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典籍厅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典籍厅是清朝中央内阁下设的机构。典籍厅是内阁的秘书部门,有学士10人(满 6人,汉 4人)、典籍6人(满、汉、汉军各 2人),供事22人。此外侍读学士、侍读、中书等兼在典籍厅办事者,由大学士派委,无定员。其办事之所,分南、北两厅。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91

自中少北为储才门,以通启圣祠、土地祠及典簿、典籍、掌馔厅、仓库之路,祭酒东

厢亦由此入。西井亭一,又西为退省号门。自西少北为广居门,以为司业入厢及诸生入号之路。墀内杂植槐栢共二十株。前为集贤门三间。门前为通衢,东西牌坊各一,题曰国子监。监衢东西牌坊各一,题曰成贤街。彜伦堂后斋明所九间,格致诚正号,每号计三十七间。嘉靖七年,作敬一堂,御制圣谕,共碑七座。前为大门,题曰敬一之门。祭酒厢房在亭东,司业厢房在亭西。会馔堂一所,在监东北。土地祠五间,在馔堂门之右;典籍厅五间,在馔堂门之左。典簿厅三间,掌馔厅五间。退省号及广居门之西,为天、地、人、智、仁、勇、文、行、忠、信、规、矩、准、绳、纪、纲、法、度,凡一十八号,并退省房三连。混堂、浄房各一所。

设官职事。祭酒,掌国学举人、贡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夷生、幼勋臣教训之事。司业为之贰。脩古乐正成均之政令,造以明体适用之学,以孝弟、礼义、忠信、廉耻为之本,以六经、诸史为业,以升堂、积分、及格、叙用之法而励翼之。不率者,扑之,不悛,徙谪之。以廪馔膳师生,以力役给厨膳,以赐予示恩赉,以宁假悉人情,以拨历练吏事,以考选汰冗滥。岁中(仲)春、秋上丁日,祀先师,则总其礼仪。上谒先师,幸太学,祭酒、司业执经进讲,有讲章。其属有监丞,坐绳愆厅,参领监事。诸师生

卷之五十四 一一〇三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32

增太和门之左为昭德门,东南隅为内阁公署,其正衙御书额曰调和元气。大清一统志

〔臣等谨按〕内阁门西向,二门南向,满汉本堂盖黄瓦,票签房及蒙古堂、典籍厅

稽察房皆用常瓦。规制宏厂,较前明所云东阁五间白昼秉烛者,气象迥不同焉。

原国初设符玺郎,后改曰尚宝司。曰奉天之宝,惟祀天地用之。凡诏若赦则用皇帝之宝,以册封及赐劳则用行宝,诏亲王大臣调兵则用信宝,册上尊号则用尊亲之宝,勅谕亲王则用亲亲之宝,祀山川鬼神则用天子之宝,封外藩及赐劳则用天子行宝,诏外调兵则用天子信宝,曰诰则用诰命之宝,曰勅则用勅命之宝,奬臣工则用广运之宝,谕来朝官员则用敬天勤民之宝。凡宝之用必请命而后发焉。天子飨祀郊庙、视学、耤田,勋卫扈从当值,则给金牌,虎贲巡城则给铜符,九门守卫则给铜牌,锦衣校尉入直则给铜鱼,京官朝参者则给牙牌,牌有圆花长花长素之别。龙湖文集

原明制,各宝皆内尚宝监女官掌之。遇用宝,则尚宝司以揭帖赴尚宝监,尚宝监请旨,然后赴内司领取。西垣笔记

原每年三月廿九、九月廿九为用宝之期,请出宝洗涤。尚宝太监用大黄绒绦两手恭捧挂于项,尚宝卿以金盆盛水濯之,次日乃用。玉光剑气集

原尚宝司在午门外西兵科之上。春明梦余录 以上四条原在宫室门,今移改。

书名:日下旧闻考(四) 页码:108

号门。自西少北为广居门,以为司业入厢诸生入号之路。墀内杂植槐柏共二十株。前为集贤门,三间。门前为通衢,东西牌坊各一,题曰国子监。监衢东西牌坊各一,题曰成贤街。彝伦堂后斋明所九间。格致诚正号,每号计三十七间。嘉靖七年作敬一亭,御制圣谕共碑七座。前为大门,题曰敬一之门。祭酒厢房在亭东,司业厢房在亭西。会馔堂一所在监东北,土地祠五间在馔堂门之右,典籍厅五间在馔堂门之左,典簿厅三间,掌馔厅五间。退省号及广居门之西为天、地、人、智、仁、勇、文、行、忠、信、规、矩、准、绳、纪、纲、法、度,凡一十八号,并退省房三连,混堂、净房各一所。春明梦余录

