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如开路、秧歌、太少狮、 五虎棍、杠香等会。其开路以数人扮蓬头涂面,赤脊舞叉;秧歌以数 人扮陀头、渔翁、樵夫、渔婆、公子等相,配以腰鼓手锣,足皆登竖 木,谓之"高脚秧歌;"太少狮以一人举狮头在前,一人在后为狮尾, 上遮阔布,彩色绒线,如狮背皮毛状,二人套彩裤作狮腿,前直上, 后偃偻,舞动如生,有滚球戏水等名目;五虎棍以数人扮宋祖郑恩等 相,舞棍如飞,分合中式;其杠香一人,扮幞头玉带,横跨杠上,以 二人肩抬之,好事者拦路问难,则谑浪判语,以致众人欢笑。凡此等
会,以曾经朝顶者为贵,外此则西直门外斗府闸之万寿寺五塔寺等, 及西山中碧云寺诸禅林名刹者,亦同时拈香,游人麇集于山水林木间, 实京都一巨观也。《京都风俗志》
妙峰山,京西,山有娘娘庙,每四月初一至十五,昼夜香客不断。
(《京师地名对》注)
妙峰山碧霞元君庙,在京城西北八十余里,山路四十余里,共一 百三十余里。地属昌平。每届四月,自初一日开庙半月,香火极盛。 凡开山以前有雨者,谓之"浄山雨"。庙在万山中,孤峰矗立,盘旋而 上,势如绕螺。前可践后者之顶,后可见前者之足。自始迄终,继昼 以夜,人无停趾,香无断烟,奇观哉!《燕京岁时记》
北平俗曲妙峰山云:"有一位好善的贤良,心中只想把妙峰山上, 老
刀与对枪。东马市的狮子 又来到,探海摔山带着蹿房。这佳人才轻舒玉腕慢饮茶汤,眼望着一 片汪洋,款步出茶舍,坐在椅子上,别名叫爬山虎,抬 的更稳当。刚 刚儿才把浮桥上,"你们听吩咐,别要走慌忙,今年我头一荡,这可 怕的慌,这河水好似芝麻酱"。过河上了岸,来至陈家庄,路北有茶 棚,磬声儿当啷啷,道了个虔诚把香降,拿出了万人缘会头拜求央, 众人是圣人,行善的姓名香,预备下粥茶接来往,大奶奶善心动,接 下了八百张,一个银一两。这还不算强,问明了门氏将斋让,来至西 北涧,布施了银一箱,过了十八盘,阴山要歇凉,水泉的都管齐来看 望,桃园走了半晌,过去到南庄,来往的人不少,个个都请着香,樱 桃沟花炮天天儿放,天气不早了,不久落太阳,找房歇歇气儿,肚子 里饿的荒,伙食盒子齐都摆上,饱餐了一顿,复又走慌忙,来到仰山 寺,供得是药王,此处必须将香降,拳膝忙跪倒,求告"老灵光,叩 首三进礼,弟子本姓郎,保佑我一生长无恙"。举步往前走,瞧见事
儿一桩,浑身三道锁,为母去拜香,孟常岭不远真可逛,看见香风岭, 山高路又长,来至涧沟内,松棚要撵香,听见了秧歌在茶棚里唱,佳 人说:"倃们快着往前走,看一看那热闹排场"。只听见鼓镟打得是"一 等一,"小二哥唱的是喝喝腔,忽听那边又来了会,中幡跨鼓合杠箱, 这一
样儿我从没见,骑着竹杆子喜乐非常,手内拿着一柄垂金扇,衙 役三班闹嚷嚷,后面二人抬着木柜,上面系
巧则喜,拙则叹矣。十五日诸寺建盂兰会,夜乃水陆放灯以度 鬼,祭扫如清明时,曰秋祭也。(舆地记)
燕台新月令七月云:"是月也,蟋蟀居于市,金钟鸣,学堂开,青 蒿结,香瓜皮镂为灯,砧杵始急,寒衣成。"(见水曹清暇录)
七月七日,俗称牛郎会织女,闺阁女子,邀请女眷作巧节,曰"儿
女节。"是日小女子以碗水曝日下,各投小针(以新筿帚苗折为小段), 浮之水面,徐视水底影,则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 卜女工之巧拙,谓之乞巧,又曰丢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元节,俗 称鬼节,祭扫坟茔,一如清明,僧寺设盂兰会,谓之超度孤魂,糊纸 为舟,长数丈,或丈余,以鬼王鬼判官鬼兵鬼役乘之,寺僧相对诵经, 至夜焚之,谓之"烧法船。"近年军界超度阵亡将士,多在北海举行, 至夜深,于船上诵经,尤为热闹。小儿则于是夕各执纸制莲花,燃烛 其上,亦有密缚香火于蒿棵之上,或执长柄荷叶,上插以烛而举之者, 绕街而走,群歌曰:"莲花灯,莲花灯,今日点了明日扔,"盖留之恐 不祥也。东便门外二闸,亦于中元设盂兰会,扮演秧歌狮子诸杂技, 入暮,河沿燃灯,谓之放河灯。二十九日,相传为地藏王诞辰,插香 于地而燃之,并有放花灯于河心,任其浮游者。是月也,蟋蟀鸣,人 多养而斗之,曰"斗蛐蛐,"或以之博钱。遇立秋日,有"贴秋膘"之 俗,盖例于是日食肉或水饺也。《民社北平指南》
