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缪荃孙
缪荃孙 (1844.9.20 —1919.12.22),字炎之,又字筱珊,也寫作小山,晚號藝風老人,江蘇江陰人,1844年 (清道光二十四年) 生。6歲入私塾讀書,14歲讀史籍。1860年考中生員。1867年中舉人。28歲赴四川華陽到父親任所致力於考訂、目録學和金石學。曾先後入崇實、吴勤惠、姚彦侍等入幕府。1874年四川學政張之洞聘其參加编纂《書目答問》。1876年中進士。1877年散館,授翰林院编修。張之洞調北京主编《順天府志》,繆參與编纂工作。1879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1882年充國史館協修,分纂《清史稿》中儒林、文苑、循吏、孝友、隱逸等五門列傳。1888年辭官返鄉守制,並主講南菁書院,後赴北京,記名以道府用。兩年後,其父逝世,再返鄉主上海濼源書院講席。後奉湖廣總督張之洞命,编輯《湖北通志》。1896年應張之洞之聘,主持鐘山書院,並兼常州龍城書院講席。1901年張之洞在南京設立江楚编譯書局,由繆主其事。1902年鐘山書院改爲高等學堂,充監督,兼領中小學堂。曾奉派赴日本考察學務,回國後,主持编寫講義課本。1908年辭職,專辦江南圖書館。1909年任京師圖書館正監督。1910年以學部參議候補。1911年武昌起義後,辭職去上海,整理舊著和研讀古籍。1915年又赴北京,受趙爾巽之聘,任清史館總纂。1919年12月22日逝世於上海。终年75歲。著有《藝風堂讀書記》、《藝風堂文集》、《藝風堂藏金石目》、《藝風堂藏書記》、《藝風堂詩存》、《藝風堂詞集》、《京師圖書館善本書目》、《藝風堂自訂年譜》、《各省志書目》、《金石分地録》等。輯有《常州詞録》、《續國朝碑傳集》、《碑傳集補遺》。编刻叢書有 《對雨樓叢書》、《藕香零拾》、《煙畫東堂小品》等。(来源: 徐友春主编;蔡鸿源,周兴培副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第1581页)
清末民初著名的史学家、版本目录学家、教育家和藏书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缪荃孙早年为功名奔走,在京师作学官;进入中年后,思想有所觉悟,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掌教书院多年,培养国家有用之才,东渡日本考察先进的教育制度,回国后创办学堂,主持编译馆,出版新式教科书和翻译国外著作;同时为推动文化,“启迪民智”,参与创办了中国南北两大图书馆:江南图书馆(今日的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日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成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奠基人之一。除了在史馆、书院、学堂和图书馆等部门任职外,公务之余,广搜图书、辑轶点校、研究版本、刊刻秘籍、著书立说。(来源:图情小百科, 2023-06)
阅读全文

人名:缪荃孙

别名:

字: 炎之,筱珊

号: 晚号艺风老人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

国(旗)籍:

出生时间:1844

死亡时间:1919

祖籍:江苏江阴

出生地: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1844

>
清道光二十四年,生于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
6歲入私塾讀書。

1860

>
清咸丰庚申十年九月太平军占江阴,侍继母渡江避居淮安,就读于丽正书院,从院长丁俭卿学习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
同治三年(1864)举家迁居成都,从阳湖汤彦成研究文史,考订文字。
同治六年,应四川乡试中举,因非川籍人,未授名。在四川应试中举后被张之洞召之门下为其编纂《书目答问》。

1876

>
光绪二年(1876),缪荃孙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事编撰校勘十余年。
光绪三年(1877),缪荃孙广搜金石拓片,在苏州碑版拓本4大箱。

1888

>
光绪十四年(1888),任南菁书院山长。

1891

>
光绪十七年(1891),掌泺源书院。
光绪二十年(1894),任南京钟山书院山长兼掌常州龙城书院。

1901

>
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江楚编译局总纂。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出任学堂总稽查,负责筹建江南最高学府三江师范学堂,并与徐乃昌、柳诒徵等七教席赴东洋考察学务,学堂遂仿日本东京大学,在南京国子监旧址筑校,以后更名两江师范及复建南京高师,为南京大学近代校史之开端。
光绪三十三年(1907),缪荃孙受聘筹建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出任总办。
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之洞负责学部,力请缪荃孙为京师图书馆馆长。
宣统一年(1909),缪荃孙受聘创办北京京师图书馆,任正监督。

1912

>
民国二年(1912),缪荃孙移居上海,继续从事目录学研究,先后撰有《艺风堂藏书记》《清学部图书馆善本目录》《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艺风堂金石文字目》《南北朝名臣年表》等。
民国五年(1915),缪荃孙任清史总纂。
民国八年(1919)12月22日,缪荃孙在上海逝世。
缪荃孙抄校本《永乐大典·顺天府》

<正> 一、缪氏抄校《永乐大典·顺天府》的由来《永乐大典·顺天府》存卷七至卷十四,系缪荃孙从《大典》中抄出,原为缪氏旧藏,后归李盛铎,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书用缪氏专为抄书印制的绿格竹纸所抄,前半叶左方栏外印有“艺风钞书”四字。艺风,缪氏晚年别号。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三字,小字双行。全书有缪氏朱笔校字。首册书衣有李盛铎题字:“此书乃从《永乐大典》抄出,共存八卷,凡三册。”卷端有缪氏“荃孙”、“云轮阁”二朱文长方印和李氏“麐嘉馆印”朱文方印。《永乐大典目录》天字韵下列《顺天府》二十卷,即从《大典》卷四千六百四十四至四千六百六十三。此《顺天府》八卷应为《大典》卷四千六百五十至四千六百五十七。 

缪荃孙抄校本《永乐大典·顺天府》

<正> 一、缪氏抄校《永乐大典·顺天府》的由来《永乐大典·顺天府》存卷七至卷十四,系缪荃孙从《大典》中抄出,原为缪氏旧藏,后归李盛铎,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书用缪氏专为抄书印制的绿格竹纸所抄,前半叶左方栏外印有“艺风钞书”四字。艺风,缪氏晚年别号。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三字,小字双行。全书有缪氏朱笔校字。首册书衣有李盛铎题字:“此书乃从《永乐大典》抄出,共存八卷,凡三册。”卷端有缪氏“荃孙”、“云轮阁”二朱文长方印和李氏“麐嘉馆印”朱文方印。《永乐大典目录》天字韵下列《顺天府》二十卷,即从《大典》卷四千六百四十四至四千六百六十三。此《顺天府》八卷应为《大典》卷四千六百五十至四千六百五十七。 

略论缪荃孙的方志思想及修志实践

缪荃孙是晚清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和方志学家。他十分重视地方志文献并参加编修了多种地方志。其中《光绪顺天府志》最为人称道,并且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永乐沪州志》和《万历顺天府志》。缪荃孙在编纂地方志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材料的搜集和文献的考订,能把自己的治学与方志的编纂相结合,并且能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 

缪荃孙与光绪《顺天府志》

光绪《顺天府志》被誉为"近世方志之冠"。是志体例匠心独运,地方特色突显,征引广泛,考证严谨,延揽名儒才俊,博采众家之长。 

缪荃孙与两部《顺天府志》

光绪年间,清末方志学家缪荃孙先后辑佚了两部具有非凡意义的《顺天府志》:一部是1886至1888年缪氏从《永乐大典》中辑佚的《(永乐)顺天府志》钞本;另一部是1879至1885年缪氏总纂的《(光绪)顺天府志》刻本。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缪荃孙完成了两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方志巨著,为后世学人编写方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范例,居功至伟。 

缪荃孙与地方志

晚清学者缪荃孙(1844—1919)不仅是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金石考据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方志学家。他一生曾参与编纂过五部地方志,其中以《[光绪]顺天府志》最为后人称道。作为学者的缪荃孙在纂修方志过程中十分注重材料的收集和文献的考订。他的修志思想与张之洞“通经致用”、“中体西用”思想是一致的。在修志方法上,一改当时因陈相袭之风,根据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或因或创,或继承或发展。此外他在辑录旧志及编纂方志目录方面,贡献亦很突出 

