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杨钟羲
杨钟羲(1865—1939)原名钟广, 字慏庵;一字子晴,又字子勤, 亦作 芷晴,号留垞,晚号圣遗居士。正黄 旗汉军籍。出身世宦之家,为盛昱 表弟。少随父宦居武昌。光绪十一 年(1885)应京兆试,中举人,出翁同 龢、潘祖荫门下。十五年,成进士, 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二十 年顺天乡试、二十一年会试考官。二 十五年,保送知府,分发浙江,在杭 州与谭献交,旋丁父忧,服阙,赴京, 二十九年荐试经济特科,不应。返 湖北,权襄阳、安陆知府。三十四 年,补授淮安知府,又授江宁知府。 清亡后,居上海租界,闭户著书,时 与沈曾植、李宣龚、陈曾寿、金蓉镜 等相唱酬。1923年,与王国维等同 被任命为溥仪南书房行走,返北京。 1933年东游日本,归国后受溥仪命 任奉天(沈阳)“国立博物馆”馆长。 1936年后息影北京。生平留意满 族文学。先与盛昱同辑《八旗文经》; 后撰《雪桥诗话》、《白山词介》,所论 甚广,而辑存满族作家诗、词尤富, 且备有清一代掌故,“皆有功满洲文 献之书” (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 录》。亦工诗、词。“诗以韵胜,故不 为奇倔,亦不貌袭唐贤,称心而言, 自然意远”,“气体清隽,措意婉约” (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词亦 俊雅,而往往讽议隐约,叶恭绰所谓 “深心托豪素”者(《广箧中词》),盖 今存诗词多1911年后所作,每关清 季故实,亦时寄遗老之思。有《圣遗 诗集》五卷,《雪桥词》一卷;撰《雪桥 诗话》一二卷、《续集》八卷、《三集》 一二卷、《余集》八卷;《白山词介》五 卷;与盛昱合辑《八旗文经》五六卷。 另有《留垞丛刻》八卷,《日知荟说讲 义》三卷等。生平事迹见《雪桥自订 年谱》(《中和月刊》1940年第一卷第 十至十二号、1941年第二卷第一、 二号)。(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1997-02)
阅读全文

人名:杨钟羲

别名:

字: 子勤、圣遗、芷晴

号: 留垞、梓励、雪桥、雪樵

谥号:

性别:男

所处时代:清朝

国(旗)籍:

出生时间:1865年

死亡时间:1940年

祖籍:辽阳

出生地:辽阳

人物标签:

求学院校:

官职:

学位:

工作机构:

1885

>
光绪十一 年(1885)应京兆试,中举人,出翁同 龢、潘祖荫门下。
光绪十五(1889),成进士, 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1897

>
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国史馆协修和会典馆图画处协修。

1903

>
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湖北乡试内监试官。
光绪三十四年(1908),补授淮安知府,又授江宁知府。

1923

>
1923年,与王国维等同 被任命为溥仪南书房行走,返北京。

1933

>
1933年东游日本,归国后受溥仪命 任奉天(沈阳)“国立博物馆”馆长。

1940

>
1940年病故于北平
杨钟羲《雪桥诗话》之八旗文学风格述论

八旗作家杨钟羲的《雪桥诗话》是民国时期一部有特色的诗话,它辑存大量珍贵的八旗文学文献。这与著者杨钟羲的文学观密切相联,他的文学观基于八旗文学创作实绩,视野开阔,既含传统诗词等雅文学,又包容小说、戏剧等俗文学,雅俗兼备。他所收录的八旗文学,既突出八旗文学求实求真的风格,又注重不同阶段、不同作家风格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八旗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百年研究史回顾与展望

八旗作家杨钟羲所著《雪桥诗话》至今已有百年,学界从版本、题名、写作体例、著作动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但该书应当借鉴文化学、民俗学、文学地理学等多种方法,从八旗文学、诗学、民俗学等各角度展开多层次、综合研究,给予其恰当定位。