运河二闸,自端阳以后,游人甚多,至中元日,例有盂兰会,扮
演秧歌狮子诸杂技,晚间沿河燃灯,谓之放河灯,中元以后,则游船 歇业矣。(以上燕京岁时记)
七月里秋爽天,盂兰会上正好游玩,玩童最喜黄昏后,点上蒿子 灯,闹了一院子烟,夜深沉,看法船,金桥银桥,信女善男,僧道念 罢经一卷,超度亡魂早升天。(北平俗曲十二景)
十五放河灯 十五日中元,甜食房进供佛波罗蜜,西苑做法事,放河灯。京都
寺院,咸做盂兰盆,追荐道场,亦放河灯于临河去处也。是月也,吃 鲥鱼,为盛会,赏桂花,
十五荷叶灯 斗促织。《酌中志》
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最甚水关, 次泡子河也。上坟如清明时,或制小袋以往,祭甫讫,輙于墓次掏促 织。满袋则喜,秫竿肩之以归。《帝京景物略》
清宗室文昭京师竹枝词:"坊巷游人入夜喧,左连哈达右前门, 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紫幢轩集)
京都竹枝词:"御河桥畔看河灯,法鼓金铙施食能,烧过法船无 剩鬼,月明人静水澄澄。"(见游览门)
清宣宗中元河灯诗:"万盏莲灯水面浮,中元佳夕荡轻舟;繁星 朗月光同映,点缀前汀一段秋。"《养正书屋全集》
竿为柱布作墙,周遭着地无隙窗,一人外立一中藏,藏者屏息立者 神扬扬,呼客围坐钱入囊,各各侧耳头低昂,帷中隐隐发虚籁,正如 萍末风起才悠扬,须臾音响递变灭,人物乌兽之声一一来相将,儿女 喁喁?衾枕,主客刺刺喧壶觞,乡邻诟詈杂鸡狗,市肆嘲谑兼驰骧, 方言竞作各问答,众口嘈聒无碍防,语人妙时却停止,事当急处偏回 翔,众心未厌钱乱撒,残局清终势更张,雷轰炮击陆浑火,万人惊喊 举国皆奔狂,此时听者股栗欲伏地,不知帷中一人摇唇鼓掌吐吞击拍 閒耶忙,可怜绕帷之客用耳不用目,涂说道听无何乡,颠风忽缩土囊 口,寂然六幕垂苍苍,反舌无声笑耳食,巧言惑听真如簧"。(忠雅堂 诗集)
京师有善作口技者,能为百鸟之语,其效画眉尤酷似。(啸亭杂 录)
都门好,口技擅禽鸣,锦舌澜翻江海水,伶牙慧谱凤鸾声,也算 老雕虫。(望江南词)
狭邪
施闰章长安狭邪行有云:"长安城中多狭邪,千树万树桃李花; 花间半住青楼女,门外争过白鼻?。朝朝远逐繁华子,学弄琵琶惜纤 指"。
秧歌
又灯夕口号诗:"秧歌椎击惹闲愁,乱簇儿童戏未休;见说寻常 歌舞竞,大头和尚满街游"。自注云:"都下儿童,竞唱秧歌,击椎相 应,又扮大头和尚为戏"。(以上愚山先生诗集)
北平唱秧歌的人,脚底下绑上三四尺高的木棍,叫做"踩高跷脚",
并且是在街上游行演唱。主要的脚色,有头陀和尚,手拿一对木棒, 在前引路,一面走,一面打,后边都按照他打的快慢来走路。他的后 面,有傻公子,傻公子的媳妇,老作子,小二格等角色,所唱的都是 短歌,或随时说些趣话,演些斗笑的动作。(定县秧歌选绪论)
都门竹枝词:"两个灯笼挂竹梢,车中锣鼓任胡敲,秧歌到处皆 能唱,才是京城大土包"。(见街市门)
秧歌以数人扮陀头、渔翁、樵夫、渔婆、公子等相,配以腰鼓手 锣,足皆登竖木,谓之"高脚秧歌"。《京都风俗志》
茉莉花
胡孟向茉莉花诗:"兹花最郁烈,亦是八闽产;舟船共北来,道 里复何限。燕中豪贵重尔香,盆盎骈罗栽满堂。浇用腥汁开特盛,繁 星垫露馥气凌晨光。闺中爱此起恒早,摘取偏宜鬒髪傍。严冬火室就 暖气,能移物性缘工良。藏之竟可延数载,较之幽兰活颇长"。(逊谷
诗)
爬竿戏 京师宴中有爬竿戏,即古寻橦戏也。其制用二僮,衣花裲裆红袴
褶,缘竿而上,颠倒翔舞。最奇者但以脐拄竿而张其手足,若鹰翔然, 或以手搘竿而离其踵趾,若猿跃然。(西河诗话)
耍猴耍鼠
猴解人言,耍做多异。又以红绿各采衣置木箱中,令猴看视后, 呼取其采衣,猴开取服之,演戏,一无所舛,穿衣形状颇奇。复令就 地翻筋斗,又作踏绳之戏,甚可解颐。鼠人出二鼠于笥,以索套鼠颈, 二鼠各负