论清史《儒林传》对陈澧学术的记载

东塾学派是广东学者陈澧与其弟子所形成的一个学术流派,具有全国影响力。本文讨论其全国学术影响力产生的一个侧面。清史《儒林传》对陈澧的记载是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例证,情况较为复杂,学界了解不多。本文利用台北故宫博物院档案,揭示清史《儒林传》中《陈澧传》的最初面貌的形成以及后续改写情形,展示陈澧在官方正史中学术形象的建立过程。 

论清史《续文苑底稿》对常州文派的书写

常州文派是清代古文史上的重要流派。清史第四次稿的工作本《续文苑底稿》有对常州古文的记载,学界尚未论及。《续文苑底稿》增立阳湖籍学者恽敬、李兆洛和陆继辂为正传,并在提升为正传的《陆继辂传》首次提出"常州派"之名;以张惠言和恽敬为领袖,建立了一个和桐城派相抗的文派。《续文苑底稿》中的常州派论述与国史馆总纂缪荃孙直接相关。缪荃孙的常州人脉和学术立场等,均在其常州派论述之中得以体现。《续文苑底稿》是"常州派"的重要学术史前史资料,反映了"常州派"历史记载的真意,提示国史纂修是对清代文学史书写具有生成性影响的"历史现场"。 

台北所藏稿本《直隶河渠书》考

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编纂的《直隶河渠书》是一部记载乾隆中期以前直隶河道事宜的重要志书,但未能成书。因段玉裁等人认为嘉庆十三年王履泰进献朝廷的《畿辅安澜志》乃是攘窃自《直隶河渠书》,由此引发了一桩学术公案,多位学者参与其中。目前唯一可见的《直隶河渠书》稿本是现存于台北的戴震藏本。这部稿本只经过部分删定,体例不一,卷目混乱,前辈学者对其记载也多有不同。戴震去世后,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基本梳理书稿的流传情况。而其他本子的情况,也可根据史料记载作出推断。 

晚清鸿儒缪荃孙与中国近代图书馆——兼论缪氏在中国图书馆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缪荃孙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一生爱读书,爱藏书,最终与图书馆事业结缘。文章在梳理缪荃孙研学之路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缘起经过,并对其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做出评价。 

缪荃孙信札交往看晚清幕府学人与碑学

学人游幕和信札往来作为晚清学术交流中两个重要途径,是影响幕府学人的学术思想和书法审美的关键因素。缪荃孙作为晚清时期金石收藏、版本目录等学问的翘楚,同时以书名传世,他曾游幕于张之洞、端方门下,结交了大批有着相同学术背景的学人,并与他们有大量的书信往来,而这些书信往往包含着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对于碑学审美上的认识。本文以缪荃孙游幕经历交游为线索,通过他与友人的来往信札为依据,考察在当时环境下对于碑学态度与美学思考,窥豹晚清以游幕学人身份的学者对于碑学理论的接受和美学阐释。 

缪荃孙《秦淮广纪》研究

缪荃孙(1844—1919),初字筱珊,号楚薌,后改字炎之,晚年又号艺风老人,是中国晚清民国初著名的藏书家、史学家、出版家、文献学家,尤以文献学上的成就引人瞩目。缪荃孙一生著述颇丰,编撰了大量书目、地方志、金石著作,对文献编撰的历史、理论与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缪荃孙众多著作中,《秦淮广纪》是缪荃孙基于缪氏独具特色的文献撰写主题即秦淮歌妓文化而辑撰的文献汇编,是汇聚秦淮文化材料内容丰富全面的一部文献汇编。它辑录明代洪武年间至清代宣统年间有关秦淮歌妓文化的史料,内容分三部分,其一“纪盛”,展示明清时期秦淮歌舞文化极度繁荣与衰败之景;其二“纪丽”,又分为八卷,采用纪传体撰写方式,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不同时代的秦淮歌妓人物约394个;其三“纪琐”,补录秦淮琐事旧闻史料。缪荃孙在幼年受清代传统考据学的影响,因而博学通达,治学严谨求实,中年至晚年又处于西学东渐时期,吸收了西方治学的科学性和多元开放性的特征,在搜集文献上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编撰眼光。他注重保护和收集珍稀历史典籍的治学特征,是其在晚清民国之际成为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学者之一,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治学思想。《秦淮广记》一书的成书过程和体... 

新见缪荃孙评《红楼梦》考述

重庆图书馆藏有一部著名文史学家缪荃孙收藏并评点的《红楼梦》。书中共有手批评语90余条,均为缪氏所写。这些评语多是有感即发、随文批注,涉及《红楼梦》中的人物、叙事等诸多方面。该评本的发现,不仅为研究《红楼梦》近现代批评史提供了新材料,还有助于丰富缪荃孙著述并开展相关研究。 

缪荃孙书学研究

清末民初,缪荃孙以金石家、目录学家、藏书家、刻书家等多重身份活跃在文坛上,他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卓有建树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军人物,被世人誉为“通儒”。缪荃孙渊雅的学术成就乃是晚清民国学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法在当时亦颇有名。不过,或许是“勋业之隆,掩其书名”,他的书法及其影响,目前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本文在第一章概述了缪荃孙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以期对他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金石学历来是清末民初书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先从缪荃孙的金石学研究入手,以《缪荃孙全集》和《艺风堂友朋书札》为原始材料,梳理他的金石活动,总结他的金石考据特点及其金石学研究成果。缪荃孙一生坚持金石收藏,喜交游,本文试图还原他与同时代金石学家的交往情况,主要考察了缪荃孙与王懿荣、叶昌炽、顾燮光、凌霞相这几位金石家、以及著名拓工李云从的交往。从他们频繁的交游往还中,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缪荃孙的金石、书法观念,还可以窥探晚清金石学之盛况。缪荃孙亦有很多书法活动,如与众名流的诗词书画雅集、将端方收藏的历代书画真迹整理编撰成《壬寅书画录》等等。在这众多的书法活动间,他投入了大量的思考,并以笔记、题跋等形... 

缪荃孙,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

<正>缪荃孙(1844.9.20—1919.12.22),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省江阴县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业的鼻祖。一、一生所好是读书缪荃孙出生于江阴县申港镇缪家村。申港缪氏乃是当地的望族,该族原本祖籍河南,南宋绍兴年间,缪宏毅到南方为官,而后定居于江阴,这一支便在当地渐渐发达了起来。缪荃孙的六世祖叫缪燧,为康熙朝著名的清官,曾创办蓉浦书 

《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成书考述

吴昌绶《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是词学史上四大词集丛刻之一。在长期搜集各种词集的基础上,吴昌绶先是编纂成了《宋金元词集见存卷目》,做好了刊印词集的文献准备。后以影刊的方式,陆续刻成宋元词集17种。而所用底本多善本足本,来源多样,有个人购藏,有借自友朋。在成书过程中,又有赖饶星舫、陶子麟等一流写手与刻工,以及缪荃孙、朱祖谋、章钰、董康等人代为校勘,才成就此一代名刻。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缪荃孙稿本《泺源小志》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缪荃孙稿本《泺源小志》1册,该书为缪荃孙利用其光绪十七年主讲泺源书院时获得的资料编辑而成,内容以条规和诗为主,虽篇幅仅6000余字,却是泺源书院仅有的一部专志,而且从未刊印行世。此文对该稿本予以简单介绍,并对全书进行标点,作为附录首次发表。 

缪荃孙《东都事略校记》新考

<正>缪荃孙在《适园丛书·东都事略校记》中曾提出:"《东都事略》……以宋眉山程舍人所刻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四字本为最旧……荃孙辛未在隆福寺书肆获一旧钞,九行二十字本……目录编次不同,《后妃传》李宸妃、郭后、高后均不同,又脱沈贵妃一传。加减字均属有意……是程本在先,而此本改削增补,处处善于程本。"自此《校记》出,世间皆以《东都事略》有两个版本流传于世,一则"宋程舍人版",二则"缪荃孙曾收藏另出一宋刻的钞本"。舒仁辉《〈宋史〉与〈东都事略〉比较 

