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自生。流光入窗际,忆昔此经横。右赋得月霁风清
〔臣等谨按〕以上二诗为御制潄芳斋东室联语之什,今恭录卷内。
潄芳斋东次室曰静憩轩,后为金昭玉粹,东室曰随安室。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静憩轩门上联曰:由旧典时式,其永无愆;思庶政惟和,不敢自逸。西室联二,一曰:写诚敬之心,礼章乐亮;绘恬熙之象,日丽风和。一曰:绿绮琴弹白雪引;乌丝绢写黄庭经。殿后穿堂额曰稽古右文。联曰:恭己奉三无;澄心待万几。堂后东向额曰金昭玉粹。联曰:瑞景琼楼开锦绣;欢声珠阁奏云韶。
乾隆七年御制戏题静憩轩旧时读书舍也。 舍是读书舍,人非静憩人。禽鸣如话旧,花舞解怀新。艺圃有余乐,琴斋无点尘。拈题清兴永,欲去重逡巡。
〔臣等谨按〕静憩轩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启祥宫之西南向为延庆门,门内为延庆殿,殿后为广德门,门内为抚辰殿。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抚辰殿内额曰敛福宜民。联曰:生机对物观其妙;义府因心获所宁。
抚辰殿后为建福宫。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建福宫乾隆五年建。恭悬御书额曰不为物先。东室联曰:交泰三阳肇羲象;敛时五福协箕畴。西室联曰:香蔼绮疏,蕙圃敷荣滋湛露;风清扣砌,芝房擢
秀映长春。皆御书。
御制建福宫赋 居寰中以御物,凛天命兮难谌。惧大业之弗胜,恒乾惕兮小心。戒峻宇与雕墙,鉴酒池兮肉林。愧饥渴其未解,遑安逸兮是寻?乃者新宫落初,玉戺金铺。创名建福,义何居乎?盖是地也,围于宫墙而弗加扩,卑于路寝而弗增华。畏炎歊之相偪,乃托兴乎清嘉。俭不至陋,幽而匪遐。况在重华之右,比之兴庆之宫。未费司农之帑,何劳庶民之攻?经之营之,募千夫而齐力;如松如竹,阅数月而成功。于是殿方馺娑,宫比骀荡。长春长乐,披青简而空传;太和保和,凭采栏而相望。千门万户兮,笑汉制之太奢;茅茨土阶兮,钦尧俭之堪尚。轩号静怡兮,期成性之常存;斋名敬胜兮,恐举念之或妄。亭颜惠风兮,欲膏泽之旁敷;阁扁延春兮,与群生而咸畅。触目警心兮,守此志而始终;居安思危兮,常厪怀而筹量。尔其文石矗立,嘉木丛生。罗芝田兮蕙畹,来燕贺兮莺鸣。披熏风兮思解愠,对时雨兮乐向荣。观太宇兮调元化,育万物兮验农耕。又何必焚隋廷之甲煎,树汉苑之金茎,歌陈宫之玉树,听唐曲之新声,而始称悦情也哉?于时而春,览生意而欣欣;于时而夏,远烦暑而洒洒。乃其秋也,伟西成之可庆;乃其冬也,体贞元之凝命。载色载笑,奉慈闱而承欢;来游来歌,与良臣而交儆。于以承先厪,肯构而勿忘;于以示后庶,斯言之是听。重曰:洪范有言,敛时五福。敷
锡庶民,与时茂育。予宅是居,心乎肃肃。受天之祜,匪藉田烛。建民之极,匪侈华屋。继绳光烈,对越于穆。进贤纳谏,惩恶旌淑。志苟怀安,是谓不谷。尚慎旃哉,永膺天禄。
乾隆八年御制建福宫新春诗 禁城景物报和韶,初转寅方玉斗杓。漏泄春光梅破蕾,招摇风信柳拖条。池心镜面冰将解,墙角银根雪欲消。桭拨诗肠量多少,新年觉比旧年饶。含阳苔色兆根荄,胜里宫花斗早梅。堂构万年绵福履,黄黎九有上春台。兰苕翡翠相容与,凤阁枌橑各实枚。试看新蟾眉样细,分明报道上元来。照壁熊丸灿九华,祥烟浓作赤城霞。土牛新看牵春至,彩燕初飞掠晓斜。腊雪犹然恋鸳瓦,东风全不发绫花。愿将建福宫中福,锡与寰区万姓家。
乾隆十四年御制建福宫红梨花诗 不计香风几度频,娇红嫩绿各争新。最怜雨后偏饶韵,底事春来易怆神。叶态花姿刚相入声。称,蜂衙蝶阵岂无因?一枝佛钵堪清供,便欲因之悟六尘。
乾隆十七年御制建福宫对雨诗 朝隮复棼丝,冥蒙势傍午。朝罢此宴息,耕犁方待举。前墀罗春花,润含花下土。芳菲袭翰思,绰约延清睹。喜岂喻近臣?慰惟共农父。有秋期尚遥,无逸以为所。
乾隆四十四年御制建福宫题句 初葺建福宫,乃在壬戌岁,循名及责实,其义赋中备。有建福宫赋。亦有引未发,则别具深意。忆当元二年,廿七月守制。宫居未园居,夏月度两次。炎热弗可当,少壮禁之易。慈闱祝万龄,然终必有事。图兹境清凉,结宇颇幽邃。庶可逭烦暑,以为日后备。前岁遭大故,畅春虔奉置。因循乃园居,昔皇考大事,常居养心殿,二十七月后始居御园,宫内凡经两夏。彼时年力正壮,虽烦暑不甚觉也。后葺建福宫,以其地较养心殿稍觉清凉,构为邃宇,以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然亦不忍宣之于口。前岁圣母大事,于畅春园九经三事殿安奉,本欲以无逸斋为倚庐。而王大臣敦请,以居御园之九州清晏,与养心殿无异,不得已而从之。予亦自揣春秋望七,实不能如初元之耐热,即欲居建福宫之初意亦未得遂,每为抱歉。向意惜未遂。慈宁南花园,实复同斯例。于慈宁宫南花园葺治朴宇数间,本亦如葺建福宫之意,且以备慈躬或不豫,为日夜侍奉汤药之所。丁酉正月,即以为苫次。后因王大臣固请,遂亦移居养心殿。长上声。年孰弗愿,筋力难从志。缺礼实已多,永言志吾愧。
〔臣等谨按〕建福宫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十七
国朝宫室