者,所售多系日用之品,如隆福寺之古玩旧书, 护国寺之藏香青果,白塔寺之木碗花草,土地庙之木器藤器,皆属特 有。年开一市者,所售多系耍货,如白云观之小漆佛,财神庙之纸元 宝,太阳宫之太阳糕,北顶之草帽花篮,城隍庙之莲花灯,大钟寺之 风车,游人每以购归为乐。故操上业者,无不利市三倍,今则略逊矣。 至于火神庙之珠宝文玩,尤喧腾人口,惟赝品充斥,非内家不敢一问 也。年开一市者,多有香会,如秧歌,少林,五虎,开路,太狮,少 狮、高跷,杠子,小车,中幡等是。俗误称庙会,或基于是。月开数 会者,亦设有杂耍场,惟未若前者之能称会耳。(旧都文物略)
倾倒污秽 京师溷藩,入者必酬以一钱,故当道中,人率便溺,妇女辈复倾
溺器于当衢,加之牛溲马勃,有增无减,以故重污叠秽,触处皆闻。 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如山积,
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入门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以上燕京杂 记)
京师人家,不惜五谷,城中人家,都无坑厕,其妇女溺器,清晨 辄倾门外沟眼中,而洗濯饭器之水亦入焉。(寒夜丛谈)
各街遍修厕所,不准随意便溺,街巷禁止倾倒秽物,备有车辆, 装载居民粪土,以摇铃为号,人皆便之。(京华百二竹枝词注)
小市 外城东有东小市,西有西小市,俱卖皮服椅桌玩器等物,而东市
皮服
半文求不得,真如福薄枉烧香"。(见人事门) 祭宗祠
一岁货声:"门神咧,挂钱来,达子香盘",注云:"满人用以祭宗 祠"。(见腊月条)
登欢喜地 京城内外,凡寺庙墙壁,皆贴"登欢喜地"四字。(《京师地名对》注) 月光马 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
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 彩精制,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 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 元宝等一并焚之。
门神 门神皆甲胄执戈,悬弧佩剑,或谓为神荼郁垒,或谓为秦琼敬德,
其实皆非也,但谓之门神可矣。夫门为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 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过会 过会者,乃京师游手扮作开路,中幡,杠箱,官儿,五虎棍,跨
花鼓钹,高跷秧歌,什不闲,耍坛子,耍狮子之类。如遇城隍出巡, 及各庙会等,随地演唱,观者如堵,最易生事,如遇金吾之贤者,则 出示禁之。(以上燕京岁时记)
过会:京乡游手,排演各当,行香走会,耗财买脸,匪豪民不能 为此。虽系游戏,中有武功甚深者,强于博弈,不必甚禁之,亦与民 同乐也。自妙峰山始,凡各庙宇,请则至。有中幡,花钹,挎鼓,杠 箱,狮
子,杠子,花砖,花坛,开路,五虎棍,少林棍,双石头,高 脚秧歌,什不闲之类,杂耍馆中亦请,谓之打中台。《春明采风志》
北平俗曲大过会云:"子弟耍笑,样样难学,必须要习学排演工 夫到,才能彀越众超群可听可瞧。每日里幡鼓齐动多热闹,闲来无事 我爱瞧,也是我目睹眼见才知道,武玩艺儿更难学,下苦工夫非一朝。 扬香走会名声大,耗财买脸费钱钞。头档儿会呵!瞎胡闹,两个人拿 着拨旗儿头里跑,后头跟着杈把扫箒镢头铁锹,两个人抬着大桶把凉 水挑,净水把街泼了个潮,为的是前面不把尘土爆,教我练,我可不 了,我不能子弟看街外带垫道。二档儿中幡逞英豪,四五幅儿褡包 在腰中绕,头一手儿先耍了一个怀中抱,举三举,落三落,托塔