缪荃孙诗词赋研究

缪荃孙为晚清民国名重一时的学术耆宿,在藏书、校勘、目录、史学、方志、金石、教育等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赋、文等多个方面,却未曾引起学界足够之关注。缪荃孙的诗作今存600余首,题材、内容颇为丰富;《碧香词》数量虽少,却属于常州词派的余脉,有着重要的词史价值;《艺风堂赋稿》为清代科举、翰林试赋与书院课赋制度共同影响下的产物,与缪荃孙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缪荃孙的文学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对缪荃孙的家世进行补考的基础上,着重对其诗、词、赋这三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予以研究,力图还原其文学创作的原貌,以期有助于缪荃孙研究的继续深入。本文分为以下四章,每章下根据情况设置若干小节。第一章对缪荃孙的家世情况进行补述,以江阴缪氏家族为基点进行纵向研究,探讨他的家世对其生平经历以及创作的影响;第二章对缪荃孙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考察其诗作的题材、主题以及艺术特色,通过其诗作来探究诗人在清末大变局时代的思想情感与生活态度;第三章对缪荃孙的《碧香词》进行研究,通过题材、内容深入词人的内心世界,并对词作的艺术特色进行总结;第四章对缪荃孙的《艺风堂赋稿》进行研究,着力考察其在清代科举... 

《国史儒林传》与阮元《儒林传稿》关系辨误

前人所论《国史儒林传》与阮元《儒林传稿》关系,多沿袭缪荃孙《国史儒林文苑两传始末》之说,以为顾莼任国史馆提调,改定阮元《儒林传稿》,以顾炎武居首位,而后国史馆总裁戴衢亨又增删《儒林传稿》。今勘验其实,知缪说不足尽信。从目前相关史料言之,顾莼在阮元任国史馆总裁之际,出任国史馆纂修官,拟定顾炎武传初稿,后经阮元审定收入《儒林传稿》,以顾栋高居首,并无顾莼修改《儒林传稿》之事;增删《儒林传稿》之总裁乃曹振镛,而非戴衢亨。阮元《儒林传稿》初经曹振镛、翁方纲厘定其篇目,道光二十四年方俊、蔡宗茂复加改定,今《国史儒林传》以方、蔡改订本为底本,但编次又有异。 

光绪国史续修文苑传纂修考略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光绪中期国史馆《续文苑底稿》四卷,目录共载219人,正传75人、附传144人,是自道光朝后第四次大修国史文苑传,入传人物与此前稿本截然不同。《续文苑底稿》与总纂谭宗浚《拟续修儒林文苑条例》大体相符,原稿由缪荃孙于光绪十四年完成奏付史馆。该本展现光绪前期对上至顺治共九朝文坛正统的确定,编纂过程几经人事变动,纂修宗旨回归嘉庆时所定本源"文教覃敷、宜裒事迹、垂示将来",纂修条例接续阮元,但将传主籍贯从大江南北及两浙山左诸行省扩展到边徼各省,从注重"文词"转向对"经术"与"实学"的提倡。稿本后来成为光绪末年陈伯陶所修《国史文苑传》、清史馆《文学传》及《文苑传》的底本,在清代文学史、国史馆、缪荃孙研究等方面具有史料价值。 

缪荃孙的图书馆实践与思想研究

缪荃孙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教育学家。其先后参与创办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本文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梳理缪荃孙的生平,并从馆藏、目录、读者服务三个方面揭示其对图书馆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捶石入纸:拓本生产与流通中的拓工——以晚清缪荃孙及其拓工为中心

拓本是金石学的中心,拓工是拓本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晚清著名金石学家缪荃孙格外重视拓工,他与很多拓工保持密切交往,其中包括李云从、聂明山、黄士林、沙士瓒、富华阁碑贾小王等人。晚清金石学家与拓工之间的互动,塑造了拓本生产与流通的方式及其特点,晚清拓工的身份地位及其在拓本生产流通中的作用也因而得以突显。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缪荃孙旧藏抄本书述略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缪荃孙旧藏抄本书五种,均抄写精良,堪称善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及文物价值。文章从题名、卷次、著者、版本年代、册函、行款版式、批校题跋、钤印、递藏、收录情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论述。 

书籍史视阈下的《琉璃厂书肆后记》研究

民国元年(1911),寓居海上的缪荃孙根据自身早年的访书见闻,继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之后,撰写了叙述同治、光绪年间北京琉璃厂书业状况的《琉璃厂书肆后记》。本文就书籍史的研究维度,贯穿以相关史实,诠解缪氏《后记》,以期揭示其社会文化史意义。 

论清史《儒林传》对陈澧学术的记载

东塾学派是广东学者陈澧与其弟子所形成的一个学术流派,具有全国影响力。本文讨论其全国学术影响力产生的一个侧面。清史《儒林传》对陈澧的记载是其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例证,情况较为复杂,学界了解不多。本文利用台北故宫博物院档案,揭示清史《儒林传》中《陈澧传》的最初面貌的形成以及后续改写情形,展示陈澧在官方正史中学术形象的建立过程。 

论清史《续文苑底稿》对常州文派的书写

常州文派是清代古文史上的重要流派。清史第四次稿的工作本《续文苑底稿》有对常州古文的记载,学界尚未论及。《续文苑底稿》增立阳湖籍学者恽敬、李兆洛和陆继辂为正传,并在提升为正传的《陆继辂传》首次提出"常州派"之名;以张惠言和恽敬为领袖,建立了一个和桐城派相抗的文派。《续文苑底稿》中的常州派论述与国史馆总纂缪荃孙直接相关。缪荃孙的常州人脉和学术立场等,均在其常州派论述之中得以体现。《续文苑底稿》是"常州派"的重要学术史前史资料,反映了"常州派"历史记载的真意,提示国史纂修是对清代文学史书写具有生成性影响的"历史现场"。 

台北所藏稿本《直隶河渠书》考

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编纂的《直隶河渠书》是一部记载乾隆中期以前直隶河道事宜的重要志书,但未能成书。因段玉裁等人认为嘉庆十三年王履泰进献朝廷的《畿辅安澜志》乃是攘窃自《直隶河渠书》,由此引发了一桩学术公案,多位学者参与其中。目前唯一可见的《直隶河渠书》稿本是现存于台北的戴震藏本。这部稿本只经过部分删定,体例不一,卷目混乱,前辈学者对其记载也多有不同。戴震去世后,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基本梳理书稿的流传情况。而其他本子的情况,也可根据史料记载作出推断。 

晚清鸿儒缪荃孙与中国近代图书馆——兼论缪氏在中国图书馆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缪荃孙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一生爱读书,爱藏书,最终与图书馆事业结缘。文章在梳理缪荃孙研学之路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缘起经过,并对其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做出评价。 

缪荃孙信札交往看晚清幕府学人与碑学

学人游幕和信札往来作为晚清学术交流中两个重要途径,是影响幕府学人的学术思想和书法审美的关键因素。缪荃孙作为晚清时期金石收藏、版本目录等学问的翘楚,同时以书名传世,他曾游幕于张之洞、端方门下,结交了大批有着相同学术背景的学人,并与他们有大量的书信往来,而这些书信往往包含着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对于碑学审美上的认识。本文以缪荃孙游幕经历交游为线索,通过他与友人的来往信札为依据,考察在当时环境下对于碑学态度与美学思考,窥豹晚清以游幕学人身份的学者对于碑学理论的接受和美学阐释。 

缪荃孙《秦淮广纪》研究

缪荃孙(1844—1919),初字筱珊,号楚薌,后改字炎之,晚年又号艺风老人,是中国晚清民国初著名的藏书家、史学家、出版家、文献学家,尤以文献学上的成就引人瞩目。缪荃孙一生著述颇丰,编撰了大量书目、地方志、金石著作,对文献编撰的历史、理论与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缪荃孙众多著作中,《秦淮广纪》是缪荃孙基于缪氏独具特色的文献撰写主题即秦淮歌妓文化而辑撰的文献汇编,是汇聚秦淮文化材料内容丰富全面的一部文献汇编。它辑录明代洪武年间至清代宣统年间有关秦淮歌妓文化的史料,内容分三部分,其一“纪盛”,展示明清时期秦淮歌舞文化极度繁荣与衰败之景;其二“纪丽”,又分为八卷,采用纪传体撰写方式,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不同时代的秦淮歌妓人物约394个;其三“纪琐”,补录秦淮琐事旧闻史料。缪荃孙在幼年受清代传统考据学的影响,因而博学通达,治学严谨求实,中年至晚年又处于西学东渐时期,吸收了西方治学的科学性和多元开放性的特征,在搜集文献上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编撰眼光。他注重保护和收集珍稀历史典籍的治学特征,是其在晚清民国之际成为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学者之一,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治学思想。《秦淮广记》一书的成书过程和体... 

