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康熙六年(1667)春,四辅政大臣之首索尼带头奏请康熙帝亲政。七月初三日,经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允许,择吉亲政。初七日,康熙帝行亲政礼,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百官上表庆贺。宣诏天下,诏内“恩赦”十七条。分别派遣内秘书院学士等告祭岳镇海渎诸神。同一天,康熙帝在乾清门处理政务,以后日以为常,时年十四岁。
康熙六年(1667),鳌拜权势日张,权倾朝野。正月,他命同党、吏部尚书阿思哈为镶白旗满洲都统,不久,又转授为兵部尚书。二月鳌拜任命另一党羽、辅国公领侍卫内大臣班布尔善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他的孙女婿贝勒兰布本是敬谨亲王尼堪子。顺治九年(1652),尼堪在同李定国交战中被杀。事隔十五年,鳌拜以念阵亡功为理由,运用手中大权,晋封兰布为郡王。三月,鳌拜对其同党在六部诸衙门中的职务进行了重要调整,以阿思哈为吏部尚书,正红旗都统噶褚哈为兵部尚书,正白旗副都统马迩赛为工中尚书,镶黄旗副都统泰壁图为吏部右侍郎,迈音达为兵部右侍郎。康熙帝亲政后,因另一辅政大臣索尼已死,鳌拜便班行章奏均自首列,凡事则与弟穆里玛、侄塞木特、纳莫及上述诸人在家中议定而行。对于康熙帝,鳌拜有时竟非常无礼。迫于形势,康熙批准议政王大臣所议,准鳌拜另授一等公,其原有的二等公由子那摩佛承袭。十二月,户部满尚书缺员,鳌拜想将马迩赛安插其间,而康熙帝已授与玛希纳。于是,鳌拜援引清太宗年间也曾设户部满尚书二员事,强请除授。户部汉尚书王弘祚熟悉部务,马迩赛不能独专,鳌拜遂寻机排除。康熙七年二月,鳌拜加太师衔,专恣更甚。
康熙六年(1667),达斡尔族索伦部佐领根特木儿率其亲属四十人,叛逃至被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并纠集了一支三百余人的武装队伍,长驻尼布楚,为沙俄侵扰我边境效力。康熙九年(1670),康熙帝为索回根特木儿,曾有致俄沙皇国书,其态度非常坚决。
康熙六年(1667)闰四月十四日,御史肖震疏言:兵屯即或不能立行,而投诚开荒之策则可立即实行。他认为实施此策有四点益外:一、投诚之众,所携家眷数位于正式兵额,如果分予荒地,给以牛种,使生活有靠,以为招抚之劝。二、投诚兵有没防御之责,因此,让他们屯田较之负有防御任务的绿旗兵容易得多。三、以近例而论,投诚兵每年所需金钱八十余万,将来规取台湾后,更有后来兵需用钱粮,为此,应规定每有投诚之兵,应给予荒地若干亩,三年后,照旧征税,这样,既有饷银,又增国赋。四,据查,各省荒田尚有四百余万顷,若分给他们,则军储日实,户口渐增,民生安定。康熙帝对肖震的谏言,非常重视,命户兵二部行令各省督抚确查垦荒事宜,依议而行。八月,复命驻在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等省的投诚官兵开垦荒田。自康熙七年(1668)起,每人给地五十亩,预支本年俸饷,作为牛种,次年停发,三年后照例起科。
康熙六年(1667),江南(江苏、安徽二省合称)民人沈天浦、吕中、夏麟奇三人撰诗二卷,名曰《忠节录》,或称《启祯集》。沈天甫等三人谎称此书系黄宗羲父黄尊素等一百七十人所作,陈济生编集,故明大学士吴甡等六人作序。沈天甫向麟夏奇授计,夏遂来到吴甡子、中书吴元莱住所,诈取钱财。吴元莱察此书序并非其父手迹,于是,向巡城御史控告。四月,康熙帝闻知此案,谕以“奸民诳称谋叛,诬陷平人,大干法纪,下所司严鞫。”沈天甫等皆斩首。被诬陷者一律不问。
康熙七年(1668),清政府重申海外贸易的禁令。明文规定:地方甲长同谋放纵者斩首,知情不举者处以绞刑。不知情者杖一百,发配三千里。管地的州县官革职,永不叙用,道、府文官降二级,巡抚降一级。康熙九年(1670)又规定:凡是官兵捉住出海贸易者,赏给一半犯人家产货物,另一半抄没入官。此外,清政府还于康熙五年(1666)明令,自是年起,不是贡朝,一概不准外国来中国进行贸易,否则,便属违法。
康熙七年(1668),两广总督周有德继革职的广东巡抚王来任之后,具疏请求速开广东边界。周有德,字彝初,汉军镶红旗人。康熙六年,升两广总督。在此之前,王来任在其遗疏中痛言迁海令给沿海人民带来的空前灾难,请开原迁之界,招抚迁移之民,安排其耕种采捕这,以安民生。是年十一月初二日,周有德直言:已迁之民哭诉,自立海界以来,尽失旧业,乞食无路。恳请“早开一日,早救一日之命!”同时,他又提出了展界复业的具体措施。同一天,康熙帝批准了周有德的请求,命都统特晋等人与定南王孔有德及该地总督、巡抚、提督一道,一面派兵防守,一面安置已迁之民,强调毋误农时。康熙八年(1669)二月,康熙帝下旨展开已禁之沿海边界,迁民大悦。此后,周有德先后调任四川总督、云贵总督,康熙十九年(1680)病逝。
康熙八年(1669)十月九日,清政府重修芦沟桥告成,立碑,康熙帝亲作碑文。碑文中写道:康熙七年,秋雨成灾,芦沟桥的东北面,被水毁坏处有十二丈,于是,命工部侍郎罗多等人,挑选工匠,督造挑浚,疏导水势。复修整如初。“自此,万国梯航,及民间往来者,咸不病涉。”“爰勒丰碑,永垂不朽。”
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闻知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内容,在其尚未题请之时,在外之人就已了解。于是,七月,他专谕宗人府、吏兵二部:凡属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事,俱系国家重大机密事务。会议之时,理应极力慎密。今后,必须严加约束闲杂随从人员。至于诸王贝勒的长史、闲散议政大臣,一律停其议政。以后凡在会议时,务必慎密。仅防泄漏国家机密。命以上各衙门、部,立即晓谕,严加申饬。
康熙八年(1669),刑部尚书朱之弼疏言:八旗奴仆,每年因自杀报部者不下二千人!这是由于他们长年饥寒交迫,并被鞭责凌辱所致。六月,康熙帝在谕刑部时进一步分析了大批奴仆被逼自尽的原因,同意朱之弼所奏,复严肃指出:“以后官民,务须各将家人抚恤训养,勿得仍行逼责致死,人命至重,尔部即行晓谕申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