转云幡,楞往脑袋上掉,两眼不住往上瞧,不亏绳,早就倒,别的故 事全好了,惟有押肩最难学,劲儿不许大,劲儿不许小,要一小,砸 脑勺;劲儿大,一出溜可怎么好?眼睛鼻子全平了,教我练,我可不 了,我不能拿着五官合他玩笑。开路叉,逞英豪,勾花脸,桐油照, 髪髻披散四下抛,青缎子靴青缎子靠,虎皮战裙记钞包,汉地拔葱不 好学,十字披,红玉带,横腰,这些故事全好学,惟有窜当最难教, 劲儿也不许大,劲儿也不许小,劲儿要是一大,拐不过湾儿来可怎么 好?瞧热闹哥儿们打点褥套,躲闪不及一命消,教我练,我可不了, 我不能五逢六月戴毡帽。杠箱官儿会玩笑,倚仗着引伞儿把身躯
照, 撤了伞棍摔定了腰,抬杠箱的腿脚儿好,倚疯撒邪把王瓜架儿跳,抓 哏凑趣儿找怯勺,也怕知根的把状告,他也觉乎脸上 消,二人无非 一玩笑,教我练,我可不了,我是脸皮儿薄不爱玩笑,玩笑急了我楞 动刀。五虎棍,学金桥,二节棍,三节棍,枪对刀,打群棍,编就了 的套要打风顶,预备拦腰,教我练,我可不了,平站着眼睛就把金花 儿冒,藏躲不及脑袋上头凿一个窟窿血直冒,自找奇祸为那条?耍狮 子,会钻套,拿头的好还得往外瞧,拿尾的哥儿们毛着腰,遇见了天 棚爬杪高,窜房越脊一丈多高,逢桥时甩尾的忙,他单怕戏水那一招, 拿头腰,甩尾的抱,任凭怎么没劲将牙咬,掉在河里谁把你们捞?教 我练,我可不了,我不能五逢六月穿皮袄,握的工夫大了准成汗包。 大秧歌,登高跷,秃头和尚窜奔跳,丑锣俊鼓把黄瓜架儿绕,樵夫俊, 扁担挑,渔翁唱曲儿,依老卖老,儍公子儿生来的彪,老矬子柑中俏, 惟有小二哥最难学,遇见会口把门路跳,天一热,家伙一吵,叫错了
把儿那可怎好?本把儿的跟头糟定了糕,教我练,我可不了,我是罗 圈腿儿踩不得跷,踩上跷,不让仙 鹤。盘杠子身子股儿好,扎杀背 膀马蜂腰,拿起顶来把噎脖子掉,拾三把揎风我杠条,教我练,我可 不了,我是屎泡肚子,脑袋瓜子小,拿起顶来是两只红花子脚。囤咕 噜子多们扬暴,两个磨盘穿杠条,背花面花,耍了个到要,耍肘尖, 猴儿啃桃,教我练,我可不了,拨了拨灯会扭了腰。大??子,气
束齐整,有附属角色之人 员,谓之下手。此外尚有会役,管理走会时应摆布之工具,化装及担 挑笼幌(挑笼者身穿黄衣)等事。各会组织,多系耗财买脸,固需富 家子弟担任设备,而角色因嗜好所趋,多有不顾身家而参加者,其热 心艺术之精神,殊可佳矣。走会之种类,名目繁多,兹述其流行普遍 者如下:开路会,本会所表演者为钢叉之戏,叉分双头与单头,各角 色于表演时,皆作赤臂,间杂其他武器,各显奇技,以叉在身首之间, 作种种飞舞之势,生龙活虎,毕现眼前,以其纯粹把弄武器,故推为 走会之首。幡会,又名大执事,钟幡之形式,以一大竹竿为主,高可 数丈,中嵌一大长布旗式,并缀铜龄,顶有小伞,重约百斤,角色耍 弄幡,作种种姿势,远望之若冲天之塔,走时如遇牌楼,必掷之而过, 尤为难能而可贵。秧歌会,此会在走会中最为生色,亦歌亦舞,全班 角色,皆彩扮成戏,并踩高跷(即木质之假腿),超出人群之上,其中 角色,更分十部,陀头和尚,傻公子,老作子,小二格,柴翁,渔翁, 卖膏药,渔婆,俊锣,丑鼓。以上十部,因锣鼓作对,共为十二单个 组成。各角色滑稽逗笑,歌舞合奏,极尽贡献艺术之天职。五虎棍, 此会原分二种,五虎棍为本会之正工,表演董家五虎遇赵匡胤打枣起 爨,兄弟五人皆使三截棍,以相搏击,谓之五虎棍会。少林棍会,少 林会表演时分单个练法,及对手战法两种,形势极为热闹。双石头会, 以一大横杠子,两端嵌重数十斤之大磨
北平晨报 民国二十一年 世界日报 同前
大公报 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 定县秧歌选绪论 李景汉等 平民教育促进会印本 燕京民间食货史料 张江裁 正风半月刊本 旧都文物略 北平市政府 北平市政府印本 大华晚报 民国二十五年 北平的乞丐 柳絮 宇宙风本
打小鼓的 刘小蕙 同前 北平的巷头小吃 徐霞村 同前
朝报 民国二十五年七月 白云观庙市记 王言一 宇宙风本
陋闻?志 逸樵 民国二十五年大公报本
大夏晚报 民国二十五年九月
中千炮发,襄阳城破在中宵。一道灯轮去复回,瓜囊镂作八仙台。走桥妇女呼教住,好让秧歌打过来。灵佑宫联祈谷坛,蜡糊红纸坐坊官。露珠滴尽坛前树,彩剪莲花颇耐寒。
