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同治元年(1862),美国旗昌洋行在上海成立旗昌轮船公司,专门经营中国沿海及长江沿岸的客货运输。它是中国境内第一家控专业航运公司。外国轮船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取得在中国沿海任意航行的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一特权又扩大到长江流域。不久,许多外国洋行如宝顺、怡和、琼记、旗昌、广隆、吠礼查、沙逊等纷纷购船行驶于长江水道,逐渐垄断了长江航运,使长江流域中国旧式航运业遭到毁灭性打击。以上海为中心的海洋和长江旧式航运业,在道光年间拥有沙船三千余号,咸丰年间减至二千余号,同治年间只剩下不足五百号了。旗昌轮船公司成立后,各种外国轮船公司相继问世,同治四年,英国成立省港澳轮船公司,在香港、澳门和广州一线开辟航路;同治六年,英国轧拉佛洋行主持成立公正轮船公司,也挤入长江水道;同治七年,北清轮船公司成立,在上海、天津之间开辟航道。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航运业基本为外国人垄断,形成“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的局面。
同治元年(1862)八月二十九日,“常胜军”领队美国人华尔在浙江宁波被太平军击伤毙命。华尔于一八三一年生于美国。1846-1848年在诺维奇大学肄业,受过基础军事训练,后在海上及中南美洲从事冒险活动。曾在法国军队中任过尉官,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后回美国助父经商。咸丰九年(1859)来到中国,在清军水师“孔夫子”号炮船上担任大副。次年四月,为阻止太平军进军上海,在清苏松太道吴煦和候补道杨坊的赞助下,由华尔负责召募外国士兵、水手、流氓等组成洋枪队,与清军及英法干涉军配合作战。咸丰十一年加入中国籍。同治元年一月,华尔率部配合英、法干涉军攻占高桥等地,并于松江一带击败太平军。二月被清廷任为参将,四月,以攻陷嘉定、青浦、奉贤等地,升为副将。八月奉调赴浙江宁波,二十八日进犯慈溪,被太平军击伤,次日毙命。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訢等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该馆为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最初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德文、日文及天文、算学等班。招生对象开始限于十四岁以下八旗子弟,以后兼收年岁较长的满汉科举出身人员。学习期限初定三年毕业,自光绪二年(1876)后改为两种: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诸学者,八年毕业;年岁稍长,仅借译本而求诸学者,五年毕业。课程设置最初只有英、法、俄、汉文,同治六年后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除汉文外其它课程多由外国人担任教习。其经费、人事等权基本控制在总税务司赫德手中。同治八年,赫德提名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担任同文馆总教习,总管校务近三十年。光绪二十七年(1902)并入京师大学堂。
同治元年(1862)六月,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军舰队司令勒伯勒东、宁波海关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等相互勾结,募集中国士兵约千人,以洋枪洋炮进行装备,聘用法国军官教练,在宁波组建一支军队,号称“常捷军”,也称“花头勇”、“花勇”、“黄勇”、“信义军”、“中法混合军”等。由勒伯勒东亲自担任统领,日意格任帮统,宁波善后局供给军饷,配合清军与太平军作战。后逐渐扩充,最多时达到三千余人,一般维持在一千五百人左右。曾参与攻占余姚、奉化、上虞等地。该年年底,勒伯勒东及其继任者买忒勒在绍兴相继受伤毙命,改由德克碑统带,参与攻占绍兴、富阳、杭州、湖州等地。同治三年九月十五日解散。
同治元年(1862),五月初,湘军大举进犯天京。江苏布政使曾国荃率陆师两万进驻雨花台,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水师进泊护城河口,形成对天京的包围。洪秀全急诏东线忠王李秀成率部驰援。此时李秀成正在全力经营苏南地区,不愿立即回师西向,经洪秀全再三严令催逼,才于该年八月分三路回援天京:李秀成与李世贤率主力进攻围京敌军,陈坤书领兵攻取芜湖金柱关断敌粮道,杨辅清、黄文金等进攻宁国牵制敌援。闰八月二十日,李秀成率部向雨花台湘军发起进攻。激战四十五天,湘军伤亡数千,曾国荃面部受伤,几乎丧命,曾国藩哀叹“心已用烂,胆已惊破”。但太平军陈坤书部为彭玉麟水师所败,未能断敌粮道,湘军水陆配合,拼命抵抗,饷械兵员不断得到补充。而李秀成二十万大军既缺冬衣,复少军粮,将士饥寒,各部将领又不能同心协力,遂于十月初五日停攻撤兵。虽然暂时缓解了天京危局,却未能抓住战机,消灭湘军主力,天京仍处于清军包围之中。