新见缪荃孙评《红楼梦》考述

重庆图书馆藏有一部著名文史学家缪荃孙收藏并评点的《红楼梦》。书中共有手批评语90余条,均为缪氏所写。这些评语多是有感即发、随文批注,涉及《红楼梦》中的人物、叙事等诸多方面。该评本的发现,不仅为研究《红楼梦》近现代批评史提供了新材料,还有助于丰富缪荃孙著述并开展相关研究。 

缪荃孙书学研究

清末民初,缪荃孙以金石家、目录学家、藏书家、刻书家等多重身份活跃在文坛上,他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卓有建树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军人物,被世人誉为“通儒”。缪荃孙渊雅的学术成就乃是晚清民国学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法在当时亦颇有名。不过,或许是“勋业之隆,掩其书名”,他的书法及其影响,目前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本文在第一章概述了缪荃孙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以期对他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金石学历来是清末民初书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先从缪荃孙的金石学研究入手,以《缪荃孙全集》和《艺风堂友朋书札》为原始材料,梳理他的金石活动,总结他的金石考据特点及其金石学研究成果。缪荃孙一生坚持金石收藏,喜交游,本文试图还原他与同时代金石学家的交往情况,主要考察了缪荃孙与王懿荣、叶昌炽、顾燮光、凌霞相这几位金石家、以及著名拓工李云从的交往。从他们频繁的交游往还中,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缪荃孙的金石、书法观念,还可以窥探晚清金石学之盛况。缪荃孙亦有很多书法活动,如与众名流的诗词书画雅集、将端方收藏的历代书画真迹整理编撰成《壬寅书画录》等等。在这众多的书法活动间,他投入了大量的思考,并以笔记、题跋等形... 

缪荃孙,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

<正>缪荃孙(1844.9.20—1919.12.22),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省江阴县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业的鼻祖。一、一生所好是读书缪荃孙出生于江阴县申港镇缪家村。申港缪氏乃是当地的望族,该族原本祖籍河南,南宋绍兴年间,缪宏毅到南方为官,而后定居于江阴,这一支便在当地渐渐发达了起来。缪荃孙的六世祖叫缪燧,为康熙朝著名的清官,曾创办蓉浦书 

《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成书考述

吴昌绶《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是词学史上四大词集丛刻之一。在长期搜集各种词集的基础上,吴昌绶先是编纂成了《宋金元词集见存卷目》,做好了刊印词集的文献准备。后以影刊的方式,陆续刻成宋元词集17种。而所用底本多善本足本,来源多样,有个人购藏,有借自友朋。在成书过程中,又有赖饶星舫、陶子麟等一流写手与刻工,以及缪荃孙、朱祖谋、章钰、董康等人代为校勘,才成就此一代名刻。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缪荃孙稿本《泺源小志》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缪荃孙稿本《泺源小志》1册,该书为缪荃孙利用其光绪十七年主讲泺源书院时获得的资料编辑而成,内容以条规和诗为主,虽篇幅仅6000余字,却是泺源书院仅有的一部专志,而且从未刊印行世。此文对该稿本予以简单介绍,并对全书进行标点,作为附录首次发表。 

缪荃孙《东都事略校记》新考

<正>缪荃孙在《适园丛书·东都事略校记》中曾提出:"《东都事略》……以宋眉山程舍人所刻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四字本为最旧……荃孙辛未在隆福寺书肆获一旧钞,九行二十字本……目录编次不同,《后妃传》李宸妃、郭后、高后均不同,又脱沈贵妃一传。加减字均属有意……是程本在先,而此本改削增补,处处善于程本。"自此《校记》出,世间皆以《东都事略》有两个版本流传于世,一则"宋程舍人版",二则"缪荃孙曾收藏另出一宋刻的钞本"。舒仁辉《〈宋史〉与〈东都事略〉比较 

缪荃孙诗词赋研究

缪荃孙为晚清民国名重一时的学术耆宿,在藏书、校勘、目录、史学、方志、金石、教育等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赋、文等多个方面,却未曾引起学界足够之关注。缪荃孙的诗作今存600余首,题材、内容颇为丰富;《碧香词》数量虽少,却属于常州词派的余脉,有着重要的词史价值;《艺风堂赋稿》为清代科举、翰林试赋与书院课赋制度共同影响下的产物,与缪荃孙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缪荃孙的文学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对缪荃孙的家世进行补考的基础上,着重对其诗、词、赋这三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予以研究,力图还原其文学创作的原貌,以期有助于缪荃孙研究的继续深入。本文分为以下四章,每章下根据情况设置若干小节。第一章对缪荃孙的家世情况进行补述,以江阴缪氏家族为基点进行纵向研究,探讨他的家世对其生平经历以及创作的影响;第二章对缪荃孙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考察其诗作的题材、主题以及艺术特色,通过其诗作来探究诗人在清末大变局时代的思想情感与生活态度;第三章对缪荃孙的《碧香词》进行研究,通过题材、内容深入词人的内心世界,并对词作的艺术特色进行总结;第四章对缪荃孙的《艺风堂赋稿》进行研究,着力考察其在清代科举... 

《国史儒林传》与阮元《儒林传稿》关系辨误

前人所论《国史儒林传》与阮元《儒林传稿》关系,多沿袭缪荃孙《国史儒林文苑两传始末》之说,以为顾莼任国史馆提调,改定阮元《儒林传稿》,以顾炎武居首位,而后国史馆总裁戴衢亨又增删《儒林传稿》。今勘验其实,知缪说不足尽信。从目前相关史料言之,顾莼在阮元任国史馆总裁之际,出任国史馆纂修官,拟定顾炎武传初稿,后经阮元审定收入《儒林传稿》,以顾栋高居首,并无顾莼修改《儒林传稿》之事;增删《儒林传稿》之总裁乃曹振镛,而非戴衢亨。阮元《儒林传稿》初经曹振镛、翁方纲厘定其篇目,道光二十四年方俊、蔡宗茂复加改定,今《国史儒林传》以方、蔡改订本为底本,但编次又有异。 

光绪国史续修文苑传纂修考略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光绪中期国史馆《续文苑底稿》四卷,目录共载219人,正传75人、附传144人,是自道光朝后第四次大修国史文苑传,入传人物与此前稿本截然不同。《续文苑底稿》与总纂谭宗浚《拟续修儒林文苑条例》大体相符,原稿由缪荃孙于光绪十四年完成奏付史馆。该本展现光绪前期对上至顺治共九朝文坛正统的确定,编纂过程几经人事变动,纂修宗旨回归嘉庆时所定本源"文教覃敷、宜裒事迹、垂示将来",纂修条例接续阮元,但将传主籍贯从大江南北及两浙山左诸行省扩展到边徼各省,从注重"文词"转向对"经术"与"实学"的提倡。稿本后来成为光绪末年陈伯陶所修《国史文苑传》、清史馆《文学传》及《文苑传》的底本,在清代文学史、国史馆、缪荃孙研究等方面具有史料价值。 