查嗣瑮杂咏诗:蟾蜍多画小青旗,东面风来习习吹。一口春含芦菔冷,樱桃先破淡胭脂。排日金银换铎针,葫芦灯景蟒更新。城中又学宫中样,一尺盘龙半额颦。探春花早试新年,寒共盆梅欲鬬妍。四十九丸争得偶,玉除煎饼更熏天。六街灯月影鳞鳞,踏遍长桥摸锁频。略遣金吾弛夜禁,九门犹有放偷人。火树星球影万层,累成鸡卵结成冰。街南街北游难遍,不看黄河九曲灯。家家门画引龙灰,鲊研桃花玉作堆。倚槛红妆娇不避,待郎箫鼓进香回。传杯走马气凭陵,木兔争看射两朋。贵买头纲茶十片,来听铜盌试春冰。纔餐不落兼乌饭,游女西山结伴多。别有红妆花作队,拢鞭骑马上秋坡。球场射柳马如飞,艾叶催装七事衣。传是民间儿女节,耍青纔罢送青归。五生盆内麦新抽,海马羚羊供未收。百七十楹针线殿,同披鹊补祝牵牛。捣衣声急如刁斗,月射横河淡不流。杀气先教刑白犬,年年移帐厌中秋。秋堤白兔长霜毫,割肉分肝饮血豪。南客不知边味美,菊花惟换吉祥糕。学画消寒九九图,红窗费尽好工夫。朝朝和墨番番数,算到花朝得了无?四六乌薪一尺长,腊前分赐小红筐。彩装别进将军炭,莫假衣冠近御床。结束谁家好细娘?额痕犹带昔时黄。画眉不用斋堂墨,学得辽西拜佛妆。暄凉占断屏帏福,晴雨淹留酒色天。锻磨斋前重忏悔,油窗花户过新年。
油窗卽今亮窗,以琉璃片绘画人物花卉。
尤西堂偶见二首:夹路骑驴女似云,避风半掩碧纱帉。尽知爱惜加穷袴,懒着金泥簇蝶裙。炊无
秧歌为京师北鄙之音,备极淫亵,词尤鄙俚。其歌一唱百和,无丝竹金鼓之节。孝钦返跸,衰老 倦勤,惟知媚外以求一日之安。宠监李莲英,探太后意,亟思所以怡悦之,于观剧外,传一切杂 剧进内搬演。慈意果大慰悦,尤喜秧歌,缠头之赏屡千金,风靡一时。畿内外游民徒手皆习秧歌,争奇鬬异,冀以传播禁中,得备传召,出入大内,藉势招摇,宫禁不知,而梯荣罔利者比比矣。
益寿佳名锡紫霞,香膏制就米囊花。一般遗恨湘妃竹,应向重泉诉翠华。
道光季年,五口通商,洋药弛禁,朝野无不嗜之。文宗初立,亦嗜之,尝谓益寿如意膏,又曰紫霞膏,及粤事急,宵旰焦劳,恒以此自遣。庚申联军入京,文宗狩热河,有汲汲顾景之势,更沉溺于是,故孝钦亦嗜之。垂帘时,皆选上品烟膏进御。德宗末年,再申烟禁,孝钦亦自克。及大渐,某邸劝后开禁,以小金盒进曰:太后为天下臣民主,朝野攸赖。日来圣躬不豫,艰巨益增。今以戒烟致疾,万一不讳,恐非所以重苍生之寄托也。后掷其盒于地,且加申饬,翌日遂崩。
五色玻璃四面风,水晶新殿制尤工。圆明代谢颐和继,剩有宫花寂寞红。
宣统立,作水晶宫以奉慈舆,甫成而民国起。按圆明园毁于咸丰庚申联军之役,孝钦就园址作颐和园。同、光两朝,土木之工,当以颐和为最。
九秋风雨蓟门哀,金匮函书已劫灰。三十余年弹指过,鼎湖龙去可重来。
穆宗崩,孝钦贪立幼主以握政柄,故德宗得立。吴可读侍御以尸谏于蓟门,孝钦藏其奏于金匮。
电气扇。然适手所用者初夏即丰、杭措扇,仲夏用色养团扇,盛夏则用雕领扇。扇以金玉象牙玳瑁等为之,雕翎有十一叶、九叶、七叶、五叶,愈少愈贵,有值数百金者。
笙歌初罢画帘沉,百戏纷陈斗慧心。新制留声机匣妙,花前不按八音琴。
宫中先多市八音琴,以为玩具。自留声机出,竞饰新奇,争购赏之,而琴声渺然矣。
一斛珍珠慰寂寥,仓皇西幸总魂销。马嵬山下同遗憾,凄绝长门赋大招。
德宗珍妃颇有宠,庚子西巡时,戎马仓皇,六宫无主。孝钦顾妃曰:尔齿稚貌美,此去长安,路 遥难达,且羽林兵单,或致辱,宜自为计。未绝之也。有崔监某,李莲英之儿也。遽以毡裹妃,推置井中。及回銮后,始治崔罪,流之。草草改葬而已。
西狩归来奏管弦,笙歌不减太平年。梨园供奉均三品,但恨无过小叫天。
小叫天为京师第一名角,名谭鑫培,梨园供奉内廷者。其余伶人,滥赏至三品衔甚众。
薄雾笼烟月未升,颐和殿角隐层层。内官走马开密钥,万盏齐明电气灯。
颐和园自回銮后,重加修建,一律改用电气灯,夜分光华夺目,万盏齐明,照耀远近,洵巨观也。
服饰宫妆总别裁,明珠约指制尤佳。舶来钻石连城璧,贱却金梁耀月钗。
宫内首饰不外金珠,自欧风东渐,钻石乃大盛,大者至值万金,而珠玉不足贵矣。
杂剧纷陈总滥觞,十番鼓急似奔泷。秧歌独博慈颜喜,叠就新声字字双。
赛神之所,然多年不闻有演戏之举。是日上冢以伎女为盛,多着素服,亦悼其同类意也。有痛哭欲绝者。但所吊者,或百年外之人,或数十年前者,绝不相识也。
