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杨辂(约824—909),字殷驾,号朴斋,弘农华阴县人也。胄出东汉太尉震,自震公历世抵公计二十有九。祖,昱。父,归厚,字贞一,行八,少孤,与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相交甚笃,唱和诗颇多,多称“杨八”。归厚公于长庆元年至太和六年间历任万州、唐州、郑州和虢州刺史。兼通医术,编著《杨氏产乳集验方》三卷,惜遗佚不存。归厚公生二女一子,长女适刘禹锡长子刘咸允,次女适萧文元,生一子萧霁。清代文献学家陆心源编《唐文拾遗》云:“归厚,扶风人。元和中,自左拾遗贬凤州司马,历官郑、虢二州刺史。工书法,受之皇甫阅。” 辂公自幼聪颖,好读诗书,谱载进士及第。始仕于吴杨,官虞部侍郎,后转吉州刺史。因爱庐陵山水之美,遂家庐陵。长子锐公肇基吉水杨家庄,次子鋋以肇基吉水湴塘。湴塘八世孙存公首编《杨氏流芳谱系》并作序曰:“自辂始迁,子孙世为庐陵儒行士族,继有显者。”辂公遂被尊为庐陵杨氏始祖。 吉州公秉承震公家风,为政心存仁爱,为官清正廉明,可谓是两袖清风,明初解公缙赞云:“唐末五季之乱,士大夫多依之以居”,晚年竟然去世于郡衙。吉州公先后娶三位夫人,生九子。原配郑氏,生二子:锐,字云峦;鋋,字云嶙。继娶郭氏,生三子:锋,字云岩;钊,字云嵋;耸,字云岫。又娶郭氏,生四子:职,字云拔;聪,字云宽;栋,字云伯;梁,字云定。锐公以教书为生,一生隐居不仕,号山庄居士。鋋公官海昏县令。五子耸公谱载进士及第,徙居梅州,官朝议大夫、都御史、潮阳刺史,裔孙繁衍迁徙甚广,尊为广东杨氏始祖。此外,三子锋公及裔孙徙居永丰、瑞金、安义,四子钊公徙居广东惠州,六子职公及裔孙徙居赣州、安远及广东大埔,七子聪公及裔孙徙居广东潮州、海阳,八子栋公及裔孙徙居广东澄海、饶平,九子梁公徙居广东平远等地。厥后繁衍分徙于江南数省,可谓根深树大,枝繁叶茂。 吉州公裔孙中涌现了诸多历史名人。“江西三瑞”之杨丕、中奉大夫杨存、闽学鼻祖杨时、抗金名臣杨邦乂、“中兴四诗人”之杨万里、“贫乐老人”杨复、一代廉吏杨长孺、“元诗四家”之杨载、隐逸诗人杨允孚、四朝宰辅杨士奇、文韬武略杨必进、明代状元杨慎、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等,乃公之裔孙也,诚如忠节总祠上厅神台柱题云:“吉水启祥,分庐陵分泰和分安福分万安永丰,六邑济美;庐陵种德,若忠襄若文节若贞靖若文惠文贞,五谥传芳”,可谓登科第、历仕宦,难以枚举;笃忠节、清白吏,代不乏人。江西、广东、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多数杨氏均尊吉州公为始祖,故有“江南杨氏始祖”之誉。吉州公去世后,葬吉水县六十二都鹧鸪山金钗形。
郭守文(935年—989年),字国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初年名将。 出身太原郭氏。十四岁时随父从军,父亲阵亡后,被后周太祖郭威收留在帐下。后周建立,任护卫军、左雄殿直、东第二雄副都知等职。北宋时后,历任简州知州、翰林司事、武州团练使、右屯卫大将军、宣徽北院使等,先后参与灭南汉、南唐、北汉等役。官至宣徽南院使、镇州都部署。 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郭守文去世,年五十五。获赠侍中、谯王,谥号“忠武”。
郭崇(908年-965年),原名郭崇威。应州金城县(今山西应县)人 [1] 。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 郭崇二十岁时应募入伍,在后唐累升为应州骑军都校。后晋高祖割让燕云十六州后,郭崇耻于为契丹(辽朝)臣子,因而弃官南归 [2-3] 。后晋出帝时,转隶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高祖)麾下,并助其起兵称帝,收复开封。以功授职护圣左第六军都校、富州刺史。后汉隐帝时,随枢密使郭威西征,之后参与在邺都的起事,协助郭威夺取后汉大权,拜官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4] 。后周建立后,历任武定、镇安、镇宁三镇节度使,官加同平章事。后周世宗时跟随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出兵固镇,抵御辽军入侵,改授成德节度使。后周恭帝继位后,加检校太师。北宋建立后,再加中书令,改任平卢节度使。 乾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师 [5] 。后因其孙女为宋仁宗皇后,故被两次加赠为尚书令兼中书令、英国公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泰州海陵人,居钱塘,字德友。周穜孙。徽宗宣和间官迪功郎。有《政和大理入贡录》。
吴铎,谱名衍铎,字振之,号荆眉,黄梅县大河镇考田山吴祥村人。生于道光丁亥年(1827年)二月初一日寅时,殁于光绪乙巳年(1905年)九月二十日巳时,享年七十九岁。少负经世志,年十六补弟子员,咸丰八年戊午科举人(元徐宗一)。著有《绿雨山笔记》三十二卷、《绿雨山诗草》四卷。
夏德(Friedrich Hirth 1845年—1927年)德国汉学家。清同治八年(1870年)来华,在厦门海关任职,此后27年在中国各地海关执勤,历任副税务司、税务司等职。1900年,德国政府曾就中国支付庚子赔款事项咨询其意见。曾任慕尼黑大学教授。1902年应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首任汉语文教授。1918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哥伦比亚大学退休返回故乡慕尼黑,但仍笔耕不缀。1927年夏德在慕尼黑逝世。
黄衮,字芳荣,号补堂,中国清朝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白马乡新坊村人。黄衮,字芳荣,号补堂,中国清朝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白马乡新坊村人。年轻时读书求取功名,但一直没有成就,当时台湾设粤籍生员八名,于是前往台湾进取。乾隆五十一年时台湾发生林爽文事件,威胁位于台湾南部的客家人侨居的村庄。黄衮以一介书生,追随其师曾中立,慷慨策划团练六堆义勇,事成后,授六品衔,赏戴蓝翎,议叙江西州判。嘉庆七年折委署白河知县,在该县的大山庙剿白莲教军时,殁于阵。 黄衮,不知何许人也,及其兄亘,俱巧思绝人。炀帝每令其兄弟直少府将作。于时改创多务,亘、衮每参典其事。凡有所为,何稠先令亘、衮立样,当时工人皆称其善,莫能有所损益。亘官至朝散大夫,衮官至散骑侍郎。
魏延 魏延(?-公元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
魏良弼(1492一1575)明理学家、教育家,字师说,一作师悦,号水洲,新建(今属江西南昌)人。受学于王守仁,与钱德洪、陈九川、刘邦采、罗洪先、邹守益等往复论学,联集讲会,阐扬王学。著有《水洲文集》,后人撰有《魏水洲先生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