杨钟羲《雪桥诗话》写作体例研究

杨钟羲《雪桥诗话》共四集四十卷,作为民国旧体诗话,它以论人及诗、事为主,故采取了"论诗及事"的诗话体例,使其呈现出鲜明的叙事个性,以叙事首尾完整取胜,以此记录八旗史。这部诗话兼有论诗及辞的选诗及评诗体例。

杨钟羲《雪桥诗话》节日民俗看清朝京师盛世图景

杨钟羲《雪桥诗话》四集收录了大量有关节日民俗的诗词作品,描摹了京师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等节日的热闹场景,表现了作者对清朝盛世图景的讴歌,寄托了作者作为清朝遗民的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论八旗诗歌重性情的特点--以杨钟羲《雪桥诗话》为中心

八旗诗歌是指由旗籍诗人创作的诗歌,具有鲜明的重性情群体趋向,即:重视自然性情,讲求性情之真,追求性情深厚。但整体重性情的特征并不能遮蔽各位作家性情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八旗诗人重性情特征既根植于群体的文化、群体性格,又是统治者大力提倡、借鉴先进的汉族文学传统与文学理论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重要学者提倡与高层推动功不可没。以八旗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为中心来探讨八旗诗歌重性情的特点。

杨钟羲《雪桥诗话》研究

进入晚清民国时期,古代中国“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局动荡,世风多样,思潮迭起,学风丕变,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面临被异质文化即将全面取代的危机与挑战,如何面对的命题拷问着每一位士大夫或者说知识分子的思想、灵魂。“文变染乎世情”,此时的诗话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存诗存人存事存史,见人见时见心,保存乡邦、朝野、家国之文献,延续传统文脉的思潮、意旨和呼声日益凸显,成为许多诗话、总集、方志的撰述动机。彼时之杨钟羲《雪桥诗话》亦然,并有和而不同之处。《雪桥诗话》以写人叙事为主,兼及诗论,为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之诗话巨著,凡四十卷九千余则百万余言,专力于明末至清末三百年间作家作品、学术源流、文学派别、国朝掌故的撰述,详于八旗,详于山林隐逸,从中可见民汉文学各自的样态以交融的情形。选述评、考史论,有首尾、有断制等体例及笔法亦为之增色。相较同类同时期诗话,就文献与批评兼具而言,这是一部重要的诗话、诗学和掌故书文献。八旗文化家族的家世,治《春秋左氏传》《礼记》等经学、入私塾走科举及第入史馆入仕等教育和仕宦经历,与顾炎武、朱彝尊、朱珪、章学诚等先贤神交,与盛昱等名士交游所接受的“三百年乡邦文献托与谁手”之期许以及与...

杨钟羲《雪桥诗话》的价值意义

杨钟羲的《雪桥诗话》是清末民国初一部重要的诗话,以存人存诗记事为主,兼及论辞,其"为本朝一代诗史"且详于八旗、山林隐逸和文史资料辑录等特点意味着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有首尾""有断制""论诗而俨具史裁者""郢说歧途,扫除净尽,于诗学亦甚有裨益"的特征意味着具有重要的诗话学和诗学价值;而"一代良史""垂一代之典,备异日史官之采择"的特点则意味着具有可补正史的价值。在古今沟通、民族认同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该诗话所蕴含的民汉交融等历史信息和经验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孙艳红 魏小琪:文化认同与杨钟羲的满族民族诗学观探究——以《雪桥诗话》为例

杨钟羲是满族著名文人,《雪桥诗话》是其代表作,也是清代少数民族诗话中的一颗明珠。《雪桥诗话》兼收博采,包罗万象,是研究满汉文化涵化的宝贵资料,也是杨钟羲满族民族诗学观的集中体现。从满族民族文化认同角度看,杨钟羲形成了具有满族特色的诗学观念,即诗歌要有清隽之美和爽健之气,抒情写意要以真情为尚;从满汉文化高度融合的角度看,杨钟羲吸纳汉儒诗教理论,推崇杜甫,主张诗歌要温厚雅正,有沉郁悲怆之风;诗歌要关注现实,要具有"以诗存史"的诗史特点。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雪桥诗话》中的诗学观,可以看出在满汉文化涵化的过程中,杨钟羲选诗评诗既有不同于汉族文论家的持论与见解,又有对汉儒诗教理论的认同与采借。不仅持论公允,而且对满汉文化融合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杨钟羲《白山词介》研究