四月初一至十五日,为京西妙峰山碧霞元君祠开庙之期。凡京城士女商贾,多往进香,远至数百里者,亦年例前往,且有徒步之众,结队前往,不惮劳也。庙期以初八日为正期。西直门外万寿寺、万仁宫【俗呼西顶。】,皆于是月初一日至十五日为庙会之期。万寿寺西垣外有走马场,但不甚修广,备一格而已。二十八日,北顶【亦元君之祠,忘其名。】会期,在德胜门外。京城东北百里外,有丫髻山,亦有碧霞元君祠,以四月十八日为进香正日。年例:内务府请派员致祭,其仪似重于妙峰山,然名之彰著不若也。亦自初一日开始,至二十日止。地属怀柔县境。环京城四围,共有碧霞元君祠五,分东西南北中,惟东顶无闻。或曰即东直门外铁塔,似不确。庙中供肉身佛一尊,故老云建文帝化身也。
五月初一日,西城都城隍庙开放。宛平县城隍出巡,至都城隍庙相会见,此固荒诞无稽事。然沿街空巷,逐队而观,甚至有各种香会随之,谓之献神【如秧歌、高跷、五虎棍之类。】。又有舍身还愿者。都城隍庙至初十日止。当年百货毕陈,游人尤盛。崇文门外卧佛寺,自初一至初五日为开庙之期。永定门外南顶之游,在此半月之间,车水马龙,自天桥以南直达大沙子口【永定门外五里。】,茶棚林立。至赛马之场,设于永定门窵桥以南,长里许,车马竞赛,以此期为最长,直至初秋始罢。此两阅月夕阳西下时,每日必有习马术者柳阴洗马,致足乐也。十三日,相传为关帝诞辰,十里河关庙香火最盛,
一台耳。但坐一方,方望周毕,其内一周,二面海子,一面湖也,一面古木古寺,新园亭也。园亭对者,桥也。过桥人种种,入我望中,与我分望。南海子而外,望云气五色,长周护者,万岁山也。左之而绿云者,园林也。东过而春夏烟绿,秋冬云黄者,稻田也。北过烟树,亿万家甍,烟缕上而白云横。西接西山,层层弯弯,晓青暮紫,近如可攀。
江夏黄正色《春日过银锭桥》:〇远水未成白,长条复新黄。鳞鳞鱼岸出,唶唶鸟林翔。寒去身犹褐,春将野可觞。客行冗似昨,又向一年芳。
三圣庵
德胜门东,水田数百亩,沟洫浍川上,堤柳行植,与畦中秧稻,分露同烟。春绿到夏,夏黄到秋,都人望有时,望绿浅深,为春事浅深;望黄浅深,又为秋事浅深。望际,闻歌有时:春插秧歌,声疾以欲;夏桔槔水歌,声哀以啭;秋合酺赛社之乐歌,声哗以嘻;然不有秋也,岁不辄闻也。有台而亭之,以极望,以迟所闻者。三圣庵,背水田庵焉。门前古木四,为近水也,柯如青铜亭亭。台,庵之西。台下亩,方广如庵,豆有棚,瓜有架,绿且黄也,外与稻杨同候。台上亭,曰“观稻”,观不直稻也,畦陇之方方,林木之行行,梵宇之厂厂,雉堞之凸凸,皆观之。
夷陵雷思霈《三圣庵同王德懋太史》:〇南客偏宜水,北田亦插禾。云光朝欲合,山色晚来多。群鸭
影戏
北宋时始有,《事物纪原》:“仁宗时,市人有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缘饰作影人,为三分战争之剧。”《东京梦华録》载京声伎艺,有影戏,有乔影戏。元汴京初始以素纸雕簇,后来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彩色装饰。今滦县影片为旧京营业之一。设绢帐于前方,演者以二细竹竿于灯前帐后,举动活泼,不见竿影、手影,是亦特出之技矣。唱则仍用高腔。
图十 皮影子
说书
宋人谓之评话。灌园耐得翁《都城记胜》谓评话有四种:(一)小说、(一)说经、(一)说史书、(一)说参请。《东京梦华録》所载,有霍四能说三分,尹常卖五代史。南渡后,有敷衍《复华篇》及《中兴名将传》者,此演史之类也。其无关史事者则为小说,一名银字儿,如烟粉、灵怪、公案、朴刀、杆棒、踪参等事,其体例亦与演史大略相同。今所传《五代评话》,实演史之遗。《宣和遗事》,殆小说之遗也。
平市各茶社延请评话家登座讲演,一书辄半月或一月始毕。而评话者各有师承,皆各专精一部,轮流莅讲。四城茶社,终年不至重复。其书大概为《水浒》《七侠五义》《包公案》《彭公案》《济颠僧传》《永庆升平英烈传》等。其讲演则绘声绘色,照原书穿益,滑稽科诨,可供雅俗欣赏。至艳情小说则絶无人演习,盖风化所关,亦公共人心所不许也。
花鼓戏
