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安庆内军械所,也称内军械所,制造火药、子弹、炸炮等,用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为中国最早的官办制造近代武器装备的军事工厂。厂内“全用汉人,未雇洋匠”,规模较小,以手工制造为主。同治元年(1862),著名科学家徐寿、徐建寅父子与华蘅芳、华世芳兄弟等人一起,在安庆内军械所试造蒸汽舰船,经过数年努力,首先制成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并在此基础上于同治四年造成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蒸汽轮船,命名为“黄鹄”号。同治三年清军攻陷南京后,内军械所由安庆迁至南京,次年改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
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太后那拉氏与恭亲王奕訢等联合发动政变,逮捕了护送咸丰帝灵柩于密云途中的“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于十月初六日绑缚菜市口斩首示众,终年四十五岁。肃顺字雨亭,一字豫庭,清朝宗室,郑亲王端华之弟。咸丰初以敢于任事渐受重用,官至御前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主张重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汉族官僚镇压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对前大学士耆英参与议和深恶痛绝,具疏请予正法。后与俄国公使伊格纳切夫谈判,严词拒绝沙俄对我国乌苏里江以东的侵略要求。在咸丰帝的支持下,肃顺大力整顿吏治,惩办贪污。戊午科场案,力主将主考官、大学士柏葰斩首,以振纲纪;又疏劾户部宝钞处与官票所官吏和不法商人因缘为奸,交通舞弊,籍没官吏、商人数十家。由于肃顺办事不讲情面,且恃宠而骄,目无余子,所以引起朝内外一些人的嫉恨。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肃顺随咸丰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并于咸丰帝临死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对那拉氏的争权夺势,肃顺与其它顾命大臣一起进行了坚决反击,以致双方矛盾日趋尖锐,终于酿成“辛酉政变”,肃顺被杀。
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三十日,太后那拉氏与恭亲王奕訢等在北京发动政变,从肃顺等“赞襄政务八大臣”手中夺取了朝政大权。载淳即位后,其生母慈禧太后那拉氏对辅政八大臣不甘雌服,遂联合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与肃顺等八大臣争权,并暗中与在京的恭亲王奕訢等进联系。八月初,奕訢在与外国侵略者取得默契后,以奔丧为名,赶至承德避暑山庄,与那拉氏等密商后返京进行政变布置。九月二十三日,咸丰帝灵柩自承德起运回京。那拉氏故意让肃顺负责护送,自己同钮祜禄氏及小皇帝由其他七大臣等扈从先行回京。二十九日,那拉氏等到京,于当日召见奕訢,次日发动政变,将载垣、端华等革职拿问,同时派人逮捕了尚在密云途中的肃顺。十月初一日,封奕訢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初五日改祺祥年号为同治。初六日命将载垣、端华赐自尽,肃顺斩首示众,景寿等五人或革职或遣戍。十一月初一日,那拉氏与钮祜禄氏在养心殿正式垂帘听政。由于钮祜禄氏性情“和易少思虑”,不愿多问朝政,朝廷大权遂落入那拉氏一人之手,从此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去世,她掌握清朝最高权力达四十余年。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初六日,御史董元醇上疏朝廷,以皇帝年幼为理由,请求由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奏折中说:“虽我朝向无太后垂帘之仪,而审时度势,不得不为此通权达变之举”。遂引起清廷内部一场“垂帘之争”。先是,咸丰帝死后,六岁的载淳即皇帝位,大权掌握在咸丰帝生前任命的“赞襄政务王大臣”手中。载淳生母、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那拉氏不甘心受人摆布,企图效法古人,垂帘听政。一些朝臣也想借机捞取政治资本,董元醇上奏不久,内阁学士、兵部侍郎胜保,山东巡抚谭廷襄等故意违反清朝祖制,以黄折向皇太后请安,表示对垂帘之议的支持。对此,肃顺等八大臣立即进行反击。他们以小皇帝名义发出上谕,斥责胜保等违背朝廷体制,交部议处,并通令各级官员,今后不准向两宫太后请安。董元醇上奏的第二天,那拉氏召见八大臣,他他们照董元醇所奏传旨实行,肃顺等“勃然抗论”,并声称自己“系赞襄皇上,不能听太后之命”。双方争论激烈,以至吓得小皇帝啼哭不止,“遗溺后衣”。最后,肃顺等以祖制无垂帘之礼为辞,驳回董氏建议。表面上,“垂帘之争”以八大臣暂时胜利告一段落,但那拉氏并未甘心,暗中勾结恭亲王奕訢等,加紧作政变准备。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于承德避暑山庄。