建福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静怡轩内额曰与物皆春。联曰:雨润湘帘,苑外青峦飞秀;风披锦幙,阶前红药翻香。静怡轩西室额曰四美具。其屏间为御书视听言动思五箴。室后联曰:墨壶琴荐相先后;旧咏新裁自品评。又联曰:兰殿蔼晴晖,炉烟结翠;芝宫呈秀采,砌草舒芳。
乾隆七年御制静怡轩晚对雨诗 不辨凤城漏,如闻金戺琴。楣栏涤暑气,花木沃芳心。延爽试风袂,迷归乱晚禽。词臣已退食,玫陛独清吟。
乾隆三十一年御制静怡轩诗 插架有书函,与稽夙所耽。心怡非外骛,神静得深探。元化化无迹,熙春春未酣。棚梅不攻火,发却后江南。庭前梅树二株,不事熏■,只以旃棚护之,已蓓蕾而未花。
又御制静怡轩梅花诗 暮春已过望,墀梅开始盛。试披群芳谱,奚诠花月令?设曰南北
戒,暄寒候殊应。审然此更北,当无红紫竞。况兹桃杏谢,节气非不正。我为思其故,冬月盆桩靓。留此斗韶妍,欲擅江乡胜。
乾隆三十三年御制静怡轩摘梅诗 盆梅开太盛,摘使树头稀。已喜香盈嗅,兼资色绽肥。花太盛则枝头含苞者色转蔫,间摘去之,新开之朶益肥润。文殊净文榻,天女满天衣。户外飘飘者,疑从手里飞。
乾隆四十四年御制题静怡轩 意静则身怡,文轩并得之。一时兹避暑,两岁未言诗。丁酉、戊戌两年,此间皆未题咏。纱牖风轻送,石阶旭渐移。当年结构意,孤矣不堪思。静怡轩,建福宫后之寝室也。未能遂予葺构初意,回思怅然。详见建福宫诗注。
〔臣等谨按〕静怡轩御制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静怡轩后为慧曜楼,楼西为吉云楼。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吉云楼内联曰:吉云垂大地;慈镜照诸天。楼下额曰如是室。联曰:华海澄明,性源离色相;法铃朗彻,觉地了声闻。
吉云楼西为敬胜斋。国朝宫史
〔臣等谨按〕敬胜斋阁上额曰旰食宵衣。联曰:看花生意蕊;听雨发言泉。阁下西室额曰性存。联曰:致虚涵白室;式古凛丹书。敬胜斋阁之西额曰德日新。联曰:牙签披古鉴;香篆引澄怀。其庭中垣门上东向恭镌御书额曰朝日晖。其东山石上
宁寿宫为归政后燕憇之所,而景福宫则仿建福宫中静怡轩之制鼎新之。轩有屏,尝撰五事箴揭之以代铭座。斯宫义取颐养,实惟五福为宜。夫五福世所艳称,顾昔人无阐之者。爰颂而列诸黼扆。第考洪范五福,传疏或分诠,或递释,无所专主。余以为寿、富、康宁及考终命皆受之于天,而好德则备之于人。玩五皇极之辞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与此互相发明。中庸言位禄名寿必推本于大德,足为五福主德之证。而正蒙所云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尤深切而着明。余故于攸好德之颂详畅厥旨。然帝王之福乃天下之公而非一身一家之私。其征自与常人异。诚如所期,信为备福。余益惟敬修德以迓天庥而弗敢期其必。箕畴凡九,极建惟五。敛时五福,其目未谱。于九详焉,寿为初祜。华封所祝,麦邱所语。唐尧则辞,齐景则喜。叶圣弗圣兮,于斯可睹。景福之宫,肇我皇祖。竹苞松茂,以养圣母。叶岁久重葺,倦勤拟居。叶作此屏扆,五当其数。叶衍绎范言,颂是曼寿。叶诗引昌黎,敢怠永久。叶即用韩句。右寿 国君大夫,问富答殊。有天下者,奚问答诸。既艰问答,其富若无。然亦有焉,乃在民乎。宣尼正对,万世帝模。省力薄赋,犹可勉图。时若雨旸,屡丰难期。叶是用危惧,敢诩尊居。又若求材,常苦不足。叶艰致者多,讵曰金珠。菟裘豫营,勒此屏辞。叶设诚符望,肩卸心娱。右富 皇清开国,承运奉天。宅中建极,敷锡八埏。兹百余载,将万斯绵。三圣继承,谟烈丕
古;一庭花木验农桑。其东佛室门额曰西方极乐世界赡养道场。联曰:一龛古佛钟鱼寂;半榻天风衣袂寒。室内联曰:春鸟有言率和乐;上林无树不森沉。
乾隆四十二年御制养和精舍诗 和于气为春,和于理为仁。夫人所宜养,最要者为君。九?及万物,方寸怀应肫。有时或用义,由仁施乃纯。洁治宁寿宫,聊以备倦勤。精舍号养和,拟议非不伦。乾惕励此日,优游待他辰。苟诚得斯憩,余年颐此身。仁尚可弗居,义更何足论?养和乃真养,图称无事人。
〔臣等谨按〕养和精舍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萃赏楼后圆亭额曰碧螺,其北相对南向者为符望阁。阁下南门左额曰欣遇,右额曰得全。门内联曰:居中揽外襟怀畅;击毂摩肩职植殷。又联曰:俯临常似披图画;得契宛堪悦性灵。东门内联曰:云卧天窥无不可;风清月白致多佳。西门内联曰:画情八窗纳;春意百花舒。北门内联曰:绿树岩前疏复密;白云窗外卷还舒。阁上北室联曰:清风明月含无尽;近景遐观揽莫遗。
乾隆四十一年御制符望阁诗 层阁延春肖,是阁肖建福宫中延春阁式为之。题楣意有存。耄期致勤倦,颐养谢尘喧。豫葺优游地,略惭恭俭门。其诚符我望,惟静候天恩。
〔臣等谨按〕符望阁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符望阁前垣门东额曰延虚,曰惬志,西额曰挹秀,曰澄怀。阁后为倦勤斋。斋内阁上联曰:信可超绘事;于焉悦性灵。阁下联曰:春秋富佳日;松竹葆长年。阁西次室联曰:动趣都涵澹;静机常觉宁。又西阁上联曰:当春莲漏永;坐久蕙烟微。阁下联曰:经书趣有永;翰墨乐无穷。
乾隆四十一年御制倦勤斋诗 敬胜依前式,此斋依建福宫中敬胜斋为之。倦勤卜后居。将以八旬有五归政后居之。抚时斯异矣,题额故殊诸。娱老非关政,沃心那废书。廿年期此愿,未识可能如?