即宋时之迓腔戏。曲牌中有《村里迓鼓》。《墨客挥犀》:“王子醇初平西河,边陲宁静,教军士为讶鼓戏。数年间,遂行于世。”宋时亦名打夜胡,即所谓地花鼓也。地花鼓者,不须舞台,于地上扮演之。《东京梦华録》云:“十二月,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街市或人家搬演,俗云打夜胡。”三者音相近,俚语流传,一事三名。今市上,以一童女装,一童丑装,于市上歌舞之,盖其源甚早也。
大鼓
为弹词之滥觞。宋时,于杂剧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南方于说书前,先有所谓开篇,即其遗也。当时名目有:《神农大说药》《讲百果爨》《百禽爨》等。或清唱,或和以弦索,于说评话者,似又别辟一蹊径。明末有刘敬亭者,游于吴次尾、侯朝宗、左良玉文坛幕府之间,能以风趣饰其谠言,士大夫恒礼重之。清时为睿亲王所罗致,利用其技艺,使编词宣传。于是逢场授徒,遂有三辰五亮十八奎之支派(皆徒辈派名)。今北平著名技人,有擅西河派之王凤友,擅梅花派之金万昌,梨花派之侯德臣,京调之刘宝全,单弦之桂兰友,联珠之常树田,岔曲之群信臣,秧歌之崇子宸,什不闲之联辑五。近人有咏听弹词诗曰:“石室有书名士在,井阑无主月华明。眼前兴废凭谁诉,座上皮弦且漫听。”又大鼓书竹枝词曰:“弹弦打鼓走街坊,小唱间书急口章,若遇春秋消永昼,胜他荡落女红妆。”
连厢
毛西河《词话》云:“金时清乐,仿辽大乐之制,有名连厢者,带演带唱。司唱者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复以男名末泥,女旦儿,入勾阑扮演,随其音节,唱作举止,北人谓之打连厢。”云。北京岁时娱乐多有此戏。数人或二三人不等,所唱则各种小曲。持竹竿约长三尺,两头各嵌径寸小铜钹或制钱十馀枚,舞弄作响,此器本名霸王鞭,亦呼钱鞭。今天桥及东西庙偶一见之。
(四)市井琐闻
(1)晓市
旧京地幅辽阔,官设市场,以利民众。而于东、西两市场之外,更有晓市之设。每值鸡鸣,买卖者率集合于斯以交易焉。售品半为骨董,
半系旧货,新者絶不加入。以其交易皆集于清晨,因名晓市,或谓鬼市,亦喻其作夜交易耳。俗呼小市,误。旧传此项市场非官设,缘有世家中落,思以动产易米柴之资,复耻为人见,因于凌晨提携旧什物,至僻处兜售,遂相沿成市,故至今晓市仍多在僻处。北平有晓市三,一在宣武门,一在德胜门,一在崇文门。宣武门地近琉璃厂,故多骨董书画,德胜门多旧家具,崇文门则以估衣为大宗也。
(2)庙市
庙市俗呼庙会。旧京庙宇栉比,设市者居其半数,有年一开市者,如正月之大钟寺、白云观、火神庙、黄寺、财神庙、雍和宫、东岳庙;二月之太阳宫;三月之江南城隍庙、蟠桃宫;四月之万寿寺、北顶;五月之卧佛寺、都城隍庙、南顶;六月之善果寺、中顶等是。有月开数市者,如土地庙、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等是,每至市期,商贾云集。月开数市者,所售多系日用之品,如隆福寺之古玩旧书,护国寺之藏香青果,白塔寺之木碗花草,土地庙之木器藤器,皆属特有。年开一市者,所售多系耍货,如白云观之小漆佛,财神庙之纸元宝,太阳宫之太阳糕,北顶之草帽、花篮,城隍庙之莲花灯,大钟寺之风车。游人每以购归为乐,故操上业者,无不利市三倍,今则略逊矣。至于火神庙之珠宝文玩尤喧腾人口,惟赝品充斥,非内家不敢一问也。年开一市者,多有香会,如秧歌少林、五虎开路、太狮少狮、高跷杠子、小车中幡等是。俗误称庙会,或基于是。月开数会者,亦设有杂耍场,惟未若前者之能称会耳。
(3)书摊