缪荃孙的图书馆实践与思想研究

缪荃孙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教育学家。其先后参与创办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本文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梳理缪荃孙的生平,并从馆藏、目录、读者服务三个方面揭示其对图书馆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捶石入纸:拓本生产与流通中的拓工——以晚清缪荃孙及其拓工为中心

拓本是金石学的中心,拓工是拓本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晚清著名金石学家缪荃孙格外重视拓工,他与很多拓工保持密切交往,其中包括李云从、聂明山、黄士林、沙士瓒、富华阁碑贾小王等人。晚清金石学家与拓工之间的互动,塑造了拓本生产与流通的方式及其特点,晚清拓工的身份地位及其在拓本生产流通中的作用也因而得以突显。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缪荃孙旧藏抄本书述略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缪荃孙旧藏抄本书五种,均抄写精良,堪称善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及文物价值。文章从题名、卷次、著者、版本年代、册函、行款版式、批校题跋、钤印、递藏、收录情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论述。 

书籍史视阈下的《琉璃厂书肆后记》研究

民国元年(1911),寓居海上的缪荃孙根据自身早年的访书见闻,继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之后,撰写了叙述同治、光绪年间北京琉璃厂书业状况的《琉璃厂书肆后记》。本文就书籍史的研究维度,贯穿以相关史实,诠解缪氏《后记》,以期揭示其社会文化史意义。 

《国朝常州词录》的编纂及其词学思想探微

《国朝常州词录》是缪荃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编选完成的一部常州地域词选,该词选的编录开始于光绪十九年,这一年缪荃孙开始大力从事校勘整理词集等词学研究工作并与晚近知名词家进行广泛地交游,因此考察缪荃孙词学活动及《词录》的编纂,光绪十九年不能忽略。在《词录》的开篇序文中,缪荃孙大力推崇常州词,体现了其"求变""求同中之异""尊崇格调,提升词体地位,发扬比兴寄托"的词学思想,《词录》第三十一卷辑录了众多常州先贤的词论,其内容更加印证了其对"格调"、"寄托"的看重。《词录》除了推崇有格调、重寄托的词外,对于直抒胸臆、表现性情的作品亦择佳选录,体现了编选者的兼容并蓄,然《词录》亦有着题材选取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但瑕不掩瑜,《词录》对今人研究常州词史、词学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 

吴昌绶与近代词学文献整理——以书札为中心的考论

吴昌绶是近代词学名家,在词学文献整理方面贡献良多。所纂《宋金元词集见存卷目》为最早的词学专科书目,对王国维《词录》的编纂有直接影响;同时,围绕《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的成书,吴昌绶构建了广阔的词学交游网络,又鼎力襄助朱祖谋辑刊《彊村丛书》与《词莂》。吴昌绶书札对以上几点提供了他处鲜有的记载,颇有助于后人深入了解近现代词学文献学的历史进程与词学生态。 

缪荃孙图书馆思想与实践平议

晚清通儒缪荃孙的图书馆思想,滋生于中西方新旧思想交流碰撞的晚清时局中,既得益于晚清有识之士的图书馆建设思潮,又与缪氏本人深厚的国学功底与文献学素养密不可分。缪荃孙主持筹建的江南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在善本馆藏、书目编纂、开放流通等方面成就卓著,映现出缪氏杰出的图书馆思想,奠定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基石。缪荃孙的图书馆思想,在当代图书馆建设中依然具有可资借鉴的启发价值。 

缪荃孙诗词研究

缪荃孙(1844—1919)是晚清近代时期著名的学者,精通目录、金石之学,尤好藏书,其治学成果、方法对近代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当代学界对他的研究仅关注于学术方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诗词创作情况。本文共分五章,其实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其诗词行迹与交游、诗学思想、诗歌创作,第二部分由其编辑的《国朝常州词录》入手,论述其词学思想及词创作情况。第一章考察缪荃孙诗歌行迹与交游,将缪荃孙诗歌创作与交游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未出仕时,第二是在京城做官时,第三是清朝灭亡后。第一阶段缪荃孙与吴侃、杨慧生、汤成彦、姚觐元四人交往比较重要,对其诗歌早期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二阶段缪荃孙在京城为官,与当时同光派诗人广泛交游,留存了大量诗篇。第三阶段缪荃孙流寓上海,参与了淞滨吟社、超社、逸社的诗歌唱和活动,其心性也在这时发生了转变。第二章论述缪荃孙诗学思想。第一节探析其诗学思想的转变,何以从“重随园”,到“薄随园重几社”,这与他身处的诗坛环境、学术兴趣指向等都有一定关系。第二节探讨缪荃孙关于诗品与人品、境与诗歌创作关系的论述,缪荃孙重视诗品与人品的结合,认为诗人所处环境对诗歌创作会产生不小... 

缪荃孙:晚清藏碑第一人

<正>清代金石学的繁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境界,以金石碑帖为主的收藏活动,成为自皇亲国戚、封疆大吏到知名学者、乡村寒儒都热衷参与的行为。首先,碑帖收藏有广泛的基础。有条件读书的孩童,在摇头晃脑地诵读《三字经》《百家姓》的同时,就要描红写仿,碑帖成为最为基本的临习课本。其次,自清代立国之后,学者们对前代只讲明心见性的空谈已经感到厌倦,讲求实用的风气开始抬 

姚觐元与清末白鹤梁题刻研究——兼谈《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的成书过程

姚觐元在任职川东道期间,敏锐发现白鹤梁题刻的价值,所获拓片经众多金石学者释读、校注,集中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他与钱保塘合署之作《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实际是利用《涪州石鱼题名记》稿本,增加缪荃孙、陆增祥、潘祖荫等人校勘成果而成书。现存《涪州石鱼题名记》主要有四个本子:其一为缪装初抄本,其二是姚藏缪校本,其三为王抄本,其四为《古学汇刊》排印本。诸本前后互有承继,但差异颇多。 

从嘉业堂《周易单疏校勘记》管窥中日学术互动——兼论《周易单疏校勘记》之作者

<正>刘承幹据日本影钞本刊刻的《周易正义》单疏本,为《周易》单疏宋刊本之外现存的第二种刻本(1914年刊)。刘氏在跋中有言:"此本为宜都杨惺吾舍人从日本钞出,归予插架,故首刊此,以饷学人。"这是日本钞本系统《周易》单疏本在国内的第一次出版,刘氏首次刊布之功值得肯定[1]。除了以日本钞本为底本刊刻《周易》单疏本这一贡献外,刘承幹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所刻单疏本加以校勘,附校勘记。本文主要揭示嘉业堂本《校勘记》与日本学者海保渔村所作《周易正义校勘记举正》的特殊关系,兼谈嘉业堂本《校勘记》的作者问题。 

丁国钧致缪荃孙函札五通辑释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丁国钧致缪荃孙函5通,涉及多部重要古籍的编刻、抄存和流转问题,对于了解相关古籍的刻印流传过程以及缪荃孙、丁国钧等人的学术交往,均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缪荃孙全集》

<正>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 

试论缪荃孙的五代史研究:以《补五代史方镇表》为中心

缪荃孙《补五代史方镇表》一直以手稿形式存世,直到1996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方为世人所知。可惜的是,今人朱玉龙的《五代十国方镇年表》未能利用这一近百年前的考证成果。缪著上承万斯同《五代诸镇年表》,大体继承了万表的表格格式、书写方式等内容,并在内容考证和分类方面有重大的突破。同时期独立撰著的吴廷燮的《五季方镇年表》虽然也是从万表的格式演化而来,但明显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今人朱玉龙根据中华书局去掉表格格式的吴廷燮《唐方镇年表》来撰写《五代十国方镇年表》,则是在吴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相对于朱著来说,缪著在内容方面有三个长处:1.考察了不在今天国界范围内的交州静海军(今越南北部)的内容;2.以政权的名义单独整理了五代王朝开始之前李茂贞秦岐政权的方镇;3.考察了作为各政权首都的京尹的情况。就缪著与朱著相重合的内容来看,缪著有71+5处的考证稍逊于朱著。当然,缪著也在25处内容上优胜于朱著。缪荃孙对于五代史的关注,最用力的即在《补五代史方镇表》,但也涉及其他方面,比如替刘承幹撰写《南唐书补注》等。 