〔臣等谨按〕倦勤斋御制诗,恭载首见之篇,余不备录。
倦勤斋西廊外门额曰暎寒碧,内为竹香馆。中宇联曰:偶披风送爽;恰傍竹延虚。又联曰: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又联曰:松云清栋牖;书契洽嫏嬛。符望阁西门外为玉粹轩,东向,其南室额曰得闲室。联曰:甄性神明境;陶情翰墨筵。北为佛室,联曰:禽音仍唱迦陵偈;花色全标幻海禅。又北为净尘心室,联曰:洗不期其筝笛耳;悦原契此净明心。又联曰:春物熏馨含慧业;名禽宛转入闻思。室后门额曰超妙。皆御书。
乾隆四十一年御制得闲室诗 符望阁西接静室,纸窗棐几护松关。此时敢自忘无逸?他日于斯冀得闲。真树生之待葱郁,假山峙矣互回环。豫成犹以廿年俟,亦岂遥哉弹
国朝宫史 二四二
曰:"敛福宜民",联曰:"生机对物观其妙,义府因心获所宁。"殿后为建福宫,乾隆五年建。匾曰:"不为物先",东室联曰:"交泰三阳肇羲象,敛时五福协箕畴。"西室联曰: "香蔼绮疏,蕙圃敷荣滋湛露;风清扣砌,芝房擢秀映长春。"
御制建福宫赋 居寰中以御物,凛天命兮难谌。惧大业之弗胜,恒干惕兮小心。戒
峻宇与雕墙,鉴酒池兮肉林。愧饥溺其未解,遑安逸兮是寻。乃者新宫落初,玉戺金铺,创名建福,义何居乎?盖是地也,围于宫墙而弗加扩,卑于路寝而弗增华。畏炎歊之相偪,乃托兴乎清嘉。俭不至陋,幽而匪遐。况在重华之右,比之兴庆之宫,未费司农之帑,何劳庶民之攻。经之营之,募千夫而齐力;如松如竹,阅数月而成功。于是殿方馺娑,宫比骀荡。长春长乐,披青简而空传;太和保和,凭朱栏而相望。千门万户兮笑汉制之太奢,茅茨土阶兮钦尧俭之堪尚。轩号静怡兮期成性之常存,斋名敬胜兮恐举念之或妄。亭顔惠风兮欲膏泽之旁敷,阁扁延春兮与群生而咸畅。触目警心兮守此志而始终,居安思危兮常厪怀而筹量。尔其文石矗立,嘉禾丛生,罗芝田兮蕙畹,来燕贺兮莺鸣。披薰风兮思解愠,对时雨兮乐向荣。观太宇兮调元化,育万物兮验农耕。又何必焚隋廷之甲煎,树汉苑之金茎,歌陈宫之玉树,听唐曲之新声,而始称悦情也哉!于时而春,览生意而欣欣;于时而夏,远烦暑而洒洒。乃其秋也,伟西成之可庆;乃其冬
也,体贞元之凝命。载色载笑,奉慈闱而承欢;来游来歌,与良臣而交儆。于以承先,厪肯构而勿忘;于以示后,庶斯言之是听。重曰:洪范有言,敛时五福。敷锡庶民,与时茂育。予宅是居,心乎肃肃。受天之祜,匪藉田烛。建民之极,匪侈华屋。继绳光烈,对越于穆。进贤纳谏,惩恶旌淑。志苟怀安,是谓不谷。尚慎旃哉,永膺天禄。
御制建福宫新春诗癸亥 禁城景物报和韶,初转寅方玉斗杓。漏泄春光梅破蕾,招摇风信柳拖条。池心镜面氷将解,墙角银根雪欲消。枨拨诗肠量多少,新年觉比旧年饶。
御制夏日建福宫诗癸亥 松桧阴森绿映筵,可知凤阙有壶天。含风藓面纹常绉,得雨花心色更鲜。弃日一篇诗咏杜,消闲半幅纸临宣。渴乌虬箭无须报,旭影阶除即渐还。粉褪新竿几个亭,吟风疏籁亦堪听。最欣幽赏供青睐,何必遐观罨绮棂。鸟过花林红琐碎,烟含兰畹紫丁星。假山彻夜流甘雨,梦作匡庐瀑水泠。丹枫底事慕山林,无那松篁潇洒心。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金城漏永芙蓉静,玉宇宵明象纬沉。正是南薰长养候,好将解阜验鸣琴。
御制暮春恭奉皇太后建福宫赏花侍膳之作丙寅 新花回雁报春归,韶景长舒爱日晖。
几个绿筠吟凤管,双株红杏舞莱衣。酒斟北斗升玫陛,寿指南山映琐闱。恰喜宫中承色
卷之十三宫殿三 二四三
国朝宫史
笑,芳辰风物总光辉。
二四四
御制建福宫红梨花诗己巳 不计香风几度频,娇红嫩绿各争新。最怜雨后偏饶韵,底事春来易怆神。叶态花姿刚相称,蜂衙蝶阵岂无因。一枝佛鉢堪清供,便欲因之悟六尘。
御制建福宫对雨诗壬申 朝隮复棼丝,冥蒙势旁午。朝罢此宴息,耕犂方待举。前墀罗春花,润含花下土。芳菲袭翰思,绰约延清覩。喜岂喻近臣,慰惟共农父。有秋其尚遥,无逸以为所。
御制建福宫咏红梨花诗甲戌 李花太白海棠红,斟酌穠纤着禁丛。最是麝风琳月下,
仙人遥在蕊珠宫。
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匾曰:"与物皆春",联曰:"雨润湘帘,苑外青峦
飞秀;风披锦幙,阶前红葯翻香。"
御制静怡轩晚对雨诗壬戌 不辨凤城漏,如闻金戺琴。楣栏涤暑气,花木沃芳心。延
爽试风袂,迷归乱晚禽。词臣已退食,玫陛独清吟。
御制题静怡轩诗庚辰 彤宫宴息处,清舒敞云楣。綷疏例弗却,珠缀奢厌施。琴书箇中富,间亦陈鼎彝。穆然古与对,三代兴翘思。汉唐两文帝,尚未窥藩篱。三代讵易
国朝宫史 四五六
厘。
太监各十二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专司本宫陈设、洒扫、承应传取、坐更等事。
近光左门
不设首领,属景仁宫首领管辖。
太监五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专司啓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
近光右门
不设首领,属永寿宫首领管辖。
太监五名 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专司啓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
养心殿 重华宫 建福宫
室额曰长春书屋。
重华宫之东为漱芳斋,东次室曰静憩轩,后为金昭玉粹,东室曰随安室。
长元按:抑斋有御制记,取卫武公抑诗,他如宁寿宫、圆明园、热河避暑山庄,凡燕息之所,
皆题此额,仰见圣敬日跻也。又随安室额亦是处有之。
启祥宫之西南向为延庆殿,后为抚辰殿,为建福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轩后为慧曜楼。楼西为吉云楼,又西为敬胜斋,斋垣西为碧琳馆。馆南为妙莲华室,南为凝晖堂,又南为三友轩。凝晖堂前为延春阁。其右室有楼,前迭石为山,上有积翠亭。山有奇石,西曰飞来,东曰玉玲珑。穿石洞而南,有静室曰玉壶冰。洞口题曰鹫峯。
长元按:建福宫以下,所谓西花园也。
月华门之西为遵义门。中南向者为养心殿,为皇上宵旰寝兴之所,召对引见,视乾清宫。
张英元日养心殿侍宴诗:暖日和风漾凤城,履端清燕在承明。楼前晴雪消金掌,玑上春星转玉衡。三殿班联同恺乐,万方歌舞颂升平。欣瞻元日恩晖早,听奏钧天第一声。
高士奇元日养心殿侍宴诗:青阳淑景满乾坤,楼阁祥云捧至尊。鸳鹭两行依绣幄,笙箫一派引金樽。臣心愿比春冰洁,天语真同化日温。称祝华封歌既醉,还将斑管纪殊恩。
养心殿东暖阁内有随安室,西室为三希堂。西暖阁后有轩三楹,东为无倦斋,西为长春书屋。
沈德潜奉敕恭赋三希堂歌:江左风流数王氏,司徒以后多闻人。羲献父子树清节,法护文学超
殿[宫]之后为翠云馆。宫之东为漱芳斋。[四]
注:
[一] 《啸亭杂录》:"乾隆中,于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大臣之能诗者,曲宴于重华宫。演剧