原宣德四年八月,修北京国子监大成殿前两庑。明宣宗实录

原宣德四年四月,北京国子监请以国之东金吾等三卫草场二所为诸生构房舍,其地给本监种蔬以会馔。从之。同上

原国子监在京城东北隅,景泰中御史程璥请于东长安街之南改创基址,不允。国史唯疑 以上十二条原在城市门,今移改。

增国子监兼管监事大臣,特简,无定员。祭酒,满汉各一;司业,满、汉、蒙古各一,掌成均之法以教国子及俊选之士。监丞掌学规,以督教课,纠勤惰,均廪饩。博士掌阐

书名:雪桥诗话续集 页码:4

雪桥诗话二

道,征文考献,孜孜以网罗旗下人著作为职志,他们合编的《八旗文经》,是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部旗下人的文章总集当时的国子监祭酒、大收藏家王懿荣,曾风趣地称他们的这项工作是为八旗人算总帐。《续集》也体现了这一特色,对于八旗作者的轶闻佚作,发潜抉微,叙述加详。如卷二记开满族文学之先河的鄂貌图;记清初辽东大族佟氏'自北燕时远祖曰万、曰寿者,俱以文字显',已故史学家郑天挺先生在《清史探微》中曾考证佟氏本为汉族人,得此可以参证。卷三记曹寅轶事,为治红学者所常引。卷四记宗室诗人文昭。卷六记曹雪芹题宗室敦诚《琵琶行》传奇:'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是雪芹传世的名句;记庄亲王永瑢能书、善画、工诗。卷七记礼亲王昭梿之侄希浚,能诗早卒;记满族英和的《恩福堂笔记》,胪列掌故,不言神怪,在清代笔记中为上乘之作。

  本书在清代掌故方面,如卷二记河工,改河夫为河兵,民脱佥派之苦。卷三记高槎客奉命入皇史宬检书,有检书行之作,多存皇史宬旧闻。卷五记汪康古在内阁,有口号六首、初秋夜直四首、典籍厅口号八首等诗,可以考见内阁旧制。卷六记清代定制:亲王至贝勒,不戴花翎,自贝子始戴,翎用三眼。卷七记清代历朝入相人材消长之迹;列举北人为金石之学诸家,皆可资考稽。

  在北京风土史迹方面,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如卷三载纳兰成德南苑杂咏和严荪友诸诗,可以考见清初南苑行宫盛况;记贝子吞珠水南庄别业在东便门外二闸河边;大兴王源父、兄墓在西便门外羊坊店。卷四记周元木有长安灯夕篇及隆福寺一百韵,皆可入春明梦痕。卷五记符曾有都城上

书名:雪桥诗话续集 页码:363

目所接,类此者数见。疆吏冒滥侈欺,贤者不免。凡所亏蚀,取偿司局。其用人亦以使贪使诈为能事,而廉谨者不庸。所信用非盗臣,即聚敛之臣,多所侵冒。覆谓廉能从而芘护之,登进之,徇知养交,互相祓饰,欺罔百出,相师成风。在官之能者,无不贪诈自恣。比其死若去也,又为之代理官逋,佽助家属,不发其覆而恤其私。偶有被谴责者,则皆不善劫持长官之短长者耳。以视恒文、蒋洲之事,动辄败露,诚所谓圣明之世矣。彼作乱犯上之人,习见官之可为而歆羡之,因而借篝火之谋,为攫金之举。然则使贪使诈,岂徒败坏官常,其祸不诚为亡国之媒孽哉!

