冻。六月进面,七月进鹰,十月进鲜鱼、野鸡等物,十一月进年贡及海东青,十二月进春鱼,附进箭笴、刮鳔等物,谓之走大车。从禽遭我峱之阳,并驱揖我谓我臧。草间扑速亲达罕,兔也,一名天马。黄羊猞猁兼香麞。烹割已堪供一饱,更有饔飱杂鲜薧。不能饭稻但羹鱼,乃知玉粒维民宝。鱼族甚广,土人用以充餐。迩来颇解事农甿,缇室灰飞候种芒。此间昼永夜偏短,羲辔入浴犹回光。日出早入迟,故昼长夜短,夜不昏暗,似日在
恩福堂诗钞三二九
劳力受罪?”筱泉曰:“尔好食蒸蟹乎?”众皆莫解所谓。徐云:“蟹在笼内,其气闷更甚于此,此亦令我辈忏悔也。”语殊隽永可味。《天咫偶闻》所记未详,此伯明兄所言,当翔实于彼。
万柳堂,在沙窝门内【即广渠门之俗名。】,本冯益都相国别业,当年宴鸿博于此,为风雅胜地。此业后归石姓,复改为拈花寺。阮文达、潘文勤二公曾补种柳二次,今寺亦废。
放生池,亦寺名,在拈花寺附近。当年池甚广,中有梦苏亭古迹,盖顺治间浙江公车人范公【思敬】梦谒东坡处。寺僧因之筑亭,早废。故余《过万柳堂诗》结句有“咫尺放生池水涸,孤亭有客梦东坡”,即谓此也。
夕照寺,亦在附近,当年甚庄严,僧徒甚众。《鸿雪因缘》所记“夕照飞钹”,即此寺作水陆道场时也。
隆安寺,在卧佛寺街,亦东南郭之大刹,专以造佛香著名,今变为丛葬之所。
陶然亭,在右安门,安踞高阜上,本为文昌阁。院中廊宇四周开窗,俯临郊原,万苇一碧,为夏日宴饮之地。当年诸文士尤喜流连于此。又名锦秋墩,南望南西门【右安俗名。】女墙,近在眉睫间。又名江亭,康熙间工部郎江藻所建。【一处凡四名,故分别注出。】
慈仁寺,后改报国寺,在彰义门内。顺康间,书估皆聚于此。顾亭林在京时,尝侨居寺中。以其故址,祁文端、张石洲诸公倡议为立顾公祠,今亦废。
崇效寺,昔以枣花名。寺中楸树三株,苍蔚可喜,花时有如幢盖。后以牡丹著名,异种甚多。犹记戊午、己未之间【民国七八年夏。】,偕客探花事,佛院中二乔、一品衣、墨华、姚黄,俱盛开。最可念
浥露,宿麦晚蒸晴。极浦渔舟杳,斜阳牧笛横。所希均雨泽,南亩问春耕。
玉乳泉 玉乳泉在霞标磴之北,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行宫之西,循仄径而上,有泉从山腹中出,清泚可鉴。因其高下,凿三沼蓄之,盈科而进,各满其量,不溢不竭。长安可游记谓山有乳峰,时嘘云雾,类匡庐香炉峰。不知玉液流甘,峰自以泉得名耳。
听雨发言泉 建福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后为慧曜楼,楼西为吉云楼,吉云楼西为敬胜斋。阁上额曰旰食宵衣。联曰:看花生意蕊;听雨发言泉。
门对浙江潮 高宗纯皇帝开化寺诗:颇讶考功误灵隐,试看门对浙江潮。注:之问灵隐寺诗也。然南屏万松诸岭隔之,韬光居山椒尚可远见,灵隐在谷,安得对潮?意谓移于此。
绣漪桥 清漪园文昌阁南为绣漪桥。高宗纯皇帝诗曰:进舫长河过广源闸名。,石桥饮练锁溪园。风漪春水文章丽,神绣应成天女孙。
或见奇书辄手抄 宁寿宫后殿东阁下联曰:每闻善事心先喜;或见奇书辄手抄。
天风海涛 长春园楼上额曰天风海涛。
唳霜皋 香山寺北稍西六方亭为唳霜皋,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山中晨禽时鸟,随候弄声,与梵呗鱼鼓相应。饲海鹤一群,月夜澄霁,霜天晓晴,戛然送响,嘹亮云外。
知乐濠 香山寺前石桥下方池为知乐濠,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
似与天游得静陶 西苑春耦斋后楹额曰云木含秀。隔池相对有延楼曰听鸿楼。楼上下五十有四楹。
益香。
翠微亭 翠微亭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在璎珞岩东。高宗纯皇帝诗引:宫门之南,古木森列,山麓稍北为小亭。入夏千章绿阴,禽声上下,秋冬木叶尽脱,寒柯萧槭,天然倪迂小景。
牣鱼亭 补桐书屋又折而东为待月轩。建六方亭于石岩上,曰镜光亭。绿树环绕,浓阴如绘,有桑柘一株尤苍古。旁临水际,构亭水中为牣鱼亭。
金牛铭 昆明湖东堤之北为文昌阁,其南为廓如亭。亭北为昆仑石。其旁范铜为牛,背镌高宗纯皇帝御制金牛铭。铭曰: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从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潫此昆明,潴流万顷。全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嘉量铭 高宗纯皇帝御制云:皇予圣祖,建极宪天。度律钧钟,洞契元声。微显阐幽,何天衢亨。小子缵绪,寰区抚临。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制兹法器,列于大廷。匪伊作述,大猷敬承。遵钟得度,率度量成。量为权舆,律谐六英。猗圣合天,天心圣明。七政是齐,为万世法程。如衡无私,如权不凝。如度节制,如量砥平。律得环中,绍天明命。永宝用享,子孙绳绳。我日斯迈,而月斯征。中元甲子,乾隆御铭。
刻漏铭 交泰殿左安刻漏,高宗纯皇帝铭曰:粤昔重黎,分司地天。迎日揆景,举分测辰。明时敬授,钦若昊乾。予承百王,省岁祈年。齐政协纪,命彼畴人。侥宫戒井,斟衡酌权。范金规木,
图五十六 后湖苏州街附近之风景
图五十七 多宝塔
图五十八 文昌阁
其以昆明湖为主,亦可分为二部。湖之东湖,自耶律楚材墓起,沿堤通文昌阁。(图五十八)阁三层,中层有文昌像。傍湖水中,有知春亭,有板桥可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