赐茶,仿柏梁制,皆命联句,以纪其盛。复当席御制二章,命诸臣和之,后遂以为常礼"。
[二] 《国朝宫史》:"每岁十二月初一日,懋勤殿首领太监陈龙笺大笔墨海于重华宫祇候,以赐福苍生笔书"福"字十余幅,悬贴各宫。自是将军督抚奏函至,并御书缄赐之。十五六等日召御前大臣待卫至重华宫,二十六七等日召诸王大臣内廷翰林等至乾清宫赐"福"字"。
[三] 《日下旧闻》:"嘉靖十三年,建皇史宬于重华殿西,藏大[太]祖以来御笔实录。又古今通集库,以貯古今君臣画像符券典籍"。
《故宫考》:"崇敬殿凡五槛[楹],乾隆作皇子时所书御制诗文有《乐善堂集》,即指此。殿前有乾隆书《平定台湾重华宫茶宴廷臣翰林诗》石刻,中为宝座,旁有红雕漆盒,内有乾隆诗文稿。东西暖阁供佛,西暖阁有藏经"。
[四] 《故宫考》:"重华宫之东为剧[戏]台,台前为漱芳斋,凡五楹,有穿堂以通后殿,作"工"字形。东室匾曰"随安室",荣惠贵妃之宝在焉。荣惠贵妃,同治瑨妃也。重华宫瑨太妃居之,东室曰芝兰室"。
月华门长街之西,南向为延庆门,门内为延庆殿,[一]殿北为广德门,门内为抚辰殿,[二]殿后即建福宫(宫为乾隆年间特旨所建)。[三]宫后为惠风亭,亭北为静
怡轩,轩后为慧曜楼,西为吉云楼。斋垣之西为碧琳馆,馆南为妙莲花室,室南为凝辉堂,堂南室曰三友轩,堂前为延春阁,阁北相对,即敬慎斋。[四][五]
注:
[一] 《故宫考》:"广德门南为延庆殿,殿前为延庆门,殿前三楹已荒废,现存木器伞灯
等项。以上各处,近年全为宫中堆煤之所"。
[二] 《故宫考》:"建福门内为抚辰殿,殿三楹,殿前有铜炉二,明嘉靖二十一年制,殿
内祀普天众仙暨春夏秋冬四官神位"。
[三] 《故宫考》:"建福宫凡三楹,乾隆五年改建。屋瓦用蓝色,异他宫,原为守制时所
居,后未果,见《乾隆御制隆福宫赋》及诗。中为宝座,东间祀孝贞显皇后神位,西间杂置佛龛甚多"。
[四] 《故宫考》:"民国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夜(阴历五月十三日),宫内敬慎斋失慎,
延烧东西南三面,历代古物之存于此者,均付焚如。起火原因,人言言殊,宫内事秘,莫可究诘。火后宣统就其原址夷为球场,场东盖玻璃室一,内有鞋二帽一,硕大无朋,其为何用不可知也。复有刀矛剑戟等物,宣统皇帝游戏之所也。据《宫史》所载,惠风亭以下各处,今俱无存,惟余延春阁前之石洞而已"。
[五] 《清室内务府报告德日新失慎延烧情形及灾后办法》:
"谨查五月十三日夜内德日新失慎,延烧延春阁、静宜轩、广生楼、中正殿、香云亭等六处,
[八] 《故宫考》:"景祺阁之后为贞顺门。又即宁寿宫全院之后门。庚子之役,孝钦皇太后仓皇出走,即出是门,门内穿堂三楹,前有井,孝钦出门时,推德宗宠妃珍妃于此。今已封禁,昔人附会贞顺为珍殉之兆,谬也"。
[九] 《故宫考》:"畅音阁盖内廷演戏之所,阁内陈列朝会乐器"。
[十] 《故宫考》:"有垂花门可通阅是楼,院内中有石山,颜曰:"小有洞天""
[十一] 《故宫考》:"景福宫昔为清圣祖奉孝惠皇太后之所"。
[十二] 《故宫考》:"五代五福堂,据乾隆《五福颂》知新宫系倣西路建福宫静怡轩之
制。又考"五福堂"系圣祖赐世宗匾额,乾隆四十九年喜见五代元孙,因增二字书匾,即康熙时定名之景福室[宫]"。
[十三] 《故宫考》:"梵华楼、佛日楼均奉佛之所"。
校勘记:
① 历兹廿载 廿,原误为册。《日下旧闻考》卷一八引《御制宁寿宫铭》云:"小子践阼,兹历世年。设复廿载,八旬五臻"。据改。
② 遹新是宫 遹,原作"适"。据同上书引文改。
① ④⑤⑥ 均据《日下旧闻考》卷一八引《乾隆四十一年御制乐寿堂诗注》改。
由宁寿宫而西为蹈和门,内为衍祺门,门内为古华轩,[一]轩西为禊赏亭,[二]亭东为抑斋亭,[三]北为旭辉亭。轩后垂花门内为遂初堂,堂后叠石屏,其西为延趣楼,东向,楼外为耸秀宫,宫北为萃赏楼,西为云光楼。楼后圆亭曰碧螺,其
体元殿后为长春宫,宣统淑妃居此。宫五楹,中设宝座,西一间为卧房,再西为书室。东一间为 浴室,再东一间有大厨二。四围走廊壁上,分绘红楼梦全图。宫之东厢曰绥寿殿,杂置帐垫等物。西曰承禧殿,陈设皆西式,南间有书案、风琴等物,复有至圣先师牌位,中悬地图,皆淑妃读书处也。
翊坤门内翊坤宫,名位虽殊体亦崇。瞻仰丰容威厉处,果然巾帼有英雄。
翊坤宫原名万安宫,为西宫妃嫔所居。慈禧为贵妃时,亦居此,相传同治帝生于宫之西间。两廊 有砖刻梁耀枢、陆润痒两状元书万寿无疆赋。东西两间,分供慈禧、隆裕神像。
共扶幼主御朝廷,听政无须避尹邢。何物宫监薰焰甚,蔚蓝天亦暴雷霆。
建福宫屋瓦均蓝色,原为守制时所居,后未果。中设宝座,东阁祀孝贞后神位,另有画像一,蓝 袍便装,幽秀娴静,与孝钦威望不同。惟其诏除安德海事,实为孝钦所不及。
艳史何堪说未央,启祥宫亦不迎祥。伤心泪菊枯还在,莫责当年勿耐霜。
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又名太极殿,宣统未出宫时,为同治瑜太妃所居。陈列亦甚富丽,几案上尚 有枯菊数本,可想见当日之仓皇出走也。
听罢笙歌宴罢筵,重华春梦冷于烟。前因尚许留鸿爪,玉钮朱文印色鲜。
重华宫为乾隆为皇子时所居。每年新正,宴太后及赐宴廷臣,联句唱和,以为常例。宴于阗回长 漠洎帕尔,宴平台湾诸将,亦在此。后为同治瑨太妃所居。其东有戏台,即所谓重华宫戏台。
台
浮屠异俗自沙陀,象教流传诡怪多。微笑低眉欢喜佛,北新桥北旧雍和。
雍和宫在北新桥之北,为世宗潜邸,登极后升宫。乾隆初,庄严法相,以喇嘛守之。宫内法轮殿,塑男女裸体与禽兽交,谓之欢喜佛,盖从蒙古俗也。
脱却罗衫拥被来,金莲不用踏苍苔。内臣见惯私相妒,一树梨花带露开。
嫔妃召幸,遣内侍叩宫门,直趋卧榻,用红锦被裹而负之以行。至第一间房,除去衣饰,裸体而进;至第二间房,复取衾裯;至三间房,方是皇帝寝室。
固伦公主惜红袍,买卖街头价值高。乞取章身天不应,怜娇还是丈人豪。
高宗女固伦公主,下嫁和珅子丰绅殷德。当未嫁时,呼和珅为丈人。一日,游买卖街,见大红呢袍,爱之。高宗不与,曰:汝问汝丈人要。和珅以二十八金买与之。
沉沉深院似黄昏,老觉江南胜禁垣。一笑慈颜劳顾盼,凤舆真已到阎门。
乾隆辛巳,孝圣宪皇后七旬万寿。纯庙以后喜江南风景,于万寿寺傍造屋,仿江南式,市廛坊巷毕具,长至数里,奉銮舆往来游行,名曰苏州街。
御笔潜生暖阁春,殿前捧出墨痕新。内臣别赐双钩字,余福收藏更赐人。
定制:列圣于嘉平朔谒阐福寺归,御建福宫开笔,书福字笺,以迓新禧。御乾清宫西暖阁,召赐 福字。王、大臣入跪御案前,上亲挥宸翰,其人自捧之出,以志宠也。内廷翰林及干清宫侍卫,皆赐双钩福字,盖御笔勒石者。余皆封存干清宫,备赏赐,谓之余福。
曰:" 日长莲漏三阶正, 春到梅盆合殿香。" 楼下联曰:" 开窗鱼鸟含天趣, 欹案诗书味道腴。" 东室联曰:" 芝篆薰晨鼎, 莲檠检夜书。" 西室联曰:" 闲情空外寄, 妙道箇中参," 又联曰:" 插架牙签照今古, 开编芸气吐芳芬。" 楼东竹院, 联曰:" 松风亦常听, 水月乃全提。" 楼后垂花门内为寻沿书屋。屋后为景福宫。院西为景福门。院内东有山石, 颜曰" 小有洞天"。宫内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 五福五代堂", 联曰:" 燕翼仰贻谋, 敛时五福; 瓜绵征笃祜, 至于万年。" 西壁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五
