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过滤您的搜索...
出版年份
排序结果
出版时间--最近
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
搜索结果:帝京景物略
按相关性查看28个结果中的1-10
2/3 每页显示10|20|50|100
  • ISBN:978-7-200-10454-7
    作者:徐世昌撰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畿辅
    摘 要:近人徐世昌 主编,王树枏等编撰。四十卷,附《列女传》六卷。光绪初,王氏尝辑直隶人物为《北学师承记》,未成定本,年久大半散失。1914年,徐世昌 为表彰清朝先哲,扶植纲常名教,乃邀王氏等编纂。1915年设局,1917年成书。分为名臣、名将、师儒、文学、高士、贤能、忠义、孝友等八门,各以年代、朝代先后为次。于国史、志乘、私家著述,穷搜博考,苟有事迹可叙,能成传者,尽量收录。有民国年间刊本。(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本书共40卷,收入1800多人,立传范围以籍贯畿辅直隶者为限。
  • ISBN:978-7-200-13456-8
    作者:(明)朱权等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诗总集。明人朱权等人撰。十五种。此编由北京古籍出版社编辑,收明清两代十五家宫词。有朱权《宫词》七十首,黄省曾《洪武宫词》十二首,沈琼莲《宫词》十首,朱让栩《拟古宫词》三十首,王世贞《弘治、正德西城宫词》四十四首,张元凯《西苑宫词》二十四首,秦征兰《天启宫词》百首,蒋之翘《天启宫词》百三十六首,刘城《启祯宫词》三十三首,唐宇昭《拟故宫词》四十首,王誉昌《崇祯宫词》百八十六首,顾宗泰《胜国宫闱诗》四十五首,程嗣章《明宫词》百首,史梦兰《全史宫词》百九十二首,饶智元《明宫杂咏》四百七十三首。皆写明代宫廷生活,故名。内容多为耳闻目睹或采摭搜寻所得。有文学价值及史料价值。有北京古籍出版社刊本。(来源: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 1994-01)
  • ISBN:9787530000526
    作者:陈宗蕃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本书记述了北京城区宫殿苑囿、坛庙衙署的建置沿革,重点记述了近四千条街巷胡同的变迁,包括它们的名称、位置,其中重要的衙署、王府、名人故居、祠庙、会馆、古迹,以及有关的轶闻掌故等。(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9787200134117
    作者:(明)张爵著;(清)朱一新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张爵编写。张爵,为嘉靖时人。他“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元”,而采辑成篇,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后刊行。书分五城: 正阳门内皇城两边为中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及东城外为东城,宣武门内街西往北至城墙及西城外为西城,正阳、崇文、宣武门外为南城,地安门往北至安定、德胜门内为北城加以介绍,对这五城的三十三坊的名称、方位以及各坊的胡同都作了记述,同时还附载了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花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的名称。是书记载简明、条理清晰,书前并附有总图一幅,查看起来十分方便。是书为了解明代京师情况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并可作为研究当时皇城规模、建置和用途的参考,从而想见当时帝王和京师百姓们绝然不同的生活。是书曾为朱彝尊编纂的 《日下旧闻考》所引用,光绪《顺天府志·世文志》也予以记述。今天北京旧城已经过了很大改造,发生了诸多变化,是书作为认识北京地理历史的作用,已很珍贵,但是书出版后,极少单行本流传。196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此书。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将是书与 《京师坊巷志稿》 合订再次行世。(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京师坊巷志稿》:清朱一新编写。朱一新,生平事迹不详。清光绪十一年 (1885) 重修《顺天府志》,朱一新缪荃孙为此合纂《京师志·坊巷》上下卷。以后朱一新又重新整理是书,以现书名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卷刊行。书中把明清以来京城各坊巷胡同的变化记录下来,对各处的名称、位置、沿革等作了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作者并根据许多有关著述的记载,对一些问题作了考证,如“灵清宫” 条,作者就引录了 《明成祖实录》、《帝京景物略》、《明史·礼志》、《明史·方技传》、《春明梦余录》、《世庙识余录》、《燕都游览志》等多种史籍中的文字,将该宫的由来、沿革和明以来作为祭礼庙宇的情况一一开列,并说明灵济宫即灵清宫,因读音讹误而呼济为清。