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悦,字庆源,武林(今杭州)人。工人物、山水、花鸟。万历间(一五七三至一六二o)与张二水合作画册,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作人物册。 《明画补录》、《天秋阁书画录》 王 悦——首纂《威海卫志》者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原籍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后徙居润州丹阳县。中国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苏颂出身闽南望族,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授宿州观察推官。此后长期在馆阁供职,广涉古籍,留心医学。嘉祐六年(1061年)后多次出知地方,治绩斐然,并两次出使辽朝、三任馆伴使。宋神宗时曾参与元丰改制。宋哲宗即位之初,历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右丞,元祐七年(1092年)拜相。他执政时量能授任,务使百官守法遵职。同时不立党援、以礼自持 ,故能于哲宗亲政后以太子少师致仕。宋徽宗时进拜太子太保,封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颂逝世,终年八十二岁。获赠司空。后追封魏国公。宋理宗时追谥“正简” 。苏颂博学多才,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及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他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因其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故而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有《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作品传世。今人辑有《苏颂全集》 。
陈清(1438—1521),字廉夫,山东益都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
袁文,字质夫,生于1119年,四明鄞人,著有《瓮牖闲评》八卷。 生于宋徽宗宣和元年,卒于光宗绍熙元年,年七十二岁。幼喜读书,不汲汲科名,务勤于学。著有《瓮牖闲评》八卷,《四库总目》专以考订为主,多所发明,于音韵学尤多精审。
王显(932年-1007年2月14日 ),字德明,开封府人。 北宋初年大臣。 王显出身宋太宗藩邸,以谨介而受信任。在太宗即位后,他自右班殿直迅速升迁为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进拜枢密使。因为人倔强,不肯知错,而在淳化三年(992年)被免为随州刺史,终太宗朝,未回到中枢,历知永兴军、延州、秦州、镇州等地。为政务以清净,颇有治绩。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重新担任枢密使一职,专掌军务 。咸平三年(1000年),外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定州路行营都部署,加同平章事。次年再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同年,王显所部前锋于威虏军之役大败南侵的辽军,斩首二万级。咸平五年(1002年)后,王显因病罢去兵权,改拜河阳三城节度使 ,转知天雄军,仍对军政要务提出建议 。 景德四年(1007年),王显病逝,年七十六。册赠中书令,谥号“忠肃”。
王霸(?—59年),字元伯,汉族,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西南襄城县)人 ,东汉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霸生性喜欢法律,初为监狱官。光武帝路过颍阳时,王霸归附光武帝,随光武帝打败王寻、王邑。公元23年,光武帝任大司马,以王霸为功曹令史。公元24年,因杀王郎之功,封王乡侯。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拜任王霸为偏将军。公元26年,改封富波侯。公元28年,大败敌军苏茂、周建。公元29年,拜任讨虏将军。公元32年,攻打荣阳、中牟盗贼,全部攻克。公元33年,拜任上谷太守。公元34年,王霸与吴汉等四位将军率领六万人,打败卢芳部将贾览及匈奴联军。公元37年,改封向侯。当时,卢芳和匈奴、乌桓联合,王霸总计和匈奴、乌桓大小几十上百次交战,很熟悉边疆军事,多次上书说应与匈奴结亲讲和,又建议由温水漕运运输,省去陆路运输辛劳,建议都得到实行。公元54年,改封淮陵侯。公元59年,因病去世。
庆元年间(1195—1200),为吏部郎中,后任承政郎、龙州知州,最后官至直秘阁。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 ,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成为心腹大臣,累迁左仆射、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担任卫将军、都督琅琊水陆军事。平乱有功,加位散骑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去世,时年五十二,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穆”,累赠司徒。著有文集十一卷。王珣工于书法,董其昌称其“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王温(463-528年),字桃汤,赵郡栾城县(今河北省栾城县)人。北魏宦官大臣,高邑令王冀的儿子。早念净身入宫,行事谨慎。孝文帝时期,授中谒者、小黄门,转任中黄门、钩盾令、中尝食典御、中给事中。进入东宫供职,加任左中郎将。延昌四年(515年),拥戴孝明帝元诩即位,出任钜鹿太守。灵太后临朝称制,历任中常侍、光禄大夫、崇训太仆少卿、瀛州刺史,累迁中侍中、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光禄勋,受封武阳县侯。建义元年(528年),遇害于河阴之变,享年六十六岁,获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
毛澄(1461年9月9日-1523年5月24日),字宪清,号白斋,晚更号三江,南直隶昆山人。 生于1461年八月六日(9月9日),弘治六年(1498)进士第一。授修撰。正德间,历礼部尚书。正德十二年(1517)七月,武宗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游幸宣府,毛澄力谏不报。正德十四年二月,武宗又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往两畿瞻东岳,毛澄历陈五不可,亦不报。 世宗即位,欲崇其所生,复抗疏力争。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世宗敬惮,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嘉靖二年(1523)二月三十日(3月16日)力请归,舟至兴济而于闰四月初十日(5月24日)卒,年六十三,赠少傅,谥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