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景观建筑
全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公共建筑 民居建筑 景观地点
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因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而得名武侯墓。
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河两岸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汉中的定军山下。
诸葛亮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
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
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
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1996年,诸葛亮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阁位于山东省旧平度城东关街东端,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崇祯五年焚毁,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
张桓侯庙又称张飞庙,是长江三峡中一著名景点,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位于云阳老县城的对岸——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离重庆市区382公里,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建的祠宇,据传,张飞头颅葬于此,而身体葬于四川阆中的汉桓侯祠,因此民间有说法张飞「身在阆中,头在云阳」。张飞庙一座文武合庙,庙里的建筑主要有七座,其中正殿、旁殿、结义楼、望云轩、助风阁是为纪念张飞而建,杜鹃亭和得月亭是为纪念唐代诗人杜甫在此客居两年而建。据史料记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已有1700多年历史。
因修建三峡工程,张飞庙的最低海拔只有330米,因此张飞庙整体搬迁至长江南岸的盘石镇龙安村,此地地理特征与原址相似,并仍然与新云阳县城隔江相望。张飞庙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地面文物搬迁项目,它的保护方案采用“原物搬迁”,就是尽可能地使用建筑物原物,另外也必然会补充一些辅料。新张飞庙的主体工程于2003年6月完工,2003年7月19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景明楼位于北京颐和园练桥和柳桥之间,始建于1750年,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
集义殿位于文华门内文华殿西侧,是文华殿的西配殿,与东配殿本仁殿相对应。
观音桥,栖贤谷中段,原名栖贤桥,因桥侧建有观音寺,人们就称观音桥,又因架设于三峡涧上,亦名三峡桥。
观音桥,已有一千年历史。是一单孔石拱桥,桥基立于东西两岸的悬崖上,下临深潭,设计精巧,造型美观,历经近千年风雨,完好无损,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工艺的珍贵遗产,古人赞为“神施鬼设”、“巧夺天工”。
福胜寺位于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光村。寺区林荫蔽日,寺址高耸。建筑高低层迭,错落有致。
位于传心殿后,为贮放祝版之地。
位于辽宁省海城市的银塔是辽宁地区迄今保存完好的辽金时期古塔之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净寺位于中国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史威村南侧,又称南史寺,在侯马、襄汾、新绛三县(市)交界处,占地面积5624平方米,建筑面 积818.77平方米,现存为元明时期建筑群,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前所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城西44公里今京沈铁路北侧。是辽宁现存最完整的“所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中前所”全称“中前千户所”所城略呈方形,东西510米,南北502米,非正南正北,偏40°。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观象台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翠微亭有四座,一座在宋代江南东路的池州州府秋浦县(今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南边的齐山上,一座翠微亭在杭州西子湖畔飞来峰半山腰,第三座翠微亭原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位于北京的香山公园内,第四座位于南通狼山。

御书处,原名文书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改名御书处,清代内务府下属机构之一。
宝云阁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景区西侧,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俗称铜殿或铜亭。外形仿照木结构建筑的样式,重檐歇山顶。
宝云阁通高7.55米,重约207吨。殿构件柱、梁、椽、瓦、脊吻兽,连匾额等都像木结构。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
内阁大库,为建筑物名。建于明代,清代沿用,是内阁收贮文书、档案的库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内阁大堂之东。内阁大库为砖石结构,墙面辟窗,窗中有铁柱,外有铁板窗。其存放红本、典籍、关防等件之库房,称之为红本库;存放书籍与三节表文、表匣及外藩表文之所称实录库;同时亦存贮满本堂之实录、史书、录疏、起居注及前代帝王功臣之画像等物。今建筑完好。
天津桃花园亦称桃花堤,始于元朝,兴盛于运河之畔,经历了元、明、清历代的变迁,如今经过重新修缮,成为天津旅游景点之一,笑迎天下宾客。桃花园位于红桥区丁字沽地区,与中环线毗连。据记载,清朝初期,北运河堤丁字沽一带,有桃柳数千株。每逢春日,桃花盛开,绿柳如茵,文人学士纷纷在此赋诗,“欲和春浅深,但看花开来”、“丁字沽边柳万条,青青一带锁红桥”等,便是其中的佳句。
福庆寺位于井陉县南40公里的国家级风景区--苍岩山风景名胜区内,东邻銮驾山,西连朱会岭,南接天台山,北与銮台坡隔寺沟河相望。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海拔983米。地理坐标东经113°48',北纬38°13'。福庆寺原名兴善寺,相传为观音菩萨古老道场。

承光门是顺贞门内南北向的门,明朝已有,清朝沿袭明制。
先蚕祠又名蚕花殿或蚕王殿,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即盛泽丝业公所,俗称蚕花殿或蚕皇殿。。在古代,蚕神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蚕农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所以蚕农们对蚕神进行祭祀,并衍生出许多风俗。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