通过这些资料,可以人中看到该庙的兴衰: 从一个普通的小祠逐步演变为 “明代凡大朝会,百官习仪于此” 和 “灵济宫讲学,莫盛于癸丑甲寅间,是时大学士徐阶、礼部尚书欧阳德、兵部尚书聂豹、吏部侍郎程文德主会, 皆有气势, ?绅可攀附得显官, 故学徒云集至千人” 的情景。是书中有不少这种考证,很有价值,为研究明清的来皇城的变化沿革集中了有用的史料。但是书有的材料引得过多,也不免有的地方显得芜杂。清末,刘承干又曾重订是书,共分10卷5本刊行,内容有所增添,却删去不少掌故。1962年,北京出版社仍用朱一新本排印此书。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此书,与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合订出版。(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200083644
    作者:(清)孙承泽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明末清初益都(今青州市)孙承泽(1592-1676)撰。二十卷。作者认为,燕赵之地,代不乏人,故广集有明一代畿辅人物的事迹,使之流传于后世,撰成此书。顺治十五年(1658年)成书。所载人物,始自明初洪武年间,止于明末崇祯年间,以地系人,而特详于御珰抗节之士,字里行间,褒贬自明。有顺治间刊本传世。(来源:齐鲁文化大辞典, 1989-07)


    本书是明清之交的北京人孙承泽编撰的一部记载明代畿辅地区(以北京为中心,包括今河北、天津一带)人物事迹的人物志。全书共二十卷,记载人物一百二十八人,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本书以清顺治年间刻本为底本,由李洪波进行了点校。(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9787200134148
    作者:(清)吴长元辑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吴长元著。吴长元,生卒年不详。字太初,浙江仁和人。乾隆年间久住北京,为公卿仇校文艺。所作是书16卷,记载北京的史地沿革和名胜古迹。其卷1介绍天文,卷2介绍大内,卷3、卷4介绍皇城,卷5至卷8介绍内城,卷9、卷10介绍外城,卷11介绍苑囿,卷12至卷15介绍效坰,卷16为识余。是书根据康熙时朱彝尊所编《日下旧闻》 和乾隆钦编的《日下旧闻考》两书增删重写而成。作者为饱学之士,又在京城生活多年,他依靠自己的实地考察和耳目所闻见,并参考史乘记述和碑帖所载,对上述两书中的史料爬梳删节、诠释补充,还对其中错误不实之处,提出了质疑和纠正,这样就使是书不仅可作为 《日下旧闻》和《日下旧闻考》 的简略本来读,而且其中内容与两书互异或有补充的地方,也为参证考史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此外是书原附有地图18幅,可增加对各卷介绍的感性认识。各图乾隆版本分置各卷内,光绪时的本子则将图都总置卷首。1964年,北京出版社根据光绪时的本子和乾隆戊申年(1788) 刻本以及另外一种本子整理此书,并也将附图置于卷首点校出版。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又重新出版此书。(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200135565
    作者:(元)柯九思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元明清代诗人所作。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元代和明初人所作元朝宫词,分别辑自《草堂雅集》、《雁门集》、《金台集》、《铁厓先生古乐府》、《近光集》、《张光弼诗集》、《宫词小纂》等书,其中有元柯九思宫词25首,元王逢《题柯博士宫词后》1首,元萨都刺《四时宫词》4首,《春词》、《秋词》、《醉起》、《宫词》各1首,元杨维桢宫词12首,元廼贤宫词8首,元周伯琦宫词1首,元张昱《辇下曲》、《宫中词》各1首,明朱有燉《元宫词》100首。第二部分是清人所作辽金元三朝宫词。其中有清陆长春作《辽金元三朝宫词》和清史梦兰作《全史宫词》(辽金元部分)。这些宫词不但生动记述了辽金元三代帝王及其宫眷的生活,描绘了宫廷、苑囿的景色,而且有的也反映了辽金元三代政治、历史和科学技术等情况。是书第二部分于诗词之后,征引了许多史料,有的很有参考价值。但这些材料往往被任意删节,有些人名、书名、篇名也有错误,需用时加以注意。是书有1984年由北京古籍出版社点校辑排印本。(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200-13591-6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一百四十一至卷一百六十,内容包括京畿、京畿附编、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及杂缀。(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3590-9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一百二十一至卷一百四十,内容包括京畿。(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3589-3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一百一至卷一百二十,内容包括郊坰、京畿。(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