缪荃孙全集》

<正>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分"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杂 

清末时期在汉江浙沪书家书法活动

清末时期的武汉,特别是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期间,武汉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成为整个华中地区乃至全国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它吸引了大批的优秀学者前来武汉发展,其中的杨守敬、缪荃孙、沈曾植、郑孝胥、罗振玉、黄绍箕等学者更是能够代表当时中国书法的一流水准,而这批学者的到来大大带动了武汉当地的书法文化发展。笔者在整理相关信息时发现,这批学者中有很大一批学者来自于江浙沪地区,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缪荃孙、沈曾植、罗振玉、黄绍箕等。而这么多优秀的江浙沪书家大量赴汉,这其中有何缘由,他们来到武汉参加了那些书法相关活动以及交游情况,他们对于两地的书法交流又做出了哪些贡献,笔者想通过本文的研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浅谈这些在汉江浙沪书家的书法活动以及这个现象后面所反映出的实际意义。 

《章实斋遗书》在晚清民初的流传及作用——以缪荃孙致柯逢时二封书札为中心

光绪初年《章实斋遗书》从绍兴私人藏书楼中流出,受修《湖北通志》的影响,引起湖北一带学者的重视,成为纂修《湖北通志》的资料来源与体例借鉴。柯逢时、缪荃孙等人相互传抄《章实斋遗书》,又使《章实斋遗书》在晚清民初由江浙、两湖流入北京,与《文史通义》的研究形成前后呼应之势,为"章学诚热"的到来奠定文献基础。 

余嘉锡覆辑清史《儒林传》

<正>以《清史稿·儒林传》为代表的清代官方学术史总括有清一代儒学盛况,对它们的研究是清代学术史的重要课题。(1)清史《儒林传》纂修情形复杂,从1810年清朝政府辑纂国史《儒林传》始,到民国年间编纂刊布《清史稿·儒林传》为止,一百余年间主事者曾先后纂成八个成型稿本。(2)清史《儒林传》纂修过程以及八次稿本内容有待系统研究。此研究难点之一是,清史《儒林传》第七次稿命途多舛,较为神秘。我们仅粗知由马其昶主持这次修纂,又据夏孙桐说,清史《儒林传》第七次稿一度是《清史稿·儒林传》的底本之选,但刊印时因部分稿本遗失而 

刘承幹致缪荃孙函札考释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二十一通刘承幹致缪荃孙函札,内容多为刘承幹请求缪氏帮助鉴定古籍,亦谈及《毛诗疏义》、《宋会要》、《吴兴备志》等多部古籍的刻印与流播。整理与考释这批手札,不仅可以了解相关古籍的辑刻与流传过程,还可以管窥其时相关人物的交游过程及心态,为研究刘缪二人的学术思想提供新的线索。 

缪荃孙致吴士鉴信札考释

杭州图书馆藏有缪荃孙致吴士鉴信札44通(其中部分为残段),未曾刊布。这些信札的撰写时间大多在1912-1919年缪荃孙寓沪期间,内容又多与《清史稿》之编纂相关。本文根据《艺风老人日记》、《艺风堂友朋书札》及相关资料,将这些信札依时间顺序排列,加以考释。 

新书推荐《缪荃孙全集》

<正>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 

李文田、西域地理书及其他

《西域地理图说》与哈佛大学藏《回疆志》具有渊源关系,文章通过分析图中注记及李文田与缪荃孙的交往等,就这一前人较少关注的问题进行阐述。哈佛大学藏《回疆志》实为李文田抄录自缪荃孙所藏"西域地理书",原书经李文田题注,名之为《西域地理图说》。光绪十九年八九月间,李文田从缪荃孙处借书,初抄录于北京北半截胡同,数年后李氏抄本被李氏后人携带至广州,至迟至1940年在香港展览时仍为李氏后人保存,其后入藏民国政府"国立中央图书馆",再辗转典藏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而缪荃孙藏"西域地理书"则以《西域地理图说》之名,藏于原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两部典籍分藏国内外且书名各异,但实出同源。 

缪荃孙全集》

<正>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分"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杂著"六大类,全15册,皇皇800万字。此为缪荃孙著述的首次结集。全集的出版,对于研究缪荃孙的人生经历和学术贡献,从而理清近代学术脉络,具有重要意义。《缪荃孙全集》(全15册),精装国标32开,总定价1200元。 

兼览博照 以成其大——缪荃孙研究与《缪荃孙全集》评介

清代学人缪荃孙以其富于传奇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成为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军人物。但目前学界对其的研究仅局限于生平交游、行政贡献、学术成就、逸文辑释等方面,其著作的全面整理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缪荃孙的整体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阻碍。而凤凰出版社近年首次对《缪荃孙全集》进行集结出版,这对推动当代缪荃孙的研究进程有着重要的价值。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旁搜远绍,集其大成;二,校点准确,考证严谨;三,多家协作,共同编纂;四,分门别类,便于检索。 

新书推荐 《缪荃孙全集》

<正>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分"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杂著"六大类,全15册,皇皇800万字。此为缪荃孙著述的首次结 

缪荃孙全集》

<正>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分"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杂著"六大类,全15册,皇皇800万字。此为缪荃孙著述的首次结 

《直斋书录解题》校例三种研究

缪荃孙《书录解题考证》久已失传。该书多源于卢文弨《群书校正》。卢氏《新订书录解题》久为学者所关注,为上古本整理本重要校本。经比对,《群书校正》中有40多条校记详于上古本所出卢校,160多条为上古本所无,这些校记或为考证异同,或为总结大例,价值重大而尚未被关注。同时,傅增湘的《书录解题校记》有数百条也可补上古本卢校的不足。本文探讨了上述文献的价值与关系,对于《书录解题》及卢文弨等学者的研究,都极具意义。 

傅增湘致缪荃孙未刊函札释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有近代藏书大家傅增湘致缪荃孙未刊函札五通,作于1917年11月至1919年8月间,函札内容除记载期间两人交往的一些琐事外,大都为古籍收藏方面的问题,如探讨古籍的版本鉴定、流传收藏、校刻出版等,亦涉及不少书林佚事,不但有助于二人生平事迹的考索,而且对于一些古籍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缪荃孙年谱看其刻书特点

缪荃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京师(国家)图书馆和江南(南京)图书馆的主要创办者,一生刻书颇多。缪氏年谱、日记和行状上的记载,基本上可分为代刻和自刻两类。本文归纳总结了这两类的刻书情况,并分析其状况,可以了解新旧交叠时期缪氏的刻书特点和刻书思想。 

缪荃孙致沈曾植手札一通辑考

寐叟哲嗣慈护先生捐赠给嘉兴博物馆的沈曾植遗物中,不少为友朋致沈曾植的手札,其中有一通缪荃孙致沈曾植的手札。缪荃孙和沈曾植二人均系晚清著名学者,往来甚密。本文拟就手札的内容、涉及的人物以及缪荃孙与沈曾植的学术和交往等作考释和解读,发为余墨,亦祈为缪氏和沈氏之研究资料添砖加瓦。 

清末“江宁兴学”研究

在清末教育改革之初,受刘坤一、张之洞委托,以缪荃孙、张謇、罗振玉为代表的东南士绅与江鄂负责学务的官员就如何兴办近代学校教育展开深入讨论,在江宁先后三次集议,对办学宗旨、学制、课程、教材和兴学次第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并积极推进建设以江宁为中心的示范性学校系统,这既标志着江苏地域近代学校教育的全面启动,其间的兴学共识与争鸣又对清末学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到《书目答问》《书目答问补正》

文章依据有关史料,梳理了缪荃孙学识结构的来源及其师承,其助编张之洞《书目答问》以及获抄《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的学术机缘,指出柳诒徵继承了缪荃孙的目录之学,并鼓励和成全了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的编写,对于深化缪荃孙学术生平和《书目答问》的读者接受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启迪性。 

