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阮安(1381—1453),字阿留,明朝宦官,交趾(今属越南)人。明永乐初年,英国公张辅以交趾童美秀者,带回京城,选为阉童。初得成祖宠爱,教令读书,学习经史,善于笔札。及长,成为宫史太监。精通数学、建筑学。正统二年(1437),代替蔡信负责修建北京城九门城楼。同时,加深护城河。次年,奉命整修通济河。竣工后英宗命杨士奇撰《通济河碑记》,立碑纪念他的功绩。后参与皇城三大殿重建及杨村河治理,均立有大功。十年(1445),与成国公朱勇、修武伯沈荣等督工修筑北京城墙,改墙体内土外砖为内外皆用砖石。景泰三年(1452)与工部尚书石璞筑成沙湾堤。次年,奉令治理张秋河,在赴任途中病逝,身上不足十两银子。刻有《营建绩纪成诗》和《营建纪》。
李德,即李贤(654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 李治第六子,也是武则天第二子。在其兄李弘死后,一度被封为太子,之后被废为庶人。
师范(1751——1811),字端人,号荔扉,又号金华山樵。官至望江县知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廾九日生于大理赵州(今弥渡县寅街镇)莘野村,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安徽望江旅次。
马中锡(1446~1512)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天禄,号东田,祖籍大都,先世为避战乱于明初徙于故城(今属河北故城)县。成化十一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兵事为朝廷论罪,下狱死。能诗文,生平有文名,李梦阳、康海、王九思曾师从于他。著有《东田集》。
杨选,宋高宗南渡后任播州安抚使,性嗜读书,择名师授子经书,土俗为之大变。他有志为南宋恢复北方领土出力,努力加强农业生产,积极训练军队,宋高宗封他为武经郎。
阿睦尔撒纳(1723年—1757年),清朝厄鲁特蒙古辉特部台吉,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外孙。名为辉特台吉卫征和硕齐之子,实是和硕特部拉藏汗长子噶尔丹丹衷的遗腹子。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一带。乾隆二十一年三月,在清军追击下,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俄国遣使携信与其密谋,表示支持。同年冬,他潜回塔尔巴哈台自立为汗。乾隆二十二年七月被清军击溃之后借道哈萨克投奔沙俄。九月病死。
杜勋(?-347),后赵麻秋部将。晋永和三年(347年),麻秋率杜勋、汲鱼等将领和步骑3万长驱济河,进犯前凉。凉主张重华以谢艾为使持节、军师将军率军拒之。麻秋背水为阵,声势汹汹。其间谢艾派将率军沿河而上,绕到赵军背后,进行掩袭,以至前后夹攻,遂使赵军大乱,谢艾乘此机会大举进击,斩秋将杜勋、汲鱼等,俘斩1万3000人,秋单马奔大夏。谢艾也因功被命为太府左长史,进封福禄县伯,邑5000户,帛8000匹
李逢亨(1744~1822),宇垣斋,号培园,又号平湖,平利县人。他敏而好学,品学兼优,能诗善文。乾隆四十四年(1779)拨贡,充四库校录议叙理问,分发北直隶,借补蓟州州判,掌管治河工程。乾隆五十七年(1792),调任霸州同知。嘉庆六年(1801),任永定河南岸同知,嘉庆十四年(1809),任河间府知府。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嘉庆皇帝西巡,指明召见李逢亭,赏赐他三品顶戴花翎,并颁赠“福字、鹿肉”(即福禄也)。嘉庆十七年(1812),升黄河总督(亦称东河总督),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历署直隶总督。嘉庆二十五年(1820),告老解甲,回到平利,慷慨解囊,拿出积蓄,购王英(出任砖坪都司、离开平利)之故宅一院,捐给五峰书院(今城小前身),惠及士林。并与故乡父老,“放怀山水间”,欣赏故乡美好风光,“绝口公事”。道光二年(1822),病卒于家,祀乡贤于府城,清廷为他树碑立传,加封为荣禄大夫。
韩玉,字温甫,南宋词人,本金人,绍兴初挈家南渡。著有《东浦词》,世人又称其“韩东浦”。
张贵 (?—1272)南宋民兵将领。与张顺一起率领民兵,奋勇支援襄阳,抗击蒙军,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