汪康古以壬午到阁办事,有口号六首、初秋夜直四首。夜直典籍厅,满、汉票签,满、汉、蒙古堂凡六人。汉票签,每以后进者九人该夜直,至第十日,则又一周,更有后进者,则最前一人不复夜直,谓之脱班。军机处在乾清门侧,每入领上谕奏折,日直中例派一人,候夜直交代,为守晚。遇启銮日、回銮日、封印日,则三日本齐下。夜直书通本略节。堂中为侍读办事处,暑晨例设冰。典籍到任,例以猪羊祭库。供事、皂隶、纸匠、苏喇,朔望日赴厅唱名。汉典籍无园直,夜直连两日。内阁各堂用印,有印簿。凡上谕处、国史馆、三通馆、俄罗斯馆,文移行部院衙门者,俱用厅印,以印单为凭。满、汉典籍各二缺,余皆别堂来兼理者,满侍读学士、侍读兼厅,则为厅官之长。厅供事,南北各十四人。五月十三日醵钱祀科神,云是萧、曹也。旃檀香宝,交泰殿二十五宝之一。驾出,内阁学士、典籍各一员,赴乾清宫请宝。驾旋,送宝亦如之。吏部选例,中书带办事衔者,题管典籍,撰文则否。康古以甲申任事典籍厅,亦有口号八首。其丁亥入直归有感云:羸骡

雪桥诗话续集卷第五三五三

书名:国朝宫史续编(上) 页码:423



国朝宫史续编 四二〇

八。其左右两楹为宿卫番直处。陛间列古铜鼎四, 门前列铜狮二。左曰昭德门, 右曰贞度门, 各三楹, 南向。东西两庑, 门东出者为协和门, 西出者为熙和门, 门各五楹, 两庑上下各二十二楹, 皆崇基。东为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协和门南为诰敕房, 西为翻书房。熙和门南为起居注直房。东南隅由西向门入,为内阁。东西为满本堂、汉本堂、蒙古堂及票签房、稽察房、典籍厅。阁门外楣

上,恭悬世祖章皇帝圣旨:"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违者处治不饶。"堂中,恭悬高宗纯皇帝匾曰:"调和元气"。堂之东为红本库。又东为尊藏实录库,以备轮日进呈御览。又书藉表章库皆在其内。西南隅东向门内,旧为国史馆,今为膳房外库。此午门至太和门之制也。

太和门内,正中南向,为太和殿,皇朝之正殿也。基崇二丈,殿高十有一丈,广十有一楹,纵

五楹,上为重檐垂脊,前后金扉四十,金琐窗十有六。殿内,高宗纯皇帝御笔匾曰:"建极绥猷",联曰:"帝命式于九围,兹维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于时保之,遹求厥宁。"正中设宝座,皇帝大朝御焉。每岁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国家有大庆典,则御殿受贺。凡大朝会燕飨,命将出师,胪传多士及百僚除授谢恩,皆御焉。恭遇加上皇太后徽号,于殿内阅视册、宝;册立皇后如之。遇圜丘大祀,前一日,于殿内阅视祝版;祈谷、常雩大祈亦如之。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太上皇帝传位于皇太子,亲授宝玺,皇帝受宝登极,俱于殿中行礼。殷前为丹陛,环以白石阑,龙墀三重,陛五出,下重级二十有三,中上二重级各九。上下露台列宝鼎十有八,铜龟、铜鹤各二,日晷、嘉量各一。丹墀前甬道左右,笵铜为山,镌正一品至九品清、汉文,东西各二行,行十有八,