缪荃孙全集》

<正>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分"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 

缪荃孙的公共图书馆理论及其创办实践

缪荃孙为江南图书馆及京师图书馆的创建人,被称作"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他一生致力于目录学、金石学、图书馆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他在藏书及图书馆创办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缪荃孙《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编纂考

缪荃孙主持编纂的《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是近代图书馆较早公藏善本书目之一。借助后出的夏曾佑《京师图书馆善本简明书目》,分析京师图书馆早期善本藏书来源有清内阁大库、归安姚氏咫进斋、南陵徐氏积学斋、海虞瞿氏铁琴铜剑楼四者,缪氏《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则主要利用以上旧藏原有书目改编。其中著录内阁大库书,参考曹元忠《文华殿检书分档》;著录归安姚氏书,参考姚觐元《咫进斋善本书目》;著录海虞瞿氏进呈书,参考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由此书目编纂过程,可略窥近代图书流转及公私藏目之继承与变迁。 

缪荃孙全集》

<正>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分"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杂著"六大类,全15册,皇皇800万字。此为缪荃孙著述的首次结集。全集的出版,对于研究缪荃孙的人生经历和学术贡献,从而 

黄丕烈题跋辑刻考述

黄丕烈题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从光绪初年潘祖荫辑刻《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开始,后代学者踵事增华,以缪荃孙等人的《荛圃藏书题识》及王欣夫的续集最为重要。这些题跋集的搜集、编辑及刊刻都经历了艰辛、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了解现有黄丕烈题跋集的性质、特点和优缺点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图书馆首任馆长缪荃孙及其学术贡献

今年是国家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成立105周年,也是首任馆长缪荃孙诞辰170周年,在风风雨雨中,国家图书馆走过了晚清,走过了民国,又走进了新中国,它几易其名,从古代藏书楼发展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我们回顾过往,不能忘怀缪荃孙在国家图书馆草创时期做出的贡献。 

缪荃孙全集》

<正>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分"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杂著"六大类,全15册,皇皇800万字。此为缪荃孙著述的首次 

张謇与柳诒徵

张謇和柳诒徵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张謇兴办实业,亦强调教育救国,积极支持教育改革并兴办了一系列新式学堂;柳诒徵不仅是历史学家和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也是长期亲执教鞭战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家。他们的人生存在着交集。1901年柳诒徵至南京江楚编译局任职,得到文正书院山长张謇的赏识。1903年柳诒徵和张謇都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倾力于新式学堂教育,并在一些学校中共事,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至1922年,张謇关注到了新兴的"学衡派"并认同其部分观点,与柳诒徵是"学衡派"的中坚不无关系。张謇与柳诒徵之间的交往,不仅有共同的交往圈,更是相互赏识且志同道合,在这种基础上的交往推进了教育近代化。 

凤凰出版社最新推出《缪荃孙全集》

<正>缪荃孙(1844-1919),晚号艺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和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分"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杂著"六大类,全15册,皇皇800万字,为缪荃孙著述的首次结集。全集的出版、对于研究缪 

略论缪荃孙的方志思想及修志实践

缪荃孙是晚清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和方志学家。他十分重视地方志文献并参加编修了多种地方志。其中《光绪顺天府志》最为人称道,并且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永乐沪州志》和《万历顺天府志》。缪荃孙在编纂地方志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材料的搜集和文献的考订,能把自己的治学与方志的编纂相结合,并且能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 

缪荃孙与两部《顺天府志》

光绪年间,清末方志学家缪荃孙先后辑佚了两部具有非凡意义的《顺天府志》:一部是1886至1888年缪氏从《永乐大典》中辑佚的《(永乐)顺天府志》钞本;另一部是1879至1885年缪氏总纂的《(光绪)顺天府志》刻本。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缪荃孙完成了两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方志巨著,为后世学人编写方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范例,居功至伟。 

徐松、缪荃孙与传世珍籍《宋会要辑稿》的整理与刊印

《宋会要》被《永乐大典》依韵抄录得以存世。徐松利用修《全唐文》之机将其辑出,功不可没;缪荃孙将徐松流散到书肆的辑本购得,可谓慧眼识真。《宋会要》前后经3次整理,最终成书《宋会要辑稿》,是研究宋代社会史及辽、夏、金、元必检之书,为学界所珍重。而《宋会要辑稿》的整理与刊印,徐、缪二公贡献尤大。 

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全15册)

<正>缪荃孙(1844-1919),江苏江阴人,一生著述甚丰,是近代著名的校勘学家、目录学家、金石学家、方志学家,并创办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身历十六省,著书二百卷",为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凤凰出版隆 

缪荃孙全集》

<正>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逝世95周年,值此之际,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分"诗文"、"目录"、"金石"、"笔记"、"日记"、"杂著"六大类,全15册,皇皇800万字。此为缪荃孙著述的首次结集。全集的出版,对于研究缪荃孙的人生经历和学术贡献,从而理清近代学术脉络,具有重要意义。《缪荃孙全集》(全15册),精装国标32开,总定价1200元。 

缪荃孙与近代词集丛编的校刊——由《艺风老人日记》的记载说起

缪荃孙曾任南、北两大图书馆的负责人,结交广,见识博,喜访书、抄书、刻书、藏书等。就词集而言,近代词集丛编的编辑和刊印,使得二百多种宋、元人词集行于世,其间缪氏用力颇多、用工颇勤,这在《艺风老人日记》中有详细地记录,对今人研究宋、元人词集等在近代刊刻的具体时间以及其相关的词学活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江阴夫子 一代宗师——近代大学者缪荃孙

缪荃孙是我国近代著名大学者,他一生与图书、图书馆事业结缘,在史学、方志学、金石学、教育学等领域成就斐然,对乡邦文化也多有贡献。他是江阴人民的骄傲。今天图书馆界纪念缪荃孙,不仅是传承文化,更需要发展好图书馆事业。 

缪荃孙与江南图书馆

缪荃孙先生是近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图书馆学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金石学家。本文分为金陵岁月、江南建馆、陶风遗韵三部分,重点从以古入今、修正四部、守用并重等方面,论述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拓性贡献。 

首届玄览论坛述略

2014年10月13日,经文化部批准,由南京图书馆与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玄览论坛: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宁隆重举行。大陆与台湾共60余位代表出席论坛。本次论坛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及其传播与影响、珍籍保存与玄览堂丛书、近代图书馆事业及缪荃孙的学术贡献三个部分。两岸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上述主题作精彩发言。 

缪荃孙对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至死不渝的热爱

缪荃孙被中国图书馆界称为"近代中国图书馆之开山鼻祖"。他继承家风、克服万难,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典籍图书。在藏书之余,缪荃孙还以极大的热情对书籍进行编目,推动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进步。 

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正>9月2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南京图书馆和江阴图书馆协办的缪荃孙诞辰17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以缅怀这位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先驱和奠基人,纪念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江苏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方标军到会致辞,并主持闭幕式。 

近代中国图书馆之开山鼻祖——谈缪荃孙对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在近代中国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缪荃孙的藏书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江南与京师两座图书馆的创建,缪荃孙为中国后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人也不愧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之开山鼻祖"。在思想上,缪荃孙深受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影响,对其后来从事图书馆事业,尤其是将西方近代图书馆引入中国起了重要作用。对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至死不渝的缪荃孙,继承家风、克服万难,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典籍图书。在藏书之余,缪荃孙还以极大的热情对书籍进行编目,推动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进步。 

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看目录版本学家之成就

编纂古籍书目展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鉴别、整理古籍善本,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多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09年至1988年间编写并正式出版的六部善本书目,其价值巨大、影响深远。论文旨在对善本书目的编纂加以梳理,对主持编写者的学术成就予以评骘。 

