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过滤您的搜索...
出版年份
排序结果
出版时间--最近
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
搜索结果:民俗
按相关性查看25个结果中的1-10
2/3 每页显示10|20|50|100
  • ISBN:978-7-200-10454-7
    作者:徐世昌撰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历史人物
    摘 要:近人徐世昌 主编,王树枏等编撰。四十卷,附《列女传》六卷。光绪初,王氏尝辑直隶人物为《北学师承记》,未成定本,年久大半散失。1914年,徐世昌 为表彰清朝先哲,扶植纲常名教,乃邀王氏等编纂。1915年设局,1917年成书。分为名臣、名将、师儒、文学、高士、贤能、忠义、孝友等八门,各以年代、朝代先后为次。于国史、志乘、私家著述,穷搜博考,苟有事迹可叙,能成传者,尽量收录。有民国年间刊本。(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本书共40卷,收入1800多人,立传范围以籍贯畿辅直隶者为限。
  • ISBN:978-7-200-13456-8
    作者:(明)朱权等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诗总集。明人朱权等人撰。十五种。此编由北京古籍出版社编辑,收明清两代十五家宫词。有朱权《宫词》七十首,黄省曾《洪武宫词》十二首,沈琼莲《宫词》十首,朱让栩《拟古宫词》三十首,王世贞《弘治、正德西城宫词》四十四首,张元凯《西苑宫词》二十四首,秦征兰《天启宫词》百首,蒋之翘《天启宫词》百三十六首,刘城《启祯宫词》三十三首,唐宇昭《拟故宫词》四十首,王誉昌《崇祯宫词》百八十六首,顾宗泰《胜国宫闱诗》四十五首,程嗣章《明宫词》百首,史梦兰《全史宫词》百九十二首,饶智元《明宫杂咏》四百七十三首。皆写明代宫廷生活,故名。内容多为耳闻目睹或采摭搜寻所得。有文学价值及史料价值。有北京古籍出版社刊本。(来源: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 1994-01)
  • ISBN:978-7-200-10454-7
    作者:杨钟羲撰集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掌故、八旗
    摘 要:

    诗话著作。近人杨钟羲撰。杨钟羲,字子勤,一字圣遗,辽宁辽阳人。清时属官翰林院,辛亥革命后避居上海,以著述自遣,先后成《雪桥诗话》,凡四集四十卷。各集自为起迄,随编随刊。馀集最晚出,编定于1922年秋,刊行于1925年。全书以采事录诗为旨,“其人足纪而无诗,其诗足纪而无事,概未之及”(《自跋》)。采辑碑传、墓志、序跋等他人著述,间有裁略。笔涉于有清三百年间之帝王宗室、名臣硕儒、畸人逸士,所谈每能隐然于国政兴衰相关,故有“俨具史裁,不当以诗话目之”之评(陈宝琛序)。如三藩作乱、西域边事、疏浚河渠之水利事业、修四库全书等,皆籍诗作诗事而有所反映。评骘诗人甚平正,“推重国初之朱(彝尊)、王(士禛)、叶(燮)、沈(德潜),悉取正声,而不甚扬袁(枚)、蒋(士铨)、赵(翼)之流波,郢说歧涂,扫除净尽”(缪荃孙序)。此外,学术伦理、版本目录等,书中亦时有涉及。全书以采事之富胜。有《求恕斋丛书》本。(来源:中国诗学大辞典, 1999-12)


    本书是作者1919年春写成的三集十二卷。选录了清代的许多诗篇,汇集了不少诗客才人学者清流等各类文化人的一些虽是片片段段的而许多是罕为人所悉的隽语卓见旧闻轶事,对诗家的渊源流派以及学人论诗的不同美学观点也有所论列,同时也是一部贯串有清一代的涉及许多方面而汇集了丰富材料的掌故书,还结合所选之诗,述及各地一些名胜古迹,兼及物产风俗等。(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978-7-200-10454-7
    作者:辽阳杨钟羲撰集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诗话著作。近人杨钟羲撰。杨钟羲,字子勤,一字圣遗,辽宁辽阳人。清时属官翰林院,辛亥革命后避居上海,以著述自遣,先后成《雪桥诗话》,凡四集四十卷。各集自为起迄,随编随刊。馀集最晚出,编定于1922年秋,刊行于1925年。全书以采事录诗为旨,“其人足纪而无诗,其诗足纪而无事,概未之及”(《自跋》)。采辑碑传、墓志、序跋等他人著述,间有裁略。笔涉于有清三百年间之帝王宗室、名臣硕儒、畸人逸士,所谈每能隐然于国政兴衰相关,故有“俨具史裁,不当以诗话目之”之评(陈宝琛序)。如三藩作乱、西域边事、疏浚河渠之水利事业、修四库全书等,皆籍诗作诗事而有所反映。评骘诗人甚平正,“推重国初之朱(彝尊)、王(士禛)、叶(燮)、沈(德潜),悉取正声,而不甚扬袁(枚)、蒋(士铨)、赵(翼)之流波,郢说歧涂,扫除净尽”(缪荃孙序)。此外,学术伦理、版本目录等,书中亦时有涉及。全书以采事之富胜。有《求恕斋丛书》本。(来源:中国诗学大辞典, 1999-12)
    user

