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法国政府两度照会清政府,要求中国不得将邻近越南的广东、广西及云南割让给其他国家;滇越铁路由法国修筑;中国将广州湾租给法国;中国将来设立邮政局,必须请法国人襄办。闰三月初二日,法国军舰占领雷州附近炮台,进至吴川、遂溪等地,进行要索。清政府无奈,江中了法国的无理要求。从此,云南,两广都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但由于广州湾租借地的具体条件尚需谈判,界址还要勘察,加上当地人民武装抗法斗争,所以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月十四日,广西提督苏元春才与法国水师提督高礼睿正式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该条约共七款,主要规定:广州湾租给法国,租期九十九年;租界之内全归法国管理,并可设防和驻扎军队;允许法国修筑自广州湾赤坎至安铺的铁路。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三日(1898),御史杨崇伊上密折,请慈禧“即日训政”。初四日,慈禧从颐和园回宫,密作政变准备。初六日凌晨,慈禧经过周密布置之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自己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政变后,新政措施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取消。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中比《芦汉铁路借款合同》签订以后,英国于七月五日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筑天津至镇江等铁路的要求,与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发生矛盾。英国被迫与德国政府直接交涉,以两国共同分割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为条件,来换取德国在津镇铁路上的让步。德国对非洲觊觎已久,愿与英国妥协。双方遂于同年七月十七日达成协定:天津到山东南境的铁路由德国修筑,由山东南境至镇江的铁路由英国修筑,全线竣工后由双方共同经营。此外,还议珲:英国的铁路投资范围是长江以南各省和北经河南至山西;德国的铁路投资范围是山东省以及自黄河沿岸至南京一带。实际上是双方互相承认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该协定签订后,两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了承筑津镇铁路的要求,并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九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津镇铁路借款合同》。
继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之后,英国要求按照租让旅大的同样条件租借威海卫。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十三日,清总理衙门大臣奕劻与英驻华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规定将威海卫及其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之群岛及沿岸十英里地方)租与英国,租期二十五年,期满经两国相商仍可延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十三日,康有为代御史杨深秀拟了《请定国是而明赏罚折》,四月二十日,又代侍读学士徐致靖拟了《请明定国是疏》。康有为自己也上了一道《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根据杨深秀、徐致靖、康有为等人的奏章,召集军机全全堂,“下诏定国是”,决定变法。四月二十八日,光绪召见康有为,商讨和确定变法的步骤和措施。旋准康有为专折奏事,并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康有为利用专折奏事的特殊待遇,不断地地奏折,递条陈,提出了一系列新政建议。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分布一百多道除旧布新的改革诏令。从内容上看,六月上旬以前,光绪颁布的新政主要是经济、军事、文教方面的改革。经济方面有:保护农工商业,设立农工商总局,切实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凡著新书、创新法、制新器等各种有利于生产发展者,即赏给官衔或给予专利;设立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设立全国邮政局,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等等。文教方面有:改革科学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提倡西学,开办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自由创办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等。军事方面有:训练海、陆军,陆军改练洋操,裁减旧军,以及力行保甲等等。六月上旬以后,新政由经济、文教、军事方面扩展到政治方面。主要改革有:删改则例,裁汰冗员,撤销闲散重迭的机构;准许大小臣民上书言事,官吏不得阻挠,等等。新政遭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一致抵制和反对。光绪颁布的变法诏令,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还能认真执行外,其他地方督抚大多置若罔闻。在中央,有些新政机关形式上虽然建立起来,但基本上被顽固派所把持。因此,变法诏书大都成为一纸空文。到慈禧发动政变以后,新政基本上被彻底推翻。
又称戊戌维新。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效法西方、改革旧制的政治运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遂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使酝酿已久的改良思潮发展为一场以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为宗旨的政治运动。旋与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志士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地创办学会,设立学堂和报馆,倡言变法维新,得到部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开明士绅和帝党官僚的支持,影响及于全国。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日亟。康有为乃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的具体施政纲领。二十四年三月,康有为等在北京倡设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光绪帝接受维新派建议,于四月二十三日(6.11)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旋罢黜守旧迂谬官僚,任用维新人士,并在他们襄助下颁行一系列法令,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教方面进行改革(参见“百日维新”),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八月六日(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取消新政,恢复旧制(参见“戊戌政变”),延续了三年多的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但它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法国强迫清政府允其强租广州湾后,英国政府立即要求强租九龙半岛作为“补偿”。四月二十一日,清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与英驻华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新界”,租借给英国,租期九十九年;租期内该地区完全归英国管辖。
《旅大租地条约》原称《中俄会订条约》,又称《中俄条约》。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一月二十二日,俄国借口协助中国抗德,派舰队进占旅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初六日,清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张荫桓与俄国驻华代办巴布罗夫在北京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规定将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海面租与俄国,租期二十五年,期满经两国相商仍可展限;租期内该地完全归俄国管辖;旅顺口辟为军港,只许中俄舰只使用;俄国享有修筑中东铁路通大连支线的特权。同年闰三月十七日,又在圣彼得堡(今列宁格勒)签订中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共六款,进一步确定俄国建筑铁路及在租借地附近的独占权。从此,东北全境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月十四日,清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德使海靖在北京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亦称《德租胶澳专条》)。共三端十款。主要内容是:德国租借胶州湾,租期九十九年;德国军队可以在胶州湾沿岸百里以内自由通行;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并享有铁路沿线三十里内的矿产开采权;德国获有承办山东各项工程的优先权。通过这一条约,德国不仅得以租借胶州湾,而且把山东全省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后,礼部主事王昭奏请光绪游历日本及各国,并请立商部、教部。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等不肯代递。王照斥责怀、许等人阻谒新政,声言如不代递,请径投都察院转呈。许应骙即上疏弹劾王照咆哮公堂、借端挟制,又谓日本多刺客,王照请皇上游日本,居心叵测,应加惩办。七月十六日,光绪帝下诏,斥责怀塔布等人狃于积习,致成雍蔽,著交部议处;并命今后各衙门司员条陈事件,即由该堂官原封呈进,毋庸拆看。七月十八日,谕将怀塔布、许应骙及左侍郎堃岫、署左侍郎徐会沣、右侍郎溥颋、署右侍郎曾广汉六人即行革职;同时称赞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以资鼓励。戊戌政变后,八月十五日,清廷重新起用怀塔布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十九日,命将王照革职严拿,查抄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