缪荃孙文化播迁中的学术思想研究

缪荃孙是清末民初学术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在诗文著述、教育、藏书等多方面皆有可观成绩,与王壬秋、张季直、赵尔巽被誉称"四大才子"。缪荃孙古籍方面的重要建树反映在他参与了《书目答问》的编撰,入仕后,在目录学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艺风藏书记》三编的编撰。缪荃孙的学术文化,无论是内省式的为己之学,还是外倾形的为人之学,都始终反映出变革时代中的文化特征。探索他在时代变动中的心灵路程,研究其学术思想变化脉络,可以更好地把握一代人的文化思想轨迹。 

卓然大家缪荃孙

<正>缪荃孙(一八四四—一九一九),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学家。缪荃孙幼承家学,后习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二十一岁举家迁居成都,习文史,考订文字。清光绪年间(一八七六)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九○九年受聘创办北京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任正监督。一九一四年任清史总纂。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上海逝世。著有《艺风 

缪荃孙致王秉恩函稿释读

<正>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公布的拍品中有缪荃孙致王秉恩函稿十七通,主要涉及古籍图书、拓本的传看、抄写、校勘与售卖等内容,提及当时著名藏书家和文化名人如罗振玉、张钧衡、刘承幹、刘世珩、莫绳孙、杨守敬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据《艺风老人年谱》同治五年(1866)云"与华阳王雪橙(秉恩)交",则两人订交五十馀年。特别是民国后,两人同寓上海,交往频繁,书信来往密切,据考证,这些书信就写于此时。函稿收件人王秉恩(1840-1928)①,字息存,一作雪岑、雪澄、雪橙、雪丞、雪城,号茶龛。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光绪初官广东 

刍议缪荃孙在目录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通过对缪荃孙所编10余部书目的研究,文章认为缪荃孙的目录学成就和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继承发扬了版本目录编撰的优良传统;第二,继承了清代"藏书志体"书目的编撰形式;第三,对于书目分类法的创新有着独特的贡献;第四,其所编撰目录数量之全、种类之广在目录学史上鲜有人可比。 

缪荃孙旧藏清抄本《扬州赋》考论

扬州大学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扬州赋》一卷、《续扬州赋》一卷。此抄本序首钤有"艺风堂/藏书"、"秀水庄氏/兰味轩/考藏印"朱文方印,系为缪荃孙旧藏。《扬州赋》为宋代王观所撰,内容吟咏古都扬州之建置沿革、人物故事、山川楼观、名胜古迹、风俗物产等。赋文虽采取排比铺陈之形式,却以事实为本,特别是其注文征引30多种宋前文献,可辑补一些文献内容的佚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 

《适园藏书志》研究

张均衡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其“适园”藏书不乏精善之本,而与同乡的刘承干“嘉业堂”藏书、蒋汝藻“密韵楼”藏书并称于世。张均衡鉴于近代私家藏书多有散佚的教训,而有志于目录之学,并聘请了缪荃孙为之代笔,据其所藏,编纂了《适园藏书志》十六卷。《适园藏书志》完善的著录体例,为目录学、版本学和藏书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文即以《适园藏书志》为考察中心,通过对《适园藏书志》编纂过程及具体内容的详细分析,重点考察《适园藏书志》的价值和不足,为今后对《适园藏书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全文分为四章,具体如下:第一章《张均衡的生平及其藏书、刻书事业》,对张均衡的家世、生平、交游情况及其藏书、刻书事业进行梳理和介绍。第二章《<适园藏书志>的成书情况》,介绍《适园藏书志》的成书背景,并通过对叶昌炽、缪荃孙等人的日记、书信等资料的爬梳,力图较为详细地记录《适园藏书志》的成书过程。第三章《<适园藏书志>的分类、体例及内容》,分析《适园藏书志》的分类、体例及其依据,并重点对《适园藏书志》的解题内容及其材料来源进行归纳、总结与探讨。第四章《<适园藏书志>的价... 

缪荃孙与近代中国图书馆的建设

<正>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江苏江阴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金石学家、藏书家和目录学家。缪荃孙于光绪年间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任编修。从1888年起,他陆续担任了多所书院的院长。1902年,清政府让他负责筹建当时江南地区的最高学堂三江师范学堂。筹建工作结束后,他与柳诒徵、徐乃昌等人赴日本考察洋务 

缪荃孙的藏书实践与图书馆实践考论

缪荃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一生与书结缘。到了晚年受命创建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与图书馆结缘。本文从其藏书实践与创建图书馆实践两个方面缅怀和研究了繆先生不朽功绩和历史地位。 

以人为本,加强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缪荃孙的藏书思想及对图书馆的启示

缪荃孙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通过购买、抄写、与人互赠等多种方式搜访、积攒了一大批宝贵的藏书,并率先打破常规,向所需之人,开放典藏,逐渐形成了藏书为著述、藏书为流通、藏书为文化传承的藏书思想。缪荃孙的一生,不仅其丰富的图书资料给图书馆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他那高瞻远瞩的藏书思想至今仍给图书馆以深刻的启示:以人为本,搜集藏书、典藏藏书、流通藏书。 

缪荃孙与两部《顺天府志》

光绪年间,清末方志学家缪荃孙先后辑佚了两部具有非凡意义的《顺天府志》:一部是1886至1888年缪氏从《永乐大典》中辑佚的《(永乐)顺天府志》钞本;另一部是1879至1885年缪氏总纂的《(光绪)顺天府志》刻本。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缪荃孙完成了两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方志巨著,为后世学人编写方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范例,居功至伟。 

缪荃孙与光绪《顺天府志》

光绪《顺天府志》被誉为"近世方志之冠"。是志体例匠心独运,地方特色突显,征引广泛,考证严谨,延揽名儒才俊,博采众家之长。 

晚清鸿儒缪荃孙与中国近代图书馆——兼论缪氏在中国图书馆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缪荃孙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一生爱读书,爱藏书,最终与图书馆事业结缘。文章在梳理缪荃孙研学之路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缘起经过,并对其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做出评价。 

缪荃孙的图书馆实践与思想研究

缪荃孙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教育学家。其先后参与创办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本文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梳理缪荃孙的生平,并从馆藏、目录、读者服务三个方面揭示其对图书馆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缪荃孙《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编纂考

缪荃孙主持编纂的《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是近代图书馆较早公藏善本书目之一。借助后出的夏曾佑《京师图书馆善本简明书目》,分析京师图书馆早期善本藏书来源有清内阁大库、归安姚氏咫进斋、南陵徐氏积学斋、海虞瞿氏铁琴铜剑楼四者,缪氏《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则主要利用以上旧藏原有书目改编。其中著录内阁大库书,参考曹元忠《文华殿检书分档》;著录归安姚氏书,参考姚觐元《咫进斋善本书目》;著录海虞瞿氏进呈书,参考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由此书目编纂过程,可略窥近代图书流转及公私藏目之继承与变迁。 

国家图书馆首任馆长缪荃孙及其学术贡献

今年是国家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成立105周年,也是首任馆长缪荃孙诞辰170周年,在风风雨雨中,国家图书馆走过了晚清,走过了民国,又走进了新中国,它几易其名,从古代藏书楼发展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我们回顾过往,不能忘怀缪荃孙在国家图书馆草创时期做出的贡献。 

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缪荃孙全集》(全15册)

<正>缪荃孙(1844-1919),江苏江阴人,一生著述甚丰,是近代著名的校勘学家、目录学家、金石学家、方志学家,并创办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身历十六省,著书二百卷",为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是缪荃孙诞辰170周年,凤凰出版隆 

缪荃孙的藏书实践与图书馆实践考论

缪荃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一生与书结缘。到了晚年受命创建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与图书馆结缘。本文从其藏书实践与创建图书馆实践两个方面缅怀和研究了繆先生不朽功绩和历史地位。 

缪荃孙与京师图书馆藏书目录

<正>从宣统二年(1910)九月赴京就任京师图书馆监督,到宣统三年(1911)九月乞假寓居上海,缪荃孙(1844-1919)在京师图书馆任职差不多一年时间。在此期间,缪荃孙除了参与日常的图书馆事务,最主要的精力用于整理藏书和编制藏书目录,为京师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与书籍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