同治元年(1862)三月,太平天国在浙江宁波设立海关。先是,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克宁波,原清朝海关即行关闭。太平军宣布三个月内不收关税。次年三月,太平天国于甬江之东设立海关,称“天宁关”,公布税则,发给执照,开始征税。以太平军将领潘起亮为海关监督。除天宁关外,在天京下关一带还设有“天海关”,由天京直辖,以太平军将领梁凤超负责该关事务。除征税外,一些外事活动也通过天海关进行。
同治元年(1862)二月十六日,清政府将原由美国化华尔统带的“洋枪队”改名“常胜军”,以苏松太道吴煦为督带,记名道杨坊与华尔为管带。外国人称之为“松江军”或“昆山军”。不久,“常胜军”扩充至四千五百多人,由外国军官教练,以洋枪洋炮装备,在上海附近及浙江宁波、余姚等地进攻太平军。是年八月,华尔在浙江慈溪县城被太平军击伤毙命,改由副领队美国人白齐文继任。十二月,白齐文因索饷事被革职,暂由参谋长英国人奥伦暂代。次年一月,英军工兵队指挥官戈登被任命为统带,继续与太平军为敌。全军分五、六个步兵团、四个攻城炮队、两个阵地炮队、一个舰队,共三千余人。同治三年四月十六日在昆山解散。
同治元年(1862)二月初四日,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中俄《陆路通商章程》。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商人在中国边界百里之内进行贸易概不纳税;“小本营生”之俄商,可在蒙古各地任意贸易,概免纳税;经陆路运至天津的俄国货物,其应纳进口正税“照各国税则三分减一”;运往天津、通州(今北京通县)之俄国货物经张家口时,可酌留十分之二在当地销售,免纳子口税,正税同样三分减一;俄商自张家口贩运土货回国,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免纳出口正税。该章程的签订,开了陆路通商减税之恶例,使中国在税收方面遭受严重损失,并为沙俄侵略者对我国西北、蒙古及东北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创造了条件。
同治元年(1862)正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等奉英王陈玉成之命远征西北,“广招兵马”。三月十九日,陈得才等攻入陕西,四月进逼西安。旋闻安徽战事不利,乃自西安东向,攻克华州,出潼关,拟打通豫、陕通道,联络捻军回救陈玉成。陈玉成遇难后,陈得才等率部转战于河南唐县、南阳及湖北枣阳、随州(今随县)一带。十月,陈得才等进攻湖北郧阳,沿汉水而上,于同治二年八月进占陕西汉中。同治三年初,陈得才等分三路东援天京,未至而天京陷落,遂留安徽一带与清军作战。十一月,陈得才等在安徽霍山黑石渡为清军僧格林沁部所败,部下马融和部七万余人降敌,祜王蓝成春被叛徒出卖遇难,陈得才服毒自尽。余部由遵王赖文光等率领与捻军合并,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同治元年(1862)正月,李鸿章练成淮军。先是,咸丰三年(1853)正月太平军攻入安徽时,安徽团练大臣吕贤基奏调编修李鸿章襄办军务,在安徽办理团练。是年十月,吕贤基被太平军击毙,李鸿章也多次败北,遂于咸丰八年冬投入曾国藩幕府。咸丰十一年冬,李鸿章在曾国藩保荐下赴淮南募集当地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声、周盛波、吴长庆军部地主团练武装编练淮勇。次年正月练成,由李鸿章率领开到安庆,与原湘军程学启、郭松林部合并,号称淮军,约七千人,其编制、营规皆与湘军同。三月,李鸿章率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开赴上海,置大营于近郊新桥,勾结英法干涉军、华尔洋枪队在奉贤、松江、青浦一带抗拒太平军,并采取“剿抚兼施”策略向太平天国苏南地区反扑。十二月,李鸿章招降常熟、昭文、太仓一带太平军守将,会同“常胜军”攻陷太仓、昆山等地。同治二年十月攻陷苏州、无锡。次年二月夺取浙江嘉兴,四月攻陷江苏常州、丹阳。六月天京陷落后,李鸿章率淮军配合湘军攻取浙江湖州,继赴安徽、江西、福建等地镇压太平军余部。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李鸿章大量购置洋枪洋炮,雇用外国军官装备、训练淮军,逐渐扩充至六、七万人。同治五年至同治七年,李鸿章率淮军在山东、河南、湖北、江苏和直隶地区镇压了东、西捻军。同治十一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先后抽调淮军军官赴德国学习,并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北洋武备学堂,培养淮系将领,使淮军成为中国第一支新式装备的武装力量,并形成了在清末政治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淮系政治集团。光绪十年(1884),淮军将领张树声、潘鼎新等在中法战争中兵败被革职,光绪二十年中日战争中,淮系将领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海军和叶志超、卫汝贵等部淮军均遭惨败,淮军势力渐衰,其地位逐渐由袁世凯新式陆军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