    杨钟羲(光绪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五代十国)

    翰林学士院省称,掌撰制诏之司,为清要之所。宋王溥《五代会要》卷一三《翰林院》:“掌纶之任,擢材而居。晋天福五年九月敕:‘废翰林学士院,其公事并归中书舍人。’开运元年六月敕:‘宜复置翰林学士院。’至三年正月,赐翰林学士院诏书、金印一面。” 

    (宋)

    学士院沿唐旧称,罕用。因翰林院系宋代正式官署,总天文局、书艺局、图画局、医官局四局,掌供奉图画、弈棋、琴玩等事,以内侍官提举,与学士院为清要侍从之职截然不同。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九《王廷秀〈阅世录〉载明受之变甚备》:“宫门已闭。廷秀与察官林之平同宿,留于翰林院前,久之,入学士直舍,李邴为内翰。……有一阉走入学士院。”按:此系以翰林院称学士院之一例,特拈出供读者识别。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之九五:“翰林院:掌天文、御书、供奉图画、琴玩之事,以执技事上。待诏、艺学、装銮、捏塑,无定员。置提举官一员,以内侍充。本院旧总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四六:“《两朝国史志》学士院,学士六员,掌大诏命。”

    (元)

    (1)翰林兼国史院省称。元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名宦》:“世皇特旨书大明殿碑与翰林院碑。”《元史·百官志》三:“翰林兼国史院,秩正二品。”宋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名宦》:“元有翰林国史院。”

    (2)蒙古翰林院省称。《元史·刑法志》一:“诸翰林院应译、写制书,必呈中书省,共议其稿。”《元史·百官志》三:“蒙古翰林院,秩从二品。……至元八年,始立新字学士于国史院。十二年,别立翰林院。” 

    (明)

    内阁大学士办公通谒之所称“朝房”,而署名、用印通称“翰林院”,相当于唐、宋宰相办公厅“政事堂”或“中书”。又,内阁下诸司、诸司上内阁文字抬头亦称翰林院,而不称内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九《宰相朝房体制》:“宋世宰相居政事堂,受百僚参谒。本朝既不设宰相,亦无政事堂。凡为阁臣者,但以朝房为通谒之所。然署名翰林院,初非省曹公署也。”同前书卷一〇《翰林权重》:“内阁辅臣,俱系职词林。至今上任视事仍在翰苑。凡文移俱以翰林院印行之。”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明内阁诸臣》:“阁中有文渊阁印,印文独异诸司。凡封进诏草、登答章疏用之,不得下诸司。其下诸司者,以翰林院印;诸司上内阁,亦称翰林院。翰林院之入内阁,自解缙始也。”

    (来源: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增订本), 2019-04)



    本书是记述清代朝章国故、经济民生、风俗物产、旧闻轶事、学术渊源、艺术流派,满族人的轶闻佚作的一部纪事体诗话。(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9787200085594
    作者:(清)孙奇逢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畿辅人物考》是孙奇逢晚年编纂的一部地方人物传记。该书在其生前未及刊刻,之后稿本又一度遗失。因此,同其姊妹篇《中州人物考》相比,该书长期埋没于世。书中所记载的许多明末人物与孙奇逢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交往,其事迹来源于孙氏耳闻目见,对于研究明代畿辅人物和孙奇逢的生平交游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书在编纂体裁、体例和史论中都体现出了孙奇逢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也正是由于对实学思想的大力提倡,使得孙奇逢成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重要推动者。(来源:杨佳鑫. 孙奇逢《畿辅人物考》的史料价值与实学思想 [J]. 北京社会科学, 2014, (12): 67-73. DOI:10.13262/j.bjsshkxy.bjshkx.141210. 摘要)