咸丰帝死后,载淳即位,以明年为祺祥元年。尊其嫡母、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为皇太后,称“母后皇太后”;尊其生母、咸丰帝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称“圣母皇太后”。九月二十九日回到北京。次日发生北京政变。十月初九日,载淳在北京举行登极大典,正式即皇帝位。废除原襄政务八大臣所定祺祥年号,改明年为同治元年。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逝,终年三十岁。上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到承德以后,不久即患病。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咸丰帝口授遗诏,立其年方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同时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瑞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额驸景泰,以至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要他们辅弼幼主,掌管朝政。次日,咸丰帝病死于避暑山庄。十一月,定谥号为“显皇帝”,庙号“文宗”。
咸丰十一年(1861),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文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最早道出了以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某些具体办法,来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为宗旨的所谓“中体西用”的主张。以后,凡谈“西学”者大都采取类似说法。光绪二十二年(1896),孙家鼐在《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光绪二十四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鼓吹“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对这一主张作了系统的阐发。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将其付诸实践,并以此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二十六日,胡林翼在武昌呕血而死,终年四十九岁。胡林翼字(贝见)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编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署贵州安顺知府,道光三十年署镇远知府。两任内先后镇压当地苗民、瑶民及会党起义多起。咸丰元年(1851)补黎平知府,推行保甲、团练,对抗农民起义。咸丰四年擢贵东道,奉命率贵州团练三百余人到湖北抗击太平军,寻赴湖南助曾国藩练湘军,镇压安化农民起义,授四川按察使(未到任),旋调湖北按察使。年底随曾国藩进犯九江、湖口,受挫。调湖北布政使,率部援武汉,署湖北巡抚。咸丰六年十一月,率部攻陷武昌,实受湖北巡抚,赏头品顶戴。咸丰七年以后,继续与湘军配合,在安徽、九江、湖北等地镇压太平军。咸丰八年陷九江。次年,策划分兵四路进犯安徽,移师太湖,配合曾国藩攻安庆。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日清军攻陷安庆,晋太子太保。八月二十六日在武昌病死。其著作辑为《胡文忠公遗集》。
咸丰十一年初(1861),广西农民起义领袖吴凌云在太平府自称延陵王,建立农民政权延陵国。先是,咸丰二年夏,广西天地会首领吴凌云率领壮族、汉族农民在广西太平府新宁州陇罗圩发动起义,当地各族人民纷纷响应,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咸丰七年,攻入新宁州城。咸丰十年,起义军先后攻克养利、太平、龙州等地,控制了左、右江大部地区。吴凌云以长子吴亚终守太平、次子吴朱守养利,自己于次年初在太平府称王,修筑宫室、蓄发易服,铸“延陵玉玺”,分封部下梁国桢、梁谦之等数十人官职有差,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延陵国。同治元年(1862),清军攻陷太平府,吴凌云率起义军撤至陇罗圩。次年初,清军围陇罗圩,昼夜猛攻。吴凌云率众突围时不幸牺牲。余部在刘永福等率领下继续坚持斗争。
同治元年(1862),江苏巡抚李鸿章委派英国人马格里在松江城外开办上海洋炮局。不久发展为马格里和刘佑禹、韩殿甲、丁日昌等分别主持的三个洋炮局。其中马格里洋炮局已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聘用外国工匠四、五名,每月可制造大小炸弹四千余枚,还曾制造出几种迫击炮。同治二年,洋炮局迁往苏州,改称苏州洋炮局。又从遣退的阿思本舰队购买了一批制造军火的机器,使生产能力大为提高,每周可生产各种子弹、炸弹一千五百至二千枚,主要用于装备淮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