平市书摊,向称琉璃厂、火神庙,今则东安市场、西安市场、西单商场、隆福寺、护国寺,随在皆是,琉璃厂已不足豪矣。康熙朝,买书者率趋慈仁寺,且长年有书摊,不似今之庙市,仅新春半月耳。相传王文简晚年名益高,海内访先生者,率不相值,惟于慈仁寺书摊访之则无不见,亦佳话也。又考,乾隆癸巳开四库馆,聚书于翰林院,分三处:凡内府秘书,发出到院为一处,院中旧藏《永乐大典》,内有摘抄成卷,汇编成部之书为一处;各省采进民间藏书为一处。分员校勘。每日清晨诸臣入院,设大厨供给茶饭,午后归寓。各以所考某典,详列书目,至琉璃厂书肆查访之。是时江浙书贾,亦奔凑辇下,邮书海内,遍征善本。书坊以“五柳居”“文粹堂”为最。按是说是书肆而非书摊也。今之设摊者略分二种:一为专售旧本秘本之书摊,入隆福寺、护国寺、火神庙、西安市场等是;一为专售新版洋版之书摊,如东安市场、西单商场等是。间有并售者,亦属附带,而非大宗。二者以后列之一种营业为佳,亦可见我国之时尚矣。
(4)店肆
旧都集市之外,而银号则曩推恒庆、恒肇四家,谓之四大恒。行使银票,贵重一时。又有所谓钱铺,随意书条,一、二吊而数十吊,市上通用,无虞赝顶。汇兑庄则山西贾为之,交游阔绰。而金店则门面辉煌,实无所储,皆以代人纳资入官为业。自国家团体组设银行,此项营业遂消息矣。
绸缎肆以山东孟氏祥字号为巨,货品亦佳,虽近来花样翻新,他商于市上贬价,而如“瑞蚨祥”等号则守其故,常趋购者仍不稍减云。
药肆有专售秘制一种,传之数百年,成巨室者。如酱坊胡同庄氏独脚莲膏,土儿胡同“同德堂”之万应膏,观音寺“雅观斋”之回春丹,鹿犄角胡同雷万春之鹿角胶,皆以致富。
“月盛斋”以售酱羊肉出名,能装匣远赉,经月而味不变。铺在户部街,左右皆官署崇楼碍目,此斋竟独立于中,巍然不移。
木器集于东大市,率为旧式檀梨硬木,往往为旧家所售出者。在东、西四牌楼者曰嫁装铺,并箱幮奁具亦备,多为染色伪品。
南纸集于琉璃厂,昔以“松竹斋”为巨擘,纸张外兼及文玩骨董。厥后“清秘阁”起而代之,其馀诸家皆不如其工致。近惟“荣宝斋”尚为优美也。詹大有、胡开文之墨,贺莲青、李玉田之笔,周全生之折扇,虽各设专铺,而南纸店代销反较广也。
旧日都市亦颇留心广告术,特极幼稚,如黑猴公之帽铺柜上,踞一大黑猴;雷万春之鹿角胶,门上挂大鹿角;扇铺檐际则悬一大扇,皆足引人注
黑龙江省宁安市(旧称宁古塔)是满族祖先肃慎人的故地。满族先祖在这片苦寒之地上繁衍生息的同时创造了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这其中的正白旗叶赫勒氏家族传承着一门独特的民族艺术,即渔歌秧歌"大浪花"。作为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古塔渔歌秧歌"大浪花"因具备"边疆"、"少民"、"原始宗教文化"等独特元素而拥有极高的民族学、宗教学、艺术学、美学研究价值。渔歌秧歌"大浪花"艺术形象中蕴含着丰富的原始萨满教"万物有灵"与"民胞物与"思想。"万物有灵"的原始萨满宗教文化是渔猎民族在千百年来与大自然保持着微妙的和谐共处的关系中诞生出的生存哲学。"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处世理念则是边疆苦寒之地的民族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生存发展过程中充分感悟到大自然的给予与威慑而展现出的一种"万物一体"的泛爱思想。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是在当今大力倡导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以及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充分保护、发掘宁古塔渔歌秧歌"大浪花"的文化价值,分析渔歌秧歌"大浪花"艺术形象中所展现的"万物有灵"与"民胞物与"的边疆少数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哲学以及艺术审美价值。与此同时,分析研究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京ICP备18041318号
©2021 版权所有: 北京历史文献平台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北京出版集团】