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曹士是唐代民间天文学家。在780—783年间,他撰成符天历,这仅是一种民间小历,似不登大雅之堂,但实际上,却在历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方善,字水若,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戚延龄(生卒年月不详)字对樵,威海戚家庄人。明万历年间考中岁贡后,任顺天府蓟州平谷县知县。在任多年,为人正直,体恤民情,后升任蓟州知州。
张虔钊(882-948年),辽州榆社(今山西榆社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名臣。初为太原牙校,武勇有将帅才。后唐明宗即位,擢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领春州刺史。从平中山,授沧州节度使,迁徐州节度使。长兴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西面马步军都部署,讨伐潞王李从珂反叛。兵败逃向成都,投靠孟知祥,拜本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孟昶嗣位,拜中书令。出任北面行营招讨安抚使,收服凤翔节度使侯益。侯益复叛后,孤军深入,兵败,惭怒而死。
庾亮(289年-340年2月18日),字元规。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鄢陵县)人。东晋时期名臣、名士,丞相军谘祭酒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出身颍川庾氏。早年被琅邪王司马睿召为西曹掾,先后任丞相参军、中书郎等职,因其姿容俊美,善谈玄理,且举止严肃遵礼,颇受器重。其妹庾文君又嫁世子司马绍(晋明帝)为妃,他与司马绍也结为布衣之交。王敦之乱时,以左卫将军协同平叛。晋成帝即位后,庾太后临朝,庾亮拥有决断政事之权。他执政后,一反王导的宽和,依法断事,又杀南顿王司马宗等宗室,因而大失人心。后执意征流民帅苏峻入京,造成了苏峻之乱。京师陷落后,庾亮逃奔寻阳,与江州刺史温峤共推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平定了动乱。乱事平定后,庾亮出镇豫州。陶侃死后,又代其为征西将军,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都督七州诸军事。咸康五年(339年),庾亮部署诸将,意图北伐,但遭朝臣反对。不久,重镇邾城失陷,致使北伐遇挫。庾亮忧闷成疾,终于咸康六年(340年)逝世,终年五十二岁。获赠太尉,谥号“文康”。庾亮善书法,有文集二十一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
康兆(?—1010年),高丽王朝前期将领,《辽史》作康肇。他出身不详,在高丽穆宗时累官至中枢使右常侍,出任西北面都巡检使,镇守镐京(西京,即平壤)。
尉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是尉古真之弟。围中山、征姚平,立功数次,官至安东将军、幽州刺史,封辽西公。
尉景(?~547年),字士真,朔州善无(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人,鲜卑族。东魏时期大臣,北齐神武帝高欢姐夫。个性温厚,颇有侠气。初为狱掾,交好高欢,迎娶高欢长姐,常山郡君高娄斤。早年加入杜洛周起义军,率众投靠尔朱荣。高欢信都起兵后,拜冀州刺史,镇守邺城,册封博野县公。贪污纳贿,盘剥百姓。以勋贵,迁太保、太傅,进封长乐郡公。藏匿逃人,贬为骠骑大将军,出任青州刺史。武定五年(547年),拜大司马,病卒于青州,追赠太师、尚书令。北齐建立后,追封长乐王,配享高欢庙庭。
官玉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浙江。行伍出身官玉於1750年(乾隆15年)奉旨以游击身份代理沈廷耀,於台湾地区担任台湾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中的这阶段,全台湾的海防军事层级最高武将,其统帅三营兵力,约数千名水师兵勇。
丁卯,金以太尉尚书令东平郡王图克坦克宁为太傅、金源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