福颂:
宁寿宫后曰景福宫,我皇祖奉孝惠皇太后所居也。余既豫葺宁寿宫为归政后燕憩之所,而景福宫则仿建福宫中静怡轩之制鼎新之。轩有屏,尝撰五事箴,揭之以代铭座。斯宫义取颐养,实惟五福为宜。夫五福世所艳称,顾昔人无阐之者,爰颂而列诸黼扆。第考洪范五福传疏,或分诠,或递释,无所专主。余以为寿富康宁及考终命,皆受之于天,而好德则修之于人。玩五皇极之辞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与此互相发明。中庸言位禄名寿,必推本于大德,足为五福主德之证。而正蒙所云:"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尤深切而着明。余故于攸好德之颂,详畅厥旨。然帝王之福,乃天下之公,而非一身一家之私,其征自与常人异。诚如所期,信为备福。余益惟敬修德以迓天庥,而弗敢期其必。
箕畴凡九,极建惟五。敛时五福,其目未谱。于九详焉,寿为初祜。华封所作,麦邱所语。唐尧则辞,齐景则喜。圣弗圣分,于斯可睹。景福之宫,肇我皇祖。竹苞松茂,以养圣母。岁久重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九 四九一
宜民", 联曰:" 生机对物观其妙, 义府因心获所宁。" 殿后为建福宫, 恭悬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 " 不为物先", 东室联曰:" 交泰三阳肇羲象, 敛时五福协箕畴。" 西室联曰:" 香霭绮疏, 蕙圃敷荣滋湛露; 风清扣砌, 芝房擢秀映长春。" 圣制建福宫赋。恭见前编。
圣制建福宫题句 己亥
初葺建福宫,乃在壬戌岁。循名及责实,其义赋中备。有建福宫赋。亦有引未发,则别具深意。忆当元二年,廿七月守制。宫居未园居,夏月度两次。炎热弗可当,少壮禁之易。慈闱祝万龄,然终必有事。图兹境清凉,结宇颇幽邃。庶可逭烦暑,以为日后备。前岁遭大故,畅春虔奉置。因循乃园居。昔皇考大事,常居养心殿,二十七月后始居御园宫内,凡经两夏,彼时年力正壮,虽烦暑不甚觉也。后葺建福宫,以其地较养心殿稍觉清凉,构为邃宇,以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然亦不忍宣之于口。前岁圣母大事,于畅春园九经三事殿安奉,本欲以无逸斋为倚庐,而王、大臣敦请以居御园之九洲清晏与养心殿无异,不得已而从之。予亦自揣春秋望七,实不能如初元之耐热,即欲居建福宫之初意亦未得遂,每为抱歉。向意惜未遂。慈宁南花园,实复同斯例。于慈宁宫南花园葺治朴宇数间,本亦如葺建福宫之意,且以备慈躬或不豫为日夜侍奉汤药之所,丁酉正月即以为苫次,后因王、大臣固请,遂亦移居养心殿。长上声年孰弗愿,筋力难从志。缺礼实已多,永言志吾愧。
御制建福宫新正成咏,用杜甫宣政殿退朝诗韵 癸亥
献岁元辰敷景运,东郊迎气飏青旗。雪滋锦甸麦方沃,寒勒芳园柳未丝。四始昭宣生庶汇,三阳发育畅佳时。惟皇建福予钦继,徧锡臣民曷敢迟。
建福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与物皆春",联曰:"雨润湘帘,
苑外青峦飞秀;风披锦幙,阶前红药翻香。"西室,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四美具"。屏间,则圣制"视、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六 四五九
人,两旬之内克复黎城。黎维祁亦即拜受册印,袭封国王,失而复得,危而复安,中朝字小之义亦云至矣。一催其进一止进。上年福康安于攻克大里杙之后,未即直入内山擒拏逆首,虑其与贼以暇,致令逃窜,或遗孽未净,则台郡终不能安枕。是以催令遄进,以冀速获二逆。昨岁新正重华宫亦有"生擒贼首题方称,谩颂功成我不为"之句。至安南一事,孙士毅克复黎城后,随即筹造船只,办运军粮,为直擣巢穴之计。予始亦以为果然如此,为该国永除后患,亦属尽善之事。据孙永清奏,黎城至广南地方,有二十余程,用兵万人,即须运粮夫十余万,劳费内地。而为小邦计,万全于事体既属非宜,且小邦与废亦有天命,黎维祁庸懦无能,安知非天厌其德而有此内讧之事乎?天命所在,孰能违之?因即降旨令其班师。此固与台湾之为内地情形迥不相同,然其应机则一也。视若不同同应时。应时即应机也。
圣制新正重华宫诗 庚戌
初咏关睢吉所迁, 雍正五年,娶孝贤皇后,始自毓庆宫东所迁居于此西二所。避名毓庆圣恩渊。宫中添得重华号, 向日所居, 即位初即升 以 宫 名 , 礼 所 当也。因循西四五所今为建福宫、敬胜斋等处,以为几间憩游之地,此予所谓自知过然亦无可复加,子孙奉此足矣。其东之五所,以为少年皇子、皇孙及内监居之,亦无隙地矣。后世守此训无事更张,实予之所喜,不然则是增吾过。且宫墙四围能廓展乎?老人多虑直书,观此语者慎之。
世上阅来六十年。自雍正五年至今已六十四年,言六十者,举成数也。当识人情莫忘旧,恰逢岁首又增鲜。六旬子奉八旬母,灯景迥思意黯然。
圣制新正重华宫诗 辛亥
重华昔日此重华,四海为家兹旧家。开以九旬待天贶,数上声从一始觉年赊。五十余年以来,惟日孜
孜,勤政爱民,无敢豫怠,以冀上答鸿庥,年复一年,岁月易得,昨已寿跻八旬。盖旬为成数,无可复加。今自一数起至九句,岁月转觉舒迟耳。春屏芳已催梅蕊,雪象辉知润麦芽。便是丙辰归政后,拟仍联句看吟茶。昔萧何治长安宫殿,汉高祖嗔其壮丽。萧何谓示后世无以加,意实深远。是地为西二所,予年十七赐居于此,即位后因升为宫。其四五所亦为建福宫、敬胜斋等处,当亦无可复加。至东五所虽皇子等亦曾居之, 若嗣子皇帝亦升为宫, 想再不能踰此。我子孙万年奉此足矣。予归政后,于新正仍当来此看嗣子皇帝及群臣联句,岂非殊胜乐事。
圣制新正重华宫诗 壬子
重华旧定名,盖出阁臣议。是处乃雍正年间所赐西二所之居也。即位后应升为宫,彼时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拟是名以进,语虽涉颂,而予即以规视之。即颂以为规,久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五十六 四五五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四
训谕四