书名:藤阴杂记 页码:15

曰官制,曰职掌,曰仪式,曰恩遇,曰建置,曰题名,而以杂录终焉。杭世骏作序。阮吾山司寇葵生留心掌故,恒以在阁未久,未及遍阅档案为憾。

汪厚石孟𫓶久困公车,壬午召试中书。初到内阁口号云:“陈人久叹积薪馀,乍许清班学步趋。猎猎西风敝裘帽,东华门外唤车驱。”“静听阁老马蹄声,侍读诸公白事迎。我自田间来几日,慎教轻易上阶行。”“六科书吏立如麻,齐下三单卅点加。扫笔纷纷忙注本,日轮眼急下东华。遇启銮、封印日,则三日本齐下。”“乾清门侧档初交,匣砚看人唤打包。枯坐今朝拚守晚,领归谕折件传抄。每入领上谕奏折日,直中例派一人,候夜直交代,为守晚。”“御门闻道特除官,朱笔题名敬奉观。别有改签更式样,传宣票拟细寻端。御笔亲书为朱签,特旨改标为改签。”“轮班辰入退过申,来是空言两隶人。莫怪此间无洒扫,禁城清绝不生尘。”典籍厅任事八首云:“六年历俸八年资,又向西厅坐褥移。一转成仙人共笑,邅回不去待何时。”“寂寞茶房淡泊厨,喧然吏役日高初。各堂上任夸谁似,一饱猪羊祭库馀。典籍到任,例以猪羊祭库。”“画行事细粗能晓,点卯人多猝未详。夜直若非连两夜,军机须去面中堂。供事、皂隶、纸匠、苏喇,朔望日赴厅唱名。汉典籍无园直,夜直连两日。”“印单印簿缝钤存,启钥开箱昼继昏。始识相公多摄事,十才一二本衙门。中堂有兼管上谕处、国史馆、三通馆、俄罗斯馆,行部院衙门文俱用厅印,以印单为凭。”“掌印帮班等样官,平明满汉一厅攒。考勤簿子亲书押,要送兼厅侍读看。满汉典籍各二缺,馀皆别堂来兼理者。满侍读学士、侍读兼厅,则为厅官之长。”“北厅章奏南厅案,大库文书小库银。承发散班齐了事,瓣香酹酒祭科神。厅供事南北各十四人。五月十三日醵钱事科神,云是萧曹也。”“宝箱例引赴乾清,肃驾年年典据征。接送预行交泰殿,奉盈一念警宵兴。旃檀香宝,交泰殿二十五宝之一。驾出,内阁学士、典籍各一员,赴乾清官请宝;驾旋送宝,亦如之。”“办事衔名不自由,背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144

左右钟鼓亭各一。北为圜桥,桥上为辟雍。(图二)殿庭宏壮,圆顶方宇,复檐黄瓦,中设皇帝宝座。基方十一丈一尺,殿方五丈三尺,九楹,四面启门。池环为壁,四达以桥,周池护以石栏池,岸设喷水龙头,四以达水。辟雍后为彝伦堂,元为崇文阁,本藏书之所,明永乐改今名。旧制祭酒司业于此会议。正堂七间,东一间为祭酒司业座,馀为诸生肄业处。堂之东为典簿厅,西为典籍厅,东南为绳愆厅,鼓房西为博士厅。钟房东庑有率性、诚心、崇志三堂。西庑有修道、正义、广业三堂。东西各十一间。两廊竖立有清蒋衡书十三经石碑。(图三)十三经都八十馀万言,蒋衡以十馀年之力写成之,诚中国文献之巨观。又国子监旧有兰亭石刻最有名,民国后失去。

图二 辟雍

图三 石经廊

《啸亭杂録》:

雍正中有生员蒋衡,字湘帆者,善书法,立志书十三经,十馀年乃成。于乾隆初上之,赐国子监学正,藏其书于大内。乾隆庚戌,上念其写经之功,不忍磨灭,乃命刊其书于太学中。己卯,书告成,笔力苍劲,灿灿两庑间。士夫过者,莫不摩挲赏玩焉。

《郎潜纪闻》:

金坛蒋征士衡,康熙间以善书名,碑版照耀海内。五十六岁,矢志书十三经,凡八十馀万言,阅十二年讫事。南海河道总督高斌上呈,奉旨镌石存太学,以墨刻颁行天下。按,衡为蒋虎臣修撰从子,晚自号江南拙老人。曾举鸿博,辞不赴。

(二)文丞相祠

在府学胡同,元之柴市。宋文信国公天祥尽命处,后人即此建祠祀之。祠始建于永乐六年太常博士刘崧。(图四)清时及民国均有增修。正殿三间,有文丞相塑像。(图五)院内有古松二株,亭亭直立。又有榆枣二株,枝皆向南倾。有石像,有石刻《文丞相传》。壁间嵌有云麾将军断碑残础,极名贵。(详《金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