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史朝义(?~763年),宁夷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粟特族。唐朝时期叛臣史思明长子,安史之乱的罪魁之一。 天宝十四载(755年),跟随安禄山起兵,率军镇守冀相二州。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弑主称帝,册封怀王,不受重视。上元二年(761年),弑杀史思明,即位为帝,年号显圣,诛杀皇后和太子史朝清。 宝应元年(762年),唐回联军攻破洛阳,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市),自杀而死。
刘翰,字武子(一说武之),长沙(今属湖南)人,宋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南宋诗人。曾为高宗宪圣吴皇后侄吴益子琚门客,有诗词投呈张孝祥、范成大。久客临安,迄以布衣终身。
王常(?~36年),字颜卿,颍川郡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人 [1] 。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三十二将之一,但不在二十八将之列。 王莽末年,为弟报仇,逃亡江夏,于云杜县加入绿林军,担任偏将,攻打邻县。更始帝即位,担任廷尉、大将军,册封知命侯。更始帝建都长安,授南阳太守,自行生杀赏罚大权,晋封邓王,赐姓刘氏。更始帝失败后,归附光武帝刘秀,担任左曹,册封山桑侯。受命攻打邓奉、董欣,平定各处屯聚军队。带兵攻下湖陵,打败苏茂和庞萌,又与骑都尉王霸平定沛郡乱贼。屯兵于长安,抵御隗嚣,拜横野大将军,地位高于其他将领。分兵打败隗嚣属将高峻,挥师逼降羌人各部武装。北上屯兵故安,抵御卢芳。 建武十二年(36年),去世,谥号为节。
杨谷,宋代人,杨次山之长子。官至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卒后封新安郡王。
李兴,李山(成)长子,原为河南府兵马钤辖,曾任河南府知府,安抚使。
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永清县)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 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等职。曾从征阿里不哥,平定李璮叛乱。至元十一年(1274年),与伯颜同任中书左丞相,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王雄,字元伯,王戎(竹林七贤最年少者)、王衍的祖父,王乂之父。王雄受到魏国安定太守的推荐而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青龙三年(235),深感威胁的王雄派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杀,使其政权陷入崩溃,彻底解除鲜卑威胁。
林石(1004—1101),字介夫,居瑞安塘岙(今属塘下镇),世称塘岙先生。 被流放岭南而死,亦绝意仕进,隐居授徒,有乃祖遗风。林石活了96岁,生徒甚众。与他同时的是丁昌期。
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至武宗朝方再次入相。他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继位后,他因位高权重而遭忌,五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懿宗年间,追复官爵,加赠左仆射。 李德裕与唐武宗的君臣相知被誉为晚唐绝唱,历朝历代对其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李嵩(1166—1243),中国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曾为木工,后成为画院画家李从训的养子,绘画上得其亲授,擅长人物、道释,尤精于界画,为光宗、宁宗、理宗(1190一1264)时期画院待诏。 李嵩画过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及表现农民劳动生活的《春溪渡牛图》、《春社图》和组画《服田图》等。传日的《货郎图》是李嵩传世的重要作品。他以货郎为题材,创作过多幅货郎图。除故宫博物院藏的一幅横卷外,余皆为小幅,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堪萨斯州阿肯博物馆的尼尔逊美术馆及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李嵩具有多方面才能,尤其善于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他的《夜湖图》《水殿招凉图》《观潮图》《西湖图》《仙山瑶涛图》《骷髅幻戏图》《观灯图》《柳塘聚禽图》《花篮图》等,都显示出他卓越的绘画技巧。其中《骷髅幻戏图》则以其不易被人理解的深刻的寓意,为美术史留下了一个画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