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朱一新
清浙江义乌人,字鼎甫,号蓉生。光绪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与诸友谈论时势,认为内忧在于民穷财尽,外患则以俄罗斯为甚。法国侵略越南时,奏请援越抗法,并献筹划海防之策。光绪十一年(1885)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上疏言海军用人不当,又劾内侍李莲英,降为主事。旋乞归。后应张之洞之聘,主讲肇庆端溪书院,继为广州广雅书院山长,认为多事之秋治经不如治史,故对舆地、经济之学专心研究。著有《无邪堂答问》、《奏疏》、《诗古文词杂著》、《京师坊巷考》、《汉书管见》、《佩弦斋文存》等。来源于《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卷》

人名:朱一新

别名:

字: 鼎甫

号: 蓉生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清朝

国(旗)籍:汉族(Han)

出生时间:1846年

死亡时间:1894年

祖籍:义乌朱店

出生地:浙江义乌赤岸镇朱店

人物标签:学者

求学院校:

官职: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

学位:进士

工作机构:

1846

>
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一月初五日,朱一新出生清末金华府义乌县朱店村。

1850

>
道光三十年(1850),五岁入私塾,从师认字,听邻座同学读《中庸》、《论语》,就默默记住,等到塾师教他时,大半已能背诵。

1861

>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占义乌,朱一新父朱凤毛带头组织民团抗御,家属避居深山。时一新已成少年,往来家中与避居地,父亲说他:“小少荒山弟妹俱,往来侍母备薪储;最难一卷随身读,避寇三年不废书。”
同治四年(1864),参加浙江补试,高中秀才,入县学。
同治七年(1868),入金华丽正书院。
同治八年(1869),转学杭州之“沽经精舍”修学二年。“沽经精舍”由乾隆朝浙江巡抚阮元创办,朱一新就学时之山长为经学家俞樾。是时“沽经精舍”视学业优劣特置超等生六名,一新即属其中之一。在“沽经精舍”对经学的认真学习,使朱一新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当其面对国难,认为需要提倡宋学之探求义理、经世致用时,对乾、嘉考据学琐碎之流弊及乾、嘉学人张皇过甚之态度的批判能“入室操戈,至其痛处”。

1870

>
同治九年(1870),朱一新参加浙江乡试,于九月十五日,与比他小四岁的胞弟朱怀新同时中了举人。当年就到北京,捐资任职“内阁中书舍人”,担任一般文秘工作。因为在京都,又在收藏掌故档案图籍极其丰富的内阁办事,见闻多,视野也更广阔。内阁中书舍人三日轮到一次值班,十日轮到一次值宿。一新有较宽裕的时间从事读书著述,著成《汉书管见》,着手编纂《京师坊巷志》。
光绪二年(1876),朱一新中恩科进士,殿试二甲,朝考一等,授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年(1877),散馆,改列一等,升翰林院编修,为《国史》儒林、文苑传搜撰资料。
光绪五年(1879),朱一新参修《顺天府志》,任《京师坊巷志》分纂。九月重阳日与好友朱亮生、袁昶、黄再同游西山遇雨感疾骤成狂疾。冬,抱疾还乡。

1883

>
光绪九年(1883)八月廿二日,朱一新上《请速定大计以耆危局疏》,请求坚决抗阻法军侵越。
光绪十年(1884)九月初七,单独上《敬陈管见疏》,提出加强防务、抵抗入侵之策略。
光绪十一年(1885)冬,朱一新任陕西道监察御史,职司言官。
光绪十二年(1886),朱一新上《敬陈海军事宜疏》,提议将胶州建成海军基地;闽粤添置水陆学堂,训练储备人才,这些议论颇受当时有识之士赞赏,但未被掌权者采纳。八月十四日,朱一新上《预防宦寺流弊疏》,慈禧阅表震怒,诘问“深宫或别有不得已之苦衷”是什么意思?一新上《明白回奏疏》,进一步揭露李莲英恃宠而骄、妄自尊大的罪过。慈禧将朱一新降职为六部主事候补。直言受责,朱一新就以母亲患病为由请准回乡。当时因此举被誉为“真御史”。
光绪十三年(1887)八月,应两广总督张之洞函聘至广东,主讲肇庆端溪书院两年。
光绪十四年(1888),德庆州牧杨文骏以志事过属,遂任《德庆州志》主纂,发例播辑长编,端溪书院学生黎佩兰等协助。整顿星岩书院,立章程。
光绪十五年(1889)十月,朱一新移任广州广雅书院山长(掌教、院长)。广雅书院由张之洞创建,收录广东、广西两省各一百名高才生员。院规是“先读书而后考艺,重实行而屏华士。”分经、史、理、文四斋肄业,延请四人辅导管理,而山长专授经训、性理及史事、辞章。生员各有日记册,记录学习心得及质疑问难,院长及时批阅并以书面作答,这在端溪书院时朱一新就已实行。

1890

>
光绪十六年(1890),康有为移居广州。朱一新在广州与康有为时相过从,每辩论自晚达旦。朱一新遗著中有多封致康有为书信,对他的学说提出批评与劝诫,明确反对康有为“援儒人墨(或称阳儒明墨),用夷变夏”的主张。
光绪十八年(1892),朱一新将平日讲学的重要内容,辑成《无邪堂答问》五卷。
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初二日,朱一新移卧书房,客来探视,尚能迎送。午后忽对胞弟怀新说:“刚才集了两句诗:‘撒手白云堆里去,回头四十九年非’,用来自挽你看怎么样?”怀新劝解说:“您神志清新,何至于此!”一新含笑点头。末时,兄弟俩还携手散步,到申时,一新即渐昏迷并断断续续自言自语,延至酉初,这位爱国正直、学识渊博的学者与世长辞,终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