杨钟羲作为清末著名学者,著述颇丰,其创作涵盖了诗词文三个方面。但学界多关注其诗文方面的成就,对于其词选本《白山词介》的关注甚少。实际上,《白山词介》作为八旗词选,对于研究八旗词学发展史,补充、完善清词史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对于宣传和研究八旗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以《白山词介》为研究对象,结合《白山词介》的编选背景以及杨钟羲自身的辑词宗旨与交游等情况,探究《白山词介》的编选特色、宗旨及贡献。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分析白山词介的选编背景。清中期八旗制度日渐衰落,八旗子弟基于自我民族认同的危机开始以汉文化的价值重估自我。嘉道年间,八旗子弟结文社群相唱和,并且编订诗文集以传世,呈现出新的气象。晚清时期,八旗词人共同推动清词创作的繁荣。杨钟羲也在助盛煜祭酒伯熙编《八旗文经》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八旗词人文献资料。在此背景下,《白山词介》问世。第二章,《白山词介》的编选宗旨与成书。首先,杨钟羲祖上世代科举仕宦并且雅好诗文,再加上其拜师求学的经历,都使其思想中打上深厚的儒家文化“慎终追远”的烙印。其次,杨钟羲感念先祖功德荣耀,具有强烈的旗籍意识。此外,盛煜对杨钟羲有很大的影响,二人志趣相...

杨钟羲《雪桥诗话》中的北京庙会民俗

<正>庙会,俗称庙市,它往往与佛教、道教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清代庙会,最富有北京的民俗特色。北京的庙会民俗在《雪桥诗话》是如何体现的呢?《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如何解读的呢?一、《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论满族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中的木兰秋狝之典

文章就杨钟羲《雪桥诗话》中对木兰秋狝之典的记录,根据杨钟羲的生平思想和当时形势,联系作者本人的遗民身份和满族身份,分析木兰秋狝之典的指向性,突出作者的文化观、现实精神和人文关怀。

从《雪桥诗话》的满族民俗看杨钟羲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雪桥诗话》是记述有清一代的掌故之书,记录各地古迹、风物和文化生活,本文旨在探究这一内容,明确其在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中的学术价值。

杨钟羲《雪桥诗话》学术价值述略

《雪桥诗话》是记述有清一代的掌故之书。此书以诗话名,其间涉及诗歌、诗人之论审慎精要,自具手眼,又以诗传人,以诗存史,记载保留了大量有清以来佳篇佳句,名诗话而有清诗史料之实。书中以诗为契,记录各地古迹、风物和文化生活,尤其保留大量背景风土史迹资料,对研究北京历史、风物、沿革变迁很有价值。本文通过对《雪桥诗话》全书细致分类、分析,明了此书对于有清一代诗词、掌故、风土人情记录之功,明晰作者爬罗剔抉搜集资料之力,明确此一部诗话所涵盖之诗歌、风俗、社会生活之内容在诗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中的学术价值。

杨钟羲《雪桥诗话》中的北京庙会民俗

<正>庙会,俗称庙市,它往往与佛教、道教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清代庙会,最富有北京的民俗特色。北京的庙会民俗在《雪桥诗话》是如何体现的呢?《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如何解读的呢?一、《雪桥诗话》对北京庙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论满族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中的八旗制度

<正>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万历二十九年至四十三年(1601—1615)创立的满族兵民合一的军事社会组织,后来发展成完整的制度,对清代历史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满族作家杨钟羲在《雪桥诗话》中,对八旗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叙述,既保存了清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