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三日,奉谕旨:朕为皇子时,于雍正五年大婚,自毓庆宫迁居西二所。践阼之后,升为重华宫。其后渐次将四五所构为建福宫、敬胜斋等处,以为几余游憩之地,建置规模,已极美备,无可复加。朕临御五十五年以来,仰荷昊苍眷祜,寿增八帙,五代同堂,是重华宫等处实为兴祥之所,即归政以后,亦尚思年节重临,奉时行庆,世世子孙,惟当永远奉守。所有宫内陈设规制,亦应仍循其旧,毋事更张。若皇子、皇孙果能善体朕怀,谨守此训,几暇优游,年节行庆,传之奕祀,实为朕所深愿。至东五所内为年少皇子、皇孙公共所居,随侍内监等住屋亦在此内,率无隙地矣。若照重华宫之例,另行兴建,不特宫墙四围别无空隙之地可以廓展,且亦非朕垂示后昆之意,自不如一循此时旧制之为善也。着将此旨交尚书房敬谨存记,俾我万世子孙永遵无斁。
十月二十二日,奉谕旨:朕披阅臣工等所进万寿歌颂,内有尚书房行走、侍讲吴寿昌恭纪九言诗一册,上下句用韵分叶,体制新颕,诗句藻丽,其辞章虽属可观,不免有骋博见才之意。因思尚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四 三一
臣等恭查: 基化门、端则门二处, 旧额首领各二。嗣裁为一, 仍以侍监为之。
内左门 内右门
八品首领各二,均侍监。太监各十二。内左门专司启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内右门除启闭,关防、洒扫、坐更外,兼查茶膳房人等、众太监等出入,每晚起更时,宫内等处报无事毕,具单送敬事房。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钱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景仁宫 永寿宫 承干宫 翊坤宫 锺粹宫 储秀宫 延禧宫 启祥宫 永和宫 长春宫 景阳宫咸福宫
以上十二宫,八品首领各二,均侍监。太监十二。专司本宫陈设、洒扫、承应传取、坐更等
事。首领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臣等恭查:景阳宫首领太监兼司御书房收贮书画等事,设额名数,仍与各宫同。
近光左门
不设首领,属景仁宫首领兼辖。太监五,专司启闭关防、洒扫、坐更等事。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
近光右门
不设首领,属永寿宫首领兼辖,所司及太监额与左门同。
养心殿 重华宫 建福宫
国朝宫史续编卷之七十三 六八三
(一)明清以来言故都掌故者,大都剿袭旧闻,敷陈词藻,欲求系统清晰,图绘精审,碻然以递嬗沿革之状,昭示后人者,实难多得。书籍虽众,皆非吾人所当意者。试将上列资料及参考书,分组批评如左:
(1)属于皇家编纂者 如清代之国朝宫史,国朝宫史续编,大都颂扬功德,敷陈词藻,御题楹扁诗文,触目皆是。而于建置沿革,大内规制,以及建筑上之特点,反付阙如。名为宫史,实一代之宫禁叙置而已。且书中记载,亦不能完全无误。例如国朝宫史续编卷五十八,叙雨华阁后,为昭福门;门外,西为梵宗楼,实则雨华阁西北,即为梵宗楼,楼后始为昭福门也。且无地图,凭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以为叙置,仍不能令人想象全局。例如建福宫后西花园一带,于民国十二年被焚,专凭宫史,即已不能确定其位置。此为一般古籍叙述建筑之通病,固不止宫史已也。
(2)酌中志及明宫史 刘若愚酌中志二十四卷,一名芜史小草,又称明宫史,亦有专指第十七卷,名曰大内规制纪略,与吕毖明宫史一书,同为纪实之作。盖二人身处宫禁,皆所亲歴,较诸外间传闻,自不可同日而语,实为研究明代宫室之第一等材料。惟二书纪载,不能纲举目张,往往于叙述规制之中,忽夹以宫廷琐事。驯至系统不明,
(2)重修太庙前后中三殿 嘉庆四年(一七九九)高宗及孝贤、孝仪后升神太庙,重修前后中三殿,并两庑配殿。(注一)
(3)重修斋宫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斋宫,并添建继德堂一座。(注二)
(4)重修午门 同年,重修午门。(注三)
(5)重修养心殿等宫太和等门 嘉庆七年(一八〇二)重修养心殿、储秀宫、延禧宫及上书房;又重修重华宫及建福宫、太和门、昭德门、贞度门、重华门,又重修宁寿宫。(注四)
(6)修仁寿宫 嘉庆十五年(一八一〇)修仁寿宫。(注五)
(7)重修大高玄殿 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重修大高玄殿。(注六)
道光一朝,工事盖寡仅十七年(一八三七)重修圆明园三殿,较为浩大。(注七)咸丰即位,
注一 清会典八六四。
注二、三、四 清会典八六三。
注五、六 嘉庆一统志。
注七 道光东华录。
乾隆花园、文渊阁、景山之寿皇殿以及万春等五亭,西苑之宝月楼、白塔山、(即琼岛)先蚕坛、西天梵境、大圆镜智宝殿、阐福寺、快雪堂、极乐世界、万佛楼等处,皆先后兴建或改筑。惟内府档案,至今未曾整理公布;上列诸处,建筑年月,多不可考者。(如西花园、大圆镜智宝殿等。)兹就其年可考者,列举如左:
(1)改定熙和门名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改雍和门为熙和门,(注一)以别雍和宫故也。
(2)重修奉先殿 乾隆二年(一七三七)重修奉先殿。(注二)
(3)建建福宫 乾隆五年(一七四〇)于启祥宫之西建建福宫。(注三)惟乾隆自制建福宫题句云:『初葺建福宫,乃在壬戌岁,』然则当在乾隆七年(一七四二)矣。(注四)西御花园之建,不详史乘,然清宫史续编以之隶建福宫下,则亦当在此时。
(4)经营西苑白塔山 清宫史续编卷六十七,引乾隆制白塔山总记及南画、西
注一 清会典八六三。
注二、三 清会典八六三。
注四 清宫史续编卷五十六。
(1)建时应宫 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建时应宫于西苑,以祀龙神。(注一)
(2)定雍和宫名 雍正三年(一七二五)以国子监东潜邸为雍和宫。(注二)
(3)建咸安宫官学 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建咸安宫官学于西华门内。(注三)
(4)修大高玄殿 雍正八年(一七三〇)修大高玄殿。(注四)
(5)建斋宫 雍正九年(一七三一)于日精门长街之南,仁祥、阳曜二门之中,建斋宫五楹。(注五)
(6)修大光明殿 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修大光明殿。(注六)
(7)建先蚕坛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建先蚕坛于北郊。(注七)
乾隆一代,兴建频繁,如宫禁之建福宫、西花园,(即民国十二年被焚之部)宁寿宫、
注一 皇朝文献通考王礼考。
注二、三 嘉庆一统志。
注四 日下旧闻考四一。
注五 清会典八六三。
注六 日下旧闻考四二。
注七 清史稿世宗纪。
宁寿宫 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成 嘉庆一统志
