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献档案 > 雪桥诗话

雪桥诗话

【诗话】

  • 作者:辽阳杨钟羲撰集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ISBN:978-7-200-10454-7
  • 出版日期:2015
  • 字数:
  • 页码:601页
  • 版次:
  • 装帧:
  • 开本:
  • 出版地:北京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章节
诗话著作。近人杨钟羲撰。杨钟羲,字子勤,一字圣遗,辽宁辽阳人。清时属官翰林院,辛亥革命后避居上海,以著述自遣,先后成《雪桥诗话》,凡四集四十卷。各集自为起迄,随编随刊。馀集最晚出,编定于1922年秋,刊行于1925年。全书以采事录诗为旨,“其人足纪而无诗,其诗足纪而无事,概未之及”(《自跋》)。采辑碑传、墓志、序跋等他人著述,间有裁略。笔涉于有清三百年间之帝王宗室、名臣硕儒、畸人逸士,所谈每能隐然于国政兴衰相关,故有“俨具史裁,不当以诗话目之”之评(陈宝琛序)。如三藩作乱、西域边事、疏浚河渠之水利事业、修四库全书等,皆籍诗作诗事而有所反映。评骘诗人甚平正,“推重国初之朱(彝尊)、王(士禛)、叶(燮)、沈(德潜),悉取正声,而不甚扬袁(枚)、蒋(士铨)、赵(翼)之流波,郢说歧涂,扫除净尽”(缪荃孙序)。此外,学术伦理、版本目录等,书中亦时有涉及。全书以采事之富胜。有《求恕斋丛书》本。(来源:中国诗学大辞典, 1999-12)
user

杨钟羲(光绪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五代十国)

翰林学士院省称,掌撰制诏之司,为清要之所。宋王溥《五代会要》卷一三《翰林院》:“掌纶之任,擢材而居。晋天福五年九月敕:‘废翰林学士院,其公事并归中书舍人。’开运元年六月敕:‘宜复置翰林学士院。’至三年正月,赐翰林学士院诏书、金印一面。” 

(宋)

学士院沿唐旧称,罕用。因翰林院系宋代正式官署,总天文局、书艺局、图画局、医官局四局,掌供奉图画、弈棋、琴玩等事,以内侍官提举,与学士院为清要侍从之职截然不同。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九《王廷秀〈阅世录〉载明受之变甚备》:“宫门已闭。廷秀与察官林之平同宿,留于翰林院前,久之,入学士直舍,李邴为内翰。……有一阉走入学士院。”按:此系以翰林院称学士院之一例,特拈出供读者识别。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之九五:“翰林院:掌天文、御书、供奉图画、琴玩之事,以执技事上。待诏、艺学、装銮、捏塑,无定员。置提举官一员,以内侍充。本院旧总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四六:“《两朝国史志》学士院,学士六员,掌大诏命。”

(元)

(1)翰林兼国史院省称。元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名宦》:“世皇特旨书大明殿碑与翰林院碑。”《元史·百官志》三:“翰林兼国史院,秩正二品。”宋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名宦》:“元有翰林国史院。”

(2)蒙古翰林院省称。《元史·刑法志》一:“诸翰林院应译、写制书,必呈中书省,共议其稿。”《元史·百官志》三:“蒙古翰林院,秩从二品。……至元八年,始立新字学士于国史院。十二年,别立翰林院。” 

(明)

内阁大学士办公通谒之所称“朝房”,而署名、用印通称“翰林院”,相当于唐、宋宰相办公厅“政事堂”或“中书”。又,内阁下诸司、诸司上内阁文字抬头亦称翰林院,而不称内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九《宰相朝房体制》:“宋世宰相居政事堂,受百僚参谒。本朝既不设宰相,亦无政事堂。凡为阁臣者,但以朝房为通谒之所。然署名翰林院,初非省曹公署也。”同前书卷一〇《翰林权重》:“内阁辅臣,俱系职词林。至今上任视事仍在翰苑。凡文移俱以翰林院印行之。”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明内阁诸臣》:“阁中有文渊阁印,印文独异诸司。凡封进诏草、登答章疏用之,不得下诸司。其下诸司者,以翰林院印;诸司上内阁,亦称翰林院。翰林院之入内阁,自解缙始也。”

(来源: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增订本), 2019-04)



本书是记述清代朝章国故、经济民生、风俗物产、旧闻轶事、学术渊源、艺术流派,满族人的轶闻佚作的一部纪事体诗话。(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