    本书是记载明代畿辅地区(以北京地区为中心包括今河北、天津一带)人物事迹的著作。分为:理学、经济、节义、清直、方正、武功、隐逸、补遗八卷。(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 ISBN:9787200134599
    作者:(清)鄂尔泰、(清)张廷玉编纂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乾隆七年(1742),清高宗见明代编有 《明宫史》 一书,乃诏令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编纂本朝宫史。乾隆二十四年,嫌书简约,又令蒋溥裘曰修重加编辑。乾隆二十六年,再派于敏中、陈孝泳等帮同校录。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全书告成。共36卷,分为训谕,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6门,记述清代宫室的各种情况。其中训谕门,收顺治、康熙、雍正的“圣训”、乾隆的谕旨,有许多严令内监参与朝政、崇尚节俭的内容。典礼门,辑录有关礼仪、宫规、冠服、仪卫等规制。宫殿门,记载宫殿苑囿的建置、沿革,并录大量御制诗文。经费门,记录内廷的铺陈器皿、衣服饮馔、年例日用的费用。官制门,主要指内官之制,列出宫内各处使役太监的职守、人数,以及对他们的奖励、惩罚等措施。书籍门,有实录、类纂、总集、目录、类书,校刊等16顶,记载清初官修的重要书籍,如《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渊鉴类函》、《康熙字典》等大书的编书缘起、内容等。是书为体现高宗诫谕子孙遵循、效法和警戒之意,所下功力不小,其中许多材料,为以后官修的 《清会典》、《会典事例》和朱筠等奉勅编的《日下旧闻考》等书所征引,是一部研究清代宫廷和历史的重要参考书。是书编成后缮录三册,存藏于乾清宫、尚书房、南书房三处,并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但一直没有刊刻。1925年天津博爱印刷局出版铅印本。1984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根据此铅本重印此书出版。(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 ISBN:978-7-200-13590-9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一百二十一至卷一百四十,内容包括京畿。(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3589-3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一百一至卷一百二十,内容包括郊坰、京畿。(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200-13585-5
    作者:(清)于敏中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本书收录记载北京史志文献的资料集《日下旧闻考》的卷一至卷二十,内容包括星土、世纪、形胜、国朝宫室。(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1714—1779)、窦光鼐朱筠等编纂。一百六十卷。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修撰。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才识过人,熟悉掌故。著有《临清纪略》。光鼐字元调,号东皋,山东诸城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历都河南、浙江学政。著有《省吾斋诗文集》。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乾隆进士。由翰林院侍读降编修。著有《笥河集》。该书是窦光鼐朱筠等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奉命对朱彝尊《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由于敏中英廉总裁。“日下”即京都。取王勃《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句的“日下”。这里专指北京。全书约一百五十万字。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京城、皇城、城市、官署、苑囿、郊坰、京畿、户版、风俗、物产、边障、存疑、杂缀等十七门。较《日下旧闻》增国朝宫室二十卷、京城总记二卷、皇城四卷、国朝苑囿十四卷。全书百六十卷,较四十二卷本《日下旧闻》增加三倍。但编次体例仍沿其旧。另官署十二卷,原在城市门内,现独立为门。郊坰原六卷增为二十卷,京畿原十卷增为三十七卷。书中有“原”、 “补”、 “增”等字样。 “原”为朱彝尊原有, “补”为朱子昆田填补, “增”是乾隆时增加的。该书是有关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苑囿、名胜古迹等一部最大最完全的资料书。同时书中辑录许多古碑残碣,如周秦的石鼓文、唐闵忠寺苏灵芝行书宝塔颂碑等都是少见的珍贵资料。另外,该书对研究康熙中以来北京城市演变,和乾隆初、中期北京建筑,如城内宫殿、三海、景山;城外的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等名称、年代、匾额、对联,何人居住等园林历史、建筑布局和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乾隆五十二年(1786)刻本,1981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标点、校对本。(来源: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1-08)







  • ISBN:9787530001028
    作者:(清)庆桂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关键词:
    摘 要:

    《国朝宫史续编》100卷。清嘉庆年间大学士庆桂等奉旨修纂,始编于嘉庆六年 (1801) 二月,嘉庆十一年十二月全书告成。它仿照乾隆朝所编的 《国朝宫史》,分训谕、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6门,汇编和记载了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后至嘉庆初年的宫闱禁令、宫殿苑囿建置、内廷事务和典章制度、皇位传授礼仪、宫廷后妃的服饰生活、处理宫廷事件的上谕、皇帝实录圣训的纂修与收藏礼仪、宫中经费的支出使用,以及一切与清代宫廷事件有关的掌故等。与《国朝宫史》比较,它增加了许多乾隆二十六年以后的新事及处理办法和宫廷制度等,如典礼一门中新增了授宝千叟宴,宫殿一门中新增了宁寿宫、毓庆宫、文渊阁等典制事例。它叙事详细、系统,对研究清史尤其是清代宫廷史和清代典章制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来源:爱新觉罗家族全书·十 典亦备揽, 1997-05)


    本书是一部清代中期的官修史书,由清代嘉庆帝于嘉庆五年命大学士庆桂等编纂,历六年而成书,其所据材料则来自清宫档案。通观全书,除了竭力颂扬本朝及弘历自我标榜的色彩较重外,许多文献史料都极富价值,非一般笔记杂录所能比拟·其中如典礼门较为详尽,且准确可靠,富有实用性。更为重要的是,其前作《国朝宫史》记录了顺治元年至乾隆二十六年这百余年的宫廷事务,篇幅仅三十六卷;《续编》则紧接《宫史》,自乾隆二十七年起,分门记述四十余年的宫廷事务,卷帙竟达百卷之多,可见其记录史料的详细程度远胜前作。(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