乾清宫 交泰殿 昭仁殿 弘德殿 嘉庆二年(一七九七)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太庙前后中三殿 嘉庆四年(一七九九)重修 同上
斋宫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 同上
继德堂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建 同上
午门 嘉庆六年(一八〇一)重修 同上
养心殿 储秀宫 延禧宫 上书房 重华宫 建福宫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 重华门 宁寿宫 嘉庆七年(一八〇二)重修 同上
仁寿宫 嘉庆十五年(一八一〇)修 嘉庆一统志
大高玄殿 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重修 同上
南北海工程 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勘修 清史稿德宗纪
太和门 昭德门 贞度门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修 清会典八六三
宁寿宫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修 同上
时应宫 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建 皇朝文献通考皇礼考
雍和宫 雍正三年(一七二六)命名 嘉庆一统志
咸安宫官学 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建 同上
大高玄殿 雍正八年(一七三〇)修 日下旧闻考四一
斋宫 雍正九年(一七三一)建 清会典八六三
大光明殿 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修 日下旧闻考四二
先蚕坛(在北郊)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建 清史稿世宗纪
熙和门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改 清会典八六三
奉先殿 乾隆二年(一七三七)重修 同上
建福宫 乾隆五年(一七四〇)建 同上
先蚕坛(在西苑) 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建 清宫史续编六八
西苑白塔寺 乾隆八年(一七四三)重修 嘉庆一统志
承光殿南石亭 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建 乾隆玉瓮歌序
无擒藻堂,余与今日相同。
(6)景山 山上无亭,山后为寿皇殿(略偏东北)、万福阁、观德殿,余因字迹模糊,而制版又不甚清晰,故不可考。
他若延禧、永和、景阳、启祥、咸福以及重华、寿康等宫,宁寿宫、乾隆花园西花园建福宫、雨花阁、宝华殿、中正殿等处,皆付阙如。此图足以推求明清交替之状,表示清代修复时期之制度,所关至为重要也。
附满清一代宫苑重要工事表
名称 修建年代 出处
乾清宫 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建 东华录顺治四
太和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体仁阁 宏义阁 位育宫 协和门 雍和门 贞度门 昭德门 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建 东华录顺治七
午门 顺治四年(一六四七)建 东华录顺治四
太庙 顺治五年(一六四八)建 东华录顺治五
门之炮,旗随起,夜则悬灯。一门炮起,各门炮声咸应。尔时曾将科条颁存各衙门,历年既久,人无知者。余因按照原折译汉,使人易晓,奏明发刻,谓之《白塔信炮章程》,颁给京城大小文武各衙门一体存案。可知当日之为此奏,老成谋国不讳言兵也。
41太和门外,东为石亭,西为石匮。一日上自天坛还宫见之,以问南书房翰林,莫知其名。或以语彭春农,春农举《阅微草堂笔记》中云,曾闻之督三殿工者言,其中多朽粟,纪文达公断以为嘉量。后穆鹤舫亲往视,以告春农,言匮之盖非构架不能启,文达之说亦未确。春农曰:‘地近起居注,其石室金匮之意乎?’是或一说也。
42坤宁宫食肉,惟王、贝勒等及一品大臣方列名牌,请派二品者,惟军机大臣及值南书房者方与。每岁除夕保和殿,上元正大光明殿筵宴,蒙古亲藩,满洲一二品武职大臣,同许入座。嘉庆七年上元,特许一品汉大臣入宴,后以为常。
43赐福苍生笔,圣祖仁皇帝旧物也。余癸丑入翰林,课《锡福苍生赋》,以题为韵,同人皆不得解,请之馆师,知为康熙年漆管大笔之名。故事:圣驾于每岁十二月朔,诣阐福寺升香,回建福宫以此开笔,书‘福’字一,又易笔书‘福’字九,因阐发此意。迨余入南书房,亲见此笔,亦椶制也,而纯粹异于他毫,想见挥洒如意。漆管金字刻‘赐福苍生’四字。嘉平朔日开笔,乃在重华宫,此笔所书福字无定数,惟珍重不多书,专贴宫庭,
恩福堂笔记卷上三五
景福宫 高宗纯皇帝五福颂序有曰:宁寿宫后曰景福宫,我皇祖奉孝惠皇太后所居也。予既豫葺宁寿宫为归政后燕憩之所,而景福宫则仿建福宫中静怡轩之制鼎新之。
寿康宫 隆宗门之西为慈宁宫,又西为寿康门,门内为寿康宫。东暖阁联曰:福集璇图天永锡;祥开绮甲日重光。又联曰:光华呈爱日;仁寿遍和风。又联曰:凤集桐花来绛阙;鹤衔桃实自丹山。寿康宫后为寿安宫,本咸安宫旧址。
雍和宫 雍和宫在皇城东北,世宗宪皇帝藩邸也,登极后命名曰雍和宫。宫之东为书院,门三间。入门为平安居,后有堂,堂后为如意室。书院正室恭悬世宗宪皇帝额曰太和斋,又额曰为善最乐。联曰:种德在宽仁,俾昌尔后;立身唯忠孝,永建乃家。皆圣祖仁皇帝御书。
重华宫 重华宫,高宗纯皇帝龙潜时旧邸也。东室额曰芝兰室。世宗宪皇帝御书联曰: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微弄笛船。宫之前为崇敬殿,额曰乐善堂。东庑为葆中殿,额曰古香斋。西庑为浴德殿,额曰抑斋。俱纯庙御书。
建福宫 抚辰殿后为建福宫,乾隆五年建。高宗纯皇帝额曰不为物先。东室联曰:交泰三阳肇羲象;敛时五福协箕畴。
安佑宫 安佑宫即鸿慈永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乾隆七年建。仿寿皇殿之制,敬奉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圣容,岁时朔望瞻礼于兹。
瑞应宫 圆明园日天琳宇之中前楼东别院为瑞应宫,前为仁应殿,中为感和殿,皆祀龙神。
浥露,宿麦晚蒸晴。极浦渔舟杳,斜阳牧笛横。所希均雨泽,南亩问春耕。
玉乳泉 玉乳泉在霞标磴之北,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行宫之西,循仄径而上,有泉从山腹中出,清泚可鉴。因其高下,凿三沼蓄之,盈科而进,各满其量,不溢不竭。长安可游记谓山有乳峰,时嘘云雾,类匡庐香炉峰。不知玉液流甘,峰自以泉得名耳。
听雨发言泉 建福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后为慧曜楼,楼西为吉云楼,吉云楼西为敬胜斋。阁上额曰旰食宵衣。联曰:看花生意蕊;听雨发言泉。
门对浙江潮 高宗纯皇帝开化寺诗:颇讶考功误灵隐,试看门对浙江潮。注:之问灵隐寺诗也。然南屏万松诸岭隔之,韬光居山椒尚可远见,灵隐在谷,安得对潮?意谓移于此。
绣漪桥 清漪园文昌阁南为绣漪桥。高宗纯皇帝诗曰:进舫长河过广源闸名。,石桥饮练锁溪园。风漪春水文章丽,神绣应成天女孙。
或见奇书辄手抄 宁寿宫后殿东阁下联曰:每闻善事心先喜;或见奇书辄手抄。
天风海涛 长春园楼上额曰天风海涛。
唳霜皋 香山寺北稍西六方亭为唳霜皋,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诗引:山中晨禽时鸟,随候弄声,与梵呗鱼鼓相应。饲海鹤一群,月夜澄霁,霜天晓晴,戛然送响,嘹亮云外。
知乐濠 香山寺前石桥下方池为知乐濠,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
似与天游得静陶 西苑春耦斋后楹额曰云木含秀。隔池相对有延楼曰听鸿楼。楼上下五十有四楹。
狮子林 长春园丛芳榭之东为狮子林,高宗纯皇帝有八景诗:狮子林、虹桥、假山、纳景堂、清秘阁、藤架、磴道、占峰亭。有续题八景诗;清淑斋、小香幢、探真书屋、延景楼、云林、石室、横碧轩、水门。其狮子林云:最忆倪家狮子林,涉园黄氏幻为今。吴中狮子林故址已为黄氏涉园,丁丑南巡,曾访其胜,邮倪卷证之。因教规写阊城趣,为便寻常御苑临。不可移来惟古树,遄由飞去是遐心。峰姿池影都无二,呼出艰逢懒瓒吟。续题诗引:倪瓒原卷中自识与赵善长商榷作狮子林图,且属如海因公宜宝弆。又诗注:盘山静寄山庄中向有云林、石室,假山虽肖吴中,稚松皆新种,故不如田盘古松林立也。又假山诗引:狮林以石胜,相传为瓒自位置者,兹今吴下高手堆塑小景,曲折尽肖。
视听言动思五箴 建福宫后为惠风亭,又北为静怡轩,额曰与物皆春。西室额曰四善具。其屏间为高宗纯皇帝御书五箴。室后联曰:墨壶琴荐相先后;旧咏新裁自品评。
月霁风清造物心 重华宫东漱芳斋联曰:花香鸟语群生乐;月霁风清造物心。
夹镜鸣琴 地在圆明园别有洞天之西,为四十景之一。高宗纯皇帝词引:取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构杰阁,俯瞰澄浤,画栏倒影,旁崖悬瀑水,冲击石罅,琤琮自鸣,犹识成连遗响。
四 琴 高宗纯皇帝诗序:瀛台补桐书屋所余老桐,因循复枯,惜其材,制为四琴:一曰蓬瀛仙籁,一曰湘江秋碧,一曰皋禽霜唳,一曰云海移情。藻韵楼折而东,南向者补桐书屋,北向者随安室,纯庙读书于此
昔人笔墨贵凤髓,睿藻箴勖扬龙文。承命作歌识卷末,疑有荣光腾起烂烂辉星辰。
养心门膳房大库北为西二永巷。巷东永寿宫、翊坤宫、体和殿、储秀宫、丽景轩。巷西为太极殿。
图二十二 重华宫
《故宫图说》:
太极殿(即启祥宫),殿五楹,在启祥门内,即启祥宫。原名未央宫,嘉靖十四年五月,更名启祥宫,为明兴献帝诞生之所。兴献帝者,成化之子,嘉靖之父也。有石坊二,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今已不存,且遗址亦无从考矣。清乾隆时,西壁悬姜后脱簪图及张照书赞,亦改旧观。宣统未出宫时,为同治瑜太妃所居,中为宝座,前后廊有慈禧书联匾。殿内陈设悉仍原式。
体元殿、长春宫、咸福宫、同道堂。正北为崇敬殿、重华宫。(图二十二)
沈德潜《恭和御制正月十日小宴重华宫示大学士内廷诸臣元韵》诗:
重来瑶席从群仙,瑞雪初消景物鲜。歌诵唐虞真幸矣,班联风雅亦欣然。鱼旟牧梦占丰岁,松鹤天书赐老年。林壑已安仍恋主,潞河归棹敢云遄。
日丽风和是令辰,赐来珍馔命重申。宸章纪圣高唐律,乐府联吟见汉人(时演柏梁联句故事)。十叶蓂还开旧荚,一枝梅已绽新春。银花火树逢元夕,又听千门笑语频。
东西配殿,左曰葆中,右曰浴德。东曰漱芳斋,前有戏台。又东为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东与御花园邻。是为内西路。
(五)外西路
螽斯门之西为启祥门。门以西为春华门,门内为雨华阁。阁凡三层,供欢喜佛五尊,中层供康熙大成功德佛神位,下层供西天番佛,有脑骨灯、人骨笛等,均喇嘛教法物。后为宝华殿。再后为中正殿,于民国十二年失慎后,修墙间之。殿内供欢喜佛多尊。后为西花园,火后改为球场。东为惠风亭,亭内有石化铜一方,为希见之物。有建福宫。
《故宫图说》:
建福宫,宫凡三楹。乾隆五年改建,屋瓦用蓝色,异他宫。原为守制时所居,后未果,见乾隆御制《建福宫赋》及诗中。为宝座,有乾隆匾曰“不为物先”。嘉庆联曰:“受益本于谦功崇业广,立诚贵以预言物行恒。”东间祀孝贞显皇后神位。孝贞者,咸丰后,同治初偕,孝钦垂帘听政,世称
从《国朝宫史》、《日下旧闻考》中有关宫廷建筑的记载看,建福宫花园没有名为“澹远楼”的建筑,但宫中的原始档案却记载了此楼的存在。作者将宫中陈设档与《日下旧闻考》仔细比较,并结合清人所辑《国朝宫史续编》,证明了“澹远楼”的存在,今位于建福宫花园西南角的所谓“静室”即乾隆所匾题的“澹远楼”。
<正>此帧延春阁照片拍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是紫禁城内建福宫花园中体量最大的楼阁。延春阁平面呈方形,面阔五间,四出廊,二层出平座,四面各三间,为明二暗三有夹层的楼阁式建筑。建福宫花园坐北朝南,东西长六十七米,南北长六十四米,占地面积三千八百五十平方米。以延春阁为中心,周围散布有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建筑。这里殿阁亭馆错落有致,假山叠石点缀其间,是一座集庄严大气与玲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大量建筑工程,建福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是乾隆年间在紫禁城内兴建的两座花园,分别建于乾隆早期和中后期,两座花园的风格、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制之间存在着一定承继关系,同时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它们分别是乾隆皇帝早期和中后期的园林美学的实践。本文以建福宫、宁寿宫花园的修建目的,园林立意、造景为例,分析乾